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line 函数
1. 规则一、一个函数可以自已调用自已,称为递归调用(后面讲到),含有递归调用的函数不能设置为inline;
2. 规则二、使用了复杂流程控制语句:循环语句和switch语句,无法设置为inline;
3. 规则三、由于inline增加体积的特性,所以建议inline函数内的代码应很短小。最好不超过5行。
4. 规则四、inline仅做为一种“请求”,特定的情况下,编译器将不理会inline关键字,而强制让函数成为普通函数。出现这种情况,编译器会给出警告消息。
5. 规则五、在你调用一个内联函数之前,这个函数一定要在之前有声明或已定义为inline,如果在前面声明为普通函数,而在调用代码后面才定义为一个inline函数,程序可以通过编译,但该函数没有实现inline。
void test()
// 中间调用test(),则没有实现inline
inline void test()
{
//….
}
这里面顺便提一下,如果一个普通函数定义在.h文件里面,这个头文件被多个.cpp文件include的时候,会出现重复定义的错误,因为编译后每个.cpp的obj文件里面都有该函数的实现,所以一链接就出错,这和普通全局变量一样。解决的办法
a. 如果是简单的函数就可以让它变成内联函数。
b. 也可以加static,让其成为静态函数
c. 把其定义移到.cpp文件中去。
6. 规则六、为了调试方便,在程序处于调试阶段时,所有内联函数都不被实现。非类成员函数时
7. 关键字inline 必须与函数定义体放在一起才能使函数成为内联,仅将inline 放在函数声明前面不起任何作用。
如下风格的函数Foo 不能成为内联函数:
inline void Foo(int x, int y); // inline 仅与函数声明放在一起
void Foo(int x, int y)
{
}
而如下风格的函数Foo 则成为内联函数:
void Foo(int x, int y);
inline void Foo(int x, int y) // inline 与函数定义体放在一起
{
}
注意:把一个函数的定义放到一个头文件里面是一个规则性的东西。除非函数只是在一个单独的cpp文件中调用到了。特别的,如果你把内联函数放在一个cpp文件里面,而你从其他的cpp文件里面调用它,你会在连接器得到一个"unresolved external"错误。
inline functions 一般必须在头文件内,因为大多数构建环境在编译期间进行 inlining(内联化)。为了用被调用函数的函数本体替换一个函数调用,编译器必须知道函数看起来像什么。(有一些构建环境可以在连接期间 inline,还有少数几个——比如,基于 .NET Common Language Infrastructure (CLI) 的托管环境——居然能在运行时 inline。然而,这些环境都是例外,并非规定。inlining(内联化)在大多数 C++ 程序中是一个 compile-time activity(编译期行为)。)
templates 一般在头文件内,因为编译器需要知道一个 template 看起来像什么以便需要时对它进行实例化。(同样,也不是全部如此。一些构建环境可以在连接期间进行 template instantiation(模板实例化)。然而,compile-time instantiation(编译期实例化)更为普遍。)
所以说,inline 是一种“用于实现的关键字”,而不是一种“用于声明的关键字”。一般地,用户可以阅读函数的声明,但是看不到函数的定义。尽管在大多数教科书中内联函数的声明、定义体前面都加了inline 关键字,但我认为inline 不应该出现在函数的声明中。这个细节虽然不会影响函数的功能,但是体现了高质量C++/C 程序设计风格的一个基本原则:声明与定义不可混为一谈,用户没有必要、也不应该知道函数是否需要内联。
8. 定义在类声明之中的成员函数将自动地成为内联函数,例如
class A
{
public:
void Foo(int x, int y) { } // 自动地成为内联函数
}
将成员函数的定义体放在类声明之中虽然能带来书写上的方便,但不是一种良好的编程风格,上例应该改成:
// 头文件
class A
{
public:
void Foo(int x, int y); // 不需要加上inline关键字
}
// 定义文件 .cpp
inline void A::Foo(int x, int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