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指令与MESI缓存一致性协议

CAS指令与非阻塞算法
CAS指令作为并行程序设计的基础,通过比较并交换内存地址的内容实现数据同步。本文探讨了CAS指令的工作原理,包括它如何利用Intel CPU上的CMPXCHG指令,并介绍了缓存一致性协议(如MESI)在多核环境中确保数据一致性的关键作用。

CAS(Compare-And-Swap)指令是并行程序设计最基础的基石,随着越来越多的本本都用上了双核,这个世界已经快速步入并行计算时代,CAS指令发挥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大。CAS指令,在Intel CPU上称为CMPXCHG,的作用是将指定内存地址的内容与所给的某个值相比,如果相等,则将其内容替换为所给的另一个值,这一系列操作是原子的,不可能被中断。基本上所有的同步机制,与信号量、Java中的synchronized等的实现最终都要用到CAS指令,即使锁无关的数据结构也离不开CAS指令。 

关于CAS指令最著名的传闻是CAS需要锁总线,因此CAS指令不但慢而且会严重影响系统并发度,即使没有冲突是也一样。不过在较新的CPU中(对于Intel CPU来说是486之后),事实并非如此。目前的CPU一般都采用了很好的缓存一致性协议,在很多情况下能够防止锁总线的发生,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Intel CPU中使用的MESI缓存一致性协议。 

先来说说缓存一致性问题。为了提高数据访问效率,每个CPU上都有一个容量很小(现在一般是1M这个数量级),速度很快的缓存,用于缓存最常访问的那些数据。由于操作内存的速度实在太慢,数据被修改时也只更新缓存,并不直接写出到内存中去,这一来就造成了缓存中的数据与内存不一致。如果系统中只有一个CPU,所有线程看到的都是缓存中的最新数据,当然没问题。但如果系统中有多个CPU,同一份内存可能会被缓存到多个CPU中,如果在不同CPU中运行的不同线程看到同一份内存的缓存值不一样就麻烦了,因此有必要维护这多种缓存的一致性。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只要一有修改操作,就通知所有CPU更新缓存,或者放弃缓存下次访问的时候再重新从内存中读取。但这会Stupid的实现显然不会有好的性能,为解决这一问题,产生了很多维护缓存一致性的协议,MESI就是其中一种。 

MESI协议的名称由来是指这一协议为缓存的每个数据单位(称为cache line,在Intel CPU上一般是64字节)维护两个状态位,使得每个数据单位可能处于M、E、S或I这四种状态之一。各种状态含义如下: 

M: 被修改的。处于这一状态的数据只在本CPU中有缓存,且其数据已被修改,没有更新到内存中 
E: 独占的。处于这一状态的数据只在本CPU中有缓存,且其数据没有被修改,与内存一致 
S: 共享的。处于这一状态的数据在多个CPU中有缓存 
I: 无效的。本CPU中的这份缓存已经无效了。 

当CPU要读取数据时,只要缓存的状态不是I都可以从缓存中读,否则就要从主存中读。这一读操作可能会被某个处于M或E状态的CPU截获,该CPU将修改的数据写出到内存,并将自己设为S状态后这一读操作才继续进行。只有缓存状态是E或M时,CPU才可以修改其中的数据,修改后缓存即处于M状态。如果CPU要修改数据时发现其缓存不处于E或M状态,则需要发出特殊的RFO指令(Read For Ownership),将其它CPU的缓存设为I状态。 

因此,如果一个变量在某段时间内只被一个线程频繁修改,则对应的缓存早就处于M状态,这时CAS操作就不会涉及到总线操作。所以频繁的加锁并不一定会影响系统并发度,关键是看锁冲突的情况严重不严重,如果经常出现冲突,即缓存一会被这个CPU独占,一会被那个CPU独占,这时才会不断产生RFO,影响到并发性能。 

 

 

CPU原语-比较并交换(CompareAndSet),实现非阻塞算法

  什么是CAS?

  cas是现代CPU提供给并发程序使用的原语操作. 不同的CPU有不同的使用规范.

  在 Intel 处理器中,比较并交换通过指令的 cmpxchg 系列实现。

  PowerPC 处理器有一对名为“加载并保留”和“条件存储”的指令,它们实现相同的目地;

  MIPS 与 PowerPC 处理器相似,除了第一个指令称为“加载链接”。

  CAS 操作包含三个操作数 —— 内存位置(V)、预期原值(A)和新值(B)

  什么是非阻塞算法?

