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Windows 硬盘管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概述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深入探究磁盘存储的基础知识,包括磁盘的物理结构、存储原理等,使实验者能够清晰地理解磁盘在计算机系统中如何存储数据以及数据的组织形式。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基本磁盘管理方法,如基本磁盘的分区创建、扩展、删除等常规操作流程,以及动态磁盘管理方法,包括动态磁盘的创建、各种动态卷(如简单卷、跨区卷、带区卷、镜像卷、RAID - 5 卷)的构建、管理与维护,从而具备在 Windows 环境下进行高效磁盘管理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配置磁盘资源,提升计算机系统的存储性能与数据安全性。

(二)实验环境

本次实验基于 Windows 操作系统的虚拟机环境展开。虚拟机软件为[VMware Workstation Pro],操作系统版本为 Windows [2016]

二、实验步骤与结果展示 

(一)添加虚拟硬盘

1. 开启虚拟机后,点击虚拟机软件菜单栏中的“虚拟机设置”选项。在弹出的设置窗口中,选中“添加”按钮,随后在设备类型列表里选择“硬盘”,并按照向导提示逐步操作。在设置磁盘参数时,将最大磁盘大小设定为 10G,且一共添加三个大小相同的磁盘。添加完成后,将虚拟机当前界面截图保存为 4 - 1.jpg,该截图清晰展示了在虚拟机设置中成功添加三个 10G 磁盘的操作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到新添加磁盘的相关信息,如磁盘名称、大小等均显示正常,表明磁盘添加操作顺利完成。 

(二)确认未联机硬盘

2. 进入 Windows 操作系统后,右键点击“计算机”图标,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管理”选项,打开计算机管理控制台。在控制台窗口中,依次展开“存储”->“磁盘管理”节点。此时,下拉垂直滚动条,仔细观察磁盘状态,可以确认得到新添加的但处于未联机状态的 3 个硬盘。将此界面截图保存为 4 - 2.jpg,截图中能够明显区分出已联机磁盘和未联机磁盘,未联机磁盘呈现特定的标识状态,便于识别,这一步骤确保了我们能够准确识别新添加磁盘在系统中的初始状态,为后续操作做好准备。

(三)联机未初始化硬盘

3. 在磁盘管理界面中,找到未联机的磁盘,在其图标上按右键,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联机”选项。按照此操作方法,对三个未联机磁盘分别进行联机操作。联机完成后,可以看到原本未联机的磁盘变为未初始化状态。将此操作完成后的界面截图保存为 4 - 3.jpg,该截图展示了磁盘从未联机到联机且未初始化的状态变化过程,通过对比前后状态,可直观地了解联机操作对磁盘状态的改变效果,为下一步的初始化操作奠定基础。 

(四)初始化新硬盘

4. 选中上述三个处于未初始化状态的新硬盘,在右键菜单中选择“初始化磁盘”选项。在弹出的初始化磁盘对话框中,可以选择合适的磁盘分区形式(如 MBR 或 GPT),本次实验根据需求选择默认设置后点击“确定”按钮,完成磁盘初始化操作,从而使磁盘正式联机并可用于后续的分区等操作。将初始化完成后的界面截图保存为 4 - 4.jpg,从截图中能够看到磁盘的状态已更新为联机且可用,其相关属性信息也显示正常,表明初始化操作成功,磁盘已可用于进一步的管理操作。 

(五)创建主分区

5. 在磁盘管理界面中,选中 1 号磁盘,右键点击磁盘未分配空间,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建简单卷”选项,启动新建简单卷向导。在向导的第一步中,设置简单卷的大小为 2G,后续步骤根据提示选择默认设置,如分配驱动器号、格式化分区等操作,直至完成主分区创建。在创建过程中,将操作界面截图保存为 4 - 5.jpg,该截图详细展示了创建主分区过程中的各个设置步骤,包括分区大小设定、格式化参数选择等,通过此截图可以清晰地回顾主分区创建的完整流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 

