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数据库OceanBase SQL编译器部分 源码阅读--生成逻辑计划

淘宝数据库OceanBase SQL编译器部分 源码阅读--生成逻辑计划

SQL编译解析三部曲分为:构建语法树,生成逻辑计划,指定物理执行计划。第一步骤,在我的上一篇博客淘宝数据库OceanBase SQL编译器部分 源码阅读--解析SQL语法树里做了介绍,这篇博客主要研究第二步,生成逻辑计划。

一、 什么是逻辑计划?

我们已经知道,语法树就是一个树状的结构组织,每个节点代表一种类型的语法含义。如
update student set sex="M" where name ="小明";
这条SQL的语法树形状为:

|Update Stmt
|----Table:student
|----TargeList:
|--------sex = "M"
|----Qualifications:
|--------name="小明"

但是仅仅语法树并不能知道数据库中是否存在student这张表,这张表是否有sex,name这两个字段,我们是否有权限修改这条记录等。语法树只能判断这条SQL的写法是否正确,不能确定这条SQL是否可以执行。

逻辑计划需要明确SQL语句中所涉及到的表,字段,表达式等是否有效。这个的逻辑计划与在《数据库系统实现》等书中描述的逻辑查询计划不同。逻辑查询计划将SQL语句直接转为可运算的关系表达式。在OceanBase中,逻辑计划则只是查找或生成涉及到的表的ID,涉及字段的ID,涉及表达式的ID等,逻辑计划是不可运算的。

二、逻辑计划包含哪些内容?

简单来说,逻辑计划要弄清楚,这条SQL可以分解为几条stmt,每条stmt包含了哪些表,字段和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如果是insert的Stmt,要加上设置哪些值;如果是update的stmt,要加上需要更新的列和对应的值,等等。

在一个逻辑计划中,每一个查询有一个唯一标识qid,每一张表有一个唯一的标识tid,每一个列有一个唯一的标识cid,每一个表达式有一个唯一的标识eid

来看OceanBase中的逻辑计划的结构(省略无关方法和变量).

 class ObLogicalPlan
    {
      //...  
      oceanbase::common::ObVector<ObStmt*> stmts_; //存储该逻辑计划的所有stmt
      oceanbase::common::ObVector<ObSqlRawExpr*> exprs_; //逻辑计划的所有表达式
      oceanbase::common::ObVector<ObRawExpr*> raw_exprs_store_;//存储逻辑计划的所有表达式
      uint64_t  new_gen_tid_;//用于生成新的tid
      uint64_t  new_gen_cid_;//用于生成新的cid
      uint64_t  new_gen_qid_;//用于生成新的qid
      uint64_t  new_gen_eid_;//用于生成新的eid
    };

oceanbase::common::ObVector是OceanBase中自己实现的泛型容器之一,作用与STL的vector相同。
stmts_存储该逻辑计划的所有stmt;
raw_exprs_store_仅仅用于存储表达式,exprs_则引用raw_exprs_store_中的内容。
new_gen_tid_等4个变量是用来生成新的标识时使用,一个逻辑是可以用多个tid,多个cid,多个eid,多个qid的。这些标识分布于存储的stmt和表达式中

注:stmt实在不知道中文该怎么称呼,就不改中文名了。

2.1 逻辑计划中表的定义


struct TableItem
{
    uint64_t    table_id_;
    common::ObString    table_name_;
    common::ObString    alias_name_;
    TableType   type_;

    uint64_t     ref_id_;
};

table_id_唯一标识一个关系表,其类型分为基本表,引用表和子查询关系。
对同一个实体表,ref_id_table_id_相同; 如果是一个引用别名的表,则table_id_是新生成的,ref_id_与这个表真正的table_id_相同;如果是一个子查询,则table_id_是新生成的,ref_id_是对子查询的引用。

