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模式
文章平均质量分 91
岸似达春绿
大龄Java程序员
展开
-
谈一谈自己对依赖、关联、聚合和组合之间区别的理解
在学习面向对象设计对象关系时,依赖、关联、聚合和组合这四种关系之间区别比较容易混淆。特别是后三种,仅仅是在语义上有所区别,所谓语义就是指上下文环境、特定情景等。他们在编程语言中的体现却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基本相同并不等于完全相同,这一点在我的前一篇博文《设计模式中类的关系》中已经有所提及,下面就来详细的论述一下在java中如何准确的体现依赖、关联、聚合和组合。首先看一看书上对这四种关系的定义:原创 2012-02-07 15:42:53 · 36110 阅读 · 21 评论 -
23种设计模式(9):访问者模式
定义:封装某些作用于某种数据结构中各元素的操作,它可以在不改变数据结构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的操作。类型:行为类模式类图: 访问者模式可能是行为类模式中最复杂的一种模式了,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不去掌握它的理由。我们首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代码如下:class A { public void method1(){ System.out.println(原创 2012-04-23 14:49:16 · 77441 阅读 · 15 评论 -
23种设计模式(2):工厂方法模式
定义: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工厂方法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类型:创建类模式类图:工厂方法模式代码interface IProduct { public void productMethod();}class Product implements IProduct { public void productMethod(原创 2012-03-15 09:05:43 · 105558 阅读 · 61 评论 -
23种设计模式(8):观察者模式
定义:定义对象间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得当每一个对象改变状态,则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类型:行为类模式类图: 在软件系统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需求:如果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某些与它相关的对象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变化。比如,我们要设计一个右键菜单的功能,只要在软件的有效区域内点击鼠标右键,就会弹出一个菜单;再比如,我们要设计一个自动部署的功能,就像ec原创 2012-04-18 08:41:43 · 40156 阅读 · 28 评论 -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4):接口隔离原则
定义: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问题由来:类A通过接口I依赖类B,类C通过接口I依赖类D,如果接口I对于类A和类B来说不是最小接口,则类B和类D必须去实现他们不需要的方法。解决方案:将臃肿的接口I拆分为独立的几个接口,类A和类C分别与他们需要的接口建立依赖关系。也就是采用接口隔离原则。举例来说明接口隔离原则:(图1 未遵循接原创 2012-02-27 08:32:29 · 87744 阅读 · 41 评论 -
23种设计模式(12):策略模式
定义:定义一组算法,将每个算法都封装起来,并且使他们之间可以互换。类型:行为类模式类图: 策略模式是对算法的封装,把一系列的算法分别封装到对应的类中,并且这些类实现相同的接口,相互之间可以替换。在前面说过的行为类模式中,有一种模式也是关注对算法的封装——模版方法模式,对照类图可以看到,策略模式与模版方法模式的区别仅仅是多了一个单独的封装类Context,它与模版方法模式原创 2012-05-28 16:05:33 · 41300 阅读 · 20 评论 -
23种设计模式(13):迭代器模式
定义:提供一种方法访问一个容器对象中各个元素,而又不暴露该对象的内部细节。类型:行为类模式类图: 如果要问java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模式,答案不是单例模式,也不是工厂模式,更不是策略模式,而是迭代器模式,先来看一段代码吧:public static void print(Collection coll){ Iterator it = coll.iterator()原创 2012-05-28 21:54:03 · 54222 阅读 · 20 评论 -
23种设计模式(10):命令模式
定义:将一个请求封装成一个对象,从而让你使用不同的请求把客户端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者记录请求日志,可以提供命令的撤销和恢复功能。类型:行为类模式类图:命令模式的结构 顾名思义,命令模式就是对命令的封装,首先来看一下命令模式类图中的基本结构:Command类:是一个抽象类,类中对需要执行的命令进行声明,一般来说要对外公布一个execute方法用来执行命令。C原创 2012-05-09 17:41:02 · 49179 阅读 · 27 评论 -
23种设计模式(11):责任连模式
