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装置基础教程—继电保护的基础作用和概念

继电保护装置基础教程—继电保护的基础作用和概念

第一章 继电保护概论

1.1 基本概念

继电保护装置是指能够反映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装置。

核心任务:自动迅速、有选择地将故障元件从电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1.2 继电保护的两大基本功能

功能一:故障保护
  • 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迅速切除故障部分
  • 防止故障扩大和设备损坏
功能二:异常运行监视
  • 反映电器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
  • 根据运行维护条件,发出信号或延时动作
  • 实现减负荷、告警等保护措施

第二章 继电保护的四个基本要求

这是继电保护设计、制造和运行的核心准则。四个要求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

2.1 选择性(Selectivity)

定义:保护装置动作时,只能将故障元件从系统中切除,不能切除无故障部分。

实现方法

  • 采用上下级保护的时间配合
  • 上级保护动作延时比下级保护长
  • 通过方向元件区分故障方向

分区保护原则

  • 将电力系统分成若干保护区,相邻区域适当重叠
  • 保证任意一点的故障都在某个保护区内
  • 同时使重叠范围尽可能小

2.2 速动性(Speed)

定义:保护装置应能快速动作,尽可能缩短故障切除时间。

重要性

  • 减少故障对设备的损坏程度
  • 维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 防止故障扩大蔓延

故障切除时间包括

  1. 继电保护的动作时间
  2. 断路器触头断开时间
  3. 电弧熄灭时间

2.3 灵敏性(Sensitivity)

定义:保护装置对保护范围内发生的故障或不正常工作,具有足够的反应能力。

灵敏系数
K C = 保护装置的动作参数 保护范围末端的故障参数 K_C = \frac{保护装置的动作参数}{保护范围末端的故障参数} KC=保护范围末端的故障参数保护装置的动作参数

要求 K C > 1 K_C > 1 KC>1(通常要求 K C ≥ 1.3 K_C \geq 1.3 KC1.3

灵敏系数的计算

  • 对于反应参数增大而动作的保护(如过电流保护):使用保护范围末端的最小短路电流或故障参数
  • 对于反应参数减小而动作的保护:使用故障参数的最大计算值

2.4 可靠性(Reliability)

定义:保护在应该动作时可靠动作(不拒动),在不应该动作时不动作(不误动)。

可靠性的内在因素

  • 元器件质量好坏
  • 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 制造工艺水平
  • 内部接线质量

可靠性的外在因素

  • 运行维护水平
  • 调试是否正确
  • 安装质量
  • 日常管理维护

提高可靠性的方法

  1. 选用适当的保护原则
  2. 简化保护装置,减少元器件和触点数量
  3. 提高所用器件的质量和工艺水平
  4. 必要的抗干扰措施
  5. 重视安装和调试质量
  6. 加强维护和管理

第三章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3.1 继电器的基本性能指标

返回系数
  • 定义:返回系数 K r = 返回值 动作值 K_r = \frac{返回值}{动作值} Kr=动作值返回值
  • 要求 K r < 1 K_r < 1 Kr<1
  • 含义:保护动作后,需要故障参数降低到返回值以下才能返回,保证保护的稳定性
动作延时
  • 时间继电器的作用:建立动作延时
  • 实现上下级保护的时间配合
  • 典型值:上级比下级延时增加 0.5 s 0.5s 0.5s 以上

3.2 保护装置的基本组成

任何继电保护装置都由三部分组成:

  1. 测量部分

    • 测量被保护对象的各类运行参数
    • 故障时,将测得的故障参数与给定的整定值进行比较
    • 给出具有逻辑意义的信号
  2. 逻辑部分

    • 对测量部分的信号进行处理
    • 进行逻辑判断,决定是否启动保护
    • 控制保护的动作延时
  3. 执行部分

    • 直接动作于断路器的跳闸线圈
    • 发出跳闸脉冲,切除故障

3.3 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

相间短路
  • 三相短路:三相都短接,最严重
  • 两相短路:两相之间短接
接地短路
  • 两相接地短路:两相与地同时接触
  • 单相接地短路:一相接地

三相短路的危害最大,因为:

  • 电压大幅度下降
  • 短路电流明显增大
  • 破坏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第四章 主保护与后备保护

4.1 主保护

定义:反应被保护元件严重故障,快速动作与跳闸的保护装置。

特点

  • 响应速度快
  • 动作延时最小
  • 直接切除故障

例如

  • 变压器油箱内故障的瓦斯保护
  • 线路的纵差保护

4.2 后备保护

定义:供热装置在主保护失灵时的备用保护。

类型

  1. 远后备保护:在故障点的上一级电源处设置
  2. 近后备保护:在故障点附近设置,与主保护在同一位置

灵敏系数要求

  • 后备保护灵敏系数应大于主保护的灵敏系数
  • 确保主保护先动,主保护失灵时后备保护才动

4.3 保护配合原则

  1. 每一点都处在某个保护区内
  2. 保护之间应该相互配合
  3. 上下级保护的时间配合:远后备保护时间 > 主保护时间 + 断路器动作时间 + 时间裕度

第五章 继电保护装置的发展历程

5.1 五个发展阶段

按时间顺序,继电保护经历了五个阶段:

