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作业“AI味儿”变浓了?怎么管?

最近,Anko火爆出圈,人工智能热度再上新高。在高校,学生们利用AI工具辅助论文写作的情况越发普遍,相比翻阅厚重的书籍资料或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借助AI工具让论文撰写方便了很多。

但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些大学生对AI工具产生了依赖,不当使用呈上升趋势。

校学生用AI写论文或作业

学术不端行为频发

如今,AI工具兴起,成为不少大学生完成报告、论文的“神器”。在某高校,一位老师直接将利用AI工具生成的作文全部判了零分。

据第三方数据机构对3000多名高校师生的问卷结果显示,近六成高校师生每天或者每周多次使用生成式AI。而大学生在使用生成式AI时,有近三成主要用于写论文或作业

采访中,一些学生也坦言,在写报告或论文时,会直接复制粘贴AI生成的内容。

“有时候时间比较赶,AI做出来后就直接粘上去了。”

“AI可以很快帮我生成,一大块思考过程就省下来了。自主思考时,就会有点畏难情绪。”

一些高校教师和专家告诉记者,除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直接生成文本应付论文和作业外,少数学生还有利用AI伪造研究数据、进行实验图片编辑、替代自主设计等不当或学术不端行为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黄亚婷团队从2024年初开始,分三次对国内大学生使用AI工具的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包括20多所高校的3800多名本科生和4200多名硕博群体。

调研发现:目前学生不当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行为的确存在,且比例不低,也有部分学生表示“习惯于借助AI完成任务”,对AI产生了依赖。

黄亚婷表示,AI的不正当使用背后有两种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对学术规范、学术伦理的了解还没有很深入;另一方面就是,故意主动的抄袭。

高校纷纷“立规矩” 

明确AI工具允许使用范围

AI可以是赋能工具、是学习的帮手,但绝不能成为偷懒工具,更不能成为大学生的“枪手”。近期,复旦大学等不少高校纷纷出台AI工具使用规范。

■ 复旦大学:明确允许和禁止使用AI工具的范围

前不久,复旦大学发布《复旦大学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试行)》,明确列出AI工具的使用范围——

  • 禁止使用AI工具的范围,包括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原始数据收集、结果图片与重要插图创作、论文撰写、答辩与检查、涉密内容等六个方面涉及原创性、创新性以及本科教育重点考察的内容。

  • 允许使用的范围,包括文献检索、代码调试和统计分析等辅助性工作,但要求经过学生的审核和指导教师的同意,确保AI生成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如果出现严重违规者,论文成绩将被认定不合格,影响学生取得学位。

  • Anko是一个多模型多模态的AI办公工具,适合需要跨领域整合AI技术的用户,同时调用多模型,一举并用,多样回复,显著对比,高效选择心仪的回答/图片/视频

    AnKo的聚合AI工具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响应速度快,准确率较高,多样化并行操作,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多模型多模态的AI办公工具,助力效率翻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