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2009-10-20

  今天把CreatThread与_beginthreadex的区别弄明白了,由此还给我提了个醒,关于现在监控程序中全局函数在多线程中的使用,之前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所以代码中的很多处实现存在安全隐患(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现找到两处:

(1)全局变量echoLabel的使用,由于收发消息都在work线程中执行,且wok线程与主线程间的通信用的是SendMessage,暂时不会有问题,但有隐患;

(2)由SENDMEG结构体组成的链表的使用,用两个指针分别指向链表的头尾。在主线程中Insert节点,在work线程中Delete节点,问题就出现在这两个函数中对两个指针的操作。

 

  CreatThread 与 _beginthreadex这三个函数的区别

  CreatThread是Win32 API函数,而_beginthreadex属于C RunTime函数,_beginthreadex内部调用了CreatThread。
  为什么要有这样的两个创建线程的函数呢?最重要在于CreatThread在一种应用场景下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在使用CreatThread的情况下调用C++ RunTimeLibrary的函数,而被调用的函数使用了全局变量(确切的说是要求tiddata结构的全局变量,这个结构下面有解释),这样的话会出现不安全的问题。
  不安全指的是内存泄露的问题,那么是怎么造成的,为什么_beginthreadex没有这样的问题?


  要求tiddata结构的C RunTime函数在被调用后会有下面这些动作:
C RunTime函数试图TlsGetalue获取线程数据结构的地址,如果没有获取到,函数就会现场分配一个 tiddata结构,并且和线程相关联。如果不通_endthreadex函数来终结线程的话,这个结构将不会被撤销,内存泄漏就会出现了。但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不推荐使用_endthreadex函数来结束线程,因为里面包含了ExitThread调用。


  CreateThread函数不产生这样的tiddata结构,而_beginthreadex在产生线程的同时,还构建了一个堆结构(tiddata结构,通过线程本地存贮器与线程关联起来),这个堆结构用来保存线程入口函数地址和一些数据,比如说errno之类的线程全局变量。我认为tiddata结构的由来是这样的,多线程版本下的CTL(C RunTime Library)函数与单线程版本下的区别主要是在对使用了全局变量的那些函数实现上,在多线程情况下使用全局变量会有很多预料不到的事,所以才会有同步机制,多线程版本的CTL对此的应对措施就是在函数中使用tiddata结构,用来读取和保存全局变量。


在《Win32多线程程序设计》中总结了几条准则,何时使用_beginthreadex。
1 使用malloc()和free(),或是new和delete

2 使用stdio.h或io.h里面声明的任何函数

3 使用浮点变量或浮点运算函数

4 调用任何一个使用了静态缓冲区的runtime函数,比如:asctime(),strtok()或rand()

注:全局变量errno用来存放错误原因,效果跟Win32平台下的GetLastError()一样。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