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础

Java基础 — 面向对象

一  三大特性

1.  封装

利用抽象数据类型将数据和基于数据的操作封装在一起,使其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独立实体。数据被保护在抽象数据类型的内部,尽可能地隐藏内部的细节,只保留一些对外接口使之与外部发生联系。用户无需知道对象内部的细节,但可以通过对象对外提供的接口来访问该对象。

优点:

  • 减少耦合: 可以独立地开发、测试、优化、使用、理解和修改
  • 减轻维护的负担: 可以更容易被程序员理解,并且在调试的时候可以不影响其他模块
  • 有效地调节性能: 可以通过剖析确定哪些模块影响了系统的性能
  • 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
  • 降低了构建大型系统的风险: 即使整个系统不可用,但是这些独立的模块却有可能是可用的

2.  多态

多态分为编译时多态运行时多态

  • 编译时多态主要指方法的重载
  • 运行时多态指程序中定义的对象引用所指向的具体类型在运行期间才确定;

运行时多态有三个条件:

  • 继承
  • 覆盖(重写)
  • 向上转型

二  类图

        以下类图使用 PlantUML (opens new window)绘制,更多语法及使用请参考: http://plantuml.com/ 。

1.  泛化关系 (Generalization)

 用来描述继承关系,在 Java 中使用 extends 关键字。

2.  实现关系 (Realization)

用来实现一个接口,在 Java 中使用 implement 关键字。

 3.  聚合关系 (Aggregation)

表示整体由部分组成,但是整体和部分不是强依赖的,整体不存在了部分还是会存在。

4.  组合关系 (Composition)

和聚合不同,组合中整体和部分是强依赖的,整体不存在了部分也不存在了。比如公司和部门,公司没了部门就不存在了。但是公司和员工就属于聚合关系了,因为公司没了员工还在。

5.  关联关系 (Association)

表示不同类对象之间有关联,这是一种静态关系,与运行过程的状态无关,在最开始就可以确定。因此也可以用 1 对 1、多对 1、多对多这种关联关系来表示。比如学生和学校就是一种关联关系,一个学校可以有很多学生,但是一个学生只属于一个学校,因此这是一种多对一的关系,在运行开始之前就可以确定。

 6.  依赖关系 (Dependency)

和关联关系不同的是依赖关系是在运行过程中起作用的。A 类和 B 类是依赖关系主要有三种形式:

  • A 类是 B 类中的(某中方法的)局部变量;
  • A 类是 B 类方法当中的一个参数;
  • A 类向 B 类发送消息,从而影响 B 类发生变化;


Java基础 — 基础知识

一  数据类型

1.  包装类型

8个基本类型:

  • boolean/1
  • byte/8
  • char/16
  • short/16
  • int/32
  • float/32
  • long/64
  • double/64

基本类型都有对应的包装类型,基本类型与其对应的包装类型之间的赋值使用自动装箱与拆箱完成。

2.  缓存池

new Integer(123) 与 Integer.valueOf(123) 的区别在于:

  • new Integer(123) 每次都会新建一个对象
  • Integer.valueOf(123) 会使用缓存池中的对象,多次调用会取得同一个对象的引用。
Integer x = new Integer(123);
Integer y = new Integer(123);
System.out.println(x == y);    // false
Integer z = Integer.valueOf(123);
Integer k = Integer.valueOf(123);
System.out.println(z == k);   // true

valueOf() 方法的实现比较简单,就是先判断值是否在缓存池中,如果在的话就直接返回缓存池的内容。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i) {
    if (i >= IntegerCache.low && i <= IntegerCache.high)
        return IntegerCache.cache[i + (-IntegerCache.low)];
    return new Integer(i);
}

在 Java 8 中,Integer 缓存池的大小默认为 -128~127。

static final int low = -128;
static final int high;
static final Integer cache[];
static {
    // high value may be configured by property
    int h = 127;
    String integerCacheHighPropValue =
        sun.misc.VM.getSavedProperty("java.lang.Integer.IntegerCache.high");
    if (integerCacheHighPropValue != null) {
        try {
            int i = parseInt(integerCacheHighPropValue);
            i = Math.max(i, 127);
            // Maximum array size is Integer.MAX_VALUE
            h = Math.min(i, Integer.MAX_VALUE - (-low) -1);
        } catch( NumberFormatException nfe) {
            // If the property cannot be parsed into an int, ignore it.
        }
    }
    high = h;
    cache = new Integer[(high - low) + 1];
    int j = low;
    for(int k = 0; k < cache.length; k++)
        cache[k] = new Integer(j++);
    // range [-128, 127] must be interned (JLS7 5.1.7)
    assert IntegerCache.high >= 127;
}

编译器会在缓冲池范围内的基本类型自动装箱过程调用 valueOf() 方法,因此多个 Integer 实例使用自动装箱来创建并且值相同,那么就会引用相同的对象。

Integer m = 123;
Integer n = 123;
System.out.println(m == n); // true

基本类型对应的缓冲池如下:

  • boolean values true and false
  • all byte values
  • short values between -128 and 127
  • int values between -128 and 127
  • char in the range \u0000 to \u007F

在使用这些基本类型对应的包装类型时,就可以直接使用缓冲池中的对象。

如果在缓冲池之外:

Integer m = 323;
Integer n = 323;
System.out.println(m == n); // false

二  String

1.  概述

String 被声明为 final,因此它不可被继承。内部使用 char 数组存储数据,该数组被声明为 final,这意味着 value 数组初始化之后就不能再引用其它数组。并且 String 内部没有改变 value 数组的方法,因此可以保证 String 不可变。

public final class String
    implements java.io.Serializable, Comparable<String>, CharSequence {
    private final char value[];

2.  不可变的好处

1) 可以缓存 hash 值

因为 String 的 hash 值经常被使用,例如 String 用做 HashMap 的 key。不可变的特性可以使得 hash 值也不可变,因此只需要进行一次计算。

