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包传输过程

数据包是如何在网络中传输的

我们电脑上的数据,是如何“走”到远端的另一台电脑的呢?这是个最基础的问题,可能很多人回答不上来,尽管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网络。这里我们以一个最简单的“ping”命令,来解释一个数据包“旅程”。

    假设:我的电脑A,向远在外地的朋友电脑B传输数据,最简单的就是“ping”一下,看看这个家伙的那一端网络通不通。A与B之间只有一台路由器。(路由器可能放在学校,社区或者电信机房,无所谓,基本原理是一样的)

具体过程如下------
    1.“ping”命令所产生的数据包,我们归类为ICMP协议。说白了就是向目的地发送一个数据包,然后等待回应,如果回应正常则目的地的网络就是通的。当我们输入了“ping”命令之后,我们的机器(电脑A)就生成了一个包含ICMP协议域的数据包,姑且称之为“小德”吧~~~~

    2.“小德”已经将ICMP协议打包到数据段里了,可是还不能发送,因为一个数据要想向外面传送,还得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IP协议。IP要将你的“写信人地址”和“收信人地址”写到数据段上面,即:将数据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打包在“小德”的头部和尾部,这样一来,大家才知道你的数据是要送到哪里。

    3.准备工作还没有完。接下来还有部门要审核------ARP。ARP属于数据链路层协议,主要负责把IP地址对应到硬件地址。直接说吧,都怪交换机太“傻”,不能根据IP地址直接找到相应的计算机,只能根据硬件地址来找。于是,交换机就经常保留一张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对应表以便其查找目的地。而ARP就是用来生成这张表的。比如:当“小德”被送到ARP手里之后,ARP就要在表里面查找,看看“小德”的IP地址与交换机的哪个端口对应,然后转发过去。如果没找到,则发一个广播给所有其他的交换机端口,问这是谁的IP地址,如果有人回答,就转发给它。

    4.经过一番折腾,“小德”终于要走出这个倒霉的局域网了。可在此之前,它们还没忘给“小德”屁股后面盖个“戳”,说是什么CRC校验值,怕“小德”在旅行途中缺胳膊少腿,还得麻烦它们重新发送。。。。。我靠~~~~注:很多人弄不清FCS和CRC。所谓的CRC是一种校验方法,用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丢包,损坏等等,FCS是数据包(准确的说是frame)里的一个区域,用来存放CRC的计算结果的。到了目的地之后,目的计算机要检查FCS里的CRC值,如果与原来的相同,则说明数据在途中没有损坏。

    5.在走出去之前,那些家伙最后折磨了一次“小德”------把小德身上众多的0和1,弄成了什么“高电压”“低电压”,在双绞线上传送了出去。晕~~出趟门就这么麻烦吗?

    6.坐着双绞线旅游,爽!可当看到很多人坐着同轴电缆,还有坐光纤的时候,小德又感觉不是那么爽了。就在这时,来到了旅途的中转站------路由器。这地方可是高级场所,人家直接查看IP地址!剩下的一概不管,交给下面的人去做。够牛吧?路由器的内部也有一张表,叫做路由表,里面标识着哪一个网络的IP对应着路由器的哪一个端口。这个表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路由器之间互相“学习”之后生成的,当然也可以由管理员手工设定。这个“学习”的过程是依靠路由协议来完成的,比如RIP,EIGRP,OSPF等等。

    7.当路由器查看了“小德”的IP地址以后,根据路由表知道了小德要去的网络,接着就把小德转到了相应的端口了。至此,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完成,下面又是打包,封装成frame,转换成电压信号等一系列“折腾”的活,就由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模块去干吧。

    8.小德从路由器的出口出来,便来到了目的地----电脑B----所属的网络的默认网关。默认网关可以是路由器的一个端口,也可以是局域网里的各种服务器。不管怎样,下面的过程还是一样的:到交换机里的ARP表查询“小德”的IP地址,看看属于哪个局域网段或端口,然后就转发到B了。

    9.进了B的网卡之后,还要层层“剥皮”,基本上和从A出来的程序是一样的------电脑B先校验一下CRC值,看看数据是否完整;然后检查一下frame的封装,看到是IP协议之后,就把“小德”交给IP“部门”了;IP协议一看目的地址,正确,再看看应用协议,是ICMP。于是知道了该怎么做了------产生一个回应数据包,(可以命名为“回应小德”),并准备以同样的顺序向远端的A发送。。至于刚刚收到的那个数据包就丢弃了。

    10.“回应小德”这个数据包又开始了上述同样的循环,只不过这次发送者是B而接收者是A了。

    以上是一个最简单的路由过程,任何复杂的网络都是在次基础之上实现的。

 

