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grant 知识澄清与杂症诊治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wushaobo.info/?p=83

Vagrant让虚拟化技术走近寻常家。脚踏实地地说,网络上类似“两分钟入门”的文章有不少,但求助各种问题的帖子更多,因为vagrant官网的文档太简洁了,这里头有些道理有些坑,都没涉及到。即便是O’Reilly两天前出版的 《Vagrant: Up and Running》 也含糊着某些问题。因而在Google了各种的前人零碎经验的基础上、以自己实践证明之后,有了我这篇文章,希望对涉及到的这些问题能汇总知识做一个澄清,并给读者一个可操作的指导。

文章结构

vagrant 的便利
vagrant 怎么玩
vagrant 到底怎么玩
vagrant 基础模板哪儿找
辨析 vagrant box | *.box文件 | VM | *.iso文件
Vagrantfile 怎么配
——- [HOWTO] 指定要使用的vagrant box和设置VM名称
——- [HOWTO] 设置VM对宿主机和外部机器的网络连接
——- [HOWTO] 配置并启动VM后运行后续安装脚本
疑难杂症
VM上端口的可访问性
修改默认ssh端口
将VM打包成*.box文件前清理网络设置上的障碍
设置共享目录位置与读写权限
多个VM的配置和启动

vagrant 的便利

  • 打造Virtual Machine的过程中可放手做尝试,反复从某个基础模板开始安装或设置。可快速推倒重来,可步步为营。
  • 可快速在一台宿主机上搭建多VM的EndToEnd环境。
  • 管理开发环境,可脚本化复制、操纵等行为,提高自动化程度。

vagrant 怎么玩

简单点说,三步走:

  • 安装 vagrant 、VM软件( Virtualbox 是主流,后文也默认以此为例)
  • 给vagrant添加基础模板(box)
  • 配置Vagrantfile后用vagrant启动VM

满共就三个命令,有些人玩到这就觉得已经伟大的不得了了,至此ssh上VM各种虐。

你还差得远 !

vagrant 到底怎么玩

vagrant 基础模板哪儿找

www.vagrantbox.es 介绍了vagrant的基础模板,并提供了满足各种需求的*.box文件供下载。

推荐选择 minimal + guest additions + puppet|chef 的box,理由:

  • 小,就意味着资源占用少
  • Virtualbox共享目录需要guest additions
  • 预装puppet或chef并非必选。它们对未来提升VM配置自动化有好处,本身不大

辨析 vagrant box | *.box文件 | VM | *.iso文件

解释词汇:

  • 打包了操作系统的 *.iso文件 是无法被vagrant直接使用的
  • VM 是可启动/已启动的虚拟机
  • *.box文件 是vagrant可接受的基础模板文件
  • vagrant box 指vagrant已安装好的基础模板

辨析关系:

  • *.iso文件 可经Virtualbox界面的手动安装得到可启动的 VM
  • VM 可被vagrant package命令打包成为 *.box文件
  • *.box文件 可被vagrant box add命令安装为 vagrant box
  • vagrant box 可被vagrant在Vagrantfile中指定为 VM 运行的基础模板

Vagrantfile 怎么配

Vagrantfile是vagrant配置VM的起点, 官方文档 里零零散散的说明让我明白了“东西很简单,但找对不容易”这句话。

对Vagrantfile,有几个常问 HOWTO

  1. 指定要使用的vagrant box和设置VM名称
  2. 设置VM对宿主机和外部机器的网络连接
  3. 配置并启动VM后运行后续安装脚本
[HOWTO] 指定要使用的vagrant box和设置VM名称

一看便知。

Vagrant.configure("2") do |config|      # ‘2’的意思是我所用的vagrant-1.2.2属于内部v2版 
  config.vm.define :web do |web_config| # 设置此VM名称为web
    web_config.vm.box = "apache-centos" # 指定使用已安装的名为“apache-centos”的vagrant box
  end
end

参考

[HOWTO] 设置VM对宿主机和外部机器的网络连接
  1. 当VM只与宿主机通信时,可设置为私有网络,等效于设置virtualbox使用host-only模式网络适配器。
     config.vm.network :private_network, ip: "192.168.50.4"
    
  2. 当寄宿与同一宿主机上的多台VM之间也需相互通信时,设置各VM为私有网络,但将固定IP设为同一网段。
  3. 当VM需要与宿主机网络内的其他机器通信时,设置为公开网络,等效于设置virtualbox使用bridged模式网络适配器,默认DHCP获取地址。
     config.vm.network :public_network   # vagrant-1.2.2之后的版本可能改用 :bridged
    

