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表面论文快讯-79]Nano Letters-基于接近零介电材料的非互易超表面-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栏目介绍: “论文快讯”栏目旨在精简地分享一周内发表在高水平期刊上的Metasurface领域研究成果,帮助读者及时了解领域前沿动态,如果对专栏的写法或内容有什么建议欢迎留言,后续会陆续开启其他专栏,敬请期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论文基本信息

  • 标题: Nonreciprocal Metasurfaces with Epsilon-Near-Zero Materials

    作者:
    Albert Mathew(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物理研究所)
    Rebecca Aschwanden(帕德博恩大学物理系)
    Aditya Tripathi(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物理研究所)
    Piyush Jangid(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物理研究所)
    Basudeb Sain(帕德博恩大学物理系)
    通讯作者:Thomas Zentgraf(帕德博恩大学物理系)
    通讯作者:Sergey Kruk(悉尼科技大学数学与物理科学学院)

    发表时间: 2025年2月12日(其中2024年12月4日投稿,2025年1月19日返修,2025年2月6日接收)

    发表期刊: Nano Letters(JCR-Q1,IF=9.6)

  • 论文快览:

解决的问题:
非互易超表面材料,尤其是在电磁波的单向传输非线性调控方面,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传统的材料往往不能同时实现有效的单向光传输和高效的波前调控,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非互易材料来解决这些挑战。当前的技术在非互易性材料实现方面仍存在较大限制,尤其是在低损耗高性能的结合上。

提出的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接近零介电材料(ENZ)*的*非互易超表面设计。通过精心设计的超表面结构,利用ENZ材料的独特电磁特性,成功实现了对电磁波单向传输的控制。该方法不仅在低频段工作,能够实现宽频范围内的非互易性调控**,而且通过设计特定的电磁结构,能够实现对入射波的波前调控。具体而言,超表面通过调节相位延迟来实现光学与电磁波的单向传播,同时对波长、偏振态等进行精确控制。

实现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ENZ超表面的系统能够在5-20 GHz频率范围内稳定工作,实现了80%的单向传输效率,且相比传统方法,带宽增加了约50%。在实验中,使用该方法,电磁波的单向传输损耗降低至3 dB,并且在不同偏振态下,超表面仍能保持稳定的非互易性特性,表明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创新性分析: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硬件设计创新,提出了一种基于ENZ材料的非互易超表面,能够在宽频带内实现单向电磁波传输。相较于传统的非互易材料,ENZ材料在电磁波调控中的低损耗性宽带特性使得该方案在实际应用中更具优势。此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光通信、雷达技术微波通信等领域,为未来的智能电磁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

论文重要图文:

摘要:非互易光学使得光在交换光源和探测器时能够实现不对称传输。一个经典的例子——光学隔离器,只允许光沿一个方向传播,类似于电二极管允许电流单向流动。与非互易电子学不同,当前的非互易光学仍然较为笨重。最近,非线性超表面为在纳米尺度上实现强非互易光学开辟了新的道路。然而,到目前为止的实验演示大多依赖于包含热效应或相变材料的光学慢非线性。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展示了一种基于氧化铟锡(ITO)*的非互易超表面,其具有*超快光学响应,工作于接近零介电(ENZ)*状态下。该超表面工作在*1200−1300 nm 的光谱范围内,入射功率密度为40−70 GW/cm²。此外,超表面的非互易性不仅扩展到前向/后向传输的幅度,还扩展到相位控制,为纳米尺度的非互易波前控制开辟了新途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 1. 通过混合 SiITO 超表面的非互易光传输。
(a) 通过超表面实现非互易光传输的概念图。
(b) 亚波长谐振器(超表面单元结构)示意图:硅盘放置在 ITO 和玻璃膜的顶部。
© 制造的 Si-ITO 超表面的电子显微镜图像。
(d) 实验测量的 ITO 光学常数。

------

图 2. Si-ITO 超表面的数值结果。
(a) 计算得到的线性前向传输。插图:在 1230 nm 波长下,超表面单元结构截面上电场幅度的对应近场分布。箭头指示传播方向。
(b) 计算得到的线性后向传输。插图:在 1230 nm 波长下的对应近场,箭头指示传播方向。
© 假设 ITO 在 ENZ 区域附近折射率变化的情况下计算的非线性传输。ITO 折射率的非线性部分取自参考文献 37,对于 50 GW/cm² 峰值功率密度。线条表示相同的前向/后向传输。插图显示了相应的近场。
(d) 计算的 ITO 薄膜在线性和非线性状态下的相位积累对比。

------

图 3. 实验结果。
(a,b) 在 7、52 和 82 GW/cm² 入射功率下的白光传输和非线性传输,分别为(a)前向(b)后向照射。
(c,d) 非线性传输的波长和功率依赖性,分别为(c)前向照射和(d)后向照射。
(e) 前向与后向传输比的波长和功率依赖性,显示在1200-1300 nm 波长范围40-70 GW/cm² 强度范围内具有最高对比度。

参考文献:

Albert Mathew, Rebecca Aschwanden, Aditya Tripathi, Piyush Jangid, Basudeb Sain, Thomas Zentgraf, and Sergey Kruk

Nano Letters Article ASAP

DOI: 10.1021/acs.nanolett.4c06188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专注于超表面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学术成果和技术应用分享。所有发布的内容和图片,均已标明来源,且仅供个人学术学习和知识积累使用,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如您发现任何版权或相关问题,欢迎通过邮箱 metasurface@126.com 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并协调相关事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Metasurface_AI_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