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一理OLE到COM,再到ActiveX,再到.NET

COM、OLE、ActiveX的的确确是一路货色!!!虽然说的有些武断,但我只是将人们对COM、OLE、ActiveX最广泛的理解表达出来,三者之间还是很大区别的,具体渊源后面讲。

 

一、组件(Component)和对象(Object)之间的区别。

网上找的:组件是一个可重用的模块,它是由一组处理过程、数据封装和用户接口组成的业务对象 (Rules Object)。组件看起来像对象,但不符合对象的学术定义。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1)组件可以在另一个称为容器(有时也称为承载者或宿主)的应用程序中使用,也可以作为独立过程使用;

2)组件可以由一个类构成,也可以由多个类组成,或者是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

3)组件为模块重用,而对象为代码重用。

 

以我自己理解,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第三点,前两个区别只能说是抽象的层次不一样,都是过程和数据的封装而已。或者换个说法更清楚:组件是编译好的程序的重用,对象是没编译的代码的重用!!呵呵,不知道这么说对不对,但是最起码好理解吧。

 

 

二、渊源

纯粹的数据交换(剪切板)有很多弊端,比如需要解析格式,无法同步数据等等,于是OLE出现了,对象的链接与嵌入(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ed,OLE)的诞生把原来应用程序的数据交换提高到“对象交换”,这样程序间不但获得数据也同样获得彼此的应用程序对象,并且可以直接使用彼此的数据内容,其实OLE以前就是Microsoft的复合文档技术,它的最初版本只是瞄准复合文档。以我个人理解,OLE所谓的封装就是告诉调用者:我有哪些数据、什么程序可以操作这些数据。而其他程序只要使用OLE技术,就可以方便的获取数据,或者调用相应的程序操作数据。但是早期的OLE有自己的弊端,业界一直在抱怨它的缓慢和庞大,于是COM应运而生。

 

COM(Component Object Module,对象组件模型)的基本出发点是,让某个软件通过一个通用的机构为另一个软件提供服务。COM是应OLE的需求而诞生的,它的第一个使用者却是OLE2(新版OLE),所以虽然COM是OLE的基础,但OLE的产生却在COM之前。采用了COM技术的OLE,除了技术上可以让对象模型完全独立于编程语言之外,我自己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Microsoft借此“染指”通用平台技术。网上一句话说的很好:“可以将COM看作是某种(软件)打包技术”,其实COM就是如此工作的,通过COM就可以访问程序提供的功能,访问程序管理的数据。COM虽然起源于 复合文档,但却可有效地适用于许多软件问题,它毕竟是处在底层的基础技术。用一句话来说,COM是独立于语言的组件体系结构,可以让组件间相互通信。

 

COM并不是产品,它需要一个商标名称。而那时Microsoft的市场专家们已经选用了OLE作为商标名称,所以使用COM技术的都开始贴上了 OLE的标签。虽然这些技术中的绝大多数与复合文档没有关系。Microsoft 的这一做法让人产生这样一个误解OLE是仅指复合文档呢?还是不单单指复合文档?其实OLE是COM的商标名称,自然不仅仅指复合文档。而随着 Internet的发展,在1996年春,Microsoft改变了主意,选择ActiveX作为新的商标名称。ActiveX是指宽松定义的、基于COM的技术集合,而OLE仍然仅指复合文档。当然,ActiveX最核心的技术还是COM。ActiveX和 OLE的最大不同在于,OLE针对的是桌面上应用软件和文件之间的集成,而ActiveX则以提供进一步的网络应用与用户交互为主。

 

可以这么理解,COM是个技术名词,是基础,OLE和ActiveX则是商标品牌,可以看做是基于COM技术开发的一种技术标准,且ActiveX是OLE的升级。

 

尽管 ActiveX 和 OLE 都基于COM,但它们为程序员提供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服务。COM提供的是低级的对象捆绑机制,该机制支持对象之间的交互通讯。OLE使用COM来提供低级的应用服务,例如采用连接和嵌入机制,支持用户创建复合文档。与之不同,ActiveX提供更精细的结构,用以支持在网络站点上嵌入控件,以及对事 件的交互反应。优化ActiveX,目的是为了提高时间和空间效率,而优化OLE,是为了便于终端用户的使用和集成台式系统的应用程序。

