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叉链表的存储结构和基本操作(各种遍历、求树深度、求树叶个数)

1.二叉树的定义及性质

二叉树是一种树状结构,它的特点是每个节点至多只能有两棵子树,并且二叉树的子树有左右之分,其次序不能任意调换。


二叉树具有以下重要性质:

性质 1 在二叉树的第i层上至多有2^(i-1)个节点。

性质 2 深度为k的二叉树至多有2^k-1个节点。

性质 3 对于任何一棵二叉树T,如果其终端节点数为n0,度为2的节点数n2,则n0=n2+1。


2.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是指,用链表来表示一棵二叉树,即用链来指示元素的逻辑关系。通常的方法是链表中每个结点由三个域组成,

数据域和左右指针域,左右指针分别用来给出该结点左孩子和右孩子所在的链结点的存储地址。其结点结构为:



  其中,data域存放某结点的数据信息;lchild与rchild分别存放指向左孩子和右孩子的指针,当左孩子或右孩子不存在时,相应指针域值为空

用符号∧或NULL表示)。利用这样的结点结构表示的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被称为二叉链表,如图下所示。  


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据结构,其定义形式如下:

//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
typedef struct Bitnode{
    char data;
    struct Bitnode *lchild;
    struct Bitnode *rchild;
}Bitnode,*Bitree;


3.二叉树的遍历

遍历:即将树的所有结点访问且仅访问一次。按照根节点位置的不同分为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

前序遍历:根节点->左子树->右子树

中序遍历:左子树->根节点->右子树

后序遍历:左子树->右子树->根节点

            

先序遍历:abdefgc

中序遍历:debgfac

后序遍历:edgfbca


4.遍历的实现

//先序遍历
void preOrder(Bitree T)
{
    if(T==NULL) return ;
    else
    {
        printf("%c",T->data);
        preOrder(T->lchild);
        preOrder(T->rchild);
    }
}
//中序遍历
void InOrder(Bitree T)
{
    if(T==NULL) return;
    else{
        InOrder(T->lchild);
        printf("%c",T->data);
        InOrder(T->rchild);
    }
}
//后续遍历
void PostOrder(Bitree T){
    if(T==NULL) return ;
    else{
        PostOrder(T->lchild);
        PostOrder(T->rchild);
        printf("%c",T->data);
    }
}
//层次遍历
void levelOrder(Bitree T)
{
    Bitree p=T;
    queue<Bitree> Q;
    Q.push(p);
    while(!Q.empty())
    {
        p=Q.front();
        Q.pop();
        printf("%c",p->data);
        if(p->lchild!=NULL)
            Q.push(p->lchild);
        if(p->rchild!=NULL)
            Q.push(p->rchild);
    }
}


5.求树的深度

//求树的深度
int TreeDeep(Bitree T)
{
    int deep=0;
    if(T)
    {
        int leftdeep=TreeDeep(T->lchild);
        int rightdeep=TreeDeep(T->rchild);
        deep=leftdeep>=rightdeep?leftdeep+1:rightdeep+1;
    }
    return deep;
}

6.求树叶的个数

//求树叶的个数
int Leafcount(Bitree T,int &num)
{
        if(T)
        {
            if(T->lchild==NULL && T->rchild==NULL)
                num++;
            Leafcount(T->lchild,num);
            Leafcount(T->rchild,num);
        }
    return num;
}


 /*-----------------------完整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iostream>
#include<queue>
#include<stack>
using namespace std;
//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
typedef struct Bitnode{
    char data;
    struct Bitnode *lchild;
    struct Bitnode *rchild;
}Bitnode,*Bitree;

