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 BI 的数据源不局限于SAP 系统,所有向SAP BI 传输数据的系统都称为源系统。几乎任何来源的数据可被用来在SAP BI 中进行数据抽取。如下图所示,
1. 源系统的类型
源系统的主要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 SAP 系统,如SAP R/3, SAP ERP, SAP CRM, SAP APO 和SAPSRM 等, SAPBI 会
将自身作为一个源系统,因为SAPBI 内部不同对象之间也是可以传输数据的。当然, SAP BI也可以连接其他的BI 。
2) 文本文件,大多是用户定义的与其他系统的接口文件,又称平面文件。
3) 数据库系统, SAPBI 可以直接连接到数据库系统,在数据库级别进行数据抽取。
的统一数据连接(UDC) ,支持业界标准连接架构,如JDBC 、OLEDB 、XML 以及SAP
查询连接器,可以连接关系型系统、多维系统及SAPBI 和其他系统。
5) XML 文件,使用Web 服务,将网络数据实时地推入SAPBI 的PSA 中进行存储。
此外, SAP BI 还为第三方系统提供了远程调用函数,非SAP 系统能调用这些函数,通过业务应用编程界面(BAPI) 来将数据直接载入到SAP BI 系统的信息提供者中,如数据存储对象。
创建源系统
要从源系统中加载数据到BI 系统中,首先要创建SAP BI 系统与源系统的连接。可在数据仓库工作台中的"建模"视图下维护源系统。如下图:
SAP 为不同类型的源系统连接分别建立了文件夹,从上图可以直观地看出SAP BI 可以连接的源系统的类型。在这个界面,主要是维护与各个源系统的连接,这是从源系统中抽取数据的前提。对于不同类型的源系统, SAPBI 提供了不同的连接方式。
(1) 创建SAP 系统作为源系统
创建到BI 系统的连接和到其他的SAP 系统的连接都是一样的。下面,我们以建立到SAPECC 系统的连接为例,说明在SAP BI 到SAP 的源系统的连接的建立过程。
1) 要创建目标系统的RFC 连接。运行事务码SM59,如下图。
系统自动按不同的连接类型进行分类,建立到SAP 系统的连接属于图中的ABAP 连接,系统会自动将到SAP 系统的连接放到这一目录下。单击"新建"按钮,出现下面 维护界面,维护屏幕上相关字段信息,如连接的名称、描述,目标服务器的名称或IP , SAP系统的系统编号。在这里,你可以填入以后R/3服务器的名字,IP等等。
创建好后,进行连接测试,测试成功后则可以回到SAP BI 界面中进行数据源创建。输入“/nRSA1”回车,点击源系统,会出现如下界面信息。填入对应刚才创建的连接信息,如用户名,密码等。确定,这样源系统也创建完毕。
当创建好源系统后,需要激活源系统。随后,系统提供的是仅激活源系统,还是激活源系统同时将源系统的元数据复制到Bl 系统中。我们可以选择"仅激活"按钮,待需要使用元数据时再进行复制。
对SAP 源系统,还可以从源系统中传输汇率和全局设置。可以在右键菜单中选择对汇率和全局设置进行复制。这样SAP 源系统中的设置,如计量单位等信息就会自动传到SAPBI 系统中。
文件源和其他数据源创建方式类似于上面,都非常的简单,建议大家可以操作下做做练习。下图为文件数据源创建的界面。
源系统的类型和连接大家都已经会了,现在我们开始学习怎么提取标准的SAP R/3 源数据。
输入T-Code “SBIW”显示如下图:
然后展开Business Content DataSources,进入传输业务内容数据源。则会显示很多R/3源系统的数据,然后选择我们想要提取的数据。点击激活数据源。
这样一个R/3系统的数据源就被我们激活了,这时我们再到BI系统中去做数据复制。
对所有在SAP 源系统中激活的数据源,必须要将其元数据复制到SAP BI 系统中才可以使用。也就是说,如果补充了新的数据源,可通过复制元数据使其在BI 系统中变得可用。
这时候,只要单击右键菜单"复制元数据"命令即可。对越大的节点进行复制,时间会越长,因为他要对其下所有的数据进行扫描,通常我们最好选择到最小节点,再进行复制。复制完成后,我们刚才在R/3系统激活的数据源就会显示在对应的结点下面,这时我们就可以进行后面的数据抽取步骤了。
只有BI 系统中的元数据与源系统中的元数据一致时,数据才能准确地传输。因此,如果在源系统中对数据做了改动,需要在BI 系统中重新复制元数据。