定义: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类型:行为类模式类图: 首先来看一段代码:public void test(int i, Request request){ if(i==1){ Handler1.response(request); }原创 2012-05-15 14:47:42 · 21645 阅读 · 17 评论 -
23种设计模式(14):解释器模式
定义:给定一种语言,定义他的文法的一种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该解释器使用该表示来解释语言中句子。类型:行为类模式类图: 解释器模式是一个比较少用的模式,本人之前也没有用过这个模式。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解释器模式。 解释器模式的结构抽象解释器:声明一个所有具体表达式都要实现的抽象接口(或者抽象类),接口中主要是一个interpret()方法,称为解释原创 2012-06-15 12:34:25 · 34336 阅读 · 24 评论 -
23种设计模式(15):备忘录模式
定义:在不破坏封装性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对象之外保存这个状态。这样就可以将该对象恢复到原先保存的状态类型:行为类类图: 我们在编程的时候,经常需要保存对象的中间状态,当需要的时候,可以恢复到这个状态。比如,我们使用Eclipse进行编程时,假如编写失误(例如不小心误删除了几行代码),我们希望返回删除前的状态,便可以使用Ctrl+Z来进行返回。这时我原创 2012-06-27 21:38:34 · 56578 阅读 · 55 评论 -
23种设计模式(7):中介者模式
定义:用一个中介者对象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示地相互作用,从而使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类型:行为类模式类图:中介者模式的结构 中介者模式又称为调停者模式,从类图中看,共分为3部分: 抽象中介者:定义好同事类对象到中介者对象的接口,用于各个同事类之间的通信。一般包括一个或几个抽象的事件方法,并由子类去实现。中介者实现原创 2012-04-05 21:30:49 · 45843 阅读 · 27 评论 -
23种设计模式(6):模版方法模式
定义:定义一个操作中算法的框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算法的结构即可重定义该算法中的某些特定步骤。类型:行为类模式类图: 事实上,模版方法是编程中一个经常用到的模式。先来看一个例子,某日,程序员A拿到一个任务:给定一个整数数组,把数组中的数由小到大排序,然后把排序之后的结果打印出来。经过分析之后,这个任务大体上可分为两部分,排序和打印,打印功能好原创 2012-03-29 09:04:50 · 28031 阅读 · 27 评论 -
23种设计模式(5):原型模式
定义: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类型:创建类模式类图:原型模式主要用于对象的复制,它的核心是就是类图中的原型类Prototype。Prototype类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实现Cloneable接口。在java语言有一个Cloneable接口,它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在运行时通知虚拟机可以安全地在实现了此接口的类上使用clone方法。在ja原创 2012-03-26 08:58:25 · 88042 阅读 · 43 评论 -
设计模式中类的关系
在java以及其他的面向对象设计模式中,类与类之间主要有6种关系,他们分别是:依赖、关联、聚合、组合、继承、实现。他们的耦合度依次增强。1. 依赖(Dependence) 依赖关系的定义为:对于两个相对独立的对象,当一个对象负责构造另一个对象的实例,或者依赖另一个对象的服务时,这两个对象之间主要体现为依赖关系。定义比较晦涩难懂,但在java中的表现还是比较直观的:类A当原创 2012-01-09 14:51:50 · 44341 阅读 · 58 评论 -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3):依赖倒置原则
定义: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问题由来:类A直接依赖类B,假如要将类A改为依赖类C,则必须通过修改类A的代码来达成。这种场景下,类A一般是高层模块,负责复杂的业务逻辑;类B和类C是低层模块,负责基本的原子操作;假如修改类A,会给程序带来不必要的风险。解决方案:将类A修改为依赖接口I,类B和类C各自实现接口I,类A通过接口I间接原创 2012-02-24 08:46:12 · 113807 阅读 · 104 评论 -
迈出从3K到1W的重要一步——掌握设计模式
IT职场的小菜经常有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一个相似的功能,大牛一会儿就搞定,然后悠闲地品着下午茶逛淘宝;而自己加班加点搞到天亮还做不完。 为什么用户提出需求变更后,大牛只需潇洒地敲敲键盘,改改配置;而自己将代码改了又改,删了又建,几乎晕厥,最后只能推翻重来。 为什么大牛写完的程序测试上线后,几乎完美运行,用户无懈可击;而自己的程序bug重重,改好原创 2012-02-09 23:56:34 · 41642 阅读 · 76 评论 -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5):迪米特法则