//按先序序列创建二叉树
void creatBitree(Bitree &T)
{
    char ch;
    scanf("%c",&ch);
    getchar();
    if(ch ==' ')
        T = NULL;
    else
    {
        T=(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T->data=ch;
        printf("输入%c的左子树:",ch);
        creatBitree(T->lchild);
        printf("输入%c的右子树:",ch);
        creatBitree(T->rchild);
    }
}
//先序遍历
void preOrder(Bitree T)
{
    if(T==NULL) return ;
    else
    {
        printf("%c",T->data);
        preOrder(T->lchild);
        preOrder(T->rchild);
    }
}
//中序遍历
void InOrder(Bitree T)
{
    if(T==NULL) return;
    else{
        InOrder(T->lchild);
        printf("%c",T->data);
        InOrder(T->rchild);
    }
}
//后续遍历
void PostOrder(Bitree T){
    if(T==NULL) return ;
    else{
        PostOrder(T->lchild);
        PostOrder(T->rchild);
        printf("%c",T->data);
    }
}
//层次遍历
void levelOrder(Bitree T)
{
    Bitree p=T;
    queue<Bitree> Q;
    Q.push(p);
    while(!Q.empty())
    {
        p=Q.front();
        Q.pop();
        printf("%c",p->data);
        if(p->lchild!=NULL)
            Q.push(p->lchild);
        if(p->rchild!=NULL)
            Q.push(p->rchild);
    }
}
//求树的深度
int TreeDeep(Bitree T)
{
    int deep=0;
    if(T)
    {
        int leftdeep=TreeDeep(T->lchild);
        int rightdeep=TreeDeep(T->rchild);
        deep=leftdeep>=rightdeep?leftdeep+1:rightdeep+1;
    }
    return deep;
}
//求树叶的个数
int Leafcount(Bitree T,int &num)
{
        if(T)
        {
            if(T->lchild==NULL && T->rchild==NULL)
                num++;
            Leafcount(T->lchild,num);
            Leafcount(T->rchild,num);
        }
    return num;
}

int main()
{
    Bitree T;
    int num=0;
    printf("输入树根:");
    creatBitree(T);
    printf("先序遍历:\n");
    preOrder(T);
    printf("\n");
    printf("中序遍历:\n");
    InOrder(T);
    printf("\n");
    printf("后序遍历:\n");
    PostOrder(T);
    printf("\n");
    printf("层次遍历:\n");
    levelOrder(T);
    printf("\n");
    printf("求树的深度:\n");
    printf("%d\n",TreeDeep(T));
    printf("求树叶的个数:\n");
    printf("%d\n",Leafcount(T, num));
    return 0;
}

