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执着的意义!

《阿甘正传》到底是部什么电影?

  有人看到第十三遍,说这是部爱情电影。

  我看第一遍的时候,就非常清楚:这是一部深刻控诉资本主义社会的电影。

  羽毛飞啊飞,电影开始了。憨厚的阿甘坐在长椅上等九路公交车。对着身边来来去去的人,他讲述他的故事:

  幼小的阿甘,戴上背撑,两脚有那些金属支架,他无法走路。如果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会有同学背着他上学,风雨无阻,团结友爱。阿甘的同学们干了什么呢?他们不给他让座,拣石头扔他,他夺路狂奔。

  对,那个校长,居然因为阿甘智商75,想不让他上学。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我们有九年义务教育,绝不允许、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有一个小姑娘,珍尼,她是资本主义社会贫农出身,有着善良的天性,她给阿甘让了个座位,不在意他是出租房屋食利阶层的孩子。万恶的警察,资本家的走狗们干了些什么?他们拆散这个贫农家庭,不许父亲和孩子住在一起。

  阿甘和珍尼在大树上培养着他们深厚的友谊,如果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是他们俩一起做功课,互学互帮,先进带后进,先后带上红领巾、入团、成为积极分子!

  是的,多么遗憾呀,在他们年少的美好时光,他们没有好好学习,甚至阿甘进了大学,也是天天不务正业,抱着个球猛跑,跑上四年就毕业了,带上学士帽。我们的大学生,一定要过英语四级、所有学科都及格才能毕业进入社会,成为栋梁之材。

  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只能去当兵。在资本主义国家,当兵就是当炮灰,阿甘所在的纵队在英勇的北越社会主义军队AK47的猛烈打击下,溃不成军,纵队的头儿中尉,也丢下双腿。阿甘的屁股上也挨了一枪。他冒着炮火,只为抢救回那个黑人奴隶的后代,他的心,和劳动人民站在一起。

  如果是人民军队士兵,受这点轻伤,肯定是要从医院跑掉,跑回前线。阿甘并没有继续为资本家卖命,他在医院里打兵乓球,消极抵抗越战。

  恶毒的是,美国居然派一个智商75的人和我们打兵乓球,这不是愚弄我们吗?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运动员战胜了阿甘,狠狠地打击了美国嚣张的气焰。阿甘只输过一次,唯一的一次,就是这一次。

  尼克松接见了他,但阿甘的信念坚定,没有因此而投入资本家阵营,他勇敢机智地揭露了水门事件,把资本主义所谓民主政治暴露在天下人面前,暴露它的丑恶面目。

  丢了双腿的头儿,象个流浪汉,酗酒,他为什么没有到全国各地,给政府公务员、给学生、给人民做英雄事迹报告呢?因为那是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

  阿甘也退伍了。他们没有给他安排工作,在我们这里,他可以当法官、公务员、银行保卫、老师,总之会有一个很好的工作,而他没有,什么都没有,被抛弃了,在用过他之后冷酷地抛弃他……对不起,我忘了,阿甘是农村兵,他不享受这些政策。

  好,说说他被欺骗的事。他拿了二万多美圆去买捕虾船,那个老头,明知道那船不值那么多钱,海里也没什么虾,却还是把船卖给他。这是欺诈性交易,在我们诚信的社会主义社会,绝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我们甚至不会给他机会被骗——街道办事处会给他安排一个工作,还有许多残疾人小厂,都可以接收他。制度的不同,导致命运的不同。

  阿甘和没了双腿的中尉,悲惨地遭遇风暴,台风来了,却没有人通知他们。是那个地方的人排外,是那个地方的政府失职,但是,你能要求资本家的政府做些什么呢?他们可不是人民的公仆。

  很难相信,阿甘发财了,他有了十几条船和公司。但,他不愿意做资本家,他离开了公司,给教堂、医院、学校捐了许多钱,遗憾的是,他没有把钱捐给青基会这样的组织,离开了组织,资金运用效果差很多啊。但没办法,谁让他在资本主义社会呢?命运。