对同一个实体表,它在所有线程使用的table_id_都是相同的;如果是生成的标识,则仅在该线程会话期间是唯一的。

2.2 逻辑计划中列的定义

struct ColumnItem
{
    uint64_t    column_id_;
    common::ObString    column_name_;
    uint64_t    table_id_;
    uint64_t    query_id_;

    bool        is_name_unique_;
    bool        is_group_based_;

    common::ObObjType     data_type_;
};

column_id_唯一标识一个列,table_id_query_id_为该列所属的关系表和stmt。is_name_unique_仅用在解析逻辑计划期间,标记该列的名称是否在所有表的字段中都是唯一的。is_group_based_标记该列是否用于分组。data_type_标识该列的数据类型。

2.3 逻辑计划中的表达式的定义

逻辑计划的中表达式有多种类型,其基类为ObRawExpr.包括两个成员变量,type_表示表达式的类型,result_type_表示表达式值的类型。

 class ObRawExpr
 {
 //省略其他方法
 private:
    ObItemType  type_;
    common::ObObjType result_type_;
 }

表达式分为常量表达式, 一元引用表达式,二元引用表达式,一元操作符表达式,二元操作符表达式,三元操作符表达式,多元操作符表达式,case操作符表达式,聚集函数表达式,系统函数表达式,SQL原生表达式等。继承关系如下。

namespace sql
{
     //原生表达式基类
    class ObRawExpr
    //常量表达式
    class ObConstRawExpr        : public ObRawExpr
    //一元引用表达式
    class ObUnaryRefRawExpr     : public ObRawExpr
    //二元引用表达式
    class ObBinaryRefRawExpr    : public ObRawExpr
    //一元操作符表达式
    class ObUnaryOpRawExpr      : public ObRawExpr
    //二元操作符表达式
    class ObBinaryOpRawExpr     : public ObRawExpr
     //三元操作符表达式
    class ObTripleOpRawExpr     : public ObRawExpr
    //多元操作符表达式
    class ObMultiOpRawExpr      : public ObRawExpr
    //case操作符表达式
    class ObCaseOpRawExpr       : public ObRawExpr
    //聚集函数表达式
    class ObAggFunRawExpr       : public ObRawExpr
    //系统函数表达式
    class ObSysFunRawExpr       : public ObRawExpr
    //SQL原生表达式
    class ObSqlRawExpr          : public ObRawExpr
 };

 class ObRawExpr
 {

 };

在ObLogicalPlan中,存储使用的是vector<ObRawExpr *>,使用时转为vector<ObSqlRawExpr *>.

2.4 逻辑计划中的Stmt的定义

Stmt表示一个单独的查询所包含的内容,一个逻辑计划可以包含多个Stmt.

   class ObStmt
    {
    /*省略部分内容...*/
    protected:
      common::ObVector<TableItem>    table_items_;
      common::ObVector<ColumnItem>   column_items_;

    private:
      StmtType  type_;
      uint64_t  query_id_;
      //uint64_t  where_expr_id_;
      common::ObVector<uint64_t>     where_expr_ids_;

    };

Stmt包括了一个查询所有的表table_items_,列column_items_,表达式where_expr_ids_和一个唯一的查询标识query_id_。注意这里存储的只有表达式的id,而不是表达式的实际内容。

从上述的定义总结来看,一个逻辑计划拥有多条查询实例Stmt和多个表达式,一个查询实例Stmt包含了多个表和多个列及所需表达式的引用。表,列,表达式,查询实例都有唯一的标识符进行标记。

ObLogicalPlan
----ObStmt : 1...n
--------TableItem : 0...n
--------ColnumItem : 0...n
--------expr_id_ref : 0...n
----ObRawExpr : 0...n

三、 如何制定逻辑计划?