算法截图



  • 38
    点赞
  • 22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是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结合教育改革和技术创新的产物。该方案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技术为基础,旨在打造一个安全、高效、互动且环保的教育环境。方案强调从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变,通过自动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和按需服务,实现校园业务的智能化管理。 方案的总体设计原则包括应用至上、分层设计和互联互通,确保系统能够满足不同用户角色的需,并实现数据和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框架设计涵盖了校园安全、管理、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全面的校园应用生态系统。这包括智慧安全系统、校园身份识别、智能排课及选课系统、智慧学习系统、精品录播教室方案等,以支持个性化学习和教学评估。 建设内容突出了智慧安全和智慧管理的重要性。智慧安全管理通过分布式录播系统和紧急预案一键启动功能,增强校园安全预警和事件响应能力。智慧管理系统则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人员和设备的智能管理,提高校园运营效率。 智慧教学部分,方案提供了智慧学习系统和精品录播教室方案,支持专业级学习硬件和智能化网络管理,促进个性化学习和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和资源应用平台的建设,旨在提升教学评估的科学性和教育资源的共享性。 智慧环境建设则侧重于基于物联网的设备管理,通过智慧教室管理系统实现教室环境的智能控制和能效管理,打造绿色、节能的校园环境。电子班牌和校园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将作为智慧校园的核心和入口,提供教务、一卡通、图书馆等系统的集成信息。 总体而言,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通过集成先进技术,不仅提升了校园的信息化水平,而且优化了教学和管理流程,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教育体验。
### 回答1: 二叉树后序遍历的非递归算法可以使用二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来实现。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1. 定义一个栈,用于存储遍历过程中的节点。 2. 从根节点开始,将根节点入栈。 3. 循环执行以下步骤,直到栈为空: a. 取出栈顶节点,如果该节点没有左右子节点或者其左右子节点已经被访问过,则输出该节点的值,并将其出栈。 b. 否则,将该节点的右子节点和左子节点依次入栈。 4. 遍历结束。 需要注意的是,在访问一个节点之前,需要先判断其左右子节点是否已经被访问过,以避免重复访问。另外,由于后序遍历的顺序是左右根,所以在入栈时需要先将右子节点入栈,再将左子节点入栈,以保证出栈顺序的正确性。 ### 回答2: 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可以采用非递归算法实现,使用栈作为辅助结构。具体步骤如下: 1.将根节点入栈,如果栈为空则遍历结束,否则执行步骤2。 2.取出栈顶元素,如果该元素为叶子节点或者其左右子树已经遍历完毕,则输出该节点的值,并将其弹出。否则,将该节点再次入栈,先将右子树入栈,再将左子树入栈。这样可以保证左子树会先于右子树被遍历。 3.重复执行步骤2,直到栈为空。 采用二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二叉树后序遍历非递归算法的实现,需要定义一个栈结构StackNode来辅助遍历。栈中存储的是二叉树的结点指针。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 typedef struct StackNode{ BiTNode *p; //指向二叉树结点的指针 int flag; //标记是否访问过 }StackNode; void PostOrder(BiTNode *root) { if(!root) { return; } StackNode stack[MAXSIZE]; //定义一个栈结构 int top = -1; BiTNode *p = root; while(p || top != -1) { while(p) { //先将左子树全部入栈 StackNode node = { p, 0 }; stack[++top] = node; p = p->lchild; } StackNode node = stack[top]; //查看栈顶元素 if(node.flag == 1) { //如果栈顶元素已经访问过 printf("%d ", node.p->data); //输出该结点的值 top--; } else { node.flag = 1; //标记该节点已被访问 stack[top] = node; p = node.p->rchild; //查看该结点的右子树 } } } ``` 这段代码中,先将二叉树的根节点入栈,然后遍历左子树,直到遇到叶子结点。当遇到叶子结点时,从栈中取出该节点,查看是否已经访问过。如果已经访问过,则输出该节点的值,并弹出它;如果没有访问过,则将它的标记位设为1,再将它入栈,查看右子树。如果右子树为空,则弹出该节点。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空间复杂度为O(n)。 ### 回答3: 二叉树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数据结构之一,它有多种遍历方式,其中后序遍历是指先访问该结点的左子树,再访问该结点的右子树,最后访问该结点本身。采用二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二叉树后序遍历非递归算法可以通过栈来实现。 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1. 首先将根节点入栈,并将左子树依次入栈。 2. 当栈顶结点无左子树或者左子树已被访问时,判断是否存在右子树。 3. 如果存在右子树,则将右子树入栈,并重复第一步操作,直到栈为空或所有结点都已被访问。 具体的代码实现如下: ``` struct TreeNode { int val; 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TreeNode(int x) : val(x), left(NULL), right(NULL) {} }; vector<int> postorderTraversal(TreeNode* root) { stack<TreeNode*> s; vector<int> result; if (!root) return result; s.push(root); while (!s.empty()) { TreeNode* node = s.top(); if (!node->left && !node->right) { result.push_back(node->val); s.pop(); } else { if (node->right) s.push(node->right); if (node->left) s.push(node->left); node->left = node->right = NULL; } } return result; } ```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n),空间复杂度为 O(log n)(最坏情况下为 O(n))。其中,n 表示树中结点数目。通过采用非递归实现方式,该算法能够有效地避免栈溢出的问题,同时提高遍历效率。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