  说说珍尼。她被资产阶级腐朽堕落的社会吞噬,被大学开除、上花花公子杂志、跳脱衣舞、吸毒……顺便说一下,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我们根本不会让她有拍裸照的机会,我们没有那样的色情杂志,绝不允许,所以,要是在我们这,她堕落的第一步就不会迈出。就算迈出那一步,也多的是劳教所、戒毒所等着帮助迷途的小羊羔。

  阿甘的妈妈死了,癌症。因为她没有医疗保障,没有高超技术的医生给她做手术,没有白衣天使照顾她,她靠出租小房子为生,她也没什么钱,看不起病。我们,我们为了六十一个兄弟干了些什么,谁能忘记?制度不同,命运不同,影片在细节处也在阐述这个道理。

  阿甘在路上跑了三年多。他为什么跑?是追寻理想?追寻一个乌托邦社会?逃避那个让人窒息的社会制度?但是,他最后无奈地停下,因为追随他的人太少。悲哀,二亿多人,只有那么几十个清醒者。

  看看他们的媒体那时候都在干些什么?发生了那么多大事,领导开了那么多会,做了那么多重要讲话,他们不报道,他们追着一个邋遢的长跑者采访个不停。在那种社会制度下,人民被引向低级趣味,这就是没有人引导和把握方向的必然结果。

