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知乎、科学网的经典帖子分享

【习惯养成】

1. 如何才能解决拖延

演讲视频《Inside the mind of a master procrastinator》用黑暗森林及时行乐猴子描述拖延机制,已被翻译成中文: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01102/answer/56136441

2. 马臻:教师节|时间压力及其化解

记录自己审稿记录

http://wap.sciencenet.cn/blog-71964-1133873.html

专门有个记录审稿记录的网站,球已经有86万科学家在此平台分享审稿记录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8109&do=blog&id=1068209

 

【图书阅读】

1. 马臻推荐给研究生

“Brian Tracy在《Flight Plan》中写道:“要实现你从未实现的事情,你必须成为一个你从未成为的人。你必须发展你从未有过的品质和特点。你必须习得你从未有过的才华和技能。要取得大的成功,你必须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换而言之,职业发展和成功是“由内而外”的。

为此,我买了一些书给课题组研究生们看——博恩·崔西《吃掉那只青蛙》、大冰《你一定要学的时间管理书》、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采铜《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喻向东《大学生毕业后要补的7堂职场课》、陈凯元《你在为谁工作》、萧雨《向上管理:与你的领导相互成就》。”

“人应该找出自己的优势领域和真正的兴趣爱好,然后把爱好和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当你对所从事的事情有激情时,那么就有使不完的力气、干活不累。于是,你就能更好地为用人单位带来产出,进而实现自己的价值。你想清楚以后,那么在今后的求职面试中,自然有东西可说,自然会两眼放光。用人单位要找的,就是对这个工作有激情的人。”

研究生职业发展:要做个有心人 

2. 周涛的个人阅读

“Sandel的那本《公正》非常值得读,真正是剥笋子的作品。

科幻看得很多,大部分非常不错,最牛的是大佬的《神们自己》,可惜以前竟然没有看过,遇到太晚了。”

汪育才评论:博览群书。令人羡慕!我的一位老师告诉我,如果是自已的书,每本读过的最好证明,就是要有眉批和心得,否则不能算读过。学以致用,为用而读亦是学人之一大智慧。读书有各种读法,有的要精读,有的是走马看花,如你进入书店或进入图书馆的书库,假如你又善于动脑,巧于挑捡,可能收获很大。我曾在图书馆的领导岗位上工作过,经常要为选购新书圈定或有随时可进入书库的方便,那些年我确实读了很多很多的书,但真正认真读过的很有限。

2019年看的110册图书(63套)

 

【学术发展】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

科学问题是科学的问题,不是技术的问题,不是不是问题。先举两个例子。

A. 我见过有标书写:科学问题是——某某模型。有大人物评价说:这不是问题,这是内容,或者是结果。 显然,某某模型绝对归结不到六个W上,因此,根本就不是问题,更算不上科学问题。模型是阐述机理的,因此,关键科学问题应当是XX的机理;而模型是解决的方法。

B. 我见过有标书写:科学问题是——模型参数怎样调优。有大人物评价说:这不是“科学”问题,这是技术问题! 其实,改一改就变成科学问题了,即确定(精细化)现象产生的条件(WHEN,WHO,WHERE, WHAT),注意,这里不是模型,而是从物理意义上讲的。

多数情形下,科学问题是前面三个W,而后面三个W,需要慎重对待,因为他们和技术问题之间的距离比较近。

http://wap.sciencenet.cn/home.php?do=blog&id=539128&id=539128&mobile=1&mod=space

2. 什么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能够中标?

不要瞎换题目

不要把你博士期间的工作重复写一遍,必须在继承你博士期间工作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最好是有较大提高。不要把已经做完的工作写成将要做的,很讨人嫌。如果已经开展了一部分工作,如果文章发表了,就老老实实写到研究基础里面去,如果还没发表,就写到可行性分析里面去,说这是已经开展了的部分工作,可以贴点结果上去,是有好处的。

从形式上来说,所有术语要统一,不要前面写的什么“可观性”,后面又变成了“可视性”。

论述过程中的有些结论,要给准确。争议性的话题,不要提。否定性的结论,要慎重。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801996/answer/649274200

今年审了二十份,还有几份实在不想看了,拒绝指派了。首先,立项依据很重要,要提出你干这个事的意义,有些人引用很多文献,但他就是知道一些文献不支持他的假设,他回避不说,这是躲不开的,评审一看就知道。其次,研究内容,一定要注意有多少钱做多少事,一个青基二十来万,弄得像973开题,这也要做那也要做,一看就不可能。再次,研究方法,不要自曝其短,业内人士是很知道你做法中的短板的,比如有人要分离环境中多少株细菌来做基因数据库,这太扯了,一共三年,你还做别的事吗?最后,研究基础,不要列举你研究团队中别人的履历,说到底,资助的是你,实打实的,有数据基础给图表。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801996/answer/99639497

3. 造就好的科学家,除了SCI,还有啥硬核的方式?

卡尔·芬特是瑞士西北应用科学大学生态毒理学教授,到目前为止已发表论文超过150篇。关键是,作者认为他对这些论文都有实质性贡献(根据作者排序在第一或最后而判定);

下面这一条很关键:芬特教授每年论文数量的产出变化很大,有时候几年内都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但在其他几年里有发表了10多篇论文。这意味着科学家,不应该根据他们在某一年发表了多少论文来评判,而应该根据他们在较长时期内的产出来评判

芬特教授的论文被其他科学家引用得很好,其中有一篇发表在普通专业杂志上的论文被引用超过1500次,成为该领域一篇极具影响力的论文,表明该文产生了重大影响。

芬特教授还热衷于传播他的研究成果和知识主题,在全国性的报纸上发表他的研究成果及其影响的详细文章,都是他自己动笔,而不是采访过他的记者写的

芬特教授撰写了一本教科书,目前已出版第四版。虽然每版只有2000册,但作为德文书籍,已经是非常不错的表现了,是帮助教育瑞士和德国生态毒理学家的重要书籍。

芬特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本科生对他的评价是:“卡尔·芬特是我在一个关于生态毒理学的小班上的教授,这是我以前不知道的课题。他是一位非常热情的老师,他的主要任务不是让我们记住他教的每一句话,而是理解概念,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那里我们可以质疑我们看到和学到的东西。他的讲座总是涉及与环境和社会相关的话题,我非常喜欢,特别喜欢他谈自己的研究。”

由于芬特教授在各方面都有比较好的表现,所以该文作者认为他是名优秀的科学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2444-1221616.html

 

【其他】

天河星作不建议,它属于四不靠楼盘:不靠地铁、不靠学校、不靠商业配套、不靠主流发展区域;
短期看金融城、科学城、万博、番禺广场、知识城;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