(六)扩展主分区

6. 主分区创建完成后,若要扩展该主分区,在磁盘管理界面中右键点击 1 号磁盘上的主分区,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扩展卷”选项。在弹出的扩展卷向导中,按照提示设置扩展的容量为 2G,点击“确定”按钮完成扩展操作。将此操作的界面截图保存为 4 - 6.jpg,该截图呈现了扩展卷向导中的设置参数以及磁盘分区在扩展前后的状态变化对比,有助于理解扩展卷操作的原理与实际效果,使实验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主分区容量是如何按照设定进行扩展的。 

(七)删除基本卷

7. 当需要删除 1 号磁盘上的基本卷时,在磁盘管理界面中右键点击该基本卷,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删除卷”选项。在弹出的确认对话框中点击“是”按钮,即可完成基本卷的删除操作。将此操作界面截图保存为 4 - 7.jpg,该截图记录了删除基本卷时的确认操作过程,确保删除操作是经过谨慎确认且可追溯的,同时也展示了基本卷删除后磁盘空间状态的变化,为后续磁盘转换等操作提供了空间基础。 

(八)转换为动态磁盘

8. 选中编号 1 - 3 号基本磁盘,在右键菜单中选择“转换为动态磁盘”选项。在弹出的转换动态磁盘对话框中,确认要转换的磁盘后点击“确定”按钮,系统将自动完成基本磁盘到动态磁盘的转换操作。将此操作界面截图保存为 4 - 8.jpg,该截图展示了转换动态磁盘的操作流程以及转换过程中涉及的磁盘选择确认环节,使实验者能够清楚地了解如何将多个基本磁盘一次性转换为动态磁盘,转换完成后磁盘的管理模式将发生变化,为构建动态卷提供了前提条件。 

(九)创建与扩展简单卷

9. 在 1 号动态磁盘上创建一个简单卷,右键点击磁盘未分配空间,选择“新建简单卷”选项,在向导中设置容量为 5G,完成简单卷创建。之后,若要将其扩展为 15G,右键点击该简单卷,选择“扩展卷”选项,在向导中设置扩展容量,将剩余磁盘空间纳入扩展范围,直至达到 15G。将创建和扩展简单卷后的结果截图保存为 4 - 9.jpg,该截图全面展示了简单卷从创建到扩展的整个过程,包括创建时的初始设置以及扩展过程中的参数调整,通过对比前后状态可以直观地看到简单卷容量的变化以及对磁盘空间的利用情况。 

(十)创建跨区卷

10. 利用跨区卷创建功能,将第 2 硬盘剩余空间和第 3 磁盘所有空间归入到 F 盘。在磁盘管理界面中,右键点击第 2 硬盘未分配空间,选择“新建跨区卷”选项,启动新建跨区卷向导。在向导中,依次添加第 2 硬盘和第 3 磁盘的未分配空间,并设置驱动器号为 F,按照提示完成格式化等操作,最终创建跨区卷。将此操作完成后的界面截图保存为 4 - 10.jpg,该截图详细呈现了跨区卷创建过程中涉及的磁盘选择、空间分配以及格式化设置等步骤,通过此截图可以清晰地了解跨区卷是如何整合多个磁盘空间并形成一个逻辑驱动器的,有助于深入理解跨区卷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场景。 

(十一)创建带区卷

11. 首先删除 1 - 3 号磁盘上所有卷,以释放磁盘空间用于创建带区卷。在磁盘管理界面中分别右键点击各个磁盘上的卷,选择“删除卷”选项完成删除操作。然后,选中 1 - 2 号磁盘,右键点击磁盘未分配空间,选择“新建带区卷”选项,在向导中设置各出 5G 空间用于创建带区卷,并分配驱动器号等参数,完成带区卷创建。将此操作过程及结果截图保存为 4 - 11.jpg,该截图记录了带区卷创建前的磁盘清理过程以及创建过程中的详细设置,包括磁盘空间分配、驱动器号分配等关键信息,通过对比前后状态可以直观地看到带区卷的创建对磁盘空间的整合与利用效果,使实验者能够深入理解带区卷的特性与创建流程。 