3.1 reslove系列解析函数

制定逻辑计划的源码在build_plan.h和build_plan.cpp中,在OceanBase0.4中,则增加了dml_build_plan.h和dml_build_plan.cpp。制定逻辑对外提供的接口只有两个,解析函数resolove和销毁函数destroy_plan,其他的为自用,可以浏览下其函数声明及用途,基本的结构就是这样,因为目前OceanBase中支持的SQL语句不多,相应的解析函数也比较少,还有一些没有完成,可以想见未来还会添加更多的函数。

//解析多重查询
int resolve_multi_stmt(ResultPlan* result_plan, ParseNode* node)
//解析独立表达式
int resolve_independ_expr()
//解析and表达式
int resolve_and_exprs()
//解析表达式
int resolve_expr()
//解析聚集函数
int resolve_agg_func()
//解析join表连接
int resolve_joined_table()
//解析表
int resolve_table()
//解析from子句
int resolve_from_clause()
//解析列
int resolve_table_columns()
//解析*
int resolve_star()
//解析select的投影列表
int resolve_select_clause()
//解析where子句
int resolve_where_clause()
//解析group by子句
int resolve_group_clause()
//解析having子句
int resolve_having_clause()
//解析order子句
int resolve_order_clause()
//解析limit子句
int resolve_limit_clause()
//解析select查询
int resolve_select_stmt()
//解析delete查询
int resolve_delete_stmt()
//解析insert的插入列
int resolve_insert_columns()
//解析intsert查询的插入值
int resolve_insert_values()
//解析insert查询
int resolve_insert_stmt()
//解析update查询
int resolve_update_stmt()
//解析函数。对外提供
int resolve(ResultPlan* result_plan, ParseNode* node)
//销毁函数,对外提供
extern void destroy_plan(ResultPlan* result_plan)

resolve函数根据语法树node的类型调用不同的查询解析实例。以下是部分代码摘抄:

int resolve(ResultPlan* result_plan, ParseNode* node)
{
   /*...*/

  uint64_t query_id = OB_INVALID_ID;
  if (ret == OB_SUCCESS && node != NULL)
  {
    switch (node->type_)
    {
      case T_STMT_LIST:
      {
        ret = resolve_multi_stmt(result_plan, node);
        break;
      }
      case T_SELECT:
      {
        ret = resolve_select_stmt(result_plan, node, query_id);
        break;
      }
      case T_DELETE:
      {
        ret = resolve_delete_stmt(result_plan, node, query_id);
        break;
      }
      case T_INSERT:
      {
        ret = resolve_insert_stmt(result_plan, node, query_id);
        break;
      }
      case T_UPDATE:
      {
        ret = resolve_update_stmt(result_plan, node, query_id);
        break;
      }
      default:
        ret = OB_ERROR;
        break;
    };
  }
  return ret;
}
int resolve_update_stmt(ResultPlan* result_plan, ParseNode* node, uint64_t& query_id)
{
  int& ret = result_plan->err_stat_.err_code_ = OB_SUCCESS;
  uint64_t table_id = OB_INVALID_ID;

  query_id = OB_INVALID_ID;

  ObLogicalPlan* logical_plan  logical_plan = new(logical_plan) ObLogicalPlan(name_pool);

  result_plan->plan_tree_ = logical_plan;


  update_stmt = new(update_stmt) ObUpdateStmt(name_pool);

  query_id = logical_plan->generate_query_id();
  //为update_stmt设置新的标识qid
  update_stmt->set_query_id(query_id);

  logical_plan->add_query(update_stmt);

  ParseNode* table_node = node->children_[0];
  //解析表  
  ret = resolve_table(result_plan, update_stmt, table_node, table_id);

  update_stmt->set_update_table(table_id);

  ParseNode* assign_list = node->children_[1];

  uint64_t ref_id;
  ColumnItem *column_item = NULL;
  //解析要更新的列表,如:update student set sex="M",grade="2" where name = "xiaoming";
  for (int32_t i = 0; ret == OB_SUCCESS && i < assign_list->num_child_; i++)
  {
      ParseNode* assgin_node = assign_list->children_[i];

      /* resolve target column */
      ParseNode* column_node = assgin_node->children_[0];

