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伪类与伪元素


在css1中就引入了伪类和伪元素的概念,伪类可以对一个元素的不同状态或者类型进行区分,添加特殊效果。伪元素能为元素的组成部分,或是文本结点内容添加特殊效果。


伪类


我的导师曾说"认识事物可以采用分类法,简单化事物采用分步法"。我们都知道伪类在css1中就存在了,是在HTML元素处于某种状态时,为该元素添加css样式。之后,css2,css3又添加和完善了好些伪类。

结构化伪类


结构化伪类常被用于选择那些简单选择器无法访问的元素,这种元素在结构上存在某种关系(如某个元素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或者倍数个),为选中的元素添加css样式。

选择符

描述

E:first-child

匹配父元素的第一个子元素E。

E:last-child

匹配父元素的最后一个子元素E。

E:only-child

匹配父元素仅有的一个子元素E。

E:only-of-type

匹配同类型中的唯一的一个同级兄弟元素E。

E:first-of-type

匹配同类型中的第一个同级兄弟元素E。

E:last-of-type

匹配同类型中的最后一个同级兄弟元素E。

E:nth-child(n)  

匹配父元素的第n个子元素E。

E:nth-last-child(n)  

匹配父元素的倒数第n个子元素E。

E:nth-last-type(n)  

匹配同类型中的第n个同级兄弟元素E。

E:nth-last-of-type(n) 

匹配同类型中的倒数第n个同级兄弟元素E。



UI元素状态伪类


UI元素状态伪类用于根据UI元素的状态对他们进行选择。

选择符

描述

E:link

设置超链接a在未被访问前的样式。

E:visited

设置超链接a在其链接地址已被访问过时的样式。

E:hover

设置元素在其鼠标悬停时的样式。

E:active

设置元素在被用户激活(在鼠标点击与释放之间发生的事件)时的样式。

E:checked

匹配用户界面上处于选中状态的元素E。(用于input type为radio与checkbox时)

E:enabled

匹配用户界面上处于可用状态的元素E。

E:disabled

匹配用户界面上处于禁用状态的元素E。


其他伪类


选择符

描述

E:target

匹配相关URL指向的E元素。

E:empty

匹配没有任何子元素(包括text节点)的元素E。

E:root

匹配E元素在文档的根元素。

E:not(s)

匹配不含有s选择符的元素E。


伪元素


与伪类一样,伪元素提供的也是文档树中没有具体指明的信息,但不同的是伪类是作用在元素上,而伪元素作用的更深一层:在元素中的特定内容上。CSS3将伪元素前面的单个修改为双冒号用以区别伪类,但以前的写法仍然有效。


选择符

描述

E::first-letter

设置对象内的第一个字符的样式。

E::first-line

设置对象内的第一行的样式。

E::before

设置在对象前(依据对象树的逻辑结构)发生的内容。用来和content属性一起使用

E::after

设置在对象后(依据对象树的逻辑结构)发生的内容。用来和content属性一起使用



区别


简单的在这里举个伪类和伪元素区别的例子

伪类

<style type="text/css">
	div > p:nth-child(2){
		font-size: 20px;
		color: red;
		font-weight: bold;
	}
</style>
<body>
	<div>
		<p>这是第一个P标签</p>
		<p>这是第二个P标签</p>
		<p>这是第三个P标签</p>
		<p>这是第四个P标签</p>
	</div>
	
</body>
效果图:

如果我们不使用伪类呢?想要给第二个P标签添加样式,就可以给第二个P标签添加一个class样式。例如:
<style type="text/css">
	.second{
		font-size: 20px;
		color: red;
		font-weight: bold;
	}
</style>
<body>
	<div>
		<p>这是第一个P标签</p>
		<p class="second">这是第二个P标签</p>
		<p>这是第三个P标签</p>
		<p>这是第四个P标签</p>
	</div>	
</body>


伪元素

<style type="text/css">
	.second{
		width: 180px;
	}
	.second::first-line{
		font-size: 20px;
		color: red;
		font-weight: bold;
	}
</style>
<body>
	<div>
		<p>这是第一个P标签</p>
		<p class="second">
			这是第二个P标签
			这是第二个P标签
			这是第二个P标签
			这是第二个P标签
		</p>
		<p>这是第三个P标签</p>
		<p>这是第四个P标签</p>
	</div>	
</body>
效果图:
我们可以看到第二个P标签的第一行文本内容改变了样式,如果不使用伪元素的话,可以将第一行文本嵌套在一个span标签内,设置span的样式达到效果。

<style type="text/css">
	.second{
		width: 180px;
	}
	.span{
		font-size: 20px;
		color: red;
		font-weight: bold;
	}
</style>
<body>
	<div>
		<p>这是第一个P标签</p>
		<p class="second">
			<span class="span">这是第二个P标签</span>
			这是第二个P标签
			这是第二个P标签
			这是第二个P标签
		</p>
		<p>这是第三个P标签</p>
		<p>这是第四个P标签</p>
	</div>	
</body>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伪类的效果可以通过添加一个实际的类来达到,而伪元素的效果则需要添加一个实际的元素标签才能达到,这也是他们一称为伪类,一个称为伪元素的原因。





  • 1
    点赞
  • 1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