参考

[HOWTO] 配置并启动VM后运行后续安装脚本
  1. 追求简单,那么下面两条配置其一就够用了
     config.vm.provision :shell, :inline => "ifconfig"  # inline script
    
     config.vm.provision :shell, :path => "initialize.sh"  # external script
    
  2. 不得不复杂时, Chef / Puppet / Ansible 都是可供你用的。细致配置见 参考
  3. 自动化部署是好的,但如果是VM每次安装固定软件,那么就不必了。大可以将不变的软件安装配置完成后,将VM打包成为*.box文件静态化,以后以此box文件作为基础模板做进一步配置。步步为营的提升基础的实践,会加速VM搭建过程并减少配置脚本。

疑难杂症

VM上端口的可访问性

尤其对不连外网的VM,我们辛苦建了它却不能访问它的端口,那要它何用?防火墙是阻止端口访问的罪魁,索性关了它吧。

Centos/Redhat/Fedora 用iptables管理firewall,所以两个办法搞掉它

  1. 停掉iptables的服务, 参考
     $ sudo service iptables save
     $ sudo service iptables stop
     $ sudo iptables off
    
  2. 索性干掉iptables的所有规则, 参考
     $ sudo iptables -F
     $ sudo iptables -X
     $ sudo service iptables save
    

Ubuntu 用ufw管理firewall,关掉它就是了, 参考

$ sudo ufw disable

修改默认ssh端口

场景

ssh端口默认22,那位说“为什么我要改它呢”,我例举一个场景:

假如你要开发一个包含SFTP server的应用。为了给使用者提供便利,你最好保留22端口给用户,使他能使用默认方式通过SFTP传文件。同时,你要将这个应用部署到VM上做测试,那么VM的ssh login就不能同时也用22端口了,你需要为它指定新端口,如 10022。

难点

难点在于下面的约束条件:

  • 原有VM的基础模板默认使用22端口,所以vagrant 不能 一开始就弃用22端口,否则VM无法访问。
  • VM上ssh端口的改变为新端口后,再重启VM前 需要 更改Vagrantfile以选用新端口。
  • vagrant ssh命令 并不 直接访问VM的ssh端口,而是通过访问宿主机的22XX端口来间接ssh login到VM上。
  • vagrant内置了从宿主机22XX端口向VM的22端口的映射,如果VM的新端口并没有被指定映射到宿主机的某个端口上,vagrant ssh命令 仍会 访问原来的宿主机22XX端口即VM的22端口。(vagrant选择22XX端口时的尝试路线是:2222 -> 2201 -> 2202 -> 2203 -> … ,以此保证多台VM启动时不会有端口冲突。)

坑是挺多的吧?Vagrantfile的 ssh settings参考 forwarded ports参考 可没把这事儿说这么清楚。

行动大纲

解决问题须要分几步走:

  1. 预先在Vagrantfile中为VM的新端口做端口映射
  2. VM上修改ssh使用的端口到新端口
  3. 在Vagrantfile中指定ssh login时使用VM的新端口
  4. [非必做] 建立新基础模板以固化上述更改
按步骤走起

Step1: 在Vagrantfile中为VM的新端口做端口映射

config.vm.network :forwarded_port, guest: 10022, host: 2255
# config.ssh.port = 2255            # port of host  # commented in step1
# config.ssh.guest_port = 10022     # port of VM    # commented in step1

Step2: VM上修改ssh使用的端口到新端口

  • VM上将22端口换为10022端口:vi编辑sshd_config文件( Centos/Ubuntu: /etc/ssh/sshd_config ;Mac OS X: /etc/sshd_config
      :%s/#Port 22/Port 10022/g
      :wq
    
  • 重启sshd服务
      $ sudo service sshd restart
    

Step3: 在Vagrantfile中指定ssh login时使用VM的新端口

config.vm.network :forwarded_port, guest: 10022, host: 2255
config.ssh.port = 2255          # port of host  # uncommented in step3
config.ssh.guest_port = 10022   # port of VM    # uncommented in step3

Step4 [optional]: 建立新基础模板以固化上述更改

使用vagrant package命令将改过端口的VM保存为box文件。由这个新基础模板所产生的VM中,10022即为ssh访问端口,使用上述的Vagrantfile可直接通过vagrant ssh访问。

vagrant package <vm-name> --output <new-base.box>

生成新*.box文件前须清理网络设置上的障碍。详见下文。

将VM打包成*.box文件前清理网络设置上的障碍

将手动配置过的VM重新打包生成*.box文件作为新基础模板,在这件事上对linux-based的VM有个关于网络设置的障碍。

问题表现

例如设置了private network(等同于virtualbox设置host-only模式的网络适配器)的VM,若不做准备而直接使用vagrant package生成新box文件,那么安装此box文件到vagrant box后在启动VM时,会发现当前Vagrantfile指定的private network配置失败。

[default] Configuring and enabling network interfaces…

The following SSH command responded with a non-zero exit status.
Vagrant assumes that this means the command failed!