到这里,大家应该对ActiveX、OLE和COM三者的关系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COM才是最根本的核心技术,所以下面的重点COM。让对象模型完全独立于编程语言,这是一个非常新奇的思想。这一点从C++和Java的对象概念上,我们就能有所了解。但所谓COM对象究竟是什么呢?为了便于理解,可以把COM看作是某种(软件)打包技术,即把它看作是软件的不同部分,按照一定的面向对象的形式,组合成可以交互的过程和以组支持库。COM对象可以用C++、Java和VB等任意一种语言编写,并可以用DLL或作为不同过程工作的执行文件的形式来实现。使用COM对象的浏览器,无需关心对象是用什么语言写的,也无须关心它是以DLL还是以另外的过程来执行的。从浏览器端看,无任何区别。这样一个通用的处理技巧非常有用。例如,由用户协调运行的两个应用,可以将它们的共同作业部分作为COM对象间的交互来实现(当然,现在的OLE复合文档也能做到)。为在浏览器中执行从Web服务器下载的代码,浏览器可把它看作是COM对象,也就是说,COM技术也是一种打包可下载代码的标准方法(ActiveX控件就是执行这种功能的)。甚至连应用与本机OS进行交互的方法也可以用COM来指定,例如在Windows和Windows NT中用的是新API,多数是作为COM对象来定义的。可见,COM虽然起源于复合文档,但却可有效地适用于许多软件问题,它毕竟是处在底层的基础技术。用一句话来说,COM是独立于语言的组件体系结构,可以让组件间相互通信。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COM进一步发展为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这就是DCOM,它类似于CORBA的ORB,本文对此将不再做进一步的阐述。通过上面的讲述相信大家一定对ActiveX、OLE和COM/DCOM的关系有了一个清楚的了解。

 

三、后缀名

ActiveX,OLE是基于COM的一种应用,其文件后缀一般以dll和ocx结尾;ocx作为一种特殊的dll文件,是有交互界面的可视化控件,定义了控件的属性和方法,定义控件可引发的事件的响应,我们通常说的.DLL为后缀名的文件是一个包含方法和数据的模块集合。文件扩展名为 .ocx的文件类型也是 DLL,尽管文件扩展名已改变。COM一般后缀名也是dll。

从体系结构角度讲,OLE和ActiveX都是建立在COM技术之上的,而.NET框架发展自COM技术,一定程度上汲取了COM的优点,并克服了其主要缺点。

从时间的角度讲,在这四者中,首先出现的其实是OLE技术,然后是COM技术,然后是ActiveX,最后是.NET。

OLE技术的萌芽

作为COM技术前身的OLE,其最初含义是指在程序之间链接和嵌入对象数据(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它提供了建立混合文档的手段(资深Windows3.X用户可能记得当初在Word6.0中插入一个图形的新奇和喜悦,有关复合文档,后面文章详细讲述),使得那些没有太多专业知识的用户能够很容易地协调多个应用程序完成混合文档的建立。

1991年制定的OLE1.0规范主要解决多个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和消息传递问题,微软希望第三方开发商能够遵守这个规范,以使在当时的Windows平台上的应用程序能够相互协调工作,更大的提高工作效率。然而事与愿违,只有很少的软件开发商支持它。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要从头说起,最初的OLE1.0的实现基于一种叫做动态数据交换(Dynamic DataExchange,DDE)的通信协议,理论上说,它可以让应用程序之间自动获取彼此的最新数据。但是DDE非常之慢,并且编写出能工作的DDE代码是一件相当困难的工作,另外DDE也并不太健壮和灵活[1]。

总之,OLE技术急需要一套更好的框架才能继续发展,这也就促成了后来COM技术的诞生

 

成也OLE 败也OLE

微软于1993年发布了新的规范——OLE2.0,它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并增强了以下各方面的性能:

 

1.OLE自动化:一个程序有计划地控制另一个程序的能力。

2.OLE控件:小型的组件程序,可嵌入到另外的程序,提供自己的专有功能。

3.OLE文档:完善了早期的混合文档功能,不仅支持简单链接和嵌入,还支持在位激活、拖放等功能。

 

