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23.97帧率的原因

http://raytao.lofter.com/post/3d177_185a386

关于那些“格(Frame)”不得不说的事

今天早上,鄙人在社交网络发了这一系列的问题:请解释以下名词之间的关系或差异。帧,格,帧率,时基,升格,降格;Timecode、frame、fps、3:2 pulldown……


以上这些内容绝非无聊之举。实际是有鉴于这半年以来,工作上遇到各式各样缺少影像技术基本常识的客户。特别是这两天天又遇上一奇葩。借此机会粗略一说,权当普及吧。如有人发现不对之处,还望指正。


Frame即格或者帧,过往以胶片为介质翻译为格,数字影像则翻译为帧。帧率自然则是fps,而时基Timebase则是决定了帧率规格。


关于3:2 pulldown。这涉及到电影与电视制式之间的转换。不少人都知道,电影是24格。然而实际我们看视频文件参数,经常会存在23.976这种小数。还有像NTSC制式的29.97这种帧率数值。为什么无数影片都放着整数不用,非要用小数呢?


简而言之是与电气标准以及电视制式有关。电影是每秒24帧图像,放映时经技术处理,一般显示为48Hz或72Hz。然而电视制式在制定之初(主要指标清分辨率的模拟电视信号时代)就(故意)使用了与电影不一样的标准。电影要在电视上播出,需经过一番比较复杂的技术处理。


一般采用NTSC制式的地区(美国、日本以及我国的台湾省),居民用交流电工作标准是110V60Hz,场频取样了交流电的频率,因此每秒钟扫描频率是60Hz。一帧2场,所以出现了30帧。


而像中国大陆那样采用PAL制式,民用交流电标准是220V50Hz,PAL制式的标准基于50Hz的交流电频率,被设定在了25帧


因此,24格的电影,要想在电视上实现流畅的正常播放,以NTSC制式为例,电影的24幅图像,需分配成NTSC的60幅图像。电影第一幅图像,分配到电视的1-3幅图像中,电影的第二幅图像,分为电视节目的4、5幅图像,依此类推,电影的图像,按3-2-3-2的顺序交替分配到电视的60幅图像当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3:2 Pulldown技术。



而实际上为符合电学规范,如NTSC制式,应用在影片上精确数值为59.94Hz,这样就出现了29.97这个数字。稍加换算即可得出:29.97÷30×24=23.976。


注意:这两种标准,都是隔行扫描的。随着高清时代到来(即我们现在身处的时代),出现了数字信号跟逐行扫描等一系列新技术,许多问题都将克服不再存在。然而为保证旧有影像资料正常播放,不会因技术革新换代产生阻碍的缘故,这些设定与参数在后期软件中依然被得到保留。


最后,想必最让人弄不明白的估计是升降格跟帧率之间的关系吧?


很多人(包括过去的自己)都是只有快镜跟慢镜,没有所谓升降格的概念。以为用单反相机上的那个720p 50帧的模式拍,后期变个速,那样就能流畅地放慢镜了...然而实际上,帧率跟升降格,完全是两回事。


那个50帧,所代表的是产生的视频文件帧速率将会是50帧,看到的画面依然是正常的运动速度。对应于平常使用的24、25、30等帧率,这一类48、50、60,被称作高帧频(HFR,High Frame Rate)。其所带来的好处,是消除了由于过往帧数相对较少,导致的运动画面不够流畅的问题(有大量观影经验,对视觉敏感的朋友应该能体会到这问题)


而升格,则是拍摄比正常格数(帧率)更多格的画面(大于24、25、30),产生的文件帧率依然是正常的格数。例如,拍摄1秒的画面,若为升格20倍的拍摄,将拍了24x20=480格的素材。然后再将这480格的素材按正常的24格播放,自然得出了一个20s慢镜头。


至于降格,则反之亦然。拍摄比正常格数少的画面,然后以正常格数进行播放,从而得出加速的镜头。电影拍摄动作片的时候,不少导演跟摄影师会使用这种技巧,将拍摄格数降到20或21格,以实现更加快速凌厉的格斗场面。近些年随着单反普及而流行的延时摄影,其实就是一种降格拍摄。


希望说完之后,真能多几个明白人吧。在行业里头有如此多专业素养不过关的人,实在是太不正常了。这不是单纯因为数字影像技术普及与平民化就能解释得通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