二、网络中 IP数据报传输的过程伪代码【有助于理解】

IP数据报需从主机A上传送到主机B上,主机A首先查找路由表;
if(目的主机是与自己在同一个网段内)
{
    主机A查询自己的ARP表;
    if(有该目的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的记录)
    {
将该MAC地址作为目的MAC地址,封装数据帧,传送给主机B;
    }
    else
    {
          发送一个ARP请求广播给网段内的所有主机,来查询该目的IP地址的MAC地址;
收到ARP请求报文的各个主机如果发现该IP地址是自己的IP地址,则返回一个ARP应答报文告诉主机A自己的MAC地址;
如果发现不是自己的IP地址,则丢弃该报文。
主机A收到这个应答报文后,就按照返回的MAC地址,将IP数据包封装成帧,然后发送到主机B上;
(补充:一般为了减少网络中的报文量,通信双方会维护一个各自的ARP表,把一次通信中获得IP MAC地址对保存在缓冲的ARP表中,但是ARP有一个老化机制,删除一段时间内不用的IP MAC地址对。)
    }
}
else if(发现了能与目的网络号相匹配的表目)
{
则把报文发给改表目指定的下一站的路由器或直接连接的网络接口;
报文发送到下一站时,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是下一个站路由器或者网络接口的MAC地址,而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是主机B的IP地址;
这里要指出的是:ARP请求报文以下一站路由器或网络接口的IP地址为目的IP地址,寻找真的目的MAC地址。换句话,ARP请求报文只负责IP据报传输过程中每一跳中的目的MAC地址查询。
}
else
{
寻找标为“默认”的表目,把报文发送给该表目指定的下一站路由器;
报文发送到下一站时,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是下一个站路由器的MAC地址,而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是主机B的IP地址。
}

数据帧在每两个网络设备间传递时,是转换成bit流在传输媒体上传输。链路层提供了如停止等待协议等机制,控制了bit流在传输媒体上的无措传输。

(三)ARP协议工作过程:

1. 原理:(ARP协议只使用于局域网中)
1> 在局域网中,网络中实际传输的是“帧”,帧里面是有目标主机的MAC地址的。
2> 在以太网中,一个主机要和另一个主机进行直接通信,必须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但这个目标MAC地址是如何获得呢?它就是通过地址解析协议获得的。所谓“地址解析”就是主机在发送帧前将目标IP地址转换成目标MAC地址的过程。
3> ARP协议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目标设备的IP地址,查询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4> 点对点的连接是不需要ARP协议的
2. 工作过程:
1> 当主机A向本局域网上的某个主机B发送IP数据报时,就先在自己的ARP缓冲表中查看有无主机B的IP地址。
2> 如果有,就可以查出其对应的硬件地址,再将此硬件地址写入MAC帧,然后通过以太网将数据包发送到目的主机中。
3> 如果查不到主机B的IP地址的表项。可能是主机B才入网,也可能是主机A刚刚加电。其高速缓冲表还是空的。在这中情况下,主机A就自动运行ARP。
(1)ARP进程在本局域网上广播一个ARP请求分组。ARP请求分组的主要内容是表明:我的IP地址是192.168.0.2,我的硬件地址是00-00-C0-15-AD-18.我想知道IP地址为192.168.0.4的主机的硬件地址。
(2)在本局域网上的所有主机上运行的ARP进行都收到此ARP请求分组。
(3)主机B在ARP请求分组中见到自己的IP地址,就向主机A发送ARP响应分组,并写入自己的硬件地址。其余的所有主机都不理睬这个ARP请求分组。ARP响应分组的主要内容是表明:“我的IP地址是192.168.0.4,我的硬件地址是08-00-2B-00-EE-AA”,请注意:虽然ARP请求分组是广播发送的,但ARP响应分组是普通的单播,即从一个源地址发送到一个目的地址。
(4)主机A收到主机B的ARP响应分组后,就在其ARP高速缓冲表中写入主机B的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
3. 事例说明:用ping说明ARP工作的原理
假设我们的计算机IP地址是192.168.1.1,要执行这个命令:ping192.168.1.2。该命令会通过ICMP协议发送ICMP(以太网控制报文协议)数据包
该过程需要经过下面的步骤:  
1> 应用程序构造数据包,该示例是产生ICMP包,被提交给内核(网络驱动程序);   
2> 内核检查是否能够转化该IP地址为MAC地址,也就是在本地的ARP缓存中查看IP-MAC对应表;
3> 如果存在该IP-MAC对应关系,那么跳到步骤<7;
如果不存在该IP-MAC对应关系,那么接续下面的步骤;
4> 内核进行ARP广播,目的MAC地址是FF-FF-FF-FF-FF-FF,ARP命令类型为REQUEST(1),其中包含有自己的MAC地址;   
5> 当192.168.1.2主机接收到该ARP请求后,就发送一个ARP的REPLY(2)命令,其中包含自己的MAC地址;   
6> 本地获得192.168.1.2主机的IP-MAC地址对应关系,并保存到ARP缓存中;   
7> 内核将把IP转化为MAC地址,然后封装在以太网头结构中,再把数据发送出去;  
4. 特殊情况:
ARP是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如果所要找的目标设备和源主机不在同一个局域网上。
1>此时主机A就无法解析出主机B的硬件地址(实际上主机A也不需要知道远程主机B的硬件地址);
2>此时主机A需要的是将路由器R1的IP地址解析出来,然后将该IP数据报发送给路由器R1.
3>R1从路由表中找出下一跳路由器R2,同时使用ARP解析出R2的硬件地址。于是IP数据报按照路由器R2的硬件地址转发到路由器R2。
4>路由器R2在转发这个IP数据报时用类似方法解析出目的主机B的硬件地址,使IP数据报最终交付给主机B.
说明:
Ø 如果你的数据包是发送到不同网段的目的地,那么就一定存在一条网关的IP-MAC地址对应的记录。   
Ø 知道了ARP协议的作用,就能够很清楚地知道,数据包的向外传输很依靠ARP协议,当然,也就是依赖ARP缓存。要知道,ARP协议的所有操作都是内核自动完成的,同其他的应用程序没有任何关系。同时需要注意的是,ARP协议只使用于本网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