旧数据源的两种使用方法
由于版本升级的原因, SAP 源系统中以前定义的数据源是针对旧版本的SAP BI 进行开发的。对于新版本的SAP BI ,系统提供了两种使用这些数据源的方法。
第一种是使用旧的数据源,在SAP BI 中使用旧的数据抽取方式进行数据抽取。
第二种方法是对数据源进行迁移,把它们转变成新的数据源,使用新的数据抽取方法进行数据抽取。系统采用不同的图标给予明确的标识。
对旧版本的数据源进行迁移,只要在源系统上点击右键,选择小方形图标即可。随后在会弹出一个对话框,显示有“”无输出“,”含有输出“。
· 当选择"无输出"时,旧的数据源转变成新数据源后,不可能再从新版本的数据源转变成旧版本的数据源。
· 如果选择了"含有输出"旧数据源转变成新数据源后,有可能再从新版本的数据源转变成旧版本的数据源。。
当旧版本的数据源进行迁移时,旧的数据源被删除,生成新的数据源。与旧数据源相对
应的传输结构和映射关系也同时被删除。如果旧版本的数据源存在带数据的PSA 和信息包, 它们也会相应地针对新版本数据源进行迁移。转换后的数据源的图标发生相应的变化。
对SAP 源系统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标准的数据源进行二次开发,增加新字段:也可以定义全新的数据源,称为通用数据源。
下面介绍下BI 源系统的界面信息。(这里贴出中英文的图示)
SAP 源系统的数据源设置有"一般设置"、"提取"和"字段" 3 个选项卡。
( 1) "一般信息"选项卡
在"一般信息"选项卡下,可以设置数据源的描述,所属的应用程序组件,系统还自动
记录了最后的更改人及更改时间等信息,对于SAP 业务内容自带的数据源,系统还记录了数据源的类型和版本号。这里还可以设置以下选项:
1 )数据同步的数据源。如果选中这一选项,说明这个数据源是用于校验其他数据源数
据的准确性的。这是SAP BI 提供的保证数据质量的机制之一。数据同步的数据源,即校验数据源本身并不用于数据加载,而只是通过虚拟提供者直接访问源系统。换而言之,数据同步的数据源必须能够直接访问源系统。对校验数据源的使用,必须构建相应的数据流模型,以实现对被校验的数据源进行检验的目的。如下图所示为数据同步的数据源。
在数据校验过程中,被校验的数据源加载的数据(存储在DSO 中〉和校验数据源读取的数据(从源系统直接读取〉进行比较。多信息提供者对DSO 和虚拟提供者进行聚合,并出具比较报表,将DSO 中的数据与源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对比,达到数据校验的目的。
SAP 业务内容预置了一部校验数据源,用户也可以根据被校验的数据源的取数逻辑自行定义校验数据源。
2) 没有分类PSA。PSA 是系统根据数据源的结构自动生成的一张用于临时存储数据的二维表。在默认情况下, PSA 表的结构的定义是和数据源的每个字段的定义一一对应的。数据源字段的类型和长度决定了PSA 表字段的类型和长度。系统会根据不同的字段类型对进入PSA 表的内容进行校验和转化。
如果选中这一选项, PSA 表的结构不再根据数据源的定义生成,而是把数据源的所有字段都当作是字符型字段处理,系统生成的PSA 表的字段全部是字符型的。系统也不再对进入PSA 的内容进行校验。
一般来说,如果数据源不能保证数据本身的质量,而用户想在数据进行PSA 后再对数据进行处理,就可以使用这一选工页。
3) 未清余额。这一标志是针对非累计关键值设置的。非累计关键值是指在时间维度上不能累加的关键值,就是时点数。常见的例子有员工数量、科目:余额、库存数量等。我们知道非累计关键值的值是由一个或两个表示变化值的累计关键值决定的。如果一个信息立方体包含了非累计关键值,在给这个信息立方体加载数据时一般分成两个数据源。一个是对非累计关键值进行初始化,加载的是这些非累计关键值的初始值,只要进行了初始值的上传,就可以不必将源系统的所有历史数据都上传到BI 系统中。第二个数据源加载的是非累关键值的变���量,也就是为表示变化值的累计关键值赋值,系统通过计算能自动更新非累计关键值的取值。用户可以对文件数据源、UD 连接数据源和DB 连接数据源设置这一选工页。对于SAP 源系统预置的数据源这一选项己经设置好,不能修改。
4) 数据与语言相关。这一标志说明数据源上传的数据是与语言相关的。也就是说,这个数据源有一个可选择字段是语言。