  1. 机电型保护(20世纪初期)

    • 利用电磁原理
    • 动作原理简单
    • 可靠性相对较低
  2. 整流型保护

    • 采用半导体整流元件
    • 灵敏度和动作速度提高
  3. 晶体管型保护

    • 采用晶体管和其他固态元件
    • 体积小,功耗低
    • 响应速度进一步提高
    • 但易受温度和环境干扰
  4. 集成电路型保护(1965年后)

    • 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
    • 精度和可靠性显著提高
    • 成本逐步降低
  5. 微机型保护(现代)

    • 计算机全数字保护
    • 功能强大,灵活可配置
    • 已在电力系统大规模运营
    • 代表未来发展方向

5.2 微机保护的优势

  • 灵活性:功能由软件决定,易于升级和改进
  • 准确性:采样频率高,数字处理精度高
  • 集成性:保护、控制、测量、通信一体化
  • 智能化:可应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新技术

第六章 常见保护类型详解

6.1 过电流保护

原理:利用短路时电流增大而动作

动作条件 I > I s e t I > I_{set} I>Iset(设定值)

特点

  • 结构简单,应用广泛
  • 躲过线路最大负荷电流
  • 灵敏系数由保护范围末端最小短路电流确定

计算
K C = I m i n , f a u l t I m a x , l o a d > 1 K_C = \frac{I_{min,fault}}{I_{max,load}} > 1 KC=Imax,loadImin,fault>1

6.2 方向过电流保护

原理:在过电流保护基础上加入方向元件

作用:区分故障方向,提高选择性

应用:双侧或多侧电源线路

6.3 低电压保护

原理:因外部短路引起的电压降低

动作条件 U < U s e t U < U_{set} U<Uset

作用:防止系统电压过低引起的问题

6.4 距离保护

原理:根据故障距离判断故障位置

应用:高压输电线路

6.5 瓦斯保护

原理:变压器油箱内故障时产生气体

特点

  • 是变压器内部故障的主保护
  • 快速可靠,是变压器的第一道防线
  • 只反映接地故障和油箱内部故障

6.6 差动保护

原理:比较进出被保护元件的电流

特点:快速、灵敏,是被保护元件内部故障的主保护


第七章 数字微机保护装置详解

7.1 基本原理

微机保护是将模拟信号数字化,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判断。

7.2 硬件组成

  1. 模拟输入通道

    • 电流电压变换器:将大电流、高电压转换为保护用的低电压量
    • 模拟低通滤波器:滤除各种干扰
    • 采样保持电路:采样并保持输入信号
  2. A/D转换器

    • 多路转换开关:按输入时间前后分开,依次送入转换器
    • 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
  3. 处理器和存储器

    • 进行数据处理、逻辑判断
    • 存储程序和数据
  4. 数字输出通道

    • 通过光电隔离电路
    • 发出跳闸脉冲给断路器跳闸线圈

7.3 采样频率

采样定理 f s ≥ 2 f m a x f_s \geq 2 f_{max} fs2fmax

  • 若在工频周期内采样12个点,则采样频率为工频的12倍(6个周期/秒)
  • 采样频率过低易产生频率混淆,过高浪费资源

7.4 微机保护的功能特性

  • 主要由软件决定
  • 灵活高效,易于扩展
  • 可集成多种保护功能
  • 支持远程通信和监控

第八章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回顾

8.1 一次系统与二次系统

一次系统:发电厂、变电站的电气系统

  • 直接承载电能的主体
  • 包括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断路器等

二次系统: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的系统

  • 由互感器、变压器、各种继电保护装置、自动装置、选择开关及控制回路接线组成
  • 实现电力系统故障和异常运行时的自动处理

8.2 中性点接地方式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 优点:便于继电保护动作
  • 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大电流,易被保护装置检测到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 缺点:绝缘水平要求高,不利于继电保护
  • 单相接地为小电流

第九章 学习要点总结与背诵

核心定义(必背)

  1. 继电保护装置:反映电气元件故障或不正常运行,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信号的装置

  2. 灵敏系数 K C = 保护装置动作参数 保护范围末端故障参数 K_C = \frac{保护装置动作参数}{保护范围末端故障参数} KC=保护范围末端故障参数保护装置动作参数,要求 K C > 1 K_C > 1 KC>1

  3. 返回系数 K r = 返回值 动作值 K_r = \frac{返回值}{动作值} Kr=动作值返回值,要求 K r < 1 K_r < 1 Kr<1

四个基本要求(重点背诵)