2) String Pool 的需要

如果一个 String 对象已经被创建过了,那么就会从 String Pool 中取得引用。只有 String 是不可变的,才可能使用 String Pool。

3) 安全性

String 经常作为参数,String 不可变性可以保证参数不可变。

4)  线程安全

String 不可变性天生具备线程安全,可以在多个线程中安全地使用。

3.  String、StringBuffer & StringBuilder

1) 可变性

  • String 不可变
  • StringBuffer 和 StringBuilder 可变

2) 线程安全

  • String 不可变,因此是线程安全的
  • StringBuilder 不是线程安全的
  • StringBuffer 是线程安全的,内部使用 synchronized 进行同步

4.  String.intern()

使用 String.intern() 可以保证相同内容的字符串变量引用同一的内存对象。

String s1 = new String("aaa");
String s2 = new String("aaa");
System.out.println(s1 == s2);           // false
String s3 = s1.intern();
System.out.println(s1.intern() == s3);  // true

如果是采用 "bbb" 这种使用双引号的形式创建字符串实例,会自动地将新建的对象放入 String Pool 中。

String s4 = "bbb";
String s5 = "bbb";
System.out.println(s4 == s5);  // true

在 Java 7 之前,字符串常量池被放在运行时常量池中,它属于永久代。而在 Java 7,字符串常量池被移到 Native Method 中。这是因为永久代的空间有限,在大量使用字符串的场景下会导致 OutOfMemoryError 错误。

三  运算

1.  参数传递

Java 的参数是以值传递的形式传入方法中,而不是引用传递。

2.  float 与 double(默认)

1.1 字面量属于 double 类型,不能直接将 1.1 直接赋值给 float 变量,因为这是向下转型。Java 不能隐式执行向下转型,因为这会使得精度降低。

1.1f 字面量才是 float 类型。

3.  隐式类型转换

因为字面量 1 是 int 类型,它比 short 类型精度要高,因此不能隐式地将 int 类型下转型为 short 类型。

short s1 = 1;
// s1 = s1 + 1;

但是使用 += 运算符可以执行隐式类型转换。

s1 += 1;

上面的语句相当于将 s1 + 1 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向下转型:

s1 = (short) (s1 + 1);

4.  switch

从 Java 7 开始,可以在 switch 条件判断语句中使用 String 对象。switch 不支持 long,是因为 switch 的设计初衷是对那些只有少数的几个值进行等值判断,如果值过于复杂,那么还是用 if 比较合适。

// long x = 111;
// switch (x) { 
// Incompatible types. Found: 'long', required: 'char, byte, short, int, Character, Byte, Short, Integer, String, or an enum'
//     case 111:
//         System.out.println(111);
//         break;
//     case 222:
//         System.out.println(222);
//         break;
// }

四  继承

1.  访问权限

Java 中有三个访问权限修饰符: private、protected 以及 public,如果不加访问修饰符,表示包级可见。

可以对类或类中的成员(字段以及方法)加上访问修饰符。

  • 类可见表示其它类可以用这个类创建实例对象。
  • 成员可见表示其它类可以用这个类的实例对象访问到该成员;

protected 用于修饰成员,表示在继承体系中成员对于子类可见,但是这个访问修饰符对于类没有意义。

如果子类的方法重写了父类的方法,那么子类中该方法的访问级别不允许低于父类的访问级别。这是为了确保可以使用父类实例的地方都可以使用子类实例,也就是确保满足里氏替换原则。

字段决不能是公有的,因为这么做的话就失去了对这个字段修改行为的控制,客户端可以对其随意修改。

2.  抽象类与接口

1) 抽象类

抽象类和抽象方法都使用 abstract 关键字进行声明。抽象类一般会包含抽象方法,抽象方法一定位于抽象类中。

抽象类和普通类最大的区别是,抽象类不能被实例化,需要继承抽象类才能实例化其子类。

2)接口

接口是抽象类的延伸,在 Java 8 之前,它可以看成是一个完全抽象的类,也就是说它不能有任何的方法实现。

从 Java 8 开始,接口也可以拥有默认的方法实现,这是因为不支持默认方法的接口的维护成本太高了。在 Java 8 之前,如果一个接口想要添加新的方法,那么要修改所有实现了该接口的类。

接口的成员(字段 + 方法)默认都是 public 的,并且不允许定义为 private 或者 protected。接口的字段默认都是 static 和 final 的。

3)比较

  • 从设计层面上看,抽象类提供了一种 IS-A 关系,那么就必须满足里式替换原则,即子类对象必须能够替换掉所有父类对象。而接口更像是一种 LIKE-A 关系,它只是提供一种方法实现契约,并不要求接口和实现接口的类具有 IS-A 关系。
  • 从使用上来看,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但是不能继承多个抽象类。
  • 接口的字段只能是 static 和 final 类型的,而抽象类的字段没有这种限制。
  • 接口的成员只能是 public 的,而抽象类的成员可以有多种访问权限。

4)使用选择

使用接口:

  • 需要让不相关的类都实现一个方法,例如不相关的类都可以实现 Compareable 接口中的 compareTo() 方法;
  • 需要使用多重继承。

使用抽象类:

  • 需要在几个相关的类中共享代码。
  • 需要能控制继承来的成员的访问权限,而不是都为 public。
  • 需要继承非静态和非常量字段。

在很多情况下,接口优先于抽象类,因为接口没有抽象类严格的类层次结构要求,可以灵活地为一个类添加行为。并且从 Java 8 开始,接口也可以有默认的方法实现,使得修改接口的成本也变的很低。

3.  super

  • 访问父类的构造函数: 可以使用 super() 函数访问父类的构造函数,从而委托父类完成一些初始化的工作。
  • 访问父类的成员: 如果子类重写了父类的中某个方法的实现,可以通过使用 super 关键字来引用父类的方法实现。

