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式,但选择合适的运动时段并规避运动禁忌至关重要。
并非所有时段都适合老年人运动,晨练也并非一概而论的养生良选。
以下为您详细介绍老年人运动的3个黄金时段以及需要注意的禁忌。
一、老年人运动的3个黄金时段
- 上午10点 - 11点
1. 原因:经过一夜的休息,人体的各项机能在上午逐渐苏醒并趋于活跃。
到了10点 - 11点,太阳已经升起一段时间,气温有所升高,空气中的污染物在阳光照射下也有所消散,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此时人体的生物钟处于适宜运动的阶段,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反应能力都比较理想,肌肉和关节也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预热,运动时受伤的风险相对较低。
2. 适合运动:这个时段适合进行多种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
以散步为例,老年人可以选择空气清新的公园、河边等场所,步伐适中,既能享受户外的美好环境,又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
太极拳和八段锦动作舒缓,注重身体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有助于调节气息,增强身体柔韧性,非常适合在这个时间段练习。
- 下午3点 - 5点
1. 原因:下午3点 - 5点是人体生理机能的高峰期,身体的各项指标如心率、血压、体温等都处于相对稳定且适宜运动的状态。
此时人体的肌肉力量、耐力和灵活性都达到较好水平,运动能力较强。
而且,经过一天的活动,身体已经完全适应了日常的节奏,在这个时间段进行运动,能够更好地调动身体的潜能,提高运动效果。
2. 适合运动:可以进行一些稍微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等。
慢跑能够有效锻炼心肺功能,提高身体代谢水平,但要注意控制速度和距离,以身体微微出汗、呼吸顺畅为宜。
骑自行车则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能够锻炼腿部肌肉,增强关节灵活性。
选择在路况良好、车辆较少的道路或专用自行车道骑行,既能保证安全,又能享受运动的乐趣。
- 傍晚7点 - 8点
1. 原因:傍晚时分,气温逐渐降低,空气凉爽宜人,让人感觉舒适。
此时人体的激素水平和神经系统也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运动可以帮助放松身心,缓解一天的疲劳。
同时,适当的运动还能促进晚餐后的消化吸收,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2. 适合运动:比较适合进行一些轻松的有氧运动,如广场舞、瑜伽等。
广场舞节奏明快,富有活力,老年人可以跟着音乐的节奏尽情舞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进社交互动。
瑜伽则注重身体的伸展和呼吸的调节,通过各种体式的练习,可以增强身体柔韧性,缓解肌肉紧张,放松身心。
在进行瑜伽练习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和适度,避免过度拉伸造成损伤。
二、老年人运动的禁忌
- 忌空腹运动
1. 危害: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空腹运动时,体内血糖水平较低,容易引发低血糖反应,出现头晕、乏力、心慌、手抖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昏迷,危及生命。
此外,空腹运动还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促使体内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风险。
2. 正确做法:在运动前适量进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一片面包、一个水果或一杯酸奶等,补充一定的能量,避免空腹运动。
但也不宜吃得过饱,以免运动时引起肠胃不适。一般建议在进食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再进行运动。
- 忌突然剧烈运动
1. 危害: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关节、骨骼和肌肉的灵活性、韧性以及心肺功能都不如年轻人。
突然进行剧烈运动,身体无法迅速适应这种高强度的负荷,容易导致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运动损伤。
同时,剧烈运动还会使心脏负担突然加重,血压急剧升高。
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可能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疾病。
2. 正确做法:在运动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如活动关节、慢走、拉伸等,让身体逐渐进入运动状态。
运动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如果计划进行较剧烈的运动,如跑步、打球等,应先从低强度的运动开始,如散步、太极拳等,待身体适应后再逐步增加难度。
运动结束后,也要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缓慢散步、深呼吸、肌肉拉伸等,帮助身体恢复平静,减轻肌肉酸痛。
- 忌运动后立即洗澡
1. 危害:运动后,人体的血液循环加快,体表血管扩张,血液集中在皮肤和肌肉等部位。
此时如果立即洗澡,尤其是洗热水澡,会使体表血管进一步扩张,导致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引起头晕、乏力等症状。
另外,运动后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立即洗澡还容易着凉感冒,引发其他疾病。
2. 正确做法:运动结束后,应先休息15 - 20分钟,待身体恢复平静,心跳、呼吸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洗澡。
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或过低,以接近体温为宜。如果运动后出汗较多,可先用干毛巾擦干汗水,稍作休息后再洗澡。
最后老年人在进行运动时,需充分考虑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时段。
一定要严格遵守运动禁忌,以确保运动安全、有效,真正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