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Ubuntu分区的一些想法

对于Linux的分区,有很多种说法。最初级的当然是那种什么都不用考虑的,就一个/root和一个Swap分区,还有的就分得相当细了。比如有人提出一种最细化的分区:
/usr 文件系统中一般不改变的文件,如库,程序。

/var 文件系统包含会改变的文件。

/home 文件系统包含用户家目录,即系统上的所有实际数据。

/tmp 临时文件。

/usr/local 这是提供给一般用户的/usr目录,在这安装软件最适合。

/srv 一些服务起动以后,需要的数据放在这里。

/opt 一些大型程序,安装在这里,方便管理。

/ 根目录

不过考虑到一些实际情况,比如我的硬件条件有限,一共只有60G的单硬盘,而且毕竟是经验有限,使用的熟练程度还不需要这么细分,所以认同一种网上看到的更简单的分区方式,这种分区方式也是许多老外使用的分区方式:

只分为/root , /boot, /home, swap

根 据磁盘的特点,我们知道越是靠磁盘外部的柱面,旋转越 快,而且每次旋转时,磁头可以覆盖较多的区域,也就意味着靠外部的柱面可以得到较好的性能。所以在分区时,我们应该考虑将访问频率高的,对系统性能 影响相对较大的分区置于磁盘的靠外部分。最好的方案从外到内应该是:/boot->swap->/home->/var-> /tmp->/srv->/opt->/usr->/usr/local->/

这种方式应用到我的分区划分方案里就是/boot->swap->/home->/

网上关于分区的讨论很多,但是真正涉及每个分区所占有的比例的文章却十分少,这也给我造成很大的困惑。在参看了许多文章之后得出一个结论
关于/boot分区,一般有两种讨论结果,很多RedHat的文章里都写分100M左右,而对于许多Ubuntu的文章里,很多人都说200-250比较适合。自己没有什么经验,那就且分他个128M的容量。

Swap 分区按照一般的说法是,要是memory容量的1~1。5倍,但是有人提出,那是针对当时硬件条件非常差时的方案,相对现在的大容量内存,比如我的就有 1G,这种方法似乎就没有那么科学了。有高手指出,在日常应用当中Swap使用往往连100M都不到,分2倍的Memory确实有点浪费,但看到有人说, 如果要做Server的话,可能要有大型软件频繁的读写内存,2倍还是需要的。思前顾后,还是想想1倍的Memory,就分1G的容量吧。

再看剩下的两个分区/home和/root,网上有人说可以把剩下的容量五五开,但也有人说 ** 开更合理一些,我认为这种东西难说,反正基本控制在4-6之间的比例,应该不会差很多了。


Ubuntu 分区和文件系统的选择
http://www.osxcn.com/ubuntu/linux-partition-and-file-system.html对新手来说转移到 Ubuntu 第一件头痛的事情就是分区,因为它和 Windows 上的分区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分区前首先得明白两件事,第一、Linux 的分区规定,第二、Linux 的文件系统,当你确定了文件系统后就可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分区方案分区了。

第一、Linux 的分区规定

在 Linux 中规定 IDE 设备 (PATA和SATA) 前缀为 hd,SCSI 设备前缀为 sd,如:第一个 IDE 设备名为 hda,第二个名为 hdb。每一个硬盘最多只能有 4 个主分区,在 Linux 中最多可以划分 16 个分区 (包括逻辑分区),并规定主分区和扩展分区占用 1 ~ 16 编号中的前 4 个。那么 hda1, hda2, hda3, hda4 就代表第一个 IDE 设备中的三个主分区和一个扩展分区,而 hda5 ~ hda16 就是逻辑分区咯。

提示:GRUB 的分区规定有所不同,它是以数字来表示设备和分区的编号,而且是从 0 开始的,例如 Linux 分区 hda1 和 hda6,在 GRUB 里分别用 (hd0,0) 和 (hd0,5) 来表示。

第二、Linux 的文件系统

Linux 下的文件系统种类很多,如今的 Linux 内核都能很好的支持它们,在终端下输入 ls -l /lib/modules/`uname -r`/kernel/fs 查看你的内核所支持的文件系统。虽然文件系统种类多,但推荐大家使用的还是 ext3 和 ReiserFS 这类日志式文件系统 (Journal File System),好处就是安全性高,即使突然断电也能很好的保持数据完好,而且在速度上也有一定的优势。

常见的日志式文件系统有 NTFS, ext3, ReiserFS, SGI 的 XFS, IBM 的 JFS 等,微软的 NTFS 是最早的日志式文件系统,但 Linux 不直接支持,很多流行的 Linux 发行版都把 ext3 当成默认文件系统,原因是它能很容易地从 ext2 升级,ReiserFS 就没办法,连它自己的版本升级都要将磁盘重新格式化,但 ReiserFS 处理大量小文件存储操作很有优势,产生的磁盘碎片也很少,也不会像 ext3 一样生成讨厌的 lost+fount 目录。

了解更多的 Linux 文件系统知识。

第三、分区方案

Linux 下最少得有 2 个分区,一个是 /swap 交换分区,一个是 / 根分区。但一般人喜欢把 /boot /home /usr /var 这些挂载到单独的分区。为什么喜欢把 /boot 单独分出来,是因为一些老主板不支持大硬盘,这样就可以把 /boot 单独存放在硬盘的 1024 柱面内,不过现在还有这个必要吗?把 /var 单独分出来的原因是,它下面存放了一些日志和常变动的零时文件,容易产生碎片,而 /usr 就相当于 Windows 下面的 Program files+Windows 目录。

那么 /swap 交换分区需要的大小,根据官方的说法,应该是实际内存的两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不建议超过 1G,不低于 128M。

综上所述,我建议一般桌面用户选用 ReiserFS 文件系统,分区方案如下 (80G):

/swap 512M
/ 8G
/home 70G

本文仅供参考。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