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不一定舒服


你喜欢灯火通明的夜景吗,喜欢被万家灯火点亮的不夜城吗?住在城市的现代人已经越来越不“怕黑”了,因为我们周围充斥着各式各样,甚至各种颜色的光源。不过,这些看似“光明”美好的夜生活带来的不仅是光污染,还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哈佛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如果社区的夜间户外光照水平较高,住在这里的女性患乳腺肿瘤的风险就会更高。研究人员认为,该发现为以往的同类研究提供了坚实的证据。

研究光照水平和患病风险有关
哈佛大学的这项研究基于其著名的“护士健康研究II”计划,该计划始于1989年,是目前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关于女性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之一。
流行病学家彼得·詹姆斯和他的同事们跟踪了1989年至2013年“护士健康研究”中护士的乳腺肿瘤发病率。109672名护士的家都经过了地理编码,其左邻右舍的夜间平均光照水平则根据美国国防气象卫星计划的卫星图像估算。截至2013年,共有3549例已诊断的新增乳腺肿瘤病例,与研究人员的预测结果差不多。
该研究显示,女性所住社区的夜间光照水平与其日后患乳腺肿瘤的风险之间存在直接关系:光照水平越高,风险就越高。相比邻里间光照水平最低的社区,光照水平最高的社区乳腺肿瘤风险提升了14%。
该研究也考虑到了许多其他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子女的个数、体重、是否使用激素药物等一长串的潜在影响因素。值得注意的是,灯光与患病风险在绝经前被诊断出乳腺肿瘤的年轻女性中更为明显。此后,詹姆斯又进行了几项亚变量分析,其中有两个因素比较突出——现役或退役烟民,以及是否上夜班。
意义验证之前灯光“有害”的研究

该研究之所以意义重大,是因为它为许多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早在1987年,就有学者提出,夜间电光源或许能解释乳腺肿瘤“流行”的部分原因。这一理论在当时实属“天马行空”的想象,因为大家认为灯光与“有害”根本挂不上钩,更不可能为肿瘤症“背锅”。光不能破坏化学键,不能摧毁DNA,也不像雌激素等荷尔蒙一样,一旦过量会造成乳腺的变异甚至发展成肿瘤症。

相比之下,光的“毒性”就没那么好界定了,暴露于光源下对人健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时间。在几百年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已经适应了24小时制,即约12小时的明亮和约12小时的黑暗。因此,我们在白天的时候身体更加期待光明,到了晚上则更倾向于黑暗,我们的生物钟也深谙此道。然而,20世纪的伟大发明——电灯,则让我们把所谓的“黑白有别”抛到脑后了。


当我们打破了“黑白”的秩序,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女性患乳腺肿瘤的风险可能会增加。研究人员之所以一直坚持不懈地寻找二者的关联,一部分是由于乳腺肿瘤的诱因有很多,比如肥胖、饮酒等,但是没有一种因素能单独成立。这一点也使乳腺肿瘤与许多其他常见肿瘤症不同,它们都有各自的首要治病因素,例如吸烟是肺肿瘤的首要治病因素、肝

炎病毒会致肝肿瘤等。

原理推迟夜晚模式削弱抗肿瘤效果
即便灯光点亮黑夜了,光照又是如何影响女性患乳腺肿瘤的风险呢?
研究人员假设,卫星图像中夜里更明亮的社区,其居民接收到夜间的光源就更多。这可以理解为,既然卫星图上已经近似“灯火通明”,那么这些居民无论是宅在家中、在街上遛弯,还是在社区中进行娱乐活动,都会更多地暴露在光源中。卫星数据就像是女性实际接触夜间光源的“代理”监测依据,尤其是入睡前的时段。
如果我们在夜间接收到过多的光,那么夜晚生理模式的正常过渡就会被推迟,而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血液中褪黑素的大量增加。从小鼠实验中我们得知,褪黑素具有很强的抗肿瘤作用。我们接收到的光线波长越短,其相对于其他光线颜色就越偏蓝,对褪黑素水平降低的影响就越大,进而延迟夜晚生理模式的过渡。
 
康涅狄格大学医学院教授理查德·G·史蒂文斯和其同事利用卫星数据进行了一次类似的分析。他们发现了光照对于年轻女性的影响更大,这与2014年加州的一项研究结果相似。史蒂文斯表示,加州2014年的研究和哈佛大学的最新研究都比他们的分析更专业,因为两项研究都加入了年龄等诸多个人数据,而三项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