4.  重写与重载

1. 重写(Override)

存在于继承体系中,指子类实现了一个与父类在方法声明上完全相同的一个方法。

为了满足里式替换原则,重写有以下两个限制:

  • 子类方法的访问权限必须大于等于父类方法;
  • 子类方法的返回类型必须是父类方法返回类型或为其子类型。

使用 @Override 注解,可以让编译器帮忙检查是否满足上面的两个限制条件。

2. 重载(Overload)

存在于同一个类中,指一个方法与已经存在的方法名称上相同,但是参数类型、个数、顺序至少有一个不同。

应该注意的是,返回值不同,其它都相同不算是重载。

五  Object 通用方法

public final native Class<?> getClass()

public native int hashCo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protected native Object clone() throws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public String toString()

public final native void notify()

public final native void notifyAll()

public final native void wait(long timeou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public final void wait(long timeout, int nano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public final void wa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throws Throwable {}

1)equals() 与==

  • 对于基本类型,== 判断两个值是否相等,基本类型没有 equals() 方法。
  • 对于引用类型,== 判断两个变量是否引用同一个对象,而 equals() 判断引用的对象是否等价。
public class EqualExample {
    private int x;
    private int y;
    private int z;

    public EqualExample(int x, int y, int z) {
        this.x = x;
        this.y = y;
        this.z = z;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 {
        if (this == o) return true;
        if (o == null || getClass() != o.getClass()) return false;

        EqualExample that = (EqualExample) o;

        if (x != that.x) return false;
        if (y != that.y) return false;
        return z == that.z;
    }
}

2) hashCode()

hashCode() 返回散列值,而 equals() 是用来判断两个对象是否等价。等价的两个对象散列值一定相同,但是散列值相同的两个对象不一定等价。

在覆盖 equals() 方法时应当总是覆盖 hashCode() 方法,保证等价的两个对象散列值也相等。

3)toString()

默认返回 ToStringExample@4554617c 这种形式,其中 @ 后面的数值为散列码的无符号十六进制表示。

4)clone()

  • cloneable

clone() 是 Object 的 protected 方法,它不是 public,一个类不显式去重写 clone(),其它类就不能直接去调用该类实例的 clone() 方法。

应该注意的是,clone() 方法并不是 Cloneable 接口的方法,而是 Object 的一个 protected 方法。Cloneable 接口只是规定,如果一个类没有实现 Cloneable 接口又调用了 clone() 方法,就会抛出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 浅拷贝

拷贝对象和原始对象的引用类型引用同一个对象。

  • 深拷贝

拷贝对象和原始对象的引用类型引用不同对象。

  • clone() 的替代方案

使用 clone() 方法来拷贝一个对象即复杂又有风险,它会抛出异常,并且还需要类型转换。Effective Java 书上讲到,最好不要去使用 clone(),可以使用拷贝构造函数或者拷贝工厂来拷贝一个对象。

六  关键字

1.  final

1)数据

声明数据为常量,可以是编译时常量,也可以是在运行时被初始化后不能被改变的常量。

  • 对于基本类型,final 使数值不变;
  • 对于引用类型,final 使引用不变,也就不能引用其它对象,但是被引用的对象本身是可以修改的。

2)方法

声明方法不能被子类重写。

private 方法隐式地被指定为 final,如果在子类中定义的方法和基类中的一个 private 方法签名相同,此时子类的方法不是重写基类方法,而是在子类中定义了一个新的方法。

3. 类

声明类不允许被继承。

2.  static

1)静态变量

  • 静态变量: 又称为类变量,也就是说这个变量属于类的,类所有的实例都共享静态变量,可以直接通过类名来访问它;静态变量在内存中只存在一份。
  • 实例变量: 每创建一个实例就会产生一个实例变量,它与该实例同生共死。

2)静态方法

静态方法在类加载的时候就存在了,它不依赖于任何实例。所以静态方法必须有实现,也就是说它不能是抽象方法(abstract)。

只能访问所属类的静态字段和静态方法,方法中不能有 this 和 super 关键字。

3)静态语句块

静态语句块在类初始化时运行一次。

4)静态内部类

非静态内部类依赖于外部类的实例,而静态内部类不需要。静态内部类不能访问外部类的非静态的变量和方法。

5)静态导包

在使用静态变量和方法时不用再指明 ClassName,从而简化代码,但可读性大大降低。

6)初始化顺序

静态变量和静态语句块优先于实例变量和普通语句块,静态变量和静态语句块的初始化顺序取决于它们在代码中的顺序。最后才是构造函数的初始化。

存在继承的情况下,初始化顺序为:

  • 父类(静态变量、静态语句块)
  • 子类(静态变量、静态语句块)
  • 父类(实例变量、普通语句块)
  • 父类(构造函数)
  • 子类(实例变量、普通语句块)
  • 子类(构造函数)

七  反射

每个类都有一个 Class 对象,包含了与类有关的信息。当编译一个新类时,会产生一个同名的 .class 文件,该文件内容保存着 Class 对象。

类加载相当于 Class 对象的加载。类在第一次使用时才动态加载到 JVM 中,可以使用 Class.forName("com.mysql.jdbc.Driver") 这种方式来控制类的加载,该方法会返回一个 Class 对象。

反射可以提供运行时的类信息,并且这个类可以在运行时才加载进来,甚至在编译时期该类的 .class 不存在也可以加载进来。

Class 和 java.lang.reflect 一起对反射提供了支持,java.lang.reflect 类库主要包含了以下三个类:

  • Field : 可以使用 get() 和 set() 方法读取和修改 Field 对象关联的字段;
  • Method : 可以使用 invoke() 方法调用与 Method 对象关联的方法;
  • Constructor : 可以用 Constructor 创建新的对象。

