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计算在石油物探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高性能计算在石油物探,特别是地震成像处理中发挥关键作用。随着勘探复杂性的增加,现有集群计算系统面临挑战,异构并行计算成为未来趋势。地震偏移技术,如叠前深度偏移和逆时偏移,对计算性能需求剧增,提出了对大规模异构并行计算系统开发和人才培育的紧迫需求。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高性能计算在石油物探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赵改善

(中国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4

 

  要:石油勘探尤其是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石油物探),一直是高性能计算技术的传统和主要应用领域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引领和制约了地球物理技术发展的轨迹与进程。过去的十年,集群计算机系统成为石油物探数据处理的主流系统架构,但目前集群计算机系统在计算性能、系统建设与运行成本、运行管理与维护等方面都面临着许多问题,不能适应石油物探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需要。从目前技术发展趋势来看,异构并行计算系统将成为下一个十年的主要发展方向。地震成像处理仍然是石油物探中对高性能计算需求最大的技术,地震成像算法及其在各种并行计算系统中的实现是我们长期的研究内容。如何快速有效地开发基于大规模异构并行计算系统的石油物探软件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培养适应新架构的并行计算软件开发人才和构建简单、易用、高效的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两条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性能计算,石油物探,地震勘探,偏移,异构并行

 

 

 

1  石油物探是高性能计算重要应用领域

1.1  高性能计算在石油物探中的重要地位

石油勘探尤其是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石油物探),一直是高性能计算技术的传统和主要应用领域随着人类对于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提高油气勘探工作面临的勘探对象不断复杂化勘探条件日趋恶劣从而导致对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断深化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高度依赖于包括高性能计算技术在内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导致高性能计算技术在地球物理行业的应用不断发展应用规模与领域不断扩大技术与产品不断升级。我们可以说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和制约了地球物理技术发展的轨迹与进程。

1.2  石油物探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历程

地球物理技术发展历史与计算技术发展历史是不可分割的。计算技术在石油物探中的应用起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但大规模的应用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王宏琳教授总结了过去40年间地球物理计算的发展历程,认为其中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即[1]

120世纪70年代以主机加数据处理机(阵列机)为主要特征;

220世纪80年代属于向量计算机时代;

320世纪90年代是以工作站和并行计算机(主要为SMPMPP系统)为主流;

421世纪的这最初十年则是集群计算机系统一统天下。

进入21世纪以后,集群计算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从而带来了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平台的又一次更新换代,集群计算机系统基本上成为目前地震数据处理的唯一主流平台。近十年来,集群计算机系统的配置规模不断扩大,大型地震数据处理中心的集群系统规模已经达到上千个甚至上万个节点,计算能力普遍从百亿次级规模提高到目前的数十万至上百万亿次规模。计算能力的提高,为地震勘探新技术(如地震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的广泛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了地震资料处理的质量,大大缩短了处理周期,为油气勘探开发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当前我们则面临着又一次的重大变革,下一个十年将是异构并行计算机系统架构广泛应用的十年。

2  石油物探对高性能计算的持续需求

2.1  石油物探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勘探目标和勘探条件的日趋复杂化,油气勘探开发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求推动了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而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发展对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则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

对于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发展而言,从整体上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地震成像技术广泛应用,油藏描述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地球物理技术应用从勘探走向开发,水平井-丛式井技术广泛应用,智能井-智能油藏技术的发展,集成油藏管理技术进步及工作模式,交互勘探或实时勘探技术的提出等。

对于地震勘探而言,技术发展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从叠后到叠前,从时间域到深度域,从单分量到多分量,从声波到弹性波,从构造成像到岩性反演、储层特征描述,从单一技术应用到多技术综合,从勘探到开发及勘探开发的一体化,数据量和计算量成指数增加等等。