对于SAP 源系统或者BI 源系对于SAP 源系统或者BI 源系统,数据源必须包含选择字段LANGU 或SPRAS ,这是SAP 系统的语言字段。如果这一字段分配给信息对OLANGU ,它是不会出现在信息包的选择屏幕中的。在数据传输时,系统会把所有BI 系统中安装的语言的数据都从源系统传输过来。如果这一字段分配给信息对象OLANGU ,它是不会出现在信息包的选择屏幕中的。在数据传输时,系统会把所有BI 系统中安装的语言的数据都从源系统传输过来。
5) 数据与时间相关。这一标志说明数据源上传的数据是与时间相关的。也就是说,这个数据源由可以选择的时间字段标明数据的有效期的上下限。在信息包中的"更新"选项卡下,你可以定义传输过来的数据的有效期间。
SAP 源系统或者BI 源系统中,数据源必须包含选择字段DATEFROM 和DATETO ,才能设置这一选工页。对于用户自己定义的数据源(即通用数据源),如果数据源表中的时间起止字段不是DATETO 和DATEFROM ,就需要定义一个新的数据库表视图,将源表中的时间起止字段,如DATBI 和DATAB ,映射到DATETO和DATEFROM ,并重新激活数据源。
对于BI 业务内容中交付的数据源,起止时间字段也可能使用DATEFROM /DATETO 以外的其他名称,这时要保证在BI 中这两个字段分配给信息对象ODATEFROM 和ODATETO ,这才能保证在进行选择时,时间字段能得到正确的处理。
(2) "提取"选项卡
在"提取"选项卡下,可以设置从源数据提取数据的方式,这直接与源系统提供数据的方式相关。
1) 增量处理。增量处理定义了对数据进行加载使用哪一种增量处理程序。SAP BI 的数据源可以进行全量和增量的数据抽取,对于增量抽取BI 还提供了多种技术手段和实现方式。
一个增量处理程序包含了以下3 方面属性的定义。
首先,对于单个记录的变化, SAP BI 可以处理记录变化不同阶段的数据,并用"更新模式"这一技术字段予以标志。因此,提取的记录具有不同的更新模式:
· 数据源获取全部数据,即全量上传,不采用增量上传,用F 表示。
· 数据源获取更改前的记录状态,用B 表示。
· 数据源获取更改后的记录状态,用A 表示。
· 数据源获取更改后的记录的加总值,用D 表示。
· 数据源获取删除记录,即只有记录的键值,其他字段为空,用L 表示。
· 数据源获取删除记录的相反值,即对被删除的记录,提取其数字字段的相反数,用R 表示。
· 数据源获取新记录,用N 表示。
其次,对于增量记录的存放和传输也有不同的处理类型,称为程序类型。
· 使用增量队列保存增量数据(queue): 应用程序(或负责提取数据的功能模块)将增量数据发送到通用的增量队列, SAPBI 在请求数据时就从队列中获取增量。
· 使用提取器提取增量数据( extractor) :提取器是一段收集增量数据的程序。这种方式即平时不存放增量数据,只在BI 有数据请求时由提取器从源系统中读取增量数据。
· 使用ALE 更改标志标识增量数据,用于主数据的变更。
最后,对所有增量的数据记录,根据不同的情况,需要对数据按先后次序进行排列,即序列化。SAP BI 将一个数据传输定义为一个请求,有惟一的数据请求标识。一个请求里的数据可以分为多个数据包进行传输。序列化的方式相应地分为以下几类。
· 不需要序列化,即不对数据记录进行排序:
· 要求对请求序列化,即对同一个数据请求内的数据记录按先后次序进行排列:
· 要求对数据包序列化,即对同一个数据包内的数据记录进行排序。
下面列出了SAP 源系统的增量程序及对以上三个方面处理方式的组合,还给出了这些数据类型可以更新的数据对象及实例。
对于文件源系统、UD 连接源系统、DB 连接源系统和Web 服务源系统数据源可以选择以下增量程序:
①仅使用完全上载的增量。此程序可用于数据存储对象、信息块和信息对象。如果想实现增量上载,仅可以使用信息包中的选择条件定义增量。此增量程序要求对请求进行序列化。
②使用更改记录的最新状态实现增量上传。此程序仅可用于数据存储对象中的装载。每一个将装载的记录包含所有关键值和特征的新值,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数据源获取更改后的记录状态。由于新值之间可能存在先后关系,此增量程序要求数据包进行序列化。
③使用带有增量信息的记录实现增量上传。此程序可用于数据存储对象和信息立方体。数据包中的数据表示源系统记录变更前后的差异。此增量程序要求数据包进行序列化。