JAVA反射机制是在运行状态中,对于任意一个类,都能够知道这个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对于任意一个对象,都能够调用它的任意一个方法和属性;这种动态获取的信息以及动态调用对象的方法的功能称为Java语言的反射机制

1.  Class类

Class类存在于JDK的java.lang包中。Class类的实例表示java应用运行时的类(class ans enum)或接口(interface and annotation)(每个java类运行时都在JVM里表现为一个class对象,可通过类名.class、类型.getClass()、Class.forName("类名")等方法获取class对象)。数组同样也被映射为class 对象的一个类,所有具有相同元素类型和维数的数组都共享该 Class 对象。基本类型boolean,byte,char,short,int,long,float,double和关键字void同样表现为 class 对象。

在类加载的时候,jvm会创建一个class对象

class对象是可以说是反射中最常用的,获取class对象的方式的主要有三种

  • 根据类名:类名.class
  • 根据对象:对象.getClass()
  • 根据全限定类名:Class.forName(全限定类名)

再来看看 Class类的方法

方法名说明
forName()

(1)获取Class对象的一个引用,但引用的类还没有加载(该类的第一个对象没有生成)就加载了这个类。

(2)为了产生Class引用,forName()立即就进行了初始化。

Object-getClass()获取Class对象的一个引用,返回表示该对象的实际类型的Class引用。
getName()取全限定的类名(包括包名),即类的完整名字。
getSimpleName()获取类名(不包括包名)
getCanonicalName()获取全限定的类名(包括包名)
isInterface()判断Class对象是否是表示一个接口
getInterfaces()返回Class对象数组,表示Class对象所引用的类所实现的所有接口。
getSupercalss()返回Class对象,表示Class对象所引用的类所继承的直接基类。应用该方法可在运行时发现一个对象完整的继承结构。
newInstance()返回一个Oject对象,是实现“虚拟构造器”的一种途径。使用该方法创建的类,必须带有无参的构造器。
getFields()获得某个类的所有的公共(public)的字段,包括继承自父类的所有公共字段。 类似的还有getMethods和getConstructors。
getDeclaredFields获得某个类的自己声明的字段,即包括public、private和proteced,默认但是不包括父类声明的任何字段。类似的还有getDeclaredMethods和getDeclaredConstructors。

2.  Constructor类及其用法

Constructor类存在于反射包(java.lang.reflect)中,反映的是Class 对象所表示的类的构造方法。

获取Constructor对象是通过Class类中的方法获取的,Class类与Constructor相关的主要方法如下:

方法返回值方法名称方法说明
static Class<?>forName(String className)返回与带有给定字符串名的类或接口相关联的 Class 对象。
ConstructorgetConstructor(Class<?>... parameterTypes)返回指定参数类型、具有public访问权限的构造函数对象
Constructor<?>[]getConstructors()返回所有具有public访问权限的构造函数的Constructor对象数组
ConstructorgetDeclaredConstructor(Class<?>... parameterTypes)返回指定参数类型、所有声明的(包括private)构造函数对象
Constructor<?>[]getDeclaredConstructor()返回所有声明的(包括private)构造函数对象
TnewInstance()调用无参构造器创建此 Class 对象所表示的类的一个新实例。

关于Constructor类本身一些常用方法如下(仅部分,其他可查API)

方法返回值方法名称方法说明
ClassgetDeclaringClass()返回 Class 对象,该对象表示声明由此 Constructor 对象表示的构造方法的类,其实就是返回真实类型(不包含参数)
Type[]getGenericParameterTypes()按照声明顺序返回一组 Type 对象,返回的就是 Constructor对象构造函数的形参类型。
StringgetName()以字符串形式返回此构造方法的名称。
Class<?>[]getParameterTypes()按照声明顺序返回一组 Class 对象,即返回Constructor 对象所表示构造方法的形参类型
TnewInstance(Object... initargs)使用此 Constructor对象表示的构造函数来创建新实例
StringtoGenericString()返回描述此 Constructor 的字符串,其中包括类型参数。

3.  Field类及其用法

Field 提供有关类或接口的单个字段的信息,以及对它的动态访问权限。反射的字段可能是一个类(静态)字段或实例字段。

可以通过Class类的提供的方法来获取代表字段信息的Field对象,Class类与Field对象相关方法如下:

方法返回值方法名称方法说明
FieldgetDeclaredField(String name)获取指定name名称的(包含private修饰的)字段,不包括继承的字段
Field[]getDeclaredFields()获取Class对象所表示的类或接口的所有(包含private修饰的)字段,不包括继承的字段
FieldgetField(String name)获取指定name名称、具有public修饰的字段,包含继承字段
Field[]getFields()获取修饰符为public的字段,包含继承字段

关于Field类还有其他常用的方法如下:

方法返回值方法名称方法说明
voidset(Object obj, Object value)将指定对象变量上此 Field 对象表示的字段设置为指定的新值。
Objectget(Object obj)返回指定对象上此 Field 表示的字段的值
Class<?>getType()返回一个 Class 对象,它标识了此Field 对象所表示字段的声明类型。
booleanisEnumConstant()如果此字段表示枚举类型的元素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StringtoGenericString()返回一个描述此 Field(包括其一般类型)的字符串
StringgetName()返回此 Field 对象表示的字段的名称
Class<?>getDeclaringClass()返回表示类或接口的 Class 对象,该类或接口声明由此 Field 对象表示的字段
voidsetAccessible(boolean flag)将此对象的 accessible 标志设置为指示的布尔值,即设置其可访问性

4.  Method类及其用法

Method 提供关于类或接口上单独某个方法(以及如何访问该方法)的信息,所反映的方法可能是类方法或实例方法(包括抽象方法)。

Class类获取Method对象相关的方法:

