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参考模型

OSI七层参考模型
OSI/RM
ISO--国际公有化组织
分层:降低层次之间关联性,上一层都在下层的基
础上提供增值服务
大而化小的思想
应用层---应用程序
表示层---抽象语言--二进制
会话层---建立维护和断开一次会话连接(主机和服
务器之间建立的会话通讯)
传输层:端到端的传输,应用到应用之间的传输,
区分进程和服务。
端口号:16位二进制构成 0-65535 ,1-1023端口
号(知名端口号,著名端口号)
HTTP:80 web访问需要用到的协议
HTTPS:443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层MAC+逻辑链路控制层LLC
物理层
协议簇
PDU---协议数据单元
应用层----数据报文 传输层----数据段
网络层---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
物理层---比特流
封装
解封装 应用层: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TCP 80端口
HTTPS---安全的超文本传输协议:TCP 443端口
Telent--远程登录协议:TCP 23端口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UDP 67 68端口
DNS--域名解析协议:TCP/UDP 53端口
FTP--文件传输协议:TCP 20/21端口
SSH--安全的远程登录协议:TCP 22端口
传输层:TCP UDP
TCP和UDP协议的区别
1.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而UDP是无连接的协
议----TCP的三次握手
2.TCP是可靠的传输层协议,UDP是一种“尽力而
为”的协议,排序,确认,重传,流控
3.TCP可以进行流控,而UDP不能
4.TCP可以进行分段,UDP不能进行数据分段
5.TCP传输速率慢,而UDP传输速率快,TCP资源占
用比较大,而UDP资源占用小
即时通讯类会采用UDP
文件,邮件---这一类对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数据采
用TCP进行传输
可变长头部---首部长度:标注TCP头部大小
URG--紧急标志位
ACK--确认标志位                                     PSH---推送
伪头部校验---除了校验自身协议头部内容外,还好
校验部分IP协议的内容。
TCP首部长度是一个4位的字段,表示TCP首部有多少个32位(4字节)的字。 TCP首部长度的 最小值 是5,表示TCP首部只有20个字节(5*4)。 TCP首部长度的 最大值 是15,表示TCP首部有60个字节(15*4)。 TCP首部长度可以根据选项字段的存在与否而变化,选项字段最多可以占40个字节(10*4)
TCP的三次握手:

最开始的时候客户端和服务器都是处于CLOSED关闭状态。主动打开连接的为客户端,被动打开连接的是服务器。

TCP服务器进程先创建传输控制块TCB,时刻准备接受客户进程的连接请求,此时服务器就进入了 LISTEN 监听状态

第一次握手 TCP客户进程也是先创建传输控制块TCB,然后向服务器发出连接请求报文,这是报文首部中的同部位SYN=1,同时选择一个初始序列号 seq=x ,此时,TCP客户端进程进入了 SYN-SENT 同步已发送状态

第二次握手 TCP服务器收到请求报文后,如果同意连接,则会向客户端发出确认报文。确认报文中应该 ACK=1,SYN=1,确认号是ack=x+1,同时也要为自己初始化一个序列号 seq=y,此时,TCP服务器进程进入了 SYN-RCVD 同步收到状态

第三次握手 TCP客户端收到确认后,还要向服务器给出确认。确认报文的ACK=1,ack=y+1,自己的序列号seq=x+1,此时,TCP连接建立,客户端进入ESTABLISHED已建立连接状态 触发三次握手

有人可能会很疑惑为什么要进行第三次握手?
主要原因:防止已经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突然又传送到了服务器,从而产生错误

第一次握手: 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报文
证明客户端的发送能力正常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端接收到报文并向客户端发送报文
证明服务器端的接收能力、发送能力正常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报文
证明客户端的接收能力正常

 

TCP的四次挥手:
流控:滑动窗口机制

数据传输完毕后,双方都可释放连接。最开始的时候,客户端和服务器都是处于ESTABLISHED状态,然后客户端主动关闭,服务器被动关闭。

第一次挥手 客户端发出连接释放报文,并且停止发送数据。释放数据报文首部,FIN=1,其序列号为seq=u(等于前面已经传送过来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加1),此时,客户端进入FIN-WAIT-1(终止等待1)状态

第二次挥手 服务器端接收到连接释放报文后,发出确认报文,ACK=1,ack=u+1,并且带上自己的序列号seq=v,此时,服务端就进入了CLOSE-WAIT 关闭等待状态