  一个线程的失败或挂起不应该影响其他线程的失败或挂起.这类算法称之为非阻塞(nonblocking)算法

  对比阻塞算法:

  如果有一类并发操作, 其中一个线程优先得到对象监视器的锁, 当其他线程到达同步边界时, 就会被阻塞.

  直到前一个线程释放掉锁后, 才可以继续竞争对象锁.(当然,这里的竞争也可是公平的, 按先来后到的次序)

  CAS 原理:

  我认为位置 V 应该包含值 A;如果包含该值,则将 B 放到这个位置;否则,不要更改该位置,只告诉我这个位置现在的值即可。

  CAS使用示例(jdk 1.5 并发包 AtomicInteger类分析

   

  这个方法是, AtomicInteger类的常用方法, 作用是, 将变量设置为指定值, 并返回设置前的值.

  它利用了cpu原语compareAndSet来保障值的唯一性.

  另, AtomicInteger类中, 其他的实用方法, 也是基于同样的实现方式.

  比如 getAndIncrement, getAndDecrement, getAndAdd等等.

  CAS语义上存在的"ABA 问题"

  什么是ABA问题?

  假设, 第一次读取V地址的A值, 然后通过CAS来判断V地址的值是否仍旧为A, 如果是, 就将B的值写入V地址,覆盖A值.

  但是, 语义上, 有一个漏洞, 当第一次读取V的A值, 此时, 内存V的值变为B值, 然后在未执行CAS前, 又变回了A值.

  此时, CAS再执行时, 会判断其正确的, 并进行赋值.

  这种判断值的方式来断定内存是否被修改过, 针对某些问题, 是不适用的.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 jdk 1.5并发包提供了AtomicStampedReference(有标记的原子引用)类, 通过控制变量值的版本来保证CAS正确性.

  其实, 大部分通过值的变化来CAS, 已经够用了.

  jdk1.5原子包介绍(基于volatile)

  包的特色:

  1, 普通原子数值类型AtomicInteger, AtomicLong提供一些原子操作的加减运算.

  2, 使用了解决脏数据问题的经典模式-"比对后设定", 即 查看主存中数据是否与预期提供的值一致,如果一致,才更新.

  3, 使用AtomicReference可以实现对所有对象的原子引用及赋值.包括Double与Float,

  但不包括对其的计算.浮点的计算,只能依靠同步关键字或Lock接口来实现了.

  4, 对数组元素里的对象,符合以上特点的, 也可采用原子操作.包里提供了一些数组原子操作类

  AtomicIntegerArray, AtomicLongArray等等.

  5, 大幅度提升系统吞吐量及性能.

 

