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灾难恢复的对象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应用的业务数据,其二是应用的运行状态。
通常的灾难恢复技术包括数据的备份、复制、应用的远程集群群等。目前针对业务运行状态的灾难恢复技术――持续数据保护是灾难恢复目前较理想的选择。
传统数据保护解决方案专注在对数据的周期性备份上,因此一直伴随有备份窗口、数据一致性以及对生产系统影响等问题。而 CDP 为用户提供了不一样的数据保护手段,系统管理者无须关注数据的备份过程(因为 CDP 系统会不断检测数据据的变化,从而不断地自动实现数据的保护),仅仅当灾难发生后,简单地选择需要恢复到的数据备份时间点即可实现数据的快速恢复。
本文仅从数据保护、使用的角度对当前采用的数据备份技术进行对比,不涉及具体的品牌产品;
传统备份:
备份主要是对数据提供多副本冗余,当数据发生误操作、病毒感染和丢失等逻辑错误后,可以用备份副本进行恢复,保证数据少丢失的数据备份技术。
CDP(Continuous Data Protection连续数据保护):
SNIA 对 CDP 的定义是: “持续数据保护是一套方法,它可以捕获或跟踪数据的变化,并将其在生产数据之外独立存放,以确保数据可以恢复到过去的任意时间点。持续数据保护系统可以基于块、文件或应用实现,可以为恢复对象提供足够细的恢复粒度,实现几乎无限多的恢复时间点。
CDM(Copy Data Management数据副本管理):
关键业务流程出于开发、分析、运营和数据保护等目的,需要针对各个数据库和应用程序数据的多个拷贝。在整个流程周期提供的拷贝、操作自助服务越多越好,且频率越高越好。组织依赖于具有存储分层的穷举拷贝、缺陷快照和专用拷贝管理工具来对拷贝创建和维护过程进行管理。IDC 和 Gartner 将这一产品类别称之为“拷贝数据管理”(Copy Data Management, CDM)。但当前的 CDM 方法基本上都面临着存储激增、性能/可扩展性和 SLA 问题,并且其拷贝频率地限制。CDM 技(CopyDataManagement )可以说是应云和数据副本管理而生的,业务对 CDM 技术的基本诉求主要体现在:不论是什么类型的数据,数据库、文件系统、虚拟机等等,都实现永远增量备份。
那我们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介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