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为什么维基百科比百度百科好用,谷歌学术比百度学术好用

本文对比分析了维基百科与百度百科、谷歌学术与百度学术在科研信息提供方面的优劣。指出维基百科由专业人士维护,内容详实;而百度百科则存在信息缺失等问题。同时,谷歌学术提供的文献信息更全面,而百度学术则经常出现引文信息不全的情况。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维基百科  vs  百度百科:前者是内行撰写并维护,后者外行撰写且无维护

wiki百科会详细列出某个概念的来源、最早的文献及贡献者。

相比之下,百度百科随机引用文献,对里程碑式的工作无引用。

举例来说,在【wikipedia】搜索关键词"Genetic programming",得到如下结果(只是片段截取):

历史部分介绍到,这个概念最早被John Holland提出、代表性著作是XXX,后续发展的大多数作者都是Holland的学生,以及它们又做了哪些贡献。简直就是一部详尽的学科方向发展史!

不仅介绍了概念的具体内涵和发展,还提供了前人的垦荒和后人继承的过程,很有画面感。这对当下科研继承仍有启发。

这并不是个例,以下是对蚁群的历史介绍:

 

相比之下,【百度百科】搜索关键词“遗传规划”,搜到如下结果:

 

这就是全部内容。表面上看起来还行,但是缺失了很多的细节。比如,谁最早在哪一年提出了概念、谁具体构造了模型及方程,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工作是谁做出来的。这中间的任何一项工作都是高被引,不难检索出来。

然而,我们翻到引文部分,发现参考文献惨不忍睹,甚至没有一篇可以称得上“里程碑”的文献。最简单的,哪怕是想找到谁在哪一年提出这个概念,你都要费一番功夫。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wiki条目是内行人编撰并维护的,百科是外行人或领域小白写的。

维基百科也会遇到信息缺失的条目,这时候开头会有一行醒目的提示,来告知读者:

(上图信息为:缺失引文!缺失专家编辑!)

想做好一件事,其实方法有很多。但是首先要知道“好”的标准是什么,否则很难真正做好。

 

(2)谷歌学术 vs 百度学术:前者引文信息全面,后者引文信息缺失

某歌学术提供完整的引文下载,百度学术经常出现无法下载bitex、或期卷号缺失的情况。

举例来说,

第一种:引文信息缺失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rough simulated evolution”这篇文章是进化规划(Evolutionary programming)的里程碑工作,至今有5000+引用。先来看某歌学术检索结果:

 

再来看某度学术检索结果:

在引用的时候,出现了引文信息缺失。让人不得不进一步追踪文献来源,得到全部引文信息(如发表期刊、期卷号等)。

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那行祈求“理解与支持”的小字已经在很多文献下面显示很长时间了。

再检索一本1982年的经典图书,系统提出了演化博弈论。某歌学术给出完整结果:

某度学术检索到两个相关的。且不说正不正确,一一点进去看,果然均找不到引文:

第二种,缺失期卷号,引文信息不完整:

看看谷歌给出的结果,信息全面:

看一下百度给出的结果,缺失期卷号:

当“人有你无”的时候,紧接着就是失望。失望积攒多了,就只能被用户抛弃。

----------------------------------------------------------------------------------------------------------

总结论:在国内的知识平台、学术检索平台的水平追上来前,希望相关部门能向各大高校、各级科研单位开放 google scholar、wiki的使用权限。不必要人为地制造学术障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