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6)

Human Respiration Detection with Commodity WiFi Devices: Do User Location and Body Orientation Matter?(UbiComp 2016)

针对的问题:最近的研究已经证实了利用商用WiFi设备进行人体呼吸监测的可行性(non-intrusively),然而,是否无论目标站在什么位置和朝向(location and orientation)都可以检测到人体呼吸呢?这些因素会影响人体呼吸监测的性能吗?这些位置和朝向哪些又是好的还是坏的呢?这些影响因素背后的理论又是什么呢?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不仅要提供给出基于WiFi的呼吸监测系统的设计指导,还要揭示基于WiFi的活动感知背后的原理。

面临的挑战:虽然已经存在基于WiFi CSI信号的呼吸检测系统,且检测效果也相当不错,但是现有的方法都是纯粹基于经验实验(empirical experiments),没有揭示由于人体呼吸引起的微小运动在什么情况下是可检测的(detectable)。研究人员在实验中都是采用试错法(trial and error)进行实验的,缺乏具体的系统设计理论指导。

解决方案:通过引入菲涅耳区(Fresnel zone)的概念,本文研究了人体呼吸对接收信号的影响,提出了将人体的呼吸深度、位置和朝向与呼吸的可检测性相关联的理论。在此基础上,不仅揭示了呼吸监测在不同位置和朝向上的性能(best,good and bad),而且指出了如何通过调整设备的摆放位置同时进行多人呼吸监测。

实现细节:

  1. 理解WIFi菲涅耳区
    1. 菲涅耳区模型:菲涅耳区指的是以收发器为焦点的一组同心椭圆
      菲涅耳区
      椭圆公式: |P1Qn|+|QnP2||P1P2|=nλ/2
      第n菲涅耳区边界(boundary): bn={Qn,P1,P2||P1Qn|+|QnP2||P1P2|=nλ/2}
    2. 静止或运动人体对接受到的无线信号的影响(自由空间 free space)
      1. 假设有个静止目标出现在第一菲涅耳区的边界上,则会引起一条额外反射路径,接收信号就是视距信号和反射信号的线性组合。其中反射信号的路径长度比视距信号的长度长 λ/2 ,产生的相位差为 π ,加上反射引起的相移 π (半波反射,反射信号和入射信号相位变化 π !),则两路信号的相位差为 2π ,接收信号增强(in-phase with each other)。同理,在第二菲涅耳区边界存在物体时,接收信号减弱(反相)。因此,物体在奇数菲涅耳区的边界上时,接收信号增强,在偶数边界上时,接收信号减弱。
      2. 考虑目标从第一菲涅耳区向第n菲涅耳区移动,由于视距路径不变,反射信号和视距信号的相位差从 2π n+1π 连续变化,接收信号在目标穿越各个边界时会交替出现波峰和波谷。
    3. 验证室内环境下的WiFi菲涅耳区
      1. 实验设置:WIFi收发器相隔70cm放置,目标为直径7cm,高13cm的金属杯,垂直极化的天线与地面垂直放置,所有设备和目标都在同一水平面。由于实验者们研究假设自由空间无线电传播是指在前几个菲涅耳区五遮挡或反射,因此本文将前十二个菲涅耳区保持清空(clear from obstruction or reflection)。选择单载波进行实验。(这是模拟自由空间?在室内环境模拟一部分无障碍的自由空间?)
      2. 实验结果:接受信号波峰和波谷的出现时间、次序和数量证明了菲涅耳区的存在且呈现同心椭圆。且在目标移动时,接收信号为连续的正弦波类波形,证实了预料的相位变化。(疑问:实验做的是从第一到第六菲涅耳区,完全属于所设置的自由空间区域,可以直接表明室内环境下存在菲涅耳区?或者说证明的是在周围无遮挡的室内环境下存在菲涅耳区吧)
    4. 存在移动物体时的接收信号特征
      移动物体的多径叠加
      将路径分解成静态路径和动态路径:
      H(f,t)=Hs(f)+Hd(f,t)=Hs(f)+a(f,t)ej2πd(t)/λ
      则接收信号在复平面上的时变幅度为:
      |H(f,t)|2=|Hs(f)|2+|Hd(f,t)|2+|Hs(f)||Hd(f)|cosθ
      当目标只移动很短距离,如几个波长时,可假设动态向量幅度保持不变,则接收信号的波形会呈现正弦波的形态。
    5. WIFi在室内空间传播的性质(总结)
      1. WiFi菲涅耳区是以收发器为焦点的同心椭圆形状,可以通过数学计算得到;
      2. 移动物体产生幅度和相位都变化的反射信号,当移动幅度较小时幅度近似不变而相位不断变化,移动幅度大时幅度和相位均发生变化,影响接收信号;
      3. 当物体穿过一系列菲涅耳区时,接收信号表现出类正弦波的连续波形,并在穿过各个边界时形成波峰和波谷;
      4. 当物体的移动导致反射信号的路径发生 λ 的变化时,相位变化 2π ,产生一个完整的正弦周期,如果小于 λ ,则对应于正弦周期的一部分;
  2. 在WiFi菲涅耳区内的人体呼吸监测
    1. 对人体呼吸进行建模:利用半圆柱体模拟胸腔运动
      呼吸模型
    2. 将胸腔位移转化为相位变化
      呼吸活动
      呼吸引起相位变化: θ=2π2Δd/λ ,由于呼吸引起的 Δd 为5mm-12mm,在5GHz下引起的相位变化为 60150 ;因为反射信号的相位变化小于 2π ,对应于正弦周期信号的一段,则不同的段对接收信号的影响是什么?正弦周期中哪些段的位置好,哪些段不好?
    3. 人体位置 VS 合成的接收信号
      不同位置引起的合成波形变化
      一个呼吸循环包含四个部分:吸气,暂停,呼气,暂停;因此接收信号也含有四个成分:吸气波形,暂停引起的直线,呼气波形,暂停引起的直线;
      由图中可见:针对不同的正弦段,当相位变化以 θ=0π 为中心时(worst case),波形幅度变化小,且存在多个峰值(非单调变化);当相位变化以 θ=π/23π/2 为中心时(best case),相位变化引起的信号幅度变化大,且幅度是单调变化的,产生梯形波形;
      因此,要使呼吸率容易检测到(信号变化大),相位变化要位于幅度单调变化的正弦段,且相位变化角度越大越好(深呼吸);对应到菲涅耳区,最佳的人体呼吸监测位置为菲涅耳区的中间,最差的位置为边界,且位于靠内的菲涅耳区反射信号更强;
    4. 人体朝向 VS 合成的接收信号
      不同朝向
      将人体朝向引起的位移分解为两个成分:法线方向(有效位移),切线方向;面朝LOS时有效位移最大,相位变化最大,最容易检测;背向LOS检测效果最差;
    5. 频率分集:在考虑多个载波时,由于不同载波的频率和波长都不同,不同频率的载波的菲涅耳区不同(5GHz下相邻载波的频率差为625KHz);
      对于靠内的菲涅耳区(inner),不同载波的菲涅耳区几乎重合,随着菲涅耳区数的增加,不同载波菲涅耳区边界的差距逐渐扩大;因此,在较小的菲涅耳区范围内,不同载波的检测效果是近似的,但是随着菲涅耳区的增加,可以利用频率分集提高检测效果;
    6. 多用户的呼吸可检测性
      多人呼吸检测
      多人呼吸检测情况下,接收信号的方差可以视作每个人的胸腔位移引起的方差变化的线性组合;为了保证每个人都位于菲涅耳区的中间,可以通过调整设备的位置实现;利用频域的功率谱密度分析提取每个人的呼吸率;
  3. 实验评价
    1. 系统实现和实验环境:信号预处理,呼吸率监测
      信号预处理:Hampel filter;moving average filter;基于方差的子载波选取;
      呼吸率监测:单用户利用胸腔呼吸的周期性变化(fake peak removal);多用户利用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
      TX——mini pc;RX——TP-Link WDR 5300(双频无线路由器,3根全向单频天线,两根2.4GHz,一根5GHz);发包率为20 pkts/s;工作在5.24GHz信道;ground truth利用video手动记录;
    2. 单人检测结论:确实存在菲涅耳区,且越靠近TX/RX,信号越强,同时存在检测边界(detection bound),超出检测边界就无法检测了(2m,110th菲涅耳区);在频率分集增强区域,只有选择特定的子载波才能正确监测呼吸;每个菲涅尔区的中部信号明显,边界不明显;用户朝向也影响检测(注:虽然在第一菲涅耳区的监测结果也很好,但是由于在用户会遮挡视距路径,导致更复杂的情况,如阴影和漫射等,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所以,本文针对的是视距不被用户遮挡的情况?)
      当TX和RX的视距距离超过3m时,CSI信号受环境噪声影响较大(为了保证前12个菲涅耳区不受反射信号的影响,clear from reflectors such as the ground,需要根据不同的视距距离调整设备的高度。所以,本文针对的场景是存在部分自由空间的室内环境,即设备附近没有物体的不复杂的室内环境? )
    3. 两个用户:通过调整RX的位置,不仅可以只检测单个用户的呼吸,还可以同时检测两个用户的呼吸

局限性:本文系统不能有移动用户在附近干扰;对于多用户,不同用户的呼吸特征(频率)必须不同;

本文亮点:提出了基于WiFi的菲涅耳区模型,分析了用户的位置、朝向以及频率分集等对系统可检测性的影响,为基于WiFi的各类检测系统提供了设计指导和理论依据;

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更高的发送功率、频率分集以及多天线对系统性能的提高(本文采用的信号处理方法和特征提取等还是很简单的);进一步研究漫射、反射和阴影(diffusion,reflection and shadowing)之间的相互影响;

  • 2
    点赞
  • 1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