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发展简史和DB2简介

本文简述了数据库从文件管理到网状、层次数据库,再到关系型数据库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IBM的DB2。DB2始于1983年,是IBM在MVS系统上发布的,其后逐渐支持多个平台,成为通用数据库。DB2 V9作为里程碑,支持混合型数据,融合了关系型和XML数据处理。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  数据库发展简史和DB2简介

数据库的产生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方便数据的管理和应用程序的开发。

最开始的数据管理形式是文件,这种管理方式的不足是数据分散,不好集中管理,不方便数据共享。

之后,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开发了第一个DBMS------“Integrated DataStore”(简称IDS)这是一个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模型用的是网状模型)。IDS只能在GE主机(就是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主机)上运行。IDS的数据库只对应物理存储上的一个文件,而且要通过手工编码才能生成数据表。这些是IDS的缺点。综上,要注意世界上第一个数据库是网状模型的,不是关系型的。制作出第一个数据库的是通用电气公司,而不是IBM公司。

和网状数据库并行发展的是层次型数据库。1968年IBM的“Information Managerment  System“(简称IMS)就是一款著名的层次数据库。IMS并不是第一个层次数据库,但是非常著名。而对于IBM公司而言,IMS是IBM公司开发的首个DBMS。可见,IBM推出的第一款DBMS并不是关系型的(更不是DB2),而是层次型的IMS。

网状数据库和层次数据库的时代,已经解决了用文件形式管理数据的时候数据分散,不好集中管理,不方便共享的缺点。(网状数据库比层次数据库更流行一些)。但是,网状和层次数据库也有它们的缺点——数据的独立性不大,抽象级别太低。具体的体现就是数据和底层物理存储方式的绑定程度太大,当存取数据的时候,要知道具体的物理存储结构和存储路径,这样的数据库当数据量加大的时候会越来越难以处理,而且对于应用开发也非常不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产生了关系型的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的产生是以坚实的数学成果为背景的(关系代数)。1970年IBM的codd发表了著名的论文《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 Bank》拉开了关系数据库的序幕。后来,IBM依据这篇论文以及相关的关系代数理论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了SQL语言。

1979年,oracle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关系型数据库。可见,首个推出关系型数据库的公司不是IBM,第一个关系型数据库也不是IBM的DB2.

后来有人觉得关系型数据库在处理复杂的数据结构时非常不方便,于是提出了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简称OO数据库(Object-Oriented)

之后又有了混合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