质疑

14%的风险高了还是少了


尽管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的推测还算“谦虚”,得出了适度的数据(夜间光照多,乳腺肿瘤风险增加14%),但还是引发了不同学者参与讨论其正确性,这其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

研究因素是否够全面
有研究人员提出,风险的明显提升有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的,而非夜间光源。哈佛大学的研究是迄今为止关于女性健康状况最好的研究之一,它的数据精细到个人,记录了每个人的各种特征,如年龄、体重、BMI(身体质量指数)、收入以及是否吸烟等。研究人员将这些因素纳入统计模型中,发现并没有改变他们对实验结果的估计。不过,也不排除其他因素信息不完美的情况,可能存在一些残余的“混淆因素”。


真实数据可能更严重

 
另有研究人员提出,如果晚上和深夜的光照确实会增加女性患乳腺肿瘤的风险,那么14%这一数字显然是被低估了,实际影响应该更大。该研究通过卫星图像预测夜间光源,但卫星图像也仅仅是个替代品。参与调查的女性是在家还是外出,她们在晚上究竟接收了多少光源是很难测量的。
流行病学研究普遍有一个局限,如哈佛大学的此次研究就是利用“代理”数据测量真实情况,这往往会低估健康风险的水平。卫星图像与实际情况(女性暴露在光照下)的相关性越弱,流行病学研究给出的风险评估就越低。


警告

白光LED路灯有潜在危险


哈佛大学发表该项研究前,美国医学协会去年刚对白光LED路灯可能引发的潜在健康问题发出了公开警告。如果以哈佛大学的研究结果作为参考,那么在设计街道照明时应当考虑夜间光照过多的影响,最好在保证照明的前提下,尽量选用亮度低的灯具。


电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是人们对它的过度使用已经导致了夜晚也亮如白昼。当我们感叹不夜城的繁华绚烂时,也应当注意到夜晚“缺席”产生的影响。这其中,与乳腺肿瘤相关的许多新增证据的确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探索智慧旅游的新纪元中,一个集科技、创新与服务于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旅行方式。智慧旅游,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分支,旨在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游客、旅游企业及政府部门提供无缝对接、高效互动的旅游体验与管理模式。这一方案不仅重新定义了旅游行业的服务标准,更开启了旅游业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 智慧旅游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它不仅仅关注技术的革新,更注重游客体验的提升。从游前的行程规划、信息查询,到游中的智能导航、个性化导览,再到游后的心情分享、服务评价,智慧旅游通过构建“一云多屏”的服务平台,让游客在旅游的全过程中都能享受到便捷、个性化的服务。例如,游客可以通过手机APP轻松定制专属行程,利用智能语音导览深入了解景点背后的故事,甚至通过三维GIS地图实现虚拟漫游,提前感受目的地的魅力。这些创新服务不仅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和满意度,也让旅游变得更加智能化、趣味化。 此外,智慧旅游还为旅游企业和政府部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管理变革。通过大数据分析,旅游企业能够精准把握市场动态,实现旅游产品的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推荐,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而政府部门则能利用智慧旅游平台实现对旅游资源的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例如,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政府可以迅速应对旅游高峰期的客流压力,有效预防景区超载,保障游客安全。同时,智慧旅游还促进了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与协同合作,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总之,智慧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无限潜力,正引领着旅游业迈向一个更加智慧、便捷、高效的新时代。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大模型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尤其聚焦于DeepSeek这一创新应用。文章首先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定义、分类及其发展历程,指出从摩尔定律到知识密度提升的转变,强调了大模型知识密度的重要性。随后,文章深入探讨了DeepSeek的发展路径及其核心价值,包括其推理模型、思维链技术的应用及局限性。此外,文章展示了DeepSeek在多个行业的应用场景,如智能客服、医疗、金融等,并分析了DeepSeek如何赋能个人发展,具体体现在公文写作、文档处理、知识搜索、论文写作等方面。最后,文章展望了大模型的发展趋势,如通用大模型与垂域大模型的协同发展,以及本地部署小模型成为主流应用渠道的趋势。 适合人群:对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技术感兴趣的从业者、研究人员及希望利用DeepSeek提升工作效率的个人用户。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了解大模型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②掌握DeepSeek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操作方法;③学习如何通过DeepSeek提升个人在公文写作、文档处理、知识搜索、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工作效率;④探索大模型在特定行业的应用潜力,如医疗、金融等领域。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结合实际案例,详细介绍了DeepSeek在各个场景下的应用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大模型技术。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当前大模型技术面临的挑战,如模型的局限性和数据安全问题,鼓励读者关注技术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