方法返回值方法名称方法说明
MethodgetDeclaredMethod(String name, Class<?>... parameterTypes)返回一个指定参数的Method对象,该对象反映此 Class 对象所表示的类或接口的指定已声明方法。
Method[]getDeclaredMethod()返回 Method 对象的一个数组,这些对象反映此 Class 对象表示的类或接口声明的所有方法,包括公共、保护、默认(包)访问和私有方法,但不包括继承的方法。
MethodgetMethod(String name, Class<?>... parameterTypes)返回一个 Method 对象,它反映此 Class 对象所表示的类或接口的指定公共成员方法。
Method[]getMethods()返回一个包含某些 Method 对象的数组,这些对象反映此 Class 对象所表示的类或接口(包括那些由该类或接口声明的以及从超类和超接口继承的那些的类或接口)的公共 member 方法。

Method对应的方法

方法返回值方法名称方法说明
Objectinvoke(Object obj, Object... args)对带有指定参数的指定对象调用由此 Method 对象表示的底层方法。
Class<?>getReturnType()返回一个 Class 对象,该对象描述了此 Method 对象所表示的方法的正式返回类型,即方法的返回类型
TypegetGenericReturnType()返回表示由此 Method 对象所表示方法的正式返回类型的 Type 对象,也是方法的返回类型。
Class<?>[]getParameterTypes()按照声明顺序返回 Class 对象的数组,这些对象描述了此 Method 对象所表示的方法的形参类型。即返回方法的参数类型组成的数组
Type[]getGenericParameterTypes()按照声明顺序返回 Type 对象的数组,这些对象描述了此 Method 对象所表示的方法的形参类型的,也是返回方法的参数类型
StringgetName()以 String 形式返回此 Method 对象表示的方法名称,即返回方法的名称
booleanisVarArgs()判断方法是否带可变参数,如果将此方法声明为带有可变数量的参数,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StringtoGenericString()返回描述此 Method 的字符串,包括类型参数。

5.  反射执行流程

八  异常

Throwable 可以用来表示任何可以作为异常抛出的类,分为两种: ErrorException。其中 Error 用来表示 JVM 无法处理的错误,Exception 分为两种:

  • 受检异常 : 需要用 try...catch... 语句捕获并进行处理,并且可以从异常中恢复;
  • 非受检异常 : 是程序运行时错误,例如除 0 会引发 Arithmetic Exception,此时程序崩溃并且无法恢复。

Java异常是Java提供的一种识别及响应错误的一致性机制,java异常机制可以使程序中异常处理代码和正常业务代码分离,保证程序代码更加优雅,并提高程序健壮性。

1.  异常的层次结构

1)Throwable

Throwable 是 Java 语言中所有错误与异常的超类。Throwable 包含了其线程创建时线程执行堆栈的快照,它提供了 printStackTrace() 等接口用于获取堆栈跟踪数据等信息。

2) Error(错误)

Error 类及其子类:程序中无法处理的错误,表示运行应用程序中出现了严重的错误。这些错误是不受检异常,非代码性错误。因此,当此类错误发生时,应用程序不应该去处理此类错误。按照Java惯例,我们是不应该实现任何新的Error子类的!

3) Exception(异常)

程序本身可以捕获并且可以处理的异常。Exception 这种异常又分为两类:运行时异常和编译时异常。

  • 运行时异常

都是RuntimeException类及其子类异常,如NullPointerException(空指针异常)、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下标越界异常)等,这些异常是不检查异常,程序中可以选择捕获处理,也可以不处理。这些异常一般是由程序逻辑错误引起的,程序应该从逻辑角度尽可能避免这类异常的发生。

运行时异常的特点是Java编译器不会检查它,也就是说,当程序中可能出现这类异常,即使没有用try-catch语句捕获它,也没有用throws子句声明抛出它,也会编译通过。

  • 非运行时异常 (编译异常)

是RuntimeException以外的异常,类型上都属于Exception类及其子类。从程序语法角度讲是必须进行处理的异常,如果不处理,程序就不能编译通过。如IOException、SQLException等以及用户自定义的Exception异常,一般情况下不自定义检查异常。

2.  异常的基础

1)异常关键字

  • try – 用于监听。将要被监听的代码(可能抛出异常的代码)放在try语句块之内,当try语句块内发生异常时,异常就被抛出。
  • catch – 用于捕获异常。catch用来捕获try语句块中发生的异常。
  • finally – finally语句块总是会被执行。它主要用于回收在try块里打开的物力资源(如数据库连接、网络连接和磁盘文件)。只有finally块,执行完成之后,才会回来执行try或者catch块中的return或者throw语句,如果finally中使用了return或者throw等终止方法的语句,则就不会跳回执行,直接停止。
  • throw – 用于抛出异常。
  • throws – 用在方法签名中,用于声明该方法可能抛出的异常,多个异常用逗号分隔。

2)异常捕获处理

异常捕获处理的方法通常有:

  • try-catch
  • try-catch-finally
  • try-finally
  • try-with-resource (Java 7 引入)

 3) 执行的顺序

  • 当try没有捕获到异常时:try语句块中的语句逐一被执行,程序将跳过catch语句块,执行finally语句块和其后的语句;
  • 当try捕获到异常,catch语句块里没有处理此异常的情况:当try语句块里的某条语句出现异常时,而没有处理此异常的catch语句块时,此异常将会抛给JVM处理,finally语句块里的语句还是会被执行,但finally语句块后的语句不会被执行;
  • 当try捕获到异常,catch语句块里有处理此异常的情况:在try语句块中是按照顺序来执行的,当执行到某一条语句出现异常时,程序将跳到catch语句块,并与catch语句块逐一匹配,找到与之对应的处理程序,其他的catch语句块将不会被执行,而try语句块中,出现异常之后的语句也不会被执行,catch语句块执行完后,执行finally语句块里的语句,最后执行finally语句块后的语句;

