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表面论文快讯-100] Laser & Photonics Reviews-宽带太赫兹轨道角动量超构透镜-南开大学

栏目介绍: “论文快讯”栏目旨在精简地分享一周内发表在高水平期刊上的Metasurface领域研究成果,帮助读者及时了解领域前沿动态,如果对专栏的写法或内容有什么建议欢迎留言,后续会陆续开启其他专栏,敬请期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论文基本信息:

    标题:Active Broadband Terahertz OAM-Based Metalens Based on Multi-Channel Multiplexing
    作者
    Huijun Zhao(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
    Jiaxing Guo(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
    通讯作者 Fei Fan(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
    Yiming Wang(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
    Jing Liu(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
    Hao Wang(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
    Fan Li(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
    Yunyun Ji(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
    Jierong Cheng(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
    Shengjiang Chang(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

    发表时间:2025年3月8日
    发表期刊:Laser & Photonics Reviews(JCR-Q1,IF=9.8)

  • 论文快览:

    • 论文快览:

      解决的问题
      随着太赫兹通信与感知技术向高容量、智能化发展,涡旋光束的轨道角动量(OAM)特性成为提升系统并行处理能力的关键,但现有太赫兹OAM生成器面临多重瓶颈:传统器件如螺旋相位板受限于窄带宽(<0.1 THz)与低效率(<50%),且依赖机械调谐难以动态切换拓扑荷;单层超表面因自旋锁定效应仅能实现有限通道复用(≤4通道),而多层超表面级联方案因加工误差导致串扰增强(>–7 dB),同时缺乏对多物理场(如电磁-液晶耦合)的主动调控能力,制约了太赫兹频段高维光场操控与实时重构应用。

      提出的方法
      本研究提出基于多通道复用的电控太赫兹超透镜架构,通过级联螺旋几何超表面(Meta 1)、液晶(LC)活性层和OAM超透镜(Meta 2)实现全自旋通道独立调控。Meta 1采用旋转矩形柱阵列生成螺旋相位,突破自旋锁定限制;LC层通过外场偏压控制分子取向,动态调制光束偏振态;Meta 2集成传播相位与几何相位,结合空间复用策略将不同自旋态聚焦于差异化焦平面。三者协同实现自旋、空间与OAM多重复用,并通过外场电压实现拓扑荷动态切换。

      实现的效果
      实验验证该器件在0.4–0.6 THz宽带范围内,涡旋光束峰值激发效率达94%,模式纯度>80%,最低模态间串扰<–11 dB;动态调控下可生成6种拓扑荷(l=±1, ±2, ±3, ±4),单次切换响应时间10–100毫秒。优化结构在8通道SAM-OAM耦合态下保持厘米级焦深(3–7 cm),且加工误差控制在±10 nm内,较传统多层超表面方案减少30%插入损耗。

      创新点分析
      本研究属于硬件设计与工艺协同创新:硬件层面,首创级联超表面-液晶复合结构,通过电控液晶取向动态调制多物理场耦合,突破静态超表面的通道复用极限;工艺层面,采用高深宽比硅基蚀刻(深宽比16:1)与液晶分子定向封装技术,实现宽带低损耗传输;设计方法上,融合自旋/空间/OAM三重复用机制,将通道容量提升至8个独立态。相较于纯算法或理论创新,该工作通过跨尺度器件集成与活性材料调控,为太赫兹频段智能光场操控提供了可扩展的硬件范式。

论文重要图文:

摘要:携带轨道角动量(OAM)的涡旋光束在通信、信息处理与光学镊子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潜力。当前太赫兹波段涡旋光束生成器仍面临带宽窄、效率低、复用能力有限及动态调控困难等挑战。本研究提出新型电控多通道复用策略,通过级联螺旋几何超表面、液晶(LC)层与OAM超构透镜实现四自旋通道全维度独立相位调控。结合自旋、空间与OAM复用及液晶主动控制技术,成功解码八种可区分自旋角动量(SAM)-OAM耦合态,实现6种拓扑荷涡旋光束动态控制。实验验证该器件在0.4-0.6 THz宽带范围内峰值激发效率达94%,各模式纯度最高值>80%,模式间串扰最小值<–11 dB。该太赫兹涡旋光束生成转换机制突破传统通道复用与动态调控局限,为增强并行处理能力、降低通道间干扰开辟新途径。