      ObString column_name;
            column_name.assign_ptr(
                (char*)(column_node->str_value_), 
                static_cast<int32_t>(strlen(column_node->str_value_))
                );
      //1 根据列名获取列
      column_item = update_stmt->get_column_item(NULL, column_name);
      //2 解析列到vector<ColumnItem *>
      ret = update_stmt->add_column_item(*result_plan, column_name, NULL, &column_item);
      //3 增加列引用到update_stmt  
      ret = update_stmt->add_update_column(column_item->column_id_);

            /* resolve new value expression */
      //4 解析值表达式
      ParseNode* expr = assgin_node->children_[1];
      ret = resolve_independ_expr(result_plan, update_stmt, expr, ref_id, T_UPDATE_LIMIT);
      //5 添加值表达式引用到update_stmt
      ret = update_stmt->add_update_expr(ref_id)
  }
  //解析where子句
  ret = resolve_where_clause(result_plan, update_stmt, node->children_[2]);

  return ret;
}

我们仍旧以update语句为例。上面是根据源代码整理的逻辑,不是源码,主要是为了理清思路。

  1. 首先是创建一个新的查询update_stmt,并为其生成一个独立的查询标识qid
  2. 解析语句中的表,并将表的标识tid添加到update_stmt的引用列表
  3. 利用for循环逐个解析要更新的列-值对:
    (1). 根据列名获取列;
    (2). 将该列存储到update_stmtvector<ColumnItem *>中,并将列引用id添加到update_stmt的更新列列表ObArray<uint64_t> update_columns_中;
    (3). 解析值表达式;
    (4). 将值表达式引用id添加到更新值列表ObArray<uint64_t> update_exprs_中去;
  4. 解析where子句.

3.2 如何解析表和列?

通过上面我们知道,逻辑计划的解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确定查询stmt,表,列,表达式的标识.查询和表达式的标识id都可以在解析的时候生成。因为这两项不是线程共有的,但是表和列是持久的数据,可以跨线程使用同样的id。这些表和列的信息由谁来管理?

3.2.1 使用Schema

追根溯源,你会发现实体表和列的id是在ob_schema.cpp中获取的。什么是schema?schema就是数据库对象的一个集合。网上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我稍微做了点改动:

什么是Database,什么是Schema,什么是Table,什么是列,什么是行,什么是User?我们可以可以把Database看作是一个大仓库,仓库分了很多很多的房间,Schema就是其中的房间,一个Schema代表一个房间,Table可以看作是每个Schema中的柜子,行和列就是柜子中的格子。User就是房间的主人。

OceanBase要求schema强类型约束,也就是要预先定义好schema。这样可以方便的进行各种online ddl操作。

OceanBase的表和列信息存储在Schema的一个hash_map中。关于Schema 以后再深入了解。

四、总结

制定逻辑计划,最关键的是要理解逻辑计划的设计目标,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确定逻辑计划中使用到的查询Stmt,表,列,表达式,并为它们生成或设置唯一标识,确保在同一个逻辑计划中是不相同的。制定逻辑计划的函数只要是reslove系列函数。而表和列的信息存储在Schema中一个hash_map中。


