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表面综述分享-7] Nanophotonics-超表面增强生物医学光谱技术-南开大学

栏目介绍: “综述分享”栏目旨在分享超表面领域的精选综述论文,帮助读者系统了解超表面的研究现状、核心技术与应用前景,尤其是希望通过综述的分享能够促进更多的人关注到超表面!!!如果对专栏的写法或内容有什么建议欢迎留言,“论文快讯”栏目还是会保持每日一更,欢迎大家关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论文基本信息

标题
Metasurface-enhanced biomedical spectroscopy

作者
Qiang Li(南开大学物理学院);
Shiwang Yu(南开大学物理学院);
通讯作者:Zhancheng Li(南开大学物理学院)
Wenwei Liu(南开大学物理学院);
Hua Cheng(南开大学物理学院);
通讯作者:陈树琪(南开大学物理学院)

发表时间
2025年1月20日在线发表(2024年10月31日投稿,2024年12月18日接收)

发表期刊: Nanophotonics(JCR-Q1,IF=6.5)

**图表数量:**图(12张);

**参考文献数量:**188

论文快览

**摘要:**提升生物医学光谱检测灵敏度是推动医学研究与诊断发展的关键。超表面凭借其通过局域化与增强光场来优化光-物质相互作用的独特能力,已成为增强多种生物医学光谱检测技术的强大平台。本文综述超表面增强生物医学光谱技术的代表性方法与最新进展,系统探讨其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及其他光谱模态中的创新应用,阐释超表面在提升检测灵敏度(最高达10³-10⁶倍)、降低检测限(如IL-6检测限达0.1 pg/mL)与实现生物分子快速检测(响应时间<5分钟)方面的核心优势,同时剖析其在生物医学检测中面临的设计复杂性、制备重复性及长期稳定性等挑战。最后,展望超表面在提升生物检测灵敏度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强调其在精准医疗、即时诊断等场景的广泛应用潜力。

**未来展望:**尽管超表面增强生物医学光谱技术在灵敏度提升与功能拓展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其在复杂生物体系中的实际应用仍面临多重挑战。首先,超表面结构的稳定性与耐久性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暴露于生物流体环境时,样品溶液中的杂质与生物分子可能引发材料腐蚀或污染,导致信号衰减与器件失效。其次,生物相容性风险尚未完全规避,需系统评估超表面材料在长期接触生物样本时的安全性,并开发新型惰性材料以抑制有害物质释放。此外,现有技术对复杂基质中目标分子的特异性识别能力不足,尤其在检测外泌体、细胞外囊泡等多源性疾病标志物时,难以区分表面蛋白的细微结构差异,易引发假阳性/阴性问题。针对水环境对红外光谱的干扰,需进一步探索超表面诱导的局域低水含量空间形成机制,优化药物-膜蛋白相互作用原位监测的可靠性。未来研究应聚焦多技术融合创新:通过微流控集成实现样本预处理与检测一体化,利用人工智能解析高维度光谱数据以提升特异性,并开发可穿戴超表面器件实现生理指标动态追踪。同时,需构建标准化评估体系以验证跨平台检测的一致性,推动超表面技术从实验室验证向临床规模化应用转化。