结论:本研究提出构建八重OAM态的普适性准则,可同步激活四自旋通道并充分利用相位、自旋态与空间信息。创新性体现在:1) 融合螺旋几何超表面、LC层与OAM超构透镜,在无固有损耗与串扰条件下实现四自旋通道全维度独立相位调控,模式间串扰最小值<–11 dB;2) 基于自旋/空间/OAM三重复用构建八种SAM-OAM耦合态,实现宽带涡旋光束生成(峰值激发效率≥94%),通过微型化器件达成厘米级焦距与扩展焦深;3) 外接电压梯度提升至30 V时可实现不同拓扑荷涡旋光束主动转换,各模式纯度最高值>80%。该器件通过双超表面级联与功能材料LC集成,构建多通道涡旋光束生成与动态转换新机制,兼具宽带工作、高效低串扰与灵活调控优势,为抗物理屏蔽与电磁干扰场景下实现智能跳频与通道切换提供新方案,在太赫兹无线通信、雷达与智能感知网络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 液晶级联超构器件功能原理图。(a) 器件功能示意图。(b) 由超表面1(Meta 1)、液晶层(LC)与超表面2(Meta 2)构成的级联结构示意图。© N/F-STS系统工作原理。(d) 太赫兹正交偏振测量原理及液晶旋转坐标系(插图为液晶取向坐标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2. 双超表面层构型与实验验证。(a) Meta 1结构设计及扫描电镜(SEM)图像。(b) 不同频点下LR与RL态输出光强的实验强度与相位分布。© Meta 2结构设计及SEM图像。(d) 不同焦平面处LR与RL态输出光强的实验强度与相位分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3. 液晶级联超构器件多通道可切换波前控制原理与仿真结果。液晶取向沿(a)x轴与(b)z轴时四通道涡旋相位分布示意图。© L态入射时xz平面电场分布仿真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4. 0.5 THz下不同偏置电压3 cm与7 cm处的实验与仿真强度/相位分布:(a) RR态;(b) LL态;© RL态;(d) LR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5. 超构器件性能实验表征:(a) 0 V与(b) 30 V偏压下各模式激发效率;©3 cm与(d)7 cm传播距离下不同自旋态归一化透射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6. 有限传播距离内涡旋光束演化特性仿真。液晶沿x轴时(a)输出光束强度与©相位分布;沿z轴时(b)强度与(d)相位分布(不同传播距离xy平面内自旋态演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7. 不同偏置下涡旋光束传播距离z演化特性实验。(a)R态与(b)L态入射时输出强度分布。不同传播距离下自旋态间串扰:©3 cm;(d)5 cm;(e)7 c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8. 外场增强条件下涡旋光束演变过程实验。(a) 不同自旋态在梯度电压下的强度/相位分布。(b-e) 各自旋态拓扑荷权重系数与电压关系:(b)RR态;©LL态;(d)RL态;(e)LR态。(f-g) 模式纯度与电压关系:(f)RR/RL态;(g)LL/LR态。

参考文献:

  • H. Zhao, J. Guo, F. Fan, Y. Wang, J. Liu, H. Wang, F. Li, Y. Ji, J. Cheng, S. Chang, Active Broadband Terahertz OAM-Based Metalens Based on Multi-Channel Multiplexing. Laser Photonics Rev 2025, 2402084.
    DOI:https://doi.org/10.1002/lpor.202402084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专注于超表面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学术成果和技术应用分享。所有发布的内容和图片,均已标明来源,且仅供个人学术学习和知识积累使用,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如您发现任何版权或相关问题,欢迎通过邮箱 metasurface@126.com 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并协调相关事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Metasurface_AI_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