欢迎光临我的网站----我的博客园----我的CSDN
如果阅读本文过程中有任何问题,请联系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供学习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2012.04.20   OceanBase解决什么问题   许多公司的核心资产是各种各样的商业数据,例如淘宝的商品、交易、订单、购物爱好等等,这些数据通常是结构化的,并且数据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关联,传统的关系数据库曾经是这些数据的最佳载体。然而,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这些数据急剧膨胀,记录数从几千万条增加到数十亿条,数据量从百GB增加到数TB,未来还可能增加到数千亿条和数百TB,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已经无法承担如此海量的数据。OceanBase解决不断增加的结构化数据存储与查询的问题。   从Eric Brewer教授的CAP(一致性C: Consistency, 可用性A: Availability,分区容错性P: Tolerance of network Partition)理论角度分析,作为电子商务企业,淘宝和其他公司的业务对一致性和可用性的要求高于分区容错性,数据特征是数据总量庞大且逐步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数据更新量并不大,但实时性要求很高。这就要求我们提供一套更加偏重于支持CA特性的系统,同时兼顾可分区性,并且在实时性、成本、性能等方面表现良好。   OceanBase的架构   OceanBase逻辑架构简图    ▲   OceanBase架构的一些基本概念   主键   row key,也称为primary key,类似于DBMS的主键,与DBMS不同的是,OceanBase的主键总是二进制字符串(binary string),但可以有某种结构。OceanBase以主键为顺序存放表格数据   sstable   一种数据存储格式,OceanBase用来存储一个或几个表的一段按主键连续的数据   tablet   一个表按主键划分的一个(前开后闭的)范围,通常包含一个或几个sstable,一个tablet的数据量通常在256MB左右   基准数据和动态数据   OceanBase以增量方式记录一段时间内的表格数据的增删改,从而保持着表格主体数据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其中增删改的数据称为动态数据(通常在内存,也称为内存表),而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主体数据称为基准数据,基准数据和转储后(保存到SSD固态盘或磁盘)的动态数据以sstable格式存储   ChunkServer   保存基准数据的服务器,通常是多台,为了避免软件硬件故障导致的服务中断,同一份基准数据通常保存了3份并存储在不同ChunkServer上   UpdateServer   保存动态数据的服务器,一般是单台服务器。为了避免软件硬件故障导致的服务中断,UpdateServer记录commit log并通常使用双机热备   MergeServer   进行静态动态数据合并的服务器,常常与ChunkServer共用一台物理服务器。MergeServer使得用户能够访问到完整的最新的数据   RootServer   配置服务器,一般是单台服务器。为了避免软件硬件故障导致的服务中断,RootServer记录commit log并通常采用双机热备。由于RootServer负载一般都很轻,所以它常常与UpdateServer共用物理机器   冻结   指动态数据(也称为内存表)的更新到一定时间或者数据量达到一定规模后,OceanBase停止该块动态数据的修改,后续的更新写入新的动态数据块(即新的内存表),旧的动态数据块不再修改,这个过程称为冻结   转储   出于节省内存或者持久化等原因将一个冻结的动态数据块(内存表)持久化(转化为sstable并保存到SSD固态盘或磁盘上)的过程   数据合并(merge)   查询时,查询项的基准数据与其动态数据(即增删改操作)合并以得到该数据项的最新结果的过程。此外,把旧的基准数据与冻结的动态数据进行合并生成新的基准数据的过程也称为数据合并   联表(join)   一张表与另一张或几张表基于主键的左连接关系,类似于DBMS的自然连接   COW   Copy on Write的缩写,在OceanBase中特指BTree在更新时复制数据备份写入,避免系统锁的技术手段   OceanBase的特点   OceanBase功能   OceanBase设计和实现的时候暂时摒弃了不紧急的DBMS的功能,例如临时表,视图(view),研发团队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关键点上,当前OceanBase主要解决数据更新一致性、高性能的跨表读事务、范围查询、join、数据全量及增量dump、批量数据导入。   