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最初人们模拟和代替部分脑力的劳动的工具,例如唐朝的算盘,西方的计算尺、手摇计算机等。

第一台计算机:

名称:ENIAC    

地点:美国

时间:1946年2月14日

逻辑元件:电子管

用途:军事计算武器弹道

运算速度:5000次每秒(如今市场上的老年机都是ENIAC的23万倍)

体积:3000立方英尺

重量:30吨

占地面积:170平方米

耗电:每小时150度电

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时间:1946年到1958年

逻辑元件:电子管

用途:科学计算

特点:体积大、耗电多、速度慢、可靠性差、价格昂贵、维修复杂

主存储器:汞延迟线、磁鼓

外存储器:磁带

软件:主要采用机器语言,后期采用汇编语言

代表产品:UNIVAC-I

 第一代计算机虽然落后,但是他奠定了电子计算机发展的技术基础。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数字计算机

时间:1958年到1964年

逻辑元件:晶体管

用途:用于科学计算、工业控制、对各种事物数据进行处理

特点:体积小、耗电少、速度及可靠性均有所提高、性能比第一代计算机提高了一个等级

主存储器:磁芯

外存储器:磁带、磁盘

软件:出现了早期的算法语言、编译系统及操作系统

代表产品:IBM-7000系列机

第二代计算机在结构上朝着通用型方向发展(也即是说使用方向越来越多,越来越普及)

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时间:1965年到1970年

逻辑元件: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晶体管放在一起,小:100个,中:100-1000个)

用途:大型科学计算、系统模拟、系统设计、分时操作等

特点:小型化、耗电少、可靠性高、存储容量、运算速度均提高了一个等级

主存储器:磁芯为主

外存储器:磁盘为主(存储1.44兆字节)

 

软件:出现了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Pascal,在原有基础上逐步完善、有了分时操作 系统,会话式i高级语言及网络

代表产品:IBM-360系列机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时间:1971年以后

逻辑元件:大规模集成电路(最多十万个晶体管)

用途:尖端科学;军事工程计算;大型任务处理;计算机网络;智能模拟;同时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

主存储器:大规模继承电路

外存储器:磁带、磁盘、光盘

 第五代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时间:现在

发展前景:微(芯片越来越小,越来越省电)、巨(巨大的运算能力、巨快的运算速度)、网(网络化)、智(智能化)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