  写到这里,很悲伤,悲伤得写不下去,还是收尾吧。阿甘在椅子上坐了那么久,才有一个人告诉他可以不用坐车,直接走过去就到珍尼的家。人情冷漠的社会……

  珍尼死了,死于爱滋病。小福利没有了妈妈,资本主义社会又制造了一个单亲家庭。

  羽毛飘啊飘,在那个社会,每个人都如一根飘在空中的羽毛,随时会改变方向和命运。幸运的是,我们不会轻如羽毛飘在天空,我们都是社会主义的螺丝钉。

第一部分
   阿甘与各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阿甘和母亲
   母亲对于阿甘的影响可以说是谁也无法取代的.正因为有了那样一个懂得珍惜生活,热爱生命,懂得善待自己和教会阿甘善待自己和他人的母亲一直陪伴着引导着低智商的阿甘成长,可以说影片中阿甘之所以能有如此憨厚的性格却让人觉得如此的真实,母亲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或者换句话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母亲的角色才为阿甘诚实善良纯洁的性格奠定了其合理性。
   母亲更是阿甘心灵上第一个也是最牢固的依靠,阿甘在离开美国去越南与母亲告别的时候,母子俩坐在房子外边的石头上,轻轻的依偎在一起,最终阿甘还是忍不住在母亲的怀里流下伤心的泪水。
   后来当阿甘在“珍尼一号”上得知母亲病危,竟无措的跳河。
   再后来阿甘端着饭站在房间门口看着母亲安详的躺在床上休息时表情,那种略带迷茫和不解的表情深入人心。  
      阿甘和珍尼
   珍尼和阿甘是在校车上结识的,而且是在其他所有同学都不愿与阿甘做朋友的时候,珍尼向阿甘伸出了珍贵的友谊之手,这让阿甘感激不尽,也从此开始了他们两人的友谊.(当时小阿甘的眼神略带夸张,初看觉得似乎是因为小演员的演技上欠火候,回头一想倒觉得可能是自己错了,那才是小阿甘,智商略低的孩子的表情,内心一切的情感都毫无保留的体现在了面部表情上。)
   影片中一共出现了两次阿甘受同学的欺负,而且也特意设置在阿甘小时候和长大之后,此外两次都发生在阿甘和珍尼同行的路上,也是两次珍尼冲着阿甘大喊“run!run!”而这两次的跑都对阿甘都很有意义。
   第一次,阿甘痛快的摆脱了束缚自己的脚套,看着那画面,那一根根铁棒掉落时的激动与感动是我看这部片子里面感觉最深的一个场景之一(而当初那些看见脚套嵌在下水道里的尴尬难堪的阿甘看到跑的飞快的阿甘时,也不禁惊叹“这孩子跑的像着了魔一样”设置如此的反差也给那些看热闹的人瞧不起走路不便的阿甘一个响亮的巴掌,打的他们连痛都不敢叫出来)。
   第二次则让阿甘跑进了大学,也因此成了名大学生,当上了橄榄队的主力球员.也才能有机会受到要求去参军。
   可以说如此安排故事情节非常紧凑,非常巧妙。
   阿甘对珍尼那纯洁的爱情影片里也体现的非常充分。
   当珍尼在车里与男友亲密的时候,只是听到珍尼因为头撞在玻璃上而发出的叫声便冲上去给他男友就是两拳,打的珍尼与男友不欢而散。
   当阿甘在越南支援的时候,他能坚持几乎每天都给珍尼写信,可见阿甘是多么希望珍尼能多点了解他的情况和想法.同时也渴望得到珍尼及时的慰籍。
   当珍尼无奈的在酒吧台上唱歌却遭人调戏,阿甘话也没说,冲上去将那几人推倒在地,并且抱起穿着裸露不堪的珍尼。
   当珍尼被男友(黑豹党任职的那位)抽了记耳光之后,阿甘全身都扑了过去,暴打此人。
   在反战演讲时,阿甘听到台下珍尼的喊声,非常惊异的那一声“JENY”(也让我始终记忆尤新),随后冲下台去两人在水中拥抱。
   当阿甘看到远方走来的珍尼时,激动的表情.当阿甘与珍尼再次重逢.阿甘在自己的船上写下 “jenny”这几个字母严肃认真的表情时等等的场景。
   这一切无不流露出阿甘,一个弱智的人所拥有的完全纯洁与崇高的爱情,那绝对是可以让每个女人为之疯狂为之倾倒的.当然珍尼也是如此,只是他留给阿甘的痛苦远大于给予他的幸福。
   珍尼对于阿甘的感情电影剧本中只是稍微点了几下,但却又是如此恰到好处。
   包括先前提到过的两次对阿甘喊“RUN”,包括两人在河里相拥,还有阿甘把去越南的消息告诉珍尼的时候,她回过头来很认真的叮嘱阿甘;当阿甘在病床上收到的厚厚的一叠回信的时候,甚至珍尼教阿甘跳舞给阿甘买鞋把有关阿甘所有的新闻都剪辑收集在一起,似乎看起来这几个小片段可有可无,但笔者认为确是将珍尼对于阿甘的感情很巧妙很到位的表现出来(的确是好剧本)。
      阿甘后来还是终于和珍尼结婚了