OceanBase数据访问特点   虽然数据总量比较大,但跟许多行业一样,淘宝业务一段时间(例如小时或天)内数据的增删改是有限的(通常一天不超过几千万次到几亿次),根据这个特点,OceanBase把一段时间内的增删改等修改操作以增量形式记录下来(称之为动态数据,通常保存在内存中),这样也使得了主体数据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了相对稳定(称之为基准数据)。   由于动态数据相对较小,通常情况下,OceanBase把它保存在独立的服务器UpdateServer的内存中。以内存保存增删改记录极大地提高了系统写事务的性能。此外,假如每条修改平均消耗100 Bytes,那么10GB内存可以记录100M(即1亿)条修改,且扩充UpdateServer内存即增加了内存中容纳的修改量。不仅如此,由于冻结后的内存表不再修改,它也可以转换成sstable格式并保存到SSD固态盘或磁盘上。转储到SSD固态盘后所占内存即可释放,并仍然可以提供较高性能的读服务,这也缓解了极端情况下UpdateServer的内存需求。为了应对机器故障,动态数据服务器UpdateServer写commit log并采取双机(乃至多机)热备。由于UpdateServer的主备机是同步的,因此备机也可同时提供读服务。   因为基准数据相对稳定,OceanBase把它按照主键(primary key,也称为row key)分段(即tablet)后保存多个副本(一般是3个)到多台机器(ChunkServer)上,避免了单台机器故障导致的服务中断,多个副本也提升了系统服务能力。单个tablet的尺寸可以根据应用数据特点进行配置,相对配置过小的tablet会合并,过大的tablet则会分裂。   由于tablet按主键分块连续存放,因此OceanBase按主键的范围查询对应着连续的磁盘读,十分高效。   对于已经冻结/转储的动态数据,OceanBase的ChunkServer会在自己不是太繁忙的时候启动基准数据与冻结/转储内存表的合并,并生成新的基准数据。这种合并过程其实是一种范围查询,是一串连续的磁盘读和连续的磁盘写,也是很高效的。   传统DBMS提供了强大的事务性、良好的一致性和很短的查询修改响应时间,但数据规模受到严重制约,缺乏扩展性;现代云计算提供了极大的数据规模、良好的扩展性,但缺乏跨行跨表事务、数据一致性也较弱、查询修改响应时间通常也较长,OceanBase的设计和实现融合了二者的优势:   --------------------------------------------------------------------------------   UpdateServer:类似于DBMS中的DB角色,提供跨行跨表事务和很短的查询修改的响应时间以及良好的一致性。   ChunkServer:类似于云计算中的工作机(如GFS的chunk server),具有数据多副本(通常是3)、中等规模数据粒度(tablet大小约256MB)、自动负载平衡、宕机恢复、机器plug and play等特点,系统容量及性能可随时扩展。   MergeServer:结合ChunkServer和UpdateServer,获得最新数据,实现数据一致性。   RootServer:类似于云计算中的主控机(如GFS master),进行机器故障检测、负载平衡计算、负载迁移调度等。   --------------------------------------------------------------------------------   上述的DBMS和云计算技术的优势互补使得OceanBase既具有传统DBMS的跨行跨表事务、数据的强一致性以及很短的查询修改响应时间,还有云计算的海量数据管理能力、自动故障恢复、自动负载平衡以及良好的扩展性。   OceanBase当前在淘宝的应用   OceanBase现在已经应用于淘宝收藏夹,用于存储淘宝用户收藏条目和具体的商品、店铺信息,每天支持4~5千万的更新操作。等待上线的应用还包括CTU、SNS等,每天更新超过20亿,更新数据量超过2.5TB,并会逐步在淘宝内部推广,也期待外部合作者。   主要的性能数据   测试软硬件环境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Server release 5.4 (Tikanga)   gcc version 4.1.2 20080704 (Red Hat 4.1.2-46)   Intel(R) Xeon(R) CPU E5520 @ 2.27GH   ChunkServer & MergeServer:Memory 16GB Disk 300GB SAS*10 NO Raid   UpdateServer & RootServer:Memory 48GB Disk 300GB SAS*6 Raid1   测试环境部署简图   ▲   测试数据规模   21亿条数据,基准数据3备份。   测试Schema   两张表,其中表1中有21列,表2中11列。   其中表1中的11列和表2中的11列存在join关系。   单条记录大小为500字节。   测试性能曲线图   Range数据查询   ▲   单条数据查询   ▲   当压力最大时,ChunkServer单台输出数据90MB/S,已经接近了千兆网卡的极限   更新数据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