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中台建设全攻略:什么阶段进行?采用哪些方法?


导读:企业应在什么阶段进行数字化转型、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转型,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不断在实践中优化的。

作者:阿里云智能-全球技术服务部

来源:大数据DT(ID:bigdatadt)

01 云化

云化的核心目标主要体现在“降本”“提效”“聚焦主业”三个方面。简单来讲,企业会通过部分云化的混合云建设或全面的云化建设替代传统的成本较高、效率较低的建设方式,大幅提升业务需求快速实现的速度,同时降低整体运营成本,从而把精力投入企业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及业务孵化上。

图2-5和图2-6通过一个具体的场景做了进一步对比和阐述。

▲图2-5 传统应用开发模式

▲图2-6 云上新应用开发模式

通过图2-5和2-6的对比,读者会发现,在传统模式下,如果要开发一个新应用,往往需要从硬件采购开始,等设备到货后上架,进行操作系统及各种软件的安装和配置,最后完成新的应用系统的部署上线。这是一个漫长的周期,往往需要2~3个月的时间,而且会花费大量的人力,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本。

在云化后,从需求提出开始,只需要配置好应用系统所需的资源配置模板,然后在云管平台上通过点击按钮就可以自动化地创建所需的底层虚拟资源,同时利用模板自动化地部署应用,所需时间往往只有十分钟左右。这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而且可以按需申请和释放资源,也很好地解决了平时不用的资源的空闲浪费问题。

在企业云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下面几个维度进行决策和规划。

1. 可行性分析

企业要建设混合云、私有云或者全部公有云,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现有的IT环境做一次梳理,并且从多个维度对应用系统进行分析,评估哪些应用系统适合迁移上云、哪些应用系统需要放在原有环境、哪些应用需要经过改造才能上云。

评估的维度通常包括应用耦合、硬件依赖、IP地址固化、容灾需求、ERP、OS的软件版本等,按照一定权重得出可行性分析结果,依据可行性分析结果决定迁云范围。

2. TCO(总拥有成本)分析

应分析云化前后TCO有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幅度有多大。可以从云化前和云化后两个维度进行评估,然后再整合对比。

在刨除应用开发成本的前提下,云化前的TCO往往包含IDC、硬件、软件、日常运营几个方面,再从这四个维度对设备、软件License、IDC机柜租用、日常运营维护成本进行估算,得出OPEX和CAPEX以及总投入。

云化后,TCO主要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云资源,另一部分是日常运营维护。通过比较,就可以得出云化收益效果。

3. 云化全链路评估

经过可行性分析,可以判断出哪些应用适合云化,哪些应用要暂时保留原样。但是,对于要云化的应用系统,具体是平迁还是架构优化,亦或是需要进行改造,则要从更多的技术维度加以评估,主要是从虚拟化、网络、数据库、存储、中间件、安全的全链路进行分析和评估。

4. 云化路线图

如图2-7所示,企业云化大体分为云化战略研讨→云创新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