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机:2025没戏
Morgan Stanley 的最新研报指出,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在美国市场对 iPhone 需求产生了小幅正面影响,但主要销量贡献来自1 年前的 iPhone 15 Pro/Pro Max 机型的折扣促销,而非 iPhone 16 系列的强势表现。即,用户目前没动力因为搭载AI而换手机。
尽管 Apple Intelligence 引入了一系列 AI 功能,如文本生成、图像处理和更智能的 Siri,但这些功能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仍然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相较于电池续航、摄像头升级和 5G 速度提升 这些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硬件改进,现阶段的简单AI 功能没给用户提供太大的价值。例如,AI 生成文本和AI 生成图片 在实际应用上与现有的照片编辑软件和AI APP相比优势不明显;更智能的 Siri 虽然有所改进,但也没好到让人惊艳。
要让 iPhone 真正成为 AI 终端,Apple Intelligence 需要超越当前的功能增强模式,而是对 iOS 进行底层重构,让 AI 深度融入操作系统,塑造全新的用户体验和真正智能的交互方式。目前 Apple Intelligence 主要依赖于独立的 AI 功能模块,如文本生成、图像处理和 Siri 增强,但这些功能与市面上已有的 AI 应用(如 ChatGPT、Google Gemini)相比,体验差异并不明显,更像是手机上安装了一套 AI 工具,而非 AI 彻底改变了 iPhone 的使用方式。如果 AI 仅停留在应用层面,用户仍需手动触发和操作,这与传统软件的逻辑并无本质区别,难以成为换机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 AI 终端应该带来 下一代的交互方式,让人与设备的互动变得 更加自然、直觉,甚至像是思维的延伸。这不仅意味着 AI 深度融入操作系统,使手机能够 主动理解用户意图、智能预测需求、自动执行任务,更意味着交互方式将超越 传统的触摸、语音输入,进化为 随时随地、无缝衔接的智能体验。例如,用户无需明确下达指令,AI 就能根据场景自动调整设备功能,提供个性化建议,甚至预判需求并提前执行。这样的体验不再只是 人对设备的操控,而是 人与设备思维的协同,真正实现智能终端从工具到伙伴的跃迁。
Anko是一个多模型多模态的AI办公工具,适合需要跨领域整合AI技术的用户,同时调用多模型,一举并用,多样回复,显著对比,高效选择心仪的回答/图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