/sbin/ifup eth1 2> /dev/null

被启动的VM以让可以通过vagrant ssh命令去访问,但网络配置上却没有host-only模式的适配器。

分析解决

还记得配置private network时设置的固定ip地址么?是的,问题就在持久网络设备udev规则(persistent network device udev rules)是被原VM设置好的,再用box生成新VM时,这些rules需要被更新。而这和Vagrantfile里对新VM设置private network的指令发生冲突。

既然以后在Vagrantfile里显示地设置private network ip是免不了的,那么只要在生成box文件前干掉udev规则就是了。

sudo rm -f /etc/udev/rule.d/70-persistent-net.rules
题外话

有趣的是这篇 参考 细述了这个问题的因果与对策,反倒是O’Reilly出版的 《Vagrant: Up and Running》 一书中(第6章)对此含糊带过。

该书计划于2013年6月12日出版。试读版中尚仍有对过时命令的介绍(如“repackage”),希望正书出来了不会立即过时。

学习的话, 官网文档 还是应该对照的。

设置共享目录位置与读写权限

Virtualbox共享目录需要VM上装有Guest Additions。自己安装到VM再打包成box文件做基础模板,或者一开始就找好合适的box文件(前文提到过),随便你怎么整好。

vagrant 默认将宿主机上Vagrantfile所载目录共享至VM上的 /vagrant 目录。

我们常需要的是指定共享某个目录,为此vagrant 支持两种方式:

简单:vboxsf

vboxsf是 V irtual boxS hared F older(或 VboxS hared F older)的缩写。很多人知道可以指定vboxsf作类型来mount,却不知这个这个词全称,甚至误解为“虚拟机文件系统”而错写成vboxfs。

vagrant默认使用这种方式共享目录。优点方便,缺点是性能不好。配置时,只要在Vagrantfile里指明:

config.vm.synced_folder "path/on/host", "/absolute/path/on/vm"
  • 前一个参数须是宿主机上已存在的目录,若为相对目录,那是相对Vagrantfile所在目录。
  • 后一个参数须是VM上的绝对路径,若不存在,vagrant会在启动VM时建好,多层的目录也没关系。
正经:NFS

NFS是正途,不过它也挑剔。

vagrant 内置了宿主机和VM两端对NFS的支持与配置的协调。如果你用windows,那vagrant当作你的配置不存在,直接忽略(我也觉得你在瞎胡闹)。Vagrantfile里很容易,标上标记就行了:

config.vm.synced_folder "path/on/host", "/absolute/path/on/vm", :nfs => true
  • 两个目录可以一样,如都用 “/shared” ,藉此建立多个机器节点的共享存储了。

NFS的共享目录这种方式的挑剔之处在于目录内的读写权限。

读写权限

以建立宿主机与VM的共享存储这个应用场景为例,目标是:

  • 两端对共享目录( /shared )的读写无限制
  • 没有root权限的麻烦

如果你在宿主机建 /shared ,然后直接配置关联,那对上述两个目标你都会失败。按我说的步骤来吧:

  1. 宿主机上将建立的共享目录改为可读写
     $ sudo chmod o+w /shared
    
  2. 设置为non-root用户所有
     $ sudo chown <user>:<group> /shared
    
  3. 配置了Vagrantfile后启动VM
     config.vm.synced_folder "/shared", "/shared", :nfs => true
    

这样得到的共享目录对场景设定的目标已大功告成了:

  • 在宿主机和VM两端都它都不是root用户所有
    • 宿主机上 /shared 属于例如twer用户。
    • VM上 /shared 所属的用户会是个数字,如1000。
  • 在宿主机和VM两端它都对读写无限制

多个VM的配置和启动

单Vagrantfile vs 多Vagrantfile

虽然vagrant支持在一个Vagrantfile中配置多个VM,但我个人喜欢为各VM写各自的Vagrantfile。

  • 一来,各个VM的配置和启动都相对独立,如vagrant ssh时可不指定VM名,用默认。
  • 二来,Vagrantfile也不至于常常要改。

不过真正的牛人没我这么小家子气。用统一的一个Vagrantfile来管理多个VM,从大局着眼确是有好处的:

  • 一个Vagrantfile收录了整个大环境中所有VM的基本配置,维持了虚拟网络的上下文完成。你一眼就知道环境里共有哪些VM,也不需要切换目录来检查各VM的状态,跟不会搞混了目录“丢掉”哪个倒霉的VM。
  • 更多地使用Chef/Puppet来配置各VM,比如把VM的ip配置从Vagrantfile后推到puppet进行,保持Vagrantfile的简洁。目的是在对本地环境的VM配置与E2E环境(甚至生产环境)的节点配置上,保持较高的一致性,有利于统一部署方式。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