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序列化就是将Python对象(这里以python语言为例进行说明)及其所拥有的的层次结构转化为一个字节流的过程;而反序列化则是和序列化相反的操作,反序列化会将字节流转化为Python对象。

为什么要有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对于没有实际开发经验的编程初学者而言,可能不太明白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场景。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客户端有一组数据,如下所示:

userinfo = {"name": "Mike", "age": 23}

客户端通过网络把这组数据发给了服务器,而通过网络传输的时候,数据变成了二进制字节流,服务器收到的时候需要将二进制字节流变为Python字典对象才能够正确接受客户端传递过来的数据。

Python中使用pickle模块进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 import pickle
>>> userinfo = {"name": "Mike", "age": 23}
>>> obj = pickle.dumps(userinfo)
>>> obj
b'\x80\x04\x95\x1b\x00\x00\x00\x00\x00\x00\x00}\x94(\x8c\x04name\x94\x8c\x04Mike\x94\x8c\x03age\x94K\x17u.'
>>> mydict = pickle.loads(obj)
>>> type(mydict)    
<class 'dict'>          # 反序列化为字典类型

注意:pickle模块是不安全的,你只能对你信任的数据进行序列化,否则反序列化产生的数据可能是不安全的,从而导致安全事故。

在web开发中使用

web开发的本质就是请求,响应加上业务逻辑,而数据是将它们给连接起来的桥梁。

web后端所处理的事情无非就是:
将数据库数据序列化为前端所需要的格式,并返回;将前端发送的数据反序列化为模型类对象,并保存到数据库中。

在实践中,通常可能是前端发送JSON数据,后端也返回JSON数据。而所有的操作抽象起来无非就是“增删改查”。这些行为操作的数据可能不一样,但是它们的过程缺失非常相似的。因此这部分有一些代码是可以复用的。

  • 增:判断权限 -> 校验请求数据 -> 执行反序列化过程 ->保存数据库 ->将保存的对象序列化并返回

  • 删:判断权限 -> 判断要删除的数据是否存在 -> 执行数据库删除

  • 改:判断权限 -> 判断要修改的数据是否存在 -> 校验请求的数据 -> 执行反序列化过程 ->保存数据库 ->将保存的对象序列化并返回

  • 查:查询数据库 -> 将数据序列化并返回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