论文图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 | 超表面增强生物医学光谱技术概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2 | 生物分子红外成像超表面
a) 红外成像光谱仪原理图
b) 生物分子振动光谱(3000-800 cm⁻¹),标注酰胺I带(≈1650 cm⁻¹)、酰胺II带(≈1540 cm⁻¹)等特征峰
c) 非平衡格林函数描述天线-蛋白质耦合
d) 天线共振与酰胺II带匹配模型
e) 共振调谐天线差异光谱
f) 铝基超材料完美吸收体(MIM结构)及吸收光谱对比(BSA吸附效果)
g) 蛋白质结合相互作用测量方案
h-j) 表面抗体(SA)涂层效率与IgG结合特性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3 | 脂质结构红外成像超表面
a) 天线共振作为免标记纳米光子生物传感器区分脂质/蛋白吸收变化
b) 磷脂双分子层红外检测原理
c) 蜂毒肽(melittin)与脂质膜相互作用浓度梯度观测(1-100 μM)
d) 囊泡释放过程的时域分辨光谱分析(脂质/GABA/蜂毒肽动态监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4 | 活细胞红外成像超表面
a) 活细胞红外显微成像光路设计
b) 细胞在超表面基底的高效粘附
c-d) PAR1/PAR2受体激活过程的表面增强红外响应
e) 多反射ATR-FTIR检测装置
f) MDA-MB-231细胞24小时培养后ATR-FTIR光谱
g) 流体腔室实验装置(DOPC与Texas RED DHPE磷脂标记)
h) CH₂对称/非对称伸缩振动谱带定位
i) 不同材料表面磷脂吸附效率对比
j) 网格蛋白介导内吞过程中蛋白质构象变化的超表面辅助检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5 | 生物分子SERS成像超表面
a) 经典SERS超表面结构
b) 单糖分子识别应用
c) 微锥等离子体超表面性能优化
d) 元素组成优化获得最强SERS信号
e) 倒金字塔超表面结构
f) 甲型肝炎病毒无标记浓度识别
g) 脂质分子成分精确分析
h) 纳米柱诱导细胞膜变形增强膜区SERS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6 | 柔性SERS检测超表面
a) 液滴挥发诱导待测物超浓缩(浓度提升10⁴倍)
b) 残留物高浓度提升SERS信号强度
c) 柔性结构表面张力诱导新热点形成
d) 倾斜纳米柱比垂直结构拉曼增强效果提升3倍
e) 多形貌纳米球组装策略
f) 反式1,2-双(4-吡啶)乙烯分子形貌依赖拉曼光谱
g) 1600 cm⁻¹峰强度在633/785/1064 nm激发下的差异
h) 柔性微流体SERS传感器皮肤贴附效果
i) 多通道微流体等离子体检测装置
j) 尿素浓度无标记检测光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7 | 荧光信号增强超表面
a) 荧光光谱检测光路与超表面结构
b) 疾病标志物皮克级浓度线性检测
c) DNA探针自组装实现循环肿瘤DNA痕量检测
d) 荧光淬灭/增强协同调控实现核酸-蛋白同步检测
e) 新冠病毒阿托摩尔级快速检测
f) 铝基超表面多荧光通道同步检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8 | 荧光显微成像增强超表面
a) GaN超表面提升空间分辨率至λ/5
b) 突现自聚焦光束增强深层组织成像
c) 莫尔超透镜消除球差与畸变
d) 全内反射(TIR)激发耦合增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9 | 比色生物传感超表面
a) 印刷纳米光子超表面实现可视化检测
b) 乳腺癌外泌体实时检测微阵列芯片
c) 病毒样颗粒无标记检测
d) 人IgG对数浓度检测(0.09-36 μg/m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0 |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传感超表面
a) 蛋白A-IgG结合动力学四阶段(基线/结合/解离/再生)
b) 各阶段信号特征图像
c) 信号积分标准曲线
d) 新冠病毒检测SPR超表面原理
e) 分子结合诱导共振波长偏移
f) SARS/MERS/流感病毒差异化识别
g) 金-铂纳米花超表面实现氟苯尼考等小分子实时多路检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1 | 太赫兹生物传感超表面
a) 太赫兹波穿透癌细胞培养层检测原理
b) 细胞类型差异化识别(频率偏移Δf与相位斜率)
c) 小鼠器官太赫兹吸收谱差异
d) 准连续域束缚态(qBIC)共振实现12.5 pmol/μL直接检测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12 | 手性生物传感超表面
a) 多光谱手性透镜(MCHL)设计与成像原理(LCP/RCP光分离)
b) 超表面结构顶视/侧视图(比例尺600 nm)
c) 甲虫多光谱手性成像
d) 扭曲堆叠手性超表面(TCM)快速检测方案
e) BSA溶液浓度快速检测
f) ΔCD与BSA浓度对数关系
g) 金纳米棒超表面制备流程
h) 超表面红外表征
i) D/L-丙氨酸超手性振动光谱区分

参考文献:

  • Li, Qiang, Yu, Shiwang, Li, Zhancheng, Liu, Wenwei, Cheng, Hua and Chen, Shuqi. “Metasurface-enhanced biomedical spectroscopy” Nanophotonics, 2025.
    DOI:https://doi.org/10.1515/nanoph-2024-0589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专注于超表面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学术成果和技术应用分享。所有发布的内容和图片,均已标明来源,且仅供个人学术学习和知识积累使用,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如您发现任何版权或相关问题,欢迎通过邮箱 metasurface@126.com 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并协调相关事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Metasurface_AI_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