3.  异常实践

  1. 只针对不正常的情况才使用异常;

  2. 在 finally 块中清理资源或者使用 try-with-resource 语句;

  3. 尽量使用标准的异常;

  4. 对异常进行文档说明;

  5. 优先捕获最具体的异常;

  6. 不要捕获 Throwable 类;

  7. 不要忽略异常;

  8. 不要记录并抛出异常;

  9. 封装异常时不要抛弃原始的异常;

  10. 不要使用异常控制程序的流程;

  11. 不要在finally块中使用return;

4.  深入理解异常

1) JVM处理异常的机制

提到JVM处理异常的机制,就需要提及Exception Table,以下称为异常表。

public static void simpleTryCatchFinally() {
   try {
       testNPE();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System.out.println("Finally");
   }
}

使用javap分析一下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simpleTryCatchFinally();
    Code:
       0: invokestatic  #3                  // Method testNPE:()V
       3: getstatic     #6                  // Field java/lang/System.out:Ljava/io/PrintStream;
       6: ldc           #7                  // String Finally
       8: invokevirtual #8                  // Method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Ljava/lang/String;)V
      11: goto          41
      14: astore_0
      15: aload_0
      16: invokevirtual #5                  // Method java/lang/Exception.printStackTrace:()V
      19: getstatic     #6                  // Field java/lang/System.out:Ljava/io/PrintStream;
      22: ldc           #7                  // String Finally
      24: invokevirtual #8                  // Method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Ljava/lang/String;)V
      27: goto          41
      30: astore_1
      31: getstatic     #6                  // Field java/lang/System.out:Ljava/io/PrintStream;
      34: ldc           #7                  // String Finally
      36: invokevirtual #8                  // Method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Ljava/lang/String;)V
      39: aload_1
      40: athrow
      41: return
    Exception table:
       from    to  target type
           0     3    14   Class java/lang/Exception
           0     3    30   any
          14    19    30   any

上面的三条异常表item的意思为:

  • 如果0到3之间,发生了Exception类型的异常,调用14位置的异常处理者。
  • 如果0到3之间,无论发生什么异常,都调用30位置的处理者
  • 如果14到19之间(即catch部分),不论发生什么异常,都调用30位置的处理者。

建立一个异常对象,是建立一个普通Object耗时的约20倍(实际上差距会比这个数字更大一些,因为循环也占用了时间,追求精确的读者可以再测一下空循环的耗时然后在对比前减掉这部分),而抛出、接住一个异常对象,所花费时间大约是建立异常对象的4倍。

 九  泛型

1.  泛型是啥?

泛型的本质是为了参数化类型(在不创建新的类型的情况下,通过泛型指定的不同类型来控制形参具体限制的类型)。也就是说在泛型使用过程中,操作的数据类型被指定为一个参数,这种参数类型可以用在类、接口和方法中,分别被称为泛型类、泛型接口、泛型方法。

引入泛型的意义:

1)适用于多种数据类型执行相同的代码(代码复用)

举个栗子:

未使用泛型:

private static int add(int a, int b) {
    System.out.println(a + "+" + b + "=" + (a + b));
    return a + b;
}

private static float add(float a, float b) {
    System.out.println(a + "+" + b + "=" + (a + b));
    return a + b;
}

private static double add(double a, double b) {
    System.out.println(a + "+" + b + "=" + (a + b));
    return a + b;
}

使用泛型:

private static <T extends Number> double add(T a, T b) {
    System.out.println(a + "+" + b + "=" + (a.doubleValue() + b.doubleValue()));
    return a.doubleValue() + b.doubleValue();
}

2) 泛型中的类型在使用时指定,不需要强制类型转换(类型安全,编译器会检查类型)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xxString");
list.add(100d);
list.add(new Person());

上述list中,list中的元素都是Object类型(无法约束其中的类型),所以在取出集合元素时需要人为的强制类型转化到具体的目标类型,且很容易出现java.lang.ClassCastException异常。

引入泛型,它将提供类型的约束,提供编译前的检查: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 list中只能放String, 不能放其它类型的元素

2.  泛型的基本使用

1) 泛型类

class Notepad<K,V>{       // 此处指定了两个泛型类型  
    private K key ;     // 此变量的类型由外部决定  
    private V value ;   // 此变量的类型由外部决定  
    public K getKey(){  
        return this.key ;  
    }  
    public V getValue(){  
        return this.value ;  
    }  
    public void setKey(K key){  
        this.key = key ;  
    }  
    public void setValue(V value){  
        this.value = value ;  
    }  
} 
public class GenericsDemo09{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Notepad<String,Integer> t = null ;        // 定义两个泛型类型的对象  
        t = new Notepad<String,Integer>() ;       // 里面的key为String,value为Integer  
        t.setKey("汤姆") ;        // 设置第一个内容  
        t.setValue(20) ;            // 设置第二个内容  
        System.out.print("姓名;" + t.getKey()) ;      // 取得信息  
        System.out.print(",年龄;" + t.getValue()) ;       // 取得信息  
  
    }  
}

2)泛型接口

interface Info<T>{        // 在接口上定义泛型  
    public T getVar() ; // 定义抽象方法,抽象方法的返回值就是泛型类型  
}  
class InfoImpl<T> implements Info<T>{   // 定义泛型接口的子类  
    private T var ;             // 定义属性  
    public InfoImpl(T var){     // 通过构造方法设置属性内容  
        this.setVar(var) ;    
    }  
    public void setVar(T var){  
        this.var = var ;  
    }  
    public T getVar(){  
        return this.var ;  
    }  
} 
public class GenericsDemo24{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sg[]){  
        Info<String> i = null;        // 声明接口对象  
        i = new InfoImpl<String>("汤姆") ;  // 通过子类实例化对象  
        System.out.println("内容:" + i.getVar()) ;  
    }  
}  

3)泛型方法

泛型方法,是在调用方法的时候指明泛型的具体类型。

定义泛型方法语法格式:

 调用泛型方法语法格式:

 说明一下,定义泛型方法时,必须在返回值前边加一个<T>,来声明这是一个泛型方法,持有一个泛型T,然后才可以用泛型T作为方法的返回值。Class<T>的作用就是指明泛型的具体类型,而Class<T>类型的变量c,可以用来创建泛型类的对象。泛型方法不是仅仅可以有一个参数Class<T>,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其他参数。

4)泛型上下限

类型上限:

<? extends A>表示该类型参数可以是A(上边界)或者A的子类类型。

类型下限:

< ? super E> 表示该类型参数可以是E(下边界)或者E的父类型。

5)泛型数组

3.  深入理解泛型

1)如何理解Java中的泛型是伪泛型?