(十二)创建镜像卷

12. 同样先删除 1 - 2 号磁盘上所有卷,在磁盘管理界面中完成相应删除操作后,选中 1 - 2 号磁盘,右键点击磁盘未分配空间,选择“新建镜像卷”选项。在新建镜像卷向导中,设置合适的参数,如卷大小、驱动器号等,完成镜像卷创建。将此操作界面截图保存为 4 - 12.jpg,该截图展示了镜像卷创建过程中的各个设置步骤,包括镜像卷的源磁盘选择、目标磁盘选择以及卷大小设定等关键环节,通过此截图可以清晰地了解镜像卷是如何通过在两个磁盘上创建相同数据副本以实现数据冗余和高可用性的,有助于深入理解镜像卷的工作原理与应用价值。 

(十三)中断镜像卷与数据验证

13. 右键点击创建好的镜像卷,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中断镜像卷”选项,在弹出的确认对话框中点击“是”按钮完成中断操作。中断镜像卷后,分别打开 E 和 F 盘(假设镜像卷对应的驱动器号为 E 和 F),可以看到在这两个盘中都存在文件夹 abc,这表明在镜像卷中断前数据已在两个磁盘上实现了同步备份。将分别打开 E 盘和 F 盘的界面截图保存为 4 - 13 - e.jpg 和 4 - 13 - f.jpg,这两张截图直观地展示了镜像卷中断后数据在两个磁盘中的保存情况,验证了镜像卷的数据冗余功能,使实验者能够清楚地看到镜像卷在数据保护方面的实际效果。 

(十四)创建 RAID - 5 卷

14. 删除 1 - 3 号磁盘上已有卷,在磁盘管理界面中完成删除操作后,选中这三个磁盘,右键点击磁盘未分配空间,选择“新建 RAID - 5 卷”选项。在新建 RAID - 5 卷向导中,按照提示设置相关参数,如卷大小、驱动器号等,完成 RAID - 5 卷创建。将此操作结果截图保存为 4 - 14.jpg,该截图展示了 RAID - 5 卷创建过程中的参数设置以及创建完成后的磁盘空间利用情况,通过此截图可以清晰地了解 RAID - 5 卷是如何通过分布式奇偶校验数据实现数据冗余和提高磁盘读写性能的,有助于深入理解 RAID - 5 卷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场景,完成本实验的最后一个操作任务,全面展示了在 Windows 环境下丰富多样的硬盘管理操作与技术应用。 

三、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全面深入地学习了 Windows 硬盘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从磁盘存储的基础理论知识入手,了解了磁盘的基本结构与存储原理,为后续的实际操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实验过程中,依次掌握了基本磁盘管理方法,包括基本磁盘的添加、联机、初始化、分区创建、扩展与删除等操作流程,这些操作是日常磁盘管理中较为常见的基本任务,熟练掌握它们对于维护计算机系统的存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深入学习了动态磁盘管理方法,通过将基本磁盘转换为动态磁盘,能够创建多种类型的动态卷,如简单卷、跨区卷、带区卷、镜像卷和 RAID - 5 卷。每一种动态卷都具有独特的特性和应用场景,例如简单卷适用于单个磁盘上的基本分区管理;跨区卷可整合多个磁盘的剩余空间形成一个大容量的逻辑驱动器,方便数据存储;带区卷通过并行读写多个磁盘提高数据读写速度,适用于对读写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镜像卷通过在两个磁盘上创建数据副本实现数据冗余,保障数据的安全性;RAID - 5 卷则在数据冗余的同时,通过分布式奇偶校验数据提高磁盘空间利用率并保持较好的读写性能,适用于对数据安全性和读写性能都有较高要求的企业级应用场景。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仅熟悉了各种磁盘管理操作的具体步骤,还深入理解了不同操作对磁盘状态、数据存储以及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截图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步骤和结果,便于回顾与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同时也为今后在实际工作或学习中进行类似的磁盘管理操作提供了详细的参考资料。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使实验者在 Windows 硬盘管理领域得到了全面的锻炼与提升,具备了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运用各种磁盘管理技术优化计算机系统存储资源配置的能力,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zhupc·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