Java枚举

前言:

Java 枚举,是JDK1.5引入的,不同于class 类,是由 enum 修饰的类,在java中一个类可以创建多个实例,枚举也不意外可以拥有多个实例,只是不是通过 new 的方式创建新的实例,而是在我们编写 enum 时,就创建的实例,枚举类的构造器,默认是 private 的,而且只能是 privae,因为枚举的实例不是由外界来创建,而是在使用是通过 jvm 来创建的。

简单示例:
  1. 我们创建一个 加减乘除 的枚举类,以及一个test:
  2. 讲解:
    a. 枚举类的初始化是在第一次引用的时候,将全部的枚举项初始化为示例,也只能这样创建
    b. 枚举类中有个默认参数 name,当我们不设置name 值时默认是枚举项的变量名

/**
 * 计算枚举
 */
public enum Calculation {

    // 实例:加,减,乘,除;
    ADD,SUBTRACT, MULTIPLY, DIVIDE;

    // 修饰符默认只能是private
    Calculation(){
        System.out.println("实例化");
    }
}

// 测试类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执行 main 方法");
        System.out.println(Calculation.ADD.name());
        System.out.println(Calculation.SUBTRACT.name());
        System.out.println(Calculation.MULTIPLY.name());
        System.out.println(Calculation.DIVIDE.name());
    }
}

打印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下面演示一下,如何给不同的枚举项赋值,与此同时构造方法也要相同的操作,其实后续创建枚举的实例时类似于 new Calculation( String name, String Symbol), 我们加入变量 name,symbol:


/**
 * 计算枚举
 */
public enum Calculation {

    // 实例:加,减,乘,除;
    ADD("加","+"),SUBTRACT("减","-"), MULTIPLY("乘","*"), DIVIDE("除","/");

    // name 可以省略不写,后面会讲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symbol;

    Calculation(String name, String symbol) {
        this.name = name;
        this.symbol = symbol;
        System.out.println("实例化,name:" + name + ",symbol:" + symbol);
    }

    public String symbol() {
        return symbol;
    }
}


// 测试类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执行 main 方法");
        System.out.println("name:"+ Calculation.ADD.name() +",symbol:"+Calculation.ADD.symbol());
        System.out.println("name:"+ Calculation.SUBTRACT.name() +",symbol:"+Calculation.SUBTRACT.symbol());
        System.out.println("name:"+ Calculation.MULTIPLY.name() +",symbol:"+Calculation.MULTIPLY.symbol());
        System.out.println("name:"+ Calculation.DIVIDE.name() +",symbol:"+Calculation.DIVIDE.symbol());
    }
}

打印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枚举的父类Enum:

为什么我们在上面枚举类中没有定义 name 变量也可以使用,是因为所有的枚举默认都继承了 Enum类,它其中包含了 name 和 ordinal 变量, 作为子类,自然可以使用父类的变量了,我们来看一下 Enum
代码 (java.lang.Enum):


public abstract class Enum<E extends java.lang.Enum<E>>
        implements Comparable<E>, Serializable {



    //枚举常量的名称
    private final String name;

    // 获取name
    public final String name() {
        return name;
    }

    // 这个枚举常数的序数(它的位置在枚举声明中,其中分配了初始常量零的序数)。
    private final int ordinal;

    // 获取枚举的序数
    public final int ordinal() {
        return ordinal;
    }

    /**
     *唯一的构造器。程序员不能调用这个构造函数。
     *它由编译器发出的代码用于响应枚举类型声明。
     *@param name-此枚举常量的名称,它是标识符用来申报。
     *@param ordinal-此枚举常量的序号(其位置在枚举声明中,其中分配了初始常量零的序数)。
     */
    protected Enum(String name, int ordinal) {
        this.name = name;
        this.ordinal = ordinal;
    }

    // toString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name;
    }

    // equals
    public final boolean equals(Object other) {
        return this==other;
    }

    // hashCode
    public final int hashCode() {
        return super.hashCode();
    }

    /**
     *抛出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这保证枚举
     *从来没有克隆过,这是保持它们的“单一性”所必需的状态。
     *
     *@return(永不返回)
     */
    protected final Object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throw new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
     *将此枚举与指定对象的顺序进行比较。返回负整数、零或正整数,
     * 因为此对象小于大于、等于或大于指定对象。
     *
     *枚举常量只能与相同的枚举类型。由它实现的自然秩序方法是声明常量的顺序。
     */
    public final int compareTo(E o) {
        // 要比较的对象
        Enum<?> other = (Enum<?>)o;
        // 自己
        Enum<E> self = this;
        if (self.getClass() != other.getClass() && // optimization
                self.getDeclaringClass() != other.getDeclaringClass())
            throw new ClassCastException();
        return self.ordinal - other.ordinal;
    }

