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得到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状况,更加全面的掌握生态系统变化以及动态的变化规律,整体的评价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开展对野外监测点生态环境信息的采集工作。定期开展信息采集工作,为后续开发工作提供数据支撑非常必要,在后期生态环境的规划、管理和决策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传统的监测方式中,监测点生态环境信息的采集主要是由外业操作人员完成的。根据监测点采样信息的要求,在纸质表格中,对特定的监测点进行信息记录,等待返回办公室录入数据库,并在地理信息数据库中进行数据整合。传统的作业模式具有耗费时间长、工作量较大、实时性较差、误差较大等缺点,且采集的信息量少,无形中增加了内业和外业的工作量。随着人类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外业数据内容和形式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并呈现出数量大,复杂性高,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如果野外数据能在采集时就实现数字化,将会使数据采集工作更加方便,基于掌上机的移动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GI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移动GIS将移动通信技术、GPS定位技术和GIS技术集成为一体。在野外信息采集方面,移动GI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了多种场景下的解决方案。
本文从监测点生态环境核查信息收集、发送、存储和下载生态信息的基本过程出发,讨论了基于移动GIS的信息服务方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各种优势和特点,来实现生态环境核查信息的快速采集、实时传输和存储服务。
1、系统需求分析
生态环境核查主要的任务是在掌握土地利用分类类型的基础上,及时、准确的获取监测点核查信息,做好监测点信息核查统计工作,对于后续开发利用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本生态环境核查系统建设的系统需求分析如下。
1. 1核查任务
生态环境核查要对土地的利用类型、边界、动态地物和灾害变化等进行核对,并建立相对应的核查任务。核查信息都要记录监测点的经纬度和海拔信息。野外土地利用类型核查信息还要记录该点的地貌类型以及全景景观类型,并对野外定点类型进行判读;全国生态遥感监测土地利用分为两级,一级类型以及二级类型。一级类型分为耕地、工矿、居民用地以及未利用土地等。二级类型又对各种地物进行了更详细的划分。野外土地边界核查信息还要对监测点的东西南北地物类型进行判读。土地利用动态地物核查信息还要记录变化前后的地物类型。土地利用灾害核查信息还要记录灾害变化前后的地物类型。
1. 2系统功能需求
目前,野外土地核查信息的采集和监测主要经过以下过程:野外核查信息采集一数据传输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