2) 直接访问。该字段说明数据源是否支持对数据的直接访问。BI 中的虚拟信息提供者仅能从支持直接数据访问的数据源中获取数据。由于虚拟信息提供者本身并不在存储数据,当用户运行报表时,数据直接中源系统中读取,因此如果是大数据量的查询报表一般不采用这种建模方式。只有要访问的数据可以通过适当的条件进行筛选,对数据量进行限制时,直接访问数据才是有用的。
3) 实时获取。实时获取是指在源系统产生新数据后, BI 系统实时地获取这些数据,适
用于对时效性要求很高的数据。该字段显示数据源是否可用于实时数据获取。用于实时数据获取的数据源将实时地获取源系统的数据,因而不可以用于标准的数据传输,即不通过计划定期对数据进行加载的数据传输。
4) 适配器和数据格式。二者共同定义了对数据源数据的读取的方法。适配器定义对数据的访问方式,数据格式分析器则处理从数据的原始格式到结构格式的转换,同时把数据存储在BI 中。二者的选择是相关的,对适配器的选择会影响到数据格式的选项。有两类基本的适配器:一般适配器和生成适配器。(具体两种适配器可以参考陈永杰的SAP商务智能完全解决方案)
5) 数字格式
该字段定义BI 系统中对数据的格式如何进行显示。在SAP 用户数据中,定义了每个用户显示数据格式的不同习惯。这里的默认设置是从用户的主记录中获取该设置。也可以另行定义数据格式,选择数字格式的直接输入。那么可以在下面字段中确定十进制格式的千分位分隔符和小数点的符号,一般情况下,用" "和" "表示。
(3) "字段"选项卡
在"字段"选项卡下,列出了数据源的所有字段的清单。
如:格式化,转换例程,单位等等。
其他类型源系统的数据源的创建与设置,与SAP 源系统的数据源大同小异。下面以文件源系统为例,说明操作的主要差异。文件源系统是从文件中获取数据的,所以要针对数据源指定的文件特定的数据结构创建数据源。由于数据源的结构来自于文件,而不是第三方的系统,所以不存在从源系统传输元数据的可能。但是SAP BI 提供了智能的机制,可以从文件的结构中判断并建议相应的元数据结构,还允许使用SAP BI 中的信息对象作为源文件中数据格式的模板。
在文件数据源下面右键,点击创建“数据源”。则会出现如下所示,文件数据源分为交易数据,主数据文本和主数据属性;它们需要分开来传输。
下图是创建数据源后出现的文件数据源主界面。
一般信息标签中列出了一些基本属性,和标准数据源的信息很像。
提取标签中唯一不同的是在适配器中需要选择文件所在路径,和需要填写分割数据的符号。
注意这里,其中增量的方法也只有下拉列表中的几个。
建议标签提供了自动读取源文件并按源文件的格式生成数据源数据结构的功能。设定数据记录的数据,并单击"装载示例数据"按钮,系统会将文件的部分内容读出,并生成字段建议。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对生成的字段建议做修改。
字段标签显示字段的详细信息,并且可以根据信息对象进行字段名称的更改。
预览标签这是根据前面的配置显示出文件中的数据。
上面大量篇幅介绍了标准数据源和文件数据源的抽取,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比较复杂的后勤数据源的抽取。
LO数据源提取
其中有2种比较特殊的数据源有不同的提取机制,首先我们来讲LO后勤数据源。另外一个是CO-PA数据源,可以参加它独立的章节。
下图是LO的数据流。
输入T-Code LBWE 或从数据源显示中进入。我们可以在这里完成下面功能。
· 维护提取结构
· 维护DataSource
· 激活更新
· 作业控制
· 更新模式(其中有3中更新模式,重点在增量管理中介绍)
维护数据源字段可以点击Maintenance,进入下图页面。
三种增量更新模式。
Direct Delta:这就是一种V1模式,数据同步更新到增量队列,这种模式系统负荷很重,特别是对于业务量大的凭证;
Queued Delta:类似于V3的更新模式,与V3更新的区别在于,数据先被收集到一个抽取队列中(V1模式),然后被送到增量队列(V3模式)。
Unserialized V3 Update:此类型的最大特征是没有序列化,就是说增量队列中凭证是无序的,这个对于采用覆盖模式的模型来说是最致命的,所以如果目标队列是DSO的话,还是不要采用这种模式好。
下面介绍LO数据源提取的步骤:
下一部分将描述为后勤数据提取配置数据流程所需要的步骤。
