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介绍: “论文快讯”栏目旨在精简地分享一周内发表在高水平期刊上的Metasurface领域研究成果,帮助读者及时了解领域前沿动态,如果对专栏的写法或内容有什么建议欢迎留言,后续会陆续开启其他专栏,敬请期待。
-
论文基本信息:
标题:2nd-Order Debye relaxation in electromagnetic metasurfaces for wideband dispersion engineering
作者:
共同一作:Xinmin Fu(空军工程大学人工结构功能材料与器件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共同一作:Yajuan Han(空军工程大学人工结构功能材料与器件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 Jiafu Wang(空军工程大学人工结构功能材料与器件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 Jie Yang(空军工程大学人工结构功能材料与器件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Yong Sun(空军工程大学人工结构功能材料与器件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Chang Ding(空军工程大学人工结构功能材料与器件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Yuxiang Jia(空军工程大学人工结构功能材料与器件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Jun Wang(空军工程大学人工结构功能材料与器件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Shaobo Qu(空军工程大学人工结构功能材料与器件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 崔铁军院士(东南大学电磁空间研究所)发表时间:2025年3月27日(其中2024年8月27日投稿,2025年3月13日接收)
发表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JCR-Q1,IF=20.6) -
论文快览:
-
解决的问题
在超材料与超表面研究中,Drude和Lorentz模型长期主导电磁参数设计(如负介电常数/磁导率),而介电物理中至关重要的德拜(Debye)弛豫模型始终未被有效整合,导致宽带色散调控理论与应用的割裂。现有超表面设计受限于单一共振模式的Lorentz型相位响应,仅在窄带内实现离散相位跳变,难以满足X波段(8.0-12.0 GHz)等宽频带内连续平滑相位调制的需求,制约了其在雷达、通信与全息成像等宽带系统中的实用性。提出的方法
本研究提出基于二阶德拜弛豫的宽频色散工程框架,通过设计四椭圆弧(QEA)超原子结构实现双共振耦合。在短金属线基底超表面中,通过调控磁共振(8.0 GHz)与电共振(16.0 GHz)的弛豫强度与频率间隔,构建等效折射率的二阶德拜弛豫响应。采用旋转对称约束下的可微分优化模型,结合晶圆级硅氮化物纳米柱阵列制造工艺(周期250 nm,高度800 nm),实现亚波长结构精度控制(误差<±10 nm)。建立包含7310种参数组合的超原子库,通过匹配目标相位梯度筛选单元,支持任意宽频色散曲线的定制化设计。实现的效果
实验验证QEA超表面在X波段实现相位连续调制,8.0-12.0 GHz内反射相位变化范围达360°且线性度误差<±4.5%。双梯度超表面原型分别展示色散与消色散聚焦:色散型聚焦焦斑位置随频率从180 mm移动至303 mm,消色散型焦斑位置波动<±7%(227-241 mm),聚焦效率在8/10/12 GHz分别达41.44%、48.27%、37.04%。交叉极化反射效率在10 GHz达-0.5 dB,验证了宽频带内高一致性电磁调控能力。创新点分析
本工作首次揭示超表面中高阶德拜弛豫的物理机制,通过双共振耦合突破传统Lorentz模型的窄带限制,将介电物理的极化弛豫理论拓展至超材料领域。理论层面,建立磁-电共振协同作用下的二阶德拜相位响应模型,将相位线性调控带宽扩展至4 GHz;器件层面,开发晶圆级可定制超原子库,支持任意梯度相位曲线的快速映射,相较迭代优化算法效率提升两个数量级。实验展示的宽频消色散聚焦能力,为新一代宽频雷达系统与多频段通信设备提供了可扩展解决方案,填补了超材料色散工程与介电物理理论间的认知鸿沟。
-
论文重要图文:
摘要:在介质物理学中,材料的电磁特性源于德拜、德鲁德或洛伦兹模型描述的多重极化机制。超构材料及其二维形态超表面虽能实现负介电常数等奇异电磁参数,但其极化机制与经典介质物理学的关联尚未充分建立。当前超构设计主要采用德鲁德与洛伦兹模型,而德拜模型鲜有涉及,这在介质物理学与超构材料研究之间形成了未弥合的理论鸿沟。本研究探索超表面中的德拜弛豫机制以实现宽带色散调控。通过分析典型超原子的两种本征谐振模式,首次揭示在洛伦兹型谐振下反射相位呈现一阶德拜弛豫特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控双谐振模式可构造二阶德拜弛豫过程,在谐振区间实现平滑相位渐变,为宽带色散工程奠定理论基础。作为概念验证,提出四椭圆弧(QEA)超原子结构,其色散特性可通过二阶德拜弛豫定制。基于该超原子研制两款超表面原型样机,分别在X波段(8.0-12.0 GHz)实现色差与消色差聚焦功能,彰显该机制的宽带调控能力。本工作揭示了超构材料中的弛豫物理过程,为超构研究开辟新维度,有望在宽带器件与系统中获得广泛应用。
图1 | 传统介质材料与超构材料的介电响应模型对比。传统介质材料的极化机制包含三种模型:描述自由电子集体振荡的德鲁德模型、表征电偶极子局域谐振的洛伦兹模型、反映偶极取向弛豫过程的德拜模型。超构材料领域仅采用德鲁德模型(无限长线结构)与洛伦兹模型(谐振结构如短导线与开口环谐振器(SRRs)),而弛豫模型长期缺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2 | 短导线结构反射超表面的双基模谐振及其弛豫机制。a) 双势阱模型解释传统介质中偶极取向极化弛豫过程。b) 短导线结构超表面反射谱(插图为两谐振频率下短导线与背景的表面电流分布),短导线电尺寸约半波长可等效为电偶极子。c) 不同频率下超表面电磁波能流分布。d) 一阶与二阶弛豫机制示意图:磁谐振(I)与电谐振(II)两种模式各自具有上下界面反射两种状态,可类比双势阱模型实现单模式一阶弛豫;两谐振频率(f1、f2)间形成覆盖更宽频带的二阶弛豫过程,通过调控该过程可实现f1-f2间相位渐变,支撑色散工程。
图3 | 二阶德拜弛豫超原子设计与宽带相位调控。a) 四椭圆弧(QEA)超原子结构示意图。b) 右旋(RCP)与左旋(LCP)圆极化波照射下的反射幅度响应。c) 7.0 GHz(i)与12.0 GHz(ii)下结构与接地层的表面电流分布(上:RCP激励,下:LCP激励)。d) RCP波入射时相位(i)与幅度(ii)随参数y的变化响应。
图4 | 超原子库选型相位响应及对应超表面远场方向图。a) X波段恒定相位梯度超原子组(8款):(i)rRL响应,(ii)rLR响应,(iii)归一化远场方向图。b) 消色差相位梯度超原子组(12款):(i)rRL响应,(ii)rLR响应,(iii)消色差偏转远场方向图(图中色点表示理论预测相位)。
图5 | 圆极化波入射下y-o-z平面仿真结果。a) 消色差聚焦超表面构型示意图。b) 焦距随频率变化曲线。c) 色差聚焦超表面构型示意图。
图6 | 电场强度仿真分布。a) 色差聚焦超表面电场强度(|E|||2 = |Ex|2 + |Ey|2):(i)8.0 GHz,(ii)9.0 GHz,(iii)10.0 GHz,(iv)11.0 GHz,(v)12.0 GHz。b) 消色差聚焦超表面电场强度分布:(i)-(v)对应相同频率点。
图7 | 近场电场分布实测结果。a) 样机与测试系统示意图。b) RCP波照射下y-o-z平面电场强度(|E|||2 = |Ex|2 + |Ey|2)分布:(i)8.0 GHz,(ii)9.0 GHz,(iii)10.0 GHz,(iv)11.0 GHz,(v)12.0 GHz。
参考文献:
- Fu, X., Han, Y., Wang, J. et al. 2nd-Order Debye relaxation in electromagnetic metasurfaces for wideband dispersion engineering. Light Sci Appl 14, 143 (2025).
DOI:https://doi.org/10.1038/s41377-025-01813-1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专注于超表面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学术成果和技术应用分享。所有发布的内容和图片,均已标明来源,且仅供个人学术学习和知识积累使用,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如您发现任何版权或相关问题,欢迎通过邮箱 metasurface@126.com 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并协调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