Java泛型这个特性是从JDK 1.5才开始加入的,因此为了兼容之前的版本,Java泛型的实现采取了“伪泛型”的策略,即Java在语法上支持泛型,但是在编译阶段会进行所谓的“类型擦除”(Type Erasure),将所有的泛型表示(尖括号中的内容)都替换为具体的类型(其对应的原生态类型),就像完全没有泛型一样。

泛型的类型擦除原则

  1. 消除类型参数声明,即删除<>及其包围的部分。
  2. 根据类型参数的上下界推断并替换所有的类型参数为原生态类型:如果类型参数是无限制通配符或没有上下界限定则替换为Object,如果存在上下界限定则根据子类替换原则取类型参数的最左边限定类型(即父类)。
  3. 为了保证类型安全,必要时插入强制类型转换代码。
  4. 自动产生“桥接方法”以保证擦除类型后的代码仍然具有泛型的“多态性”。
  5. 擦除类定义中的类型参数 - 无限制类型擦除。当类定义中的类型参数没有任何限制时,在类型擦除中直接被替换为Object,即形如<T><?>的类型参数都被替换为Object。
  6. 擦除类定义中的类型参数 - 有限制类型擦除。当类定义中的类型参数存在限制(上下界)时,在类型擦除中替换为类型参数的上界或者下界,比如形如<T extends Number><? extends Number>的类型参数被替换为Number<? super Number>被替换为Object。
  7. 擦除方法定义中的类型参数。擦除方法定义中的类型参数原则和擦除类定义中的类型参数是一样的,这里仅以擦除方法定义中的有限制类型参数为例。 

2) 如何理解泛型的编译期检查?

Java编译器是通过先检查代码中泛型的类型,然后在进行类型擦除,再进行编译。

3)如何理解基本类型不能作为泛型类型?

因为当类型擦除后,ArrayList的原始类型变为Object,但是Object类型不能存储int值,只能引用Integer的值。

十  注解

1.  注解基础

注解是JDK1.5版本开始引入的一个特性,用于对代码进行说明,可以对包、类、接口、字段、方法参数、局部变量等进行注解。它主要的作用有以下四方面:

  • 生成文档,通过代码里标识的元数据生成javadoc文档。
  • 编译检查,通过代码里标识的元数据让编译器在编译期间进行检查验证。
  • 编译时动态处理,编译时通过代码里标识的元数据动态处理,例如动态生成代码。
  • 运行时动态处理,运行时通过代码里标识的元数据动态处理,例如使用反射注入实例。

注解的常见分类:

  • Java自带的标准注解,包括@Override@Deprecated@SuppressWarnings,分别用于标明重写某个方法、标明某个类或方法过时、标明要忽略的警告,用这些注解标明后编译器就会进行检查。
  • 元注解,元注解是用于定义注解的注解,包括@Retention@Target@Inherited@Documented@Retention用于标明注解被保留的阶段,@Target用于标明注解使用的范围,@Inherited用于标明注解可继承,@Documented用于标明是否生成javadoc文档。
  • 自定义注解,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义注解,并可用元注解对自定义注解进行注解。

注解与反射接口

定义注解后,通过反射包java.lang.reflect下的AnnotatedElement接口提供方法可以获取注解相关信息。这里注意:只有注解被定义为RUNTIME后,该注解才能是运行时可见,当class文件被装载时被保存在class文件中的Annotation才会被虚拟机读取。

AnnotatedElement 接口是所有程序元素(Class、Method和Constructor)的父接口,所以程序通过反射获取了某个类的AnnotatedElement对象之后,程序就可以调用该对象的方法来访问Annotation信息。先看下具体的先关接口:

  • boolean isAnnotationPresent(Class<?extends Annotation> annotationClass)

判断该程序元素上是否包含指定类型的注解,存在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注意:此方法会忽略注解对应的注解容器。

  • <T extends Annotation> T getAnnotation(Class<T> annotationClass)

返回该程序元素上存在的、指定类型的注解,如果该类型注解不存在,则返回null。

  • Annotation[] getAnnotations()

返回该程序元素上存在的所有注解,若没有注解,返回长度为0的数组。

  • <T extends Annotation> T[] getAnnotationsByType(Class<T> annotationClass)

返回该程序元素上存在的、指定类型的注解数组。没有注解对应类型的注解时,返回长度为0的数组。该方法的调用者可以随意修改返回的数组,而不会对其他调用者返回的数组产生任何影响。getAnnotationsByType方法与 getAnnotation的区别在于,getAnnotationsByType会检测注解对应的重复注解容器。若程序元素为类,当前类上找不到注解,且该注解为可继承的,则会去父类上检测对应的注解。

  • <T extends Annotation> T getDeclaredAnnotation(Class<T> annotationClass)

返回直接存在于此元素上的所有注解。与此接口中的其他方法不同,该方法将忽略继承的注释。如果没有注释直接存在于此元素上,则返回null

  • <T extends Annotation> T[] getDeclaredAnnotationsByType(Class<T> annotationClass)