1。从BI Content 中传输交易数据的后勤DataSource传输DataSource 时也会交付相关的提取结构,但该提取结构是基于LIS 通信结构的。此外,基于DataSource 的提取结构,生成用于初始化和到BI 的全部更新的重组表。
命名惯例:
DataSource 2LIS_<应用程序>_<事件><后缀>;其中<事件> 是可选的
示例:
2LIS_11_VAITM: 11 = SD 销售VA = 销售订单、交货计划ITM (→ITEM) = 凭证位置
2LIS_02_HDR: 02 = MM 采购HDR (→ 抬头) = 凭证抬头提取结构MC<应用程序><事件/事件组>0<后缀>;其中MC 是从相关通信结构中派生的,而<后缀> 是可选的
示例:
MC11VA0ITM:DataSource 2LIS_11_VAITM 的提取结构
MC02M_0HDR:DataSource 2LIS_02_HDR 的提取结构,其中M_ 代表
事件MA(订单)、MD(交货计划)、ME(联系人)和MF(请求)的组。
重组表(= 设置表)<提取结构>SETUP
示例:
提取结构:MC11VA0IT ⇒ 重组表:MC11VA0ITSETUP
2。维护提取结构(事务LBWE)
这意味着在不做任何修改的情况下,可以将字段添加到与DataSource一起交付的提取结构。一方面,可以使用分配给该提取结构的LIS通信结构中的字段,这表示SAP 尚未选择标准字段;而另一方面,可以使用通过附加技术附加到LIS 通信结构的客户字段。创建提取结构后会自动生成该提取结构,并改变相关的重组表。
3。维护/生成DataSource
在DataSource 维护中,您可以将属性选择、隐藏、反转(即取消)和仅在客户出口中已知的字段分配给提取结构的字段。在增强提取结构后,始终需要重新生成DataSource!
4。在SAP BI 中复制并激活DataSource(= 元数据上载)
5。维护数据目标(DataStore 对象、InfoCube)
6。维护DataSource 和数据目标之间的转换
7。创建数据传输流程
以后会使用数据传输流程将数据从PSA 表更新到数据目标。
8。将要更新的提取结构设置为“活动的”(事务LBWE)这样就可以从那时起使用提取结构将数据写入重组表或增量队列(参见以下步骤)。
9。填定重组表/重组(OLI*BW)
这个过程中不应该在系统中创建或更改任何凭证。有些应用程序中,可以事先在模拟模式中填写重组表。这些结果会在日志中列出来(事务LBWF)。在填写重组表之前,您必须确保已删除表的内容(事务LBWG),从而防止多次填写该表。在填写重组表之后,只要在下个步骤中选择未序列化的V3 更新或队列化增量,才能继续编辑凭证。一定要确保在下次成功过帐增量初始化的InfoPackage 之前启动V3 集中运行(参见步骤15)。
10。选择更新方法
• 未序列化的V3 更新
• 队列化增量
• 直接增量
11。创建DataSource 的InfoPackage,并在计划器中计划增量初始化这会将与BI 相关的数据从重组表更新到PSA 表中。由于在增量初始化后不再需要重组表,所以可以删除内容(事务LBWG)。使用在步骤7 中创建的数据传输流程将数据从PSA 表更新到数据
目标。在成功完成增量初始化后,只要在步骤13 中选择了直接增量更新方法,就可以继续编辑凭证。这意味着将与BI 相关的增量数据直接写入增量队列。
注释:
如果DataSource 支持早期增量初始化,则可以在增量初始化期间将增量数据写入增量队列。此功能通过计划器中的标识进行控制。
12。启动V3 收集运行(事务LBWE)
只有在步骤13 中选择了更新方法未序列化的V3 更新或队列化增量,此步骤才必需。通过启动应用程序的对应作业,从更新表中读取与BI 相关的增量 数据,并将其写入增量队列。
13。在BI 中创建DataSource 的InfoPackage,并在计划器中计划增量更新将与BI 相关的增量 数据从DataSource 的增量队列更新到PSA 表中。使用在步骤7中创建的数据传输流程将数据从PSA 表更新到数据目标。
对数据源抽取机制的深入探讨
1. 初始化。什么数据源需要初始化,为什么要进行初始化
有增量机制的数据源就需要初始化,初始化的目的是为了给系统一个时间点,来生成Delta队列。
2.怎样进行初始化:其实当我们跑I包的时候,Delta队列就建立了,这个和Setup table没有关系。