目前,由于地震采集技术与装备水平的提高,万道以上地震仪得到广泛应用,高密度单点地震技术以及以此为基础的高精度或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的主流。从地震数据处理方面来看,叠前时间偏移已经成为标准化处理流程中的一个常规处理内容,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将更加广泛应用,逆时偏移技术将逐渐成为主流技术。综合利用多分量地震勘探信息的弹性反演技术将成为由地震数据转换为地层、油藏信息的主要工具,但有效反演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巨大计算量的需求仍然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的重大挑战。

 

2.2  叠前成像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

叠前偏移技术是近十余年来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发展的一大亮点。在构造复杂、地震速度横向剧烈变化的区域,如盐丘、逆掩断层带、古潜山等,叠后偏移方法一般会造成成像位置不准确,甚至出现虚假构造。于是,人们纷纷把目光转向叠前偏移成像,特别是基于深度域速度模型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克服了水平叠加速度不准确引起的误差,使得地震成像精度大大提高。

地震偏移成像问题始终是地球物理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自上个世纪70年代初至今,波动方程偏移经历了发展-停滞-再发展的阶段。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技术的飞跃发展,以及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墨西哥湾的成功应用,再次把偏移技术推向了发展高峰。进入21世纪,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借助于高性能集群计算技术的发展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

随着大规模集群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常规化;叠前深度偏移由基于射线的克希霍夫积分算法向波动方程算法发展;深度域叠前属性分析技术和各向异性介质叠前偏移技术将成为下一个发展方向。

另外,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基于单程波波动方程算法的地震成像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基于双程波波动方程算法(逆时偏移)的地震成像技术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有望在成像效果上得到进一步提高,但由此带来的计算量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至数十倍,见图1和图2

 

 

图1 地震成像算法相对计算性能需求

 

图2 单程波动方程偏移(左)与逆时偏移(右)效果比较

 

除了地震偏移成像,地震波场正演模拟计算也对高性能计算具有很高的要求。中国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于2008年配置了一套包括1800多个处理器核、峰值性能达19TFLOPS的集群计算机系统,专门用于地震波场正演模拟计算与分析、地震成像技术研究与软件开发。2009年我院技术人员在该系统上完成了一个三维模型的高密度地震数据的模拟计算,为高密度单点地震技术发展与地震成像技术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试验数据,有力支撑了石油物探技术的发展,充分展示了高性能计算技术对地球物理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2.3  石油物探对高性能计算需求的预测

2003年作者根据石油物探(主要是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和勘探需求的分析,对地震勘探数据量与数据处理计算量进行了定量预测,从而对我们到底需要多大的计算机进行了大胆的分析和预测。基本结论如下[3]

1)石油勘探地震数据采集的具体技术参数依赖于工区的地表条件、地下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勘探目标、采集技术水平和经费预算等条件。典型地震勘探项目的数据量在当时(2003年)一般为100~1000GB,预计200520102015年将分别达到1-2TB20-50TB100-200TB,详见表1

2)以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计算量为主要测算依据,预计典型地震勘探项目的数据处理计算量将在200520102015年分别达到1x10205x10213x1022次浮点运算,详见表2

3)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未来,为适应油气勘探开发精度的要求,地震勘探将采用5m的空间采样密度和三分量技术,而地震勘探项目的数据量将达到PB(1000TB1015字节)级规模,计算量将达到1023(即100ZFlops)级规模。

4)综合考虑需求、技术和成本等因素,预计地震勘探高性能计算系统的发展速度不会低于每5年提高10倍,其计算能力将分别于200520102015年达到101001000TFlops规模,以满足1+TB10+TB100+TB数量级规模地震数据处理的性能要求

六年过去了,发展现实基本证实了作者的预测,只是由于采样率仍然为1ms(而不是预测的0.5ms)使得目前实际数据量为预测的一半左右。

 

1  典型地震勘探数据规模预测一览表

年    份

2003

2005

2010

2015

未来

面积(km2

500

500

1000

  • 3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