    /**
     * 返回与此枚举常量对应的类对象枚举类型。
     * 两个枚举常量e1和e2是相同的枚举类型if和only if e1.getDeclaringClass()==e2.getDeclaringClass()。
     *(此方法返回的值可能与返回的值不同)
     * 对于常量特定类主体。
     *
     * @返回与此枚举常量对应的类对象
     * 枚举类型
     */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public final Class<E> getDeclaringClass() {
        Class<?> clazz = getClass();
        Class<?> zuper = clazz.getSuperclass();
        return (zuper == java.lang.Enum.class) ? (Class<E>)clazz : (Class<E>)zuper;
    }

    // 根据枚举类型 和 枚举名称 获取对应的枚举
    public static <T extends Enum<T>> T valueOf(Class<T> enumType,
                                                          String name) {
        T result = enumType.enumConstantDirectory().get(name);
        if (result != null)
            return result;
        if (name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Name is null");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No enum constant " + enumType.getCanonicalName() + "." + name);
    }

    /**
     *枚举类不能有finalize方法。
     */
    protected final void finalize() { }

    /**
     *防止默认反序列化
     */
    private void readObject(ObjectInputStream in) throws IOException,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throw new InvalidObjectException("can't deserialize enum");
    }

    private void readObjectNoData() throws ObjectStreamException {
        throw new InvalidObjectException("can't deserialize enum");
    }
}

上面代码中已经解释了很详细,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1. name:默认是枚举常量的名称,也可以赋值, name() 方法不可以被重写
  2. ordinal:是每个枚举项在枚举类出现的先后位置,从0开始, 该变量可以用于 compareTo 方法
枚举项的其它用法:

枚举项中也可以用于实现枚举中的抽象方法【一般比较少见】,上代码:


/**
 * 计算枚举
 */
public enum Calculation {

    ADD("加","+"){
        public void print() { System.out.println("name:"+ name() +",symbol:"+symbol()); }},

    SUBTRACT("减","-"){
        public void print() { System.out.println("name:"+ name() +",symbol:"+symbol()); }},

    MULTIPLY("乘","*"){
        public void print() { System.out.println("name:"+ name() +",symbol:"+symbol()); }},

    DIVIDE("除","/"){
        public void print() { System.out.println("name:"+ name() +",symbol:"+symbol());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symbol;

    Calculation(String name, String symbol) {
        this.name = name;
        this.symbol = symbol;
    }

    public String symbol() {
        return symbol;
    }

    // 抽象方法,用于枚举项实现
    public abstract void print();
}


// 测试类: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lculation.ADD.print();
        Calculation.ADD.print();
        Calculation.SUBTRACT.print();
        Calculation.MULTIPLY.print();
        Calculation.DIVIDE.print();
    }
}

总结:

对于枚举的理解需要区分 普通的类,它的实例对象时由自己定义 jvm 创建【《Effective Java》中建议在单例模式中使用】,其他的就是一些属性常用方法上的理解,并不是很难理解,仅仅是见过没见过,用过没用过的区别。 在工作中用上几次就基本OK了,这里博主也仅仅是记录一下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C语言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它具有高效、灵活、可移植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数据库、编译器等领域的开发。C语言的基本语法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如if语句、循环语句等)、函数、指针等。在编写C程序时,需要注意变量的声明和定义、指针的使用、内存的分配与释放等问题。C语言中常用的数据结构包括: 1. 数组:一种存储同类型数据的结构,可以进行索引访问和修改。 2. 链表:一种存储不同类型数据的结构,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3. 栈:一种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可以通过压入(push)和弹出(pop)操作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取出。 4. 队列:一种先进先出(FIFO)的数据结构,可以通过入队(enqueue)和出队(dequeue)操作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取出。 5. 树:一种存储具有父子关系的数据结构,可以通过中序遍历、前序遍历和后序遍历等方式进行数据的访问和修改。 6. 图:一种存储具有节点和边关系的数据结构,可以通过广度优先搜索、深度优先搜索等方式进行数据的访问和修改。 这些数据结构在C语言中都有相应的实现方式,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场景。C语言中的各种数据结构都有其优缺点,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数据结构的优缺点: 数组: 优点:访问和修改元素的速度非常快,适用于需要频繁读取和修改数据的场合。 缺点: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不适合存储大小不固定的动态数据,另外数组在内存中是连续分配的,当数组较大时可能会导致内存碎片化。 链表: 优点:可以方便地插入和删除元素,适用于需要频繁插入和删除数据的场合。 缺点:访问和修改元素的速度相对较慢,因为需要遍历链表找到指定的节点。 栈: 优点:后进先出(LIFO)的特性使得栈在处理递归和括号匹配等问题时非常方便。 缺点:栈的空间有限,当数据量较大时可能会导致栈溢出。 队列: 优点:先进先出(FIFO)的特性使得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