<think>嗯,用户的问题聚焦在volatile关键字缓存一致性协议的关系上,特别是它们在多线程环境中如何协同解决内存可见性问题。从用户引用的资料来看,ta已经对Java内存模型、MESI协议等基础概念有一定了解,但需要更系统的串联。 用户可能正在学习Java并发编程,遇到了volatile的实际应用场景(比如状态标志位),但对其底层原理感到困惑。ta的深层需求应该是想理解:为什么简单的volatile声明就能解决可见性问题?这背后硬件和软件是如何协作的? 需要重点澄清几个关键点: 1. volatile如何通过编译器屏障和CPU指令影响内存访问顺序 2. MESI协议如何被动维护一致性,而volatile如何主动触发更新 3. 为什么volatile不保证原子性(这点引用[4]已经提到x++的例子) 特别要注意用户提供的引用[5]中关于缓存行状态的描述(M/E/S/I),这将是解释volatile写入时总线事件触发的关键。同时要避免重复用户已知的内容(比如synchronized和volatile的对比),聚焦在请求的“关系”分析上。 用户的问题质量很高,说明ta已经做过功课,只是需要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体系。回答时应当用生产-消费这种经典案例来展示协作机制,同时补充一些实际开发中的注意事项(比如伪共享问题)。</think>以下是关于`volatile`关键字缓存一致性协议关系的系统解析,结合多线程环境中的内存可见性问题: --- ### 一、内存可见性问题的本质 在多核CPU架构中,每个核心有独立的**缓存层级**(L1/L2/L3)。当线程操作共享变量时: 1. 线程A在核心1修改变量`X`,先写入核心1的**Store Buffer**(非立即同步到主内存) 2. 线程B在核心2读取`X`,可能从本地缓存获取**旧值** *根本原因*:缓存同步延迟导致数据不一致[^1][^5] --- ### 二、`volatile`如何解决可见性问题 #### 1. **编译器CPU层面的强制约束** - **禁止指令重排序**:编译器不会优化`volatile`变量的读写顺序 - **插入内存屏障**:生成特殊CPU指令(如x86的`lock`前缀)[^2] #### 2. **触发缓存一致性协议MESI)** 当写`volatile`变量时: ```java volatile int flag = 0; // 写操作 flag = 1; // 触发以下机制 ``` 1. **强制刷新Store Buffer** 当前核心立即将修改写入缓存行(Cache Line) 2. **触发总线事件** 通过总线嗅探(Bus Snooping)通知其他核心: - 使其他核心中该缓存行状态变为**Invalid (I)**[^4][^5] - 强制其他核心下次读取时从主内存重新加载 3. **读操作清空本地缓存** 读取`volatile`变量前自动插入读屏障,丢弃失效缓存 --- ### 三、`volatile`MESI协议的协作流程 以**双核场景**为例: ```mermaid sequenceDiagram participant CoreA as 核心A(写线程) participant Bus as 系统总线 participant CoreB as 核心B(读线程) CoreA->>CoreA: 修改volatile变量 (flag=1) CoreA->>Bus: 发出BusUpgr信号 Bus->>CoreB: 嗅探到失效事件 CoreB->>CoreB: 标记缓存行为Invalid(I) CoreB->>Bus: 下次读取时发起总线请求 Bus->>MainMem: 从主内存加载最新值 ``` #### 关键点: - **写操作**:`volatile`写 → 写屏障 → 刷新缓存 + 触发MESI失效机制[^4] - **读操作**:`volatile`读 → 读屏障 → 清空本地失效缓存 → 从主存加载[^2] --- ### 四、`volatile`的局限性 尽管解决可见性,但**不保证原子性**: ```java volatile int count = 0; // 线程A count++; // 1.读取count=0 → 2.计算count+1 → 3.写入count=1 // 线程B同时执行: count++; // 若步骤1在A写入前执行,B也读取到0 // 导致最终结果=1而非2 ``` *原因*:`count++`是非原子操作,MESI协议只能保证单次读/写的可见性[^4] --- ### 五、对比其他同步方案 | **机制** | 解决可见性 | 解决原子性 | 性能代价 | |------------------|------------|------------|----------------| | `volatile` | ✅ | ❌ | 低(仅内存屏障)| | `synchronized` | ✅ | ✅ | 高(上下文切换)| | `AtomicInteger` | ✅ | ✅ | 中(CAS操作) | > *选择原则*: > - 只需可见性 → `volatile`(如状态标志位) > - 需原子操作 → `synchronized`或原子类[^2][^3] --- ### 六、实际应用场景 #### 1. **状态标志位** ```java volatile boolean shutdownRequested = false; // 线程A public void run() { while(!shutdownRequested) { // 每次读取最新值 // 执行任务 } } // 线程B public void shutdown() { shutdownRequested = true; // 修改后对其他线程立即可见 } ``` #### 2. **双重检查锁定(DCL)** ```java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 第一次检查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 // 第二次检查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volatile防止指令重排序 } } } return instance; } } ``` *关键作用*:禁止`new Singleton()`的指令重排序,避免返回未初始化对象[^2] --- ### 七、总结:`volatile`缓存一致性的关系 1. **`volatile`是软件层机制**:通过内存屏障控制指令顺序 2. **MESI是硬件层协议**:自动维护多核缓存一致性 3. **协同工作**: - `volatile`写 → 触发MESI失效事件 → 其他核心缓存失效 - `volatile`读 → 绕过失效缓存 → 强制从主存加载 4. **共同目标**: 确保多线程环境下共享变量的修改对所有核心**立即可见**,但**不保证复合操作的原子性**[^4][^5] --- ### 相关问题 1. **为什么`volatile`不能替代`synchronized`解决原子性问题?** `volatile`仅保证单次读/写的原子性,但`i++`这类"读-改-写"操作需要同步机制保证整体原子性[^3]。 2. **MESI协议在什么场景下会失效?** 当缓存行频繁在不同核心间跳动(**缓存乒乓**)时,大量总线事件会严重降低性能[^5]。 3. **`volatile`如何防止指令重排序?** 通过插入**LoadLoad屏障**、**LoadStore屏障**等内存屏障指令,限制编译器和CPU的优化行为[^2]。 4. **ARM架构x86架构的`volatile`实现有何差异?** x86的强内存模型(TSO)下`volatile`写只需`StoreLoad`屏障,而ARM的弱内存模型需要更严格的全屏障[^5]。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