返回直接存在于此元素上的所有注解。与此接口中的其他方法不同,该方法将忽略继承的注释

  • Annotation[] getDeclaredAnnotations()

返回直接存在于此元素上的所有注解及注解对应的重复注解容器。与此接口中的其他方法不同,该方法将忽略继承的注解。如果没有注释直接存在于此元素上,则返回长度为零的一个数组。该方法的调用者可以随意修改返回的数组,而不会对其他调用者返回的数组产生任何影响。

自定义注解

1)定义自己的注解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ElementType;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Retention;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RetentionPolicy;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Target;

@Target(ElementType.METHOD)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public @interface MyMethodAnnotation {
    public String title() default "";
    public String description() default "";
}

2)使用注解

import java.io.FileNotFoundException;
import java.lang.annotation.Annotation;
import java.lang.reflect.Method;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TestMethodAnnotation {

    @Override
    @MyMethodAnnotation(title = "toStringMethod", description = "override toString method")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Override toString method";
    }

    @Deprecated
    @MyMethodAnnotation(title = "old static method", description = "deprecated old static method")
    public static void oldMethod() {
        System.out.println("old method, don't use it.");
    }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deprecation"})
    @MyMethodAnnotation(title = "test method", description = "suppress warning static method")
    public static void genericsTest() throws FileNotFoundException {
        List l = new ArrayList();
        l.add("abc");
        oldMethod();
    }
}

3)用反射接口获取注解信息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 获取所有methods
        Method[] methods = TestMethodAnnotation.class.getClassLoader()
                .loadClass(("com.test.java.annotation.TestMethodAnnotation"))
                .getMethods();

        // 遍历
        for (Method method : methods) {
            // 方法上是否有MyMethodAnnotation注解
            if (method.isAnnotationPresent(MyMethodAnnotation.class)) {
                try {
                    // 获取并遍历方法上的所有注解
                    for (Annotation anno : method.getDeclaredAnnotations()) {
                        System.out.println("Annotation in Method '"
                                + method + "' : " + anno);
                    }

                    // 获取MyMethodAnnotation对象信息
                    MyMethodAnnotation methodAnno = method
                            .getAnnotation(MyMethodAnnotation.class);
                    System.out.println(methodAnno.title());
                } catch (Throwable ex) {
                    ex.printStackTrace();
                }
            }
        }
    } catch (SecurityException |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2.  注解应用场景

场景一: 自定义注解和AOP - 通过切面实现解耦

十一  SPI机制

1.  什么是SPI机制

SPI(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是JDK内置的一种 服务提供发现机制,可以用来启用框架扩展和替换组件,主要是被框架的开发人员使用,比如java.sql.Driver接口,其他不同厂商可以针对同一接口做出不同的实现,MySQL和PostgreSQL都有不同的实现提供给用户,而Java的SPI机制可以为某个接口寻找服务实现。Java中SPI机制主要思想是将装配的控制权移到程序之外,在模块化设计中这个机制尤其重要,其核心思想就是 解耦

SPI整体机制图如下:

 当服务的提供者提供了一种接口的实现之后,需要在classpath下的META-INF/services/目录里创建一个以服务接口命名的文件,这个文件里的内容就是这个接口的具体的实现类。当其他的程序需要这个服务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查找这个jar包(一般都是以jar包做依赖)的META-INF/services/中的配置文件,配置文件中有接口的具体实现类名,可以根据这个类名进行加载实例化,就可以使用该服务了。JDK中查找服务的实现的工具类是:java.util.ServiceLoader

2.  SPI机制的简单示例

现在需要使用一个内容搜索接口,搜索的实现可能是基于文件系统的搜索,也可能是基于数据库的搜索。

1)先定义好接口

public interface Search {
    public List<String> searchDoc(String keyword);   
}

2)文件搜索实现

public class FileSearch implements Search{
    @Override
    public List<String> searchDoc(String keyword) {
        System.out.println("文件搜索 "+keyword);
        return null;
    }
}

3) 数据库搜索实现

public class DatabaseSearch implements Search{
    @Override
    public List<String> searchDoc(String keyword) {
        System.out.println("数据搜索 "+keyword);
        return null;
    }
}

4) resources 接下来可以在resources下新建META-INF/services/目录,然后新建接口全限定名的文件:com.cainiao.ys.spi.learn.Search,里面加上我们需要用到的实现类。

com.cainiao.ys.spi.learn.Search

5)测试方法

public class TestCas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erviceLoader<Search> s = ServiceLoader.load(Search.class);
        Iterator<Search> iterator = s.iterator();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earch search =  iterator.next();
           search.searchDoc("hello world");
        }
    }
}

可以看到输出结果:文件搜索 hello world

如果在com.cainiao.ys.spi.learn.Search文件里写上两个实现类,那最后的输出结果就是两行了。

这就是因为ServiceLoader.load(Search.class)在加载某接口时,会去META-INF/services下找接口的全限定名文件,再根据里面的内容加载相应的实现类。

这就是spi的思想,接口的实现由provider实现,provider只用在提交的jar包里的META-INF/services下根据平台定义的接口新建文件,并添加进相应的实现类内容就好。

3. SPI机制的广泛应用

1)SPI机制 - JDBC DriverManager

2)SPI机制 - Spring中SPI机制

在springboot的自动装配过程中,最终会加载META-INF/spring.factories文件,而加载的过程是由SpringFactoriesLoader加载的。从CLASSPATH下的每个Jar包中搜寻所有META-INF/spring.factories配置文件,然后将解析properties文件,找到指定名称的配置后返回。需要注意的是,其实这里不仅仅是会去ClassPath路径下查找,会扫描所有路径下的Jar包,只不过这个文件只会在Classpath下的jar包中。


摘录网上看到的较好的学习资料,保存复习。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不会编程的小猴子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