3.Setup table是怎么回事儿:在LO(Logistic,后勤)的抽取中,Extractor不允许直接操作应用表,也许是为了防止读写的冲突,也许是为了保证凭证的安全,也许是为了减轻负载,所以就得在initialization(初始化)的时候Delete然后Fill Setup table。仅限于LO的数据源。
4.Reasons for why setup tables is :
1) Main reason is HUGE VOLUMES OF LO data.
2) To avoid interdependency, while still making changes transactional tables in R/3.
3) Customized cluster and pool tables enhancing extraction easier.
5.FI的为什么不用Setup table:因为FI的数据可以直接从Table里抽取
RSA7(Delta Queue),这是虚拟的,真实存放数据的是SMQ1 (Outbound Queue)
6.V3 Update Mode
1)Based on your delta updated mechanism, it will be either V1 or V2 or V3
2)Delta tables will be based your delta updated process ,it will be either
Extraction queue or Update tables and the collective run will be either extraction collective run or V3 collective run
BW后勤数据源与财务数据源的区别
BW后勤数据源在激活后,需定义提取结构,通过增量队列来控制增强抽取,即在定义抽取结构时进行初始化并定义队列增量,然后在R3中进行数据初始化后(这里填充Setup表),再在BW中进行初始化和增量更新。
如果需重新初始化后勤数据源,需首先在R3中删除初始化,然后R3重新初始化,再在BW中进行初始化,而财务数据源除COPA需单独定义外,激活后即可在BW中初始化和增量抽取。
Records在Transaction tables里
在初始化时,执行一个将Transaction data存放在setup table里的setup操作,也就是我们的填充设置表;
在执行初始化和Full包时读取的是设置表的内容;
新的Transactions被送到Transaction tables,之后被提取到Update tables / Extraction Queue(SM12/SM13),也就是SMQ1;
之后呢,会有一个周期性的Job,来把数据提取到Delta Queue中(如果是V1的话就不用啦);
当Delta上载执行时,会去读这个Delta Queue。
通常提取队列中的Total列数据是指LUW。
LUW = Logic Unit of Work,为理论上的工作单元,就是一个系统设置的理论包大小
其中total 104就是LUW包的数据。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通用数据源的抽取。
上图将帮助您确定是否使用通用数据提取工具。
您可以在SAP 源系统中使用实施指南业务信息仓库(事务SBIW)打开通用数据提取工具。在“通用DataSource”区域中,您将找到事务维护通用DataSource(事务RSO2)。您可以使用此事务为交易数据、主数据和文本创建DataSource。
创建通用DataSource 时,首先需要输入应用程序组件和描述该DataSource 的文本。应用程序组件的定义在Data Warehousing Workbench中确定了在相应源系统的DataSource 树中复制DataSource 后保存其元数据的位置。然后,您可以选择通用DataSource 的数据源。在此处,您可以同时选择透明表和数据库视图。您还可以使用SAP 查询/InfoSet 查询来提取数据。如果要从透明表或数据库视图中提取数据,则选择“从视图中提取”按钮,并输入表或视图的名称。所生成的DataSource 的提取结构与该视图或表的结构完全相同。如果要将SAP Query InfoSet 用作数据源,则选择“从查询中提取”按钮。然后从InfoSet 目录中选择要求的InfoSet。您可以通过双击其名称转到维护现有InfoSet 的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