第三次挥手 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端的确认请求后,客户端就会进入FIN-WAIT-2(终止等待2)状态,等待服务器发送连接释放报文,服务器将最后的数据发送完毕后,就向客户端发送连接释放报文,服务器就进入了LAST-ACK(最后确认)状态,等待客户端的确认。

第四次挥手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连接释放报文后,必须发出确认,ACK=1,ack=w+1,而自己的序列号是seq=u+1,此时,客户端就进入了TIME-WAIT(时间等待)状态,但此时TCP连接还未终止,必须要经过2MSL后(最长报文寿命),当客户端撤销相应的TCB后,客户端才会进入CLOSED关闭状态,服务器端接收到确认报文后,会立即进入CLOSED关闭状态,到这里TCP连接就断开了,四次挥手完成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开到荼蘼223's」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m0_56649557/article/details/119492899

网络层:IP
MTU---最大传输单元:
1500字节 默认携带的最大数据量--- 1500-20 -20=1460
MSS--最大段长度1480
生存时间---每经过一个路由器的转发这个TTL值会
减1。
协议:标注上层协议类型,解封装时重要的参
数,6--TCP 17UDP
数据链路层:以太网协议--
类型:标注上层协议类型,解封装时重要的参数
FCS:校验和,校验数据完整性的参数:算法
循环冗余算法
物理层

### 回答1: OSI参考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一种七层网络模型,用于描述在计算机网络中如何进行通信。它规定了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过程,并规定了各层的功能。 OSI参考模型分为七层: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规定了网络中如何传输数据的物理方式,包括电缆、无线信号等。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规定了如何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包括帧的格式和传输方式。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规定了如何在不同的网络之间传输数据,包括路由和分组。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规定了如何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包括端口号和流量控制。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规定了如何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建立会话,包括连接建立和断开。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规定了如何将数据表示成适合传输的格式,包括加密和压缩。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规定了如何在计算机之间进行应用程序通信 ### 回答2: OSI七层参考模型是一种用来描述计算机网络功能分布和协议分层的理论框架。该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并发布。 该模型将计算机网络通信过程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特定的功能和协议,通过层次之间的接口实现不同层次之间的通信。这些层次从下到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提供物理连接的传输介质及信号传输。数据链路层将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流划分为帧,并进行误码检测与纠正,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网络层负责选择最佳路径将数据包送达目标主机,进行路由和逻辑编址。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负责数据分段、流量控制和差错恢复。会话层允许不同主机上的应用程序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表示层负责数据格式转换、加密和解密。应用层为最终用户提供应用服务,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网站浏览等。 使用OSI七层参考模型有助于不同厂商的设备和协议之间的互操作性,使得不同层次的功能可以独立开发和更新。该模型也能够帮助网络工程师和管理员分析和解决网络问题,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框架。尽管现实世界中的网络往往采用的是TCP/IP协议栈,而不是纯粹的OSI模型,但OSI七层参考模型仍然被广泛使用和参考。 ### 回答3: OSI(开放系统互联)七层参考模型是一种用于网络通信的标准体系结构。该模型将通信协议的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执行特定的任务,从而实现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以下是七个层次的简要介绍: 1. 物理层:负责网络物理介质的传输,包括传输媒介、数据连接和电压等。 2. 数据链路层:处理数据包和帧的传输,通过物理连接的可靠通信链路传输数据。 3. 网络层:通过路由选择和路径规划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负责地址寻址和数据分组处理。 4.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分为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和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 5. 会话层:建立和管理通信会话,负责会话控制和数据交换。 6. 表示层:处理数据的格式和代码转换,确保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互通。 7. 应用层:提供用户与网络之间的接口,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通信和交互。 通过这种分层的设计,OSI模型能够使网络通信的各个方面分工明确,并且可以实现不同厂商的设备在同一网络中协同工作。每个层次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使得网络协议的开发、维护和升级更加灵活和可靠。此外,OSI模型也为网络故障诊断和问题定位提供了参考标准,能够帮助网络管理员更方便地解决网络通信问题。 总而言之,OSI七层参考模型是一种规范和指导,用于标准化网络通信协议的设计和实施。它能够促进不同厂商和设备在网络中的互操作性,提供有效的通信方式,并支持网络的管理与维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