强大的功能使得很多的开发商开始支持新的OLE技术,微软在OLE2.0中使用了一个称为COM(Component ObjectModel,即组件对象模式)的新规范做为基础。COM相比DDE来说更小,更快,也更加强壮和灵活。

正是这样,同早期使用DDE的功能薄弱的OLE1.0相比,OLE2.0得到了更多软件厂商的支持。许多程序设计人员编写了大量的实现OLE自动化服务器功能的组件(不一定是EXE文件),这些组件一般不求功能齐全、强大,而是实现专门的功能,可以被其它程序编程控制,由此承袭OLE的名字称为OLE控件。

微软也籍此赢得了广大软件厂商的支持,使OLE技术深入人心。然而由于早期的OLE1.0的糟糕体验,人们对OLE技术形成了很多成见,导致后来的人们总把在Word中插入图形当作OLE技术的全部,各类资料在介绍新OLE技术时命名也不统一,造成很大的混乱。

这些都阻碍着OLE的推广,也使得COM技术的巨大潜力无法施展。

 

OLE 96——ActiveX框架

1996年,微软重新制订了一个关于OLE的规范——OLE96规范。这个规范扩展了 OLE控件的能力,并贯彻微软的Internet战略使它更易于在网络环境中使用。

这一次微软做足了打算,为了打消人们心中对OLE技术的狭隘成见,打消命名上的混乱,重新给OLE控件贴上另一个标签——ActiveX控件。不仅如此,以前的什么OLE文档也相应称为ActiveX文档了。总之,为了满足Internet战略,微软把OLE换成了ActiveX,企图使人们重新看待新的OLE——ActiveX,把它看做网络上的解决软件组件问题的标准。许多在Windows上同微软合作得很好的厂商在开发新版本软件时都开始支持ActiveX技术,例如Delphi、PowerBuild等开发工具。原来同Windows竞争的操作系统也开始支持ActiveX,例如Macintosh,甚至老对手OS/2上也可以使用ActiveX控件。

可见,直到1996年,OLE从以往的基于DDE的复合文档技术,化腐朽为神奇般地变成了基于COM的ActiveX技术。此时ActiveX,既是所有以COM为核心的技术总称。

 

COM时代的到来

如之前所说,是复合文档技术的需求造就了COM。但正如长距离输电的需求衍生出了交流电,而交流电的优点并不只是长距离输电一样,COM作为一种底层的规范,它的潜力远不止复合文档技术。他能够让不同的进程彼此通信,调用并创建彼此对象的实例,甚至修改它们,一个COM组件(ActiveX控件)可由不同语言的开发工具开发以及调用,包括C++和VisualBasic或PowerBuilder,甚至一些技术性语言如VBScript。这为大型软件的开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如下图,普通DLL,只有部分语言可以调用,很多脚本语言都无法调用,并且提供的是面向过程的接口,接口参数类型不统一,比如有一些结构体作参数、指针作参数甚至C++类对象作参数的函数,在其它没有指针的语言中调用起来很麻烦甚至无法调用。

而以COM组建的形式写出来的DLL可以给几乎任何语言调用,包括脚本语言,并且提供面向对象的接口,并且接口参数类型一般都是统一的。

 

弊端渐显

尽管COM技术如此强大,但它仍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一方面,编写COM组件的技术门槛过高,必须对内存模型有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COM的接口组织形式决定了它的兼容性问题,一个接口发布之后便不能再修改,加一个函数也不行,甚至方法与属性的顺序在发布之后不能变。这为大型软件的开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NET的到来

2002年微软发布了新的.NET框架,这个框架致力于帮助开发者更好的进行敏捷软件开发、快速应用开发、平台无关性和网络透明化的软件开发平台,它由COM发展而来,汲取了COM的优点,但又完全脱离COM技术的制约,是一套包含了底层运行库和顶层开发技术的完全独立的框架。它与COM最本质的区别在于COM组件是非托管对象,这意味着它可以不需要任何环境而直接运行。而.NET组件是托管对象,必须有.NET框架环境才能运行。


 

原文:

https://blog.csdn.net/lemonbox/article/details/5753184

https://blog.csdn.net/just0kk/article/details/5078329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