   婚礼就在自己家门口举行的,虽然此时的阿甘已是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可婚礼却简易的如同阿甘的为人,平淡的就像一阵微风浮过水面,在观众的心里留下一层浅浅的涟漪,却又是那样感人与真挚。
   但事情还是像结婚之前珍尼告诉阿甘的那样“我有病,活不了多久了。”珍尼还是未能逃离病魔吞噬她生命的最终结果。
   只是当阿甘手端着饭用只是比当年看着安详躺着的母亲表情多一点镇定的表情看着安详的躺着的珍尼时.他似乎也已经意识到他生命里最重要的第二个女人很快即将离他而去,但却并没为此过多无谓的感伤,因为他看到那刻的珍尼是幸福的,是安详的,阿甘就没有理由悲伤。   
   而后阿甘在珍尼坟前的场景却分明充分表现出阿甘并不在意珍尼给予他的,也许珍尼给予阿甘的确实远不如阿甘给予珍尼的,但阿甘也只是在乎珍尼过的真的快乐与幸福,如果是,那对于他而言就已经足够了.呵呵,这就是阿甘,一个低智商人所持有的爱情观,简单真挚的就像一滩可见湖底的静水,可又有谁会知道这湖到底有多深呢?
      阿甘将珍尼的坟简易的安排在他们小时一起玩耍的参天大树下面,并且还将花圈围成了心字,围绕在坟的周围,阿甘将那封并为开启的小阿甘写给她母亲珍尼的信轻轻的放在墓边上,小心翼翼的退出花圈的时候,那种对于珍尼的忠爱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平淡的令人伤感不已。
      阿甘和珍尼两个同样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各自的命运确是如此不同。
   阿甘有个好母亲,而珍尼却只有一个嗜酒如命堕落不堪的父亲,当珍尼拉着阿甘的手恳求的他在留下来陪会他的时候,当珍尼手拉着阿甘一起躲进庄稼地里躲避父亲的追喊时,当珍尼带在和阿甘双手合十乞求自己能变成一只鸟期盼逃离可恶的父亲的手掌时,当珍尼愤怒的将手中的鞋子扔向曾经那个给自己童年留下痛苦记忆的房子时,这一切都是他父亲给于珍尼的,这似乎也像是珍尼的命运一样,无法躲避。
   珍尼死后,阿甘找人将那房屋痛快的推倒的时候,笔者就更为这样的家庭和珍尼受到的家庭带来的伤害而感到无奈和叹息。     
   阿甘和巴布
   阿甘和巴布的友谊如同阿甘对于珍尼的爱情一样纯粹。
   还记得阿甘和巴布第一次见面,那也是在车上,巴布介绍自己说“嘿,我的全名叫(不好意思不关乎重点没留意),别人都叫我巴布。”阿甘却回答说“我的全名叫forrest Gump,别人都叫我 forrest Gump。”确实他不傻,只是有点笨,但这并不影响尊敬他的人。
   两人在军队里训练的时候,并没有看到太多的正面对话,但电影将巴布介绍虾菜的时候用几个不同组的镜头很顺畅的连接让笔者感觉印象非常深刻,特别是两个好朋友的关系--一个不停地说, 一个只是不停的完成手头上的工作,要是巴布最后说“好像就这么多了”阿甘才给点反应。笔者都在怀疑阿甘是否有在听他的话,但剧本如此设置似乎就在说明,所谓的真正的朋友应该珍视的是彼此最内心的想法,有时候需要的也仅仅是无声的聆听与默记。
      在丹恩带领的小队遭偷袭,大家各自逃命的这一段给这部原本看起来还算文雅的片子增加了不少张力,也让笔者颇为吃惊.而且其中阿甘就巴布这段更是把阿甘和巴步的感情推向及至。也正是此段才让人明白,真正的友谊只会在困难中不断的升华而不会退缩。
   当阿甘救出一个一个受伤的战士,当阿甘救出丹恩中尉得知丛林很快会被移为平地的时候,阿甘心里想到的却只是一定要再进丛林,找到巴布,因为巴布是他阿甘的朋友!而当阿甘看到受了伤的巴布自然是满脸惊恐,汉克思那颤抖的声音同时也震憾着我的心。和巴布告别的那一幕始终无法磨灭,巴布是惊慌的,是极度恐惧的,阿甘是伤心的,但也许巴布能死在阿甘的身边也已经能让他满足了,毕竟在他走的那一刻,是平静的,温暖的,还会有个白人为自己这个黑人的牺牲伤心落泪。
      而阿甘和巴布的友谊并没有随着巴布的死亡而终结,阿甘在巴布身前答应过他两人合作做虾行.后来退伍之后阿甘履行承诺,去巴布家那边干起虾商来,能不能致富不得而知,可阿甘如此心意我想巴布在天之灵也会欣慰。
   当然剧本最后还是设置了阿甘从虾行起家了,但这里就涉及到阿甘和另一人的关系,就是丹恩中尉。
         阿甘和丹恩
   剧本将阿甘和丹恩中尉的结识设置在支援越南,而且在丹恩此人的人物设置上比小说多加条更为鲜明的元素,那就是命运。
