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Hibernate的时候,我们查询的是POJO实体类,而不再是数据库的表,例如hql语句 select count(*) from User,里面的User是一个Java类,而不是数据库表User。这符合ORM最初的理想,ORM认为Java程序员使用OO的思维方式,和关系数据库的思维方式差距巨大,为了填补对象和关系思维方式的鸿沟,必须做一个对象到关系的映射,然后在Java的对象世界中,程序员可以使用纯的对象的思维方式,查询POJO对象,查询条件是对象属性,不再需要有任何表、字段等关系的概念,这样java程序员就更容易做持久层的操作。
JPA可以视为Hibernate的儿子,也继承了这个思路,把SQL彻底封装起来,让Java程序员看不到关系的概念,用纯的面向对象思想,重新创造一个新的查询语言代替sql,比如hql,还有JPQL等。支持JPA的框架,例如Ebean都属于这种类型的框架。
但封装SQL,使用另一种纯的面向对象查询语言代替sql,真的能够让程序员更容易实现持久层操作吗?MyBatis的流行证明了事实并非如此,至少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hql并不比使用sql简单。首先,从很多角度上看,hql/JPQL等语言更加复杂和难以理解;其次就是性能上明显降低,速度更慢,内存占用巨大,而且还不好优化。最为恼火的是,当关系的概念被替换为对象的概念之后,查询语言的灵活性变得很差,表达能力也比sql弱很多。写查询语句的时候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多表关联查询。
不管是hibernate还是jpa,表之间的连接查询,被映射为实体类之间的关联关系,这样,如果两个实体类之间没有(实现)关联关系,你就不能把两个实体(或者表)join起来查询。这是很恼火的事情,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并不需要显式定义两个实体类之间的关联关系就可以实现业务逻辑,如果使用hql,只是为了join我们就必须在两个实体类之间添加代码,而且还不能逆向工程,如果表里面没有定义外键约束的话,逆向工程会把我们添加的关联代码抹掉。
MyBatis则是另外一种类型的持久化框架,它没有封装SQL也没有创建一种新的面相对象的查询语言,而是直接使用SQL作为查询语言,只是把结果填入POJO对象而已。使用sql并不比hql和JPQL困难,查询速度快,可以灵活使用任意复杂的查询只要数据库支持。从SQL封装角度上看,MyBatis比Hibernate和JPA成功,SQL本不该被封装和隐藏,让Java程序员使用SQL既不麻烦也更容易学习和上手,这应该是MyBatis流行起来的重要原因。
轻量级持久层框架JOOQ也和MyBatis一样,直接使用SQL作为查询语言,比起MyBatis,JOOQ虽然知名度要低得多,但JOOQ不但和MyBatis一样可以利用SQL的灵活性和高效率,通过逆向工程,JOOQ还可以用Java代码来编写SQL语句,利用IDE的代码自动补全功能,自动提示表名和字段名,减少程序员记忆负担,还可以在元数据发生变化时发生编译错误,提示程序员修改相应的SQL语句。
Ebean作为一种基于JPA的框架,它也使用JPQL语言进行查询,多数情况下会让人很恼火。但据说Ebean不排斥SQL,可以直接用SQL查询,也可以用类似JOOQ的DSL方式在代码中构造SQL语句(还是JPQL语句?),但没用过Ebean,所以具体细节不清楚。
JDBC Template就不用说了,它根本没做ORM,当然是纯SQL查询。利用Spring框架,可以把JDBC Template和JPA结合起来使用,在JPA不好查询的地方,或者效率低不好优化的地方使用JDBC,缓解了Hibernate/JPA封装SQL造成的麻烦,但我仍没看到任何封装SQL的必要性,除了给程序员带来一大堆麻烦和学习负担之外,没有太明显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