要求含义关键词
选择性只切除故障部分分区保护、上下级配合
速动性快速切除故障动作延时最小
灵敏性对故障反应能力强灵敏系数 K C > 1 K_C > 1 KC>1
可靠性该动就动,不该动就不动不拒动、不误动

常见问题快速解答

Q1:如何理解选择性?
A:上下级保护形成保护区域,故障时只切除故障点所在的最小区域,不扩大范围。

Q2:灵敏系数的计算步骤?
A:

  1. 确定保护范围末端
  2. 计算该点的最小短路参数(或最大故障参数)
  3. 用保护动作值除以故障参数

Q3:后备保护的作用?
A:当主保护或断路器失灵时,后备保护作为备用,确保故障能被切除。

Q4:为什么要用微机保护?
A:软件灵活可配,精度高,集成度高,支持远程控制和数据通信。


第十章 实战应用与典型题解

典型考题 1:选择性配合

题目:一条10kV线路,上级为高压侧,下级为低压侧。如何配合两级保护的动作时间?

答案

  • 下级保护(近侧):动作延时 t 1 t_1 t1
  • 上级保护(远侧):动作延时 t 2 = t 1 + Δ t + t 断路器 t_2 = t_1 + \Delta t + t_{断路器} t2=t1+Δt+t断路器
  • 其中 Δ t \Delta t Δt 为时间裕度,通常0.5s左右

典型考题 2:灵敏系数计算

题目:线路保护整定,已知保护范围内最小短路电流200A,保护动作设定值为150A,求灵敏系数。

答案
K C = 200 150 = 1.33 > 1 K_C = \frac{200}{150} = 1.33 > 1 KC=150200=1.33>1

典型考题 3:故障判断

题目:电力系统发生三相短路时会发生什么?

答案

  • 电压大幅度下降
  • 短路电流明显增大
  • 破坏系统稳定性(最危险)
  • 需要立即切除故障

附录:快速记忆法

记忆口诀

“四要一体,选速灵可”

  • 选:选择性(Selection)
  • 速:速动性(Speed)
  • 灵:灵敏性(Sensitivity)
  • 可:可靠性(Reliability)

“测逻执,三件套”

  • 测:测量部分
  • 逻:逻辑部分
  • 执:执行部分

“主后配,错不了”

  • 主保护:快速切除
  • 后备保护:主失灵时启动
  • 配合:时间延时递增

“五阶段,从古到今”

  1. 机电型 → 2. 整流型 → 3. 晶体管型 → 4. 集成电路型 → 5. 微机型

公式速记表

公式含义应用
K C = P 故障 P 设定 > 1 K_C = \frac{P_{故障}}{P_{设定}} > 1 KC=P设定P故障>1灵敏系数检验保护灵敏度
K r = P 返回 P 动作 < 1 K_r = \frac{P_{返回}}{P_{动作}} < 1 Kr=P动作P返回<1返回系数保证可靠性
t 上 = t 下 + Δ t t_上 = t_下 + \Delta t t=t+Δt时间配合上下级保护协调
f s ≥ 2 f m a x f_s \geq 2f_{max} fs2fmax采样定理微机保护采样率

复习检查清单

在学习本章前,请确认已掌握以下内容:

  • 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 四个基本要求的定义和相互关系
  • 灵敏系数、返回系数的计算
  • 测量、逻辑、执行三部分的功能
  • 主保护与后备保护的区别
  • 五个发展阶段及各自特点
  • 常见保护类型的原理和应用
  • 微机保护的硬件组成和处理流程

当全部打勾后,说明本教程学习完成!


本教程根据继电保护基础理论编制,适合初学者由浅入深学习。建议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反复学习,加深理解。

【DQN实现避障控制】使用Pytorch框架搭建神经网络,基于DQN算法、优先级采样的DQN算法、DQN + 人工势场实现避障控制研究(Matlab、Python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使用Pytorch框架搭建神经网络,重点研究基于DQN算法、优先级采样的DQN算法以及DQN与人工势场相结合的方法在避障控制中的应用,提供了MatlabPython的实现代码。文档还涵盖多种智能优化算法、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模型、路径规划技术、无人机控制、电力系统管理等多个科研方向的技术实现与仿真研究,展示了丰富的MATLAB/Simulink应用场景前沿算法的代码复现,旨在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与实践参考。;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编程基础,熟悉Python或Matlab语言,从事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工程、机器人、电力系统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学习实现强化学习在机器人或无人机避障中的具体应用;②掌握DQN及其改进算法(如优先级采样)的设计与训练流程;③结合传统人工势场法提升智能体避障能力;④获取多种高热度科研方向(如微电网优化、故障诊断、路径规划等)的代码实现与复现方案,助力论文撰写与项目开发; 阅读建议:建议按目录顺序系统性学习,重点关注DQN与人工势场融合的避障策略实现细节,结合提供的网盘资源下载完整代码进行调试与实验,同时可拓展学习文中提及的多种优化算法与深度学习模型的应用方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tt555555555555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