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介绍: “论文快讯”栏目旨在精简地分享一周内发表在高水平期刊上的Metasurface领域研究成果,帮助读者及时了解领域前沿动态,如果对专栏的写法或内容有什么建议欢迎留言,后续会陆续开启其他专栏,敬请期待。
-
论文基本信息:
标题:Entanglement-controlled vectorial meta-holography
作者:Yue Han(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Li-Zheng Liu(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Weiping Wan(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Ruiqi Wang(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Mingna Xun(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Qiang Li(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Qihuang Gong(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通讯作者 Jianwei Wang(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通讯作者 Yan Li(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发表时间:2025年3月25日(其中2024年10月26日投稿,2025年2月17日返修,2025年3月6日接收)
发表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JCR-Q1,IF=20.6) -
论文快览:
-
解决的问题
在量子全息成像领域,现有技术虽通过超表面增强光子关联性提升抗噪能力,但仅能调控振幅或相位单一参数,无法实现偏振分布的动态重构。传统方案依赖正交偏振复用,成像通道受限(如2通道),且缺乏对混合量子态(如最大混合态)的有效处理,导致信噪比(SNR)与成像保真度不足。尤其在高维量子通信场景中,现有方法无法通过单器件同步调控振幅比与相位差,制约了偏振编码量子通道的扩展性,限制了量子层析成像与动态加密的应用潜力。提出的方法
本研究提出基于Pancharatnam-Berry(PB)相位介电超表面的矢量元全息架构,通过设计四单元超分子结构(metamolecule)同步调控交叉偏振全息图像的振幅比与相位差。采用改进型Gerchberg-Saxton算法优化硅基纳米柱阵列(周期350 nm,高度240 nm)的相位分布,构建双通道全息图(Tai Chi符号与外环),其中内区通过随机相位叠加提取入射偏振态的振幅比,外环通过方位角依赖的相位差(Δφ=2θ)编码相位信息。结合纠缠光子对(信号光子与闲置光子)的量子关联性,利用闲置光子的偏振投影远程控制信号光子的全息图像重建,实现量子态的非局域操控。实现的效果
实验验证该方案可重构32种入射偏振态,平均保真度达94.78%(最高99.52%,最低88.84%),线性偏振态保真度超96%。量子全息成像信噪比提升至10.78 dB,较单光子成像提升15倍,最大混合态下的成像对比度显著优于传统方法。通过多模光纤扫描系统,在12.6小时内实现50 μm步长的全息图像重建,验证了其在低光条件下的鲁棒性。创新点分析
本研究通过量子-超表面跨域协同突破了矢量全息的技术瓶颈:理论层面,首次建立PB相位超表面与纠缠光子态的映射模型,实现振幅-相位-偏振三自由度联合调控;器件层面,开发晶圆级超分子结构(999×999单元),通过“X”型偏振复用将串扰降至可忽略水平;系统层面,构建光纤集成扫描架构,替代传统相机实现紧凑化量子成像。相较于现有量子全息方案,该工作将成像通道扩展至32维,并首次实现最大混合态的高保真重建,为量子通信与微型化量子层析提供了可工程化解决方案,推动了超表面从经典光学向量子信息处理的范式跃迁。
-
论文重要图文:
摘要:超表面通过亚波长结构精准调控光波振幅、相位与偏振特性,有力推动了量子超全息成像技术发展。然而现有量子全息方法仅能控制成像面振幅或相位单一参数,导致缺乏偏振分布的标量全息术存在成像通道受限问题。本研究实验验证了基于纠缠信号-闲置光子对的向量超全息术,实现远程调控多通道量子成像。通过同步控制成像面两交叉偏振全息图像的振幅比及其相位差,偏振分布随入射偏振态实现动态调控。精准的对应关系确保32种入射偏振态的正确重建,平均保真度达94.78%。该技术使得纠缠闲置光子可远程调控信号光子重建的全息图像,信噪比高达10.78 dB(最大混合量子态下仍保持该性能)。这种基于纠缠态的向量超全息术具备更大的偏振态信息容量,将为小型化量子成像系统与高效量子态层析技术发展提供新路径。
图1 | 纠缠调控向量超全息术(ECVMH)原理示意图。a) 水平偏振态|Hsi相位重构方法:通过四步法重构全息图像(彩色螺旋调色板),实现单偏振态|Hsi(及|Vsi)相位提取,同时保持近单位振幅。b) 交叉偏振态|Hsi与|Vsi振幅比提取方法:双偏振态全息图像平均强度对应振幅比,但相位分布(包括重叠区域)仍随机。c) 向量超全息术原理:通过空间复用|Lsi与|Rsi双超全息图至单超表面,同步提取两入射交叉偏振态相位差与振幅比。插图示相位差由分析器后外环空间强度分布获取,互补图像相位随机化使其强度比反映振幅比。d) ECVMH实现:结合向量超全息术与量子纠缠光子对|Φ+ψi。信号光子处于|ψs+i态时,分析器前后全息图像如示。右上插图示信号光子坍缩至任意偏振态|ψs+i时的向量超全息,右下插图为水平分析器后强度分布。当|Φ+ψi=|Φ+LRi且蓝色闲置光子触发至特定偏振态时,红色分析器后信号光子全息图像相应改变(对应MM、|Lsi、|Rsi态)。
图2 | 向量超全息超表面设计。a,b) 超表面单元结构(矩形硅柱位于蓝宝石基底)与超分子构型。每个亚波长超分子含四个单元,调制LCP(“L”)与RCP(“R”)入射光相位与振幅,生成任意向量偏振分布。单元周期P及尺寸(h, l, d)为(350, 350, 240, 135) nm。c) 不同单元LCP-RCP转换圆偏振转换比(CPCR)计算结果,黄星标记最佳参数(808 nm LCP入射透射率75%)。d,e) 加工超表面扫描电镜图像。
图3 | 向量超全息术偏振态精准重构。a) 入射偏振态重构光路:H-偏振片(水平)、超表面(MS)、电荷耦合器件(CCD)。b) LCP入射时向量超全息(左上)及其共轭像(右下)。c) 不同偏振态下仿真与实验全息图像(入射态参数(αL, αR, Δφin)对应上方偏振椭圆图),θM角度由虚线标定。d) 基于庞加莱球的相关性定义偏振态重构保真度实验值,重构斯托克斯参数(s0, s1, s2, s3)作为球面坐标。
图4 | 纠缠调控向量超全息术(ECVMH)实验表征。a) ECVMH测试系统:长通滤波器(LPF)、偏振分束器(PBS)、干涉滤光片(IF)、单模光纤(SMF)、多模光纤(MMF)。b) 单光子(上)至符合测量(下)全息术的信噪比(SNR=10log(Isignal/Ibackground))提升效果。c) 太极图中心线光子计数与强度分布:实验光子数(红点)、仿真强度(蓝虚线)与理想强度(绿线)对比(左上方插图为扫描区域),分别对应|Lsi与|Rsi态。d) 纯态与MM态入射ECVMH结果:闲置光子触发至|Vii态与MM态时,信号光子纯态(|Rsi、|Vsi、|LP150°si)与MM态全息成像效果。
参考文献:
- Ye, S., Han, Y., Liu, LZ. et al. Entanglement-controlled vectorial meta-holography. Light Sci Appl 14, 135 (2025).
DOI:https://doi.org/10.1038/s41377-025-01818-w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专注于超表面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学术成果和技术应用分享。所有发布的内容和图片,均已标明来源,且仅供个人学术学习和知识积累使用,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如您发现任何版权或相关问题,欢迎通过邮箱 metasurface@126.com 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并协调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