   影片中说到丹恩的世家基本上都是战死于个大战场,然后等待着荣誉的到来,他们这个家族为此而自豪,同时也将此视为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命运,而战死杀场是他们应该笑着接受的命运。
   可这样的命运让阿甘改变了,丹恩中尉并没能战死在战场上,可战场却已经夺走了他的双腿, 也许躺在病床上的丹恩中尉在想是自己死后的荣誉与骄傲,但现在却换成是低智商阿甘送来的甜筒,他怎么会不憎恨阿甘呢?
   于是剧本又设置了丹恩将阿甘半夜拽下床争执的那段戏,当丹恩近乎绝望的说:“我曾经是丹恩中尉,如今只是个废人了”,阿甘回答说:“你现在还是丹恩中尉”,笔者认为这是最能给丹恩以重新生活下去的最好言语了。
   后来丹恩中尉过上荒淫无度,视酒如命的生活,批着一头蓬蓬的枯长发,可当丹恩看到电视里军队放假的报道时的平静的表情,在圣诞节来临的那一刻略显呆滞的表情,这平静的表面下,隐藏着一个内心极度痛苦和孤寂的人。
      可军人毕竟是军人,始终会旅行自己的诺言,当阿甘在自己的虾船上看到码头上静坐的丹恩中尉对着他笑的时候,那画面又是如此感人,两个军人之间的承诺是如此真实。
   阿甘和丹恩中尉在虾船上拼搏的早些日子平淡而又充实,那都是因为他们抓不到什么虾,跑去祷告.可此处剧本又设置了一场阿甘和丹恩中尉与台风搏斗的戏。重点却是要呼应丹恩中尉的命运这条线,也许命运会让在战场里死里逃生的丹恩死于台风的肆虐中,也许命运会让断了腿的丹恩中尉一事无处,也许也许,而丹恩对着漆黑的天空的怒吼分明是对命运,自己曾经深信的人生目标,表达那种不屑与痛恨,那是一种发泄更是一种告白——告诉命运自己绝对不会被你操纵,我要走出自己的路,就算台风无论有多大,我都不怕,因为我不在惧怕你,我要自己绝对自己的命运!
   故事当然是让丹恩这方胜利,于是虾源充足了,于是不再相信所谓的命运.终于丹恩终于承认是阿甘拯救了他,他对阿甘说:“我从来没有谢谢你救了我的命。”
   到此阿甘对于失去双腿的丹恩中尉的拯救才算以成功告终。
   后来丹恩过上了正常的人生活,装了假肢,还有了可以陪伴他一辈子的老婆。
   在影片中也有个细节--在阿甘和珍尼的婚礼上,所有人都坐着只有丹恩中尉是站着的,如果仔细看的话可以看到在最左边坐着人身边还靠着一张椅子,那本应该是丹恩中尉坐的,但他不要,他更喜欢自己能站着观看婚礼,丹恩还情不自禁的握住了他未婚妻的肩膀。
   这似乎又告诉我们,没有人能改变他人的命运,只有他本人自己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安排更添加了丹恩中尉的角色魅力。本电影所要赞颂的并不仅仅只是阿甘一人,其中至少也包括了丹恩中尉。
            阿甘和自己的儿子
   阿甘第一眼看到自己的儿子小阿甘,他已经是个聪明的小男孩了。   当从珍尼口中得知那个正在看着的可爱的孩子竟然是自己的孩子的时候,真的是害怕、恐惧, 兴奋,快乐一股脑涌了上来。而当阿甘问到珍尼“他聪明吗?”的时候更让人体会到其实阿甘不苯。他不想自己的孩子和他一样,处处受人欺负。
   小阿甘确实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在阿甘当年第一次上校车的地方,小阿甘也在那上了校车, 阿甘看到与司机应答自如的小阿甘,内心一定是非常自豪与骄傲的,那是他阿甘的孩子,那是一个高智商的孩子 。
   PS片中有一幕镜头,当时给笔者留下很深的印象,阿甘,珍尼和小阿甘三人一起散步,阿甘先是牵着珍尼的手同行,可以暗喻为阿甘从小长大的路上始终有着珍尼的陪伴,随后阿甘同时牵起了他儿子的手,好比三人在一起的幸福生活,随后阿甘就无意间放开了牵着珍尼的手,似乎暗示着珍尼会离开阿甘和小阿甘,后来确实如此,阿甘和小阿甘组了家庭生活,又是一个单亲家庭。
      阿甘和社会焦点人物(3K党首领,尼克松总统,约翰孙总统,总统,黑因党)
   剧本中并没有将阿甘与此类人物的关系设置为尊敬与被尊敬.而是阿甘让他们多次难堪.这要和当时美国的政治大环境联系起来,笔者认为那是剧本给予当时美国动荡的政坛一个态度,似乎片中接见过阿甘的总统没一个是有好下场的,而且多半也是被暗杀的.而影片中也给出了影片所倡导的东西,那是在阿甘和珍尼在河水中深情拥抱的场景,两人相拥,那是爱。屏幕左边一个大大的标牌上写着“PEACE”那是和平,配合着众人的热烈的鼓掌,分明就在给当时的所有政坛上的领导人一个讯息,民众要的只是一个充满爱与和平的环境!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