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符的作用
自加(++)自减(–)运算
1.++:自加。对原有的数据进行+1
2.–:自减。对原有的数据进行-1
a:单独使用:
放在操作数的前面和后面效果一样。(这种用法是我们比较常见的)
b:参与运算使用:
放在操作数的前面,先自增或者自减,然后再参与运算。
放在操作数的后面,先参与运算,再自增或者自减
面试题1
求下面代码执行后的a和b的值。
int a = 3;
int b = (a++)+(++a)+2;
解:a = 5,b = 10; 求解过程b = 3+5+2=10.
面试题2
下面代码执行过程中,在哪句话会报错?
1)byte b = 10;
2)b++;
3)b = b+1;
解:在3)这里会报错,等号左边的值类型是byte,而等号右边的值类型是int,在这里需要类型强转:b = (byte)(b+1)。b++在底层自动帮我们完成了类型强转,因为++运算符需要得到结果值,所以底层自动帮我们做了类型强转。
本文详细解析了自增(++)和自减(--)运算符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包括它们在单独使用和参与运算时的区别,并通过两个面试题示例展示了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运算符。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