定义: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问题由来:类与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耦合度越大,当一个类发生改变时,对另一个类的影响也越大。解决方案:尽量降低类与类之间的耦合。 自从我们接触编程开始,就知道了软件编程的总的原则:低耦合,高内聚。无论是面向过程编程还是面向对象编程,只有使各个模块之间的耦合尽量的低,才能提高代码的复用率。低耦合的优点不言而喻,但是怎么样编程才能做原创 2012-02-27 08:40:57 · 83335 阅读 · 63 评论 -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1):单一职责原则
定义:不要存在多于一个导致类变更的原因。通俗的说,即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问题由来:类T负责两个不同的职责:职责P1,职责P2。当由于职责P1需求发生改变而需要修改类T时,有可能会导致原本运行正常的职责P2功能发生故障。解决方案:遵循单一职责原则。分别建立两个类T1、T2,使T1完成职责P1功能,T2完成职责P2功能。这样,当修改类T1时,不会使职责P2发生故障风险;同理,当修改T2时,也原创 2012-02-21 09:52:56 · 128425 阅读 · 125 评论 -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2):里氏替换原则
肯定有不少人跟我刚看到这项原则的时候一样,对这个原则的名字充满疑惑。其实原因就是这项原则最早是在1988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姓里的女士(Barbara Liskov)提出来的。定义1:如果对每一个类型为 T1的对象 o1,都有类型为 T2 的对象o2,使得以 T1定义的所有程序 P 在所有的对象 o1 都代换成 o2 时,程序 P 的行为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类型 T2 是类型 T1 的子类型原创 2012-02-22 08:46:33 · 137504 阅读 · 109 评论 -
23种设计模式(3):抽象工厂模式
定义:为创建一组相关或相互依赖的对象提供一个接口,而且无需指定他们的具体类。类型:创建类模式类图:抽象工厂模式与工厂方法模式的区别 抽象工厂模式是工厂方法模式的升级版本,他用来创建一组相关或者相互依赖的对象。他与工厂方法模式的区别就在于,工厂方法模式针对的是一个产品等级结构;而抽象工厂模式则是针对的多个产品等级结构。在编程中,通常一个产品结构,表现为一个接口或者抽原创 2012-03-16 08:51:30 · 163070 阅读 · 83 评论 -
23种设计模式(1):单例模式
定义: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而且自行实例化并向整个系统提供这个实例。类型:创建类模式类图:类图知识点:1.类图分为三部分,依次是类名、属性、方法2.以>结尾的为注释信息3.修饰符+代表public,-代表private,#代表protected,什么都没有代表包可见。4.带下划线的属性或方法代表是静态的。5.对类图中对象的关系不熟悉的朋友可以参考文章:设计模式原创 2012-03-08 09:12:30 · 121660 阅读 · 90 评论 -
创建类模式总结篇
创建类模式主要关注对象的创建过程,将对象的创建过程进行封装,使客户端可以直接得到对象,而不用去关心如何创建对象。创建类模式有5种,分别是:单例模式:用于得到内存中的唯一对象。工厂方法模式:用于创建复杂对象。抽象工厂模式:用于创建一组相关或相互依赖的复杂对象。建造者模式:用于创建模块化的更加复杂的对象。原型模式:用于得到一个对象的拷贝。为什么需要创建性模式 首先,在编程原创 2012-03-26 09:03:28 · 18321 阅读 · 14 评论 -
单例模式讨论篇:单例模式与垃圾回收
Jvm的垃圾回收机制到底会不会回收掉长时间不用的单例模式对象,这的确是一个比较有争议性的问题。将这一部分内容单独成篇的目的也是为了与广大博友广泛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为了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这篇文章,请各位博友看完文章之后,点一下“顶”,让本篇文章排名尽量的靠前。笔者在此谢过。讨论命题:当一个单例的对象长久不用时,会不会被jvm的垃圾收集机制回收。 首先说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疑问,原创 2012-03-08 09:14:35 · 62715 阅读 · 106 评论 -
设计模式六大原则(6):开闭原则
定义:一个软件实体如类、模块和函数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问题由来:在软件的生命周期内,因为变化、升级和维护等原因需要对软件原有代码进行修改时,可能会给旧代码中引入错误,也可能会使我们不得不对整个功能进行重构,并且需要原有代码经过重新测试。解决方案:当软件需要变化时,尽量通过扩展软件实体的行为来实现变化,而不是通过修改已有的代码来实现变化。 开闭原则是面向对象设计中原创 2012-02-27 08:48:41 · 115082 阅读 · 114 评论 -
23种设计模式(4):建造者模式
定义: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类型:创建类模式类图:四个要素产品类:一般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对象,也就是说创建对象的过程比较复杂,一般会有比较多的代码量。在本类图中,产品类是一个具体的类,而非抽象类。实际编程中,产品类可以是由一个抽象类与它的不同实现组成,也可以是由多个抽象类与他们的实现组成。抽象建造者:引入抽象建造者的目的,是原创 2012-03-20 22:52:06 · 65139 阅读 · 4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