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瀑布开发模式到敏捷开发模式(scrum)的思路转换

本文分享了从瀑布模式过渡到敏捷开发模式(scrum)的经验,强调了团队自我驱动和有效product backlog管理的重要性。在实践中,通过让团队成员从被驱动转变为自我驱动,提升了开发效率和目标感。同时,详细讨论了product backlog的管理策略,旨在减少不确定性和提高需求质量,避免频繁的需求变更浪费资源。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部门推广scrum敏捷开发已经小半年了、团队也从不适应、慢慢地开始变的习惯。之前领导安排我作为我们组的scrum master、因为从来没有做过leader、然后直接之前也没有接触过scrum、更是非常别扭、很吃力、因为不仅要做master的工作、还要承担100%的开发工作、开始的时候非常吃力。现在随着大家都开始慢慢习惯scrum的工作模式、我才开始慢慢地从每天1/3的时间、降到每天只要半个多小时花在scrum的管理上面。
如果要我总结中间的模式转换的话、我觉得最关键的有两点、一是大家对于敏捷的认知要深刻、要让全体成员都自我改造成敏捷开发者、二是要做好对product backlog的管理。

自我驱动

虽然我们号称敏捷了、也每天开早会、也有了自己的sprint看板、每个sprint也要开总结回顾会议、但是我觉得这些更多的都是敏捷的行、而不是敏捷的神、那么什么是神呢?我个人觉得是作为团队成员来说、神就是从被驱动、改变为自我驱动,这两者简直是两种思路。
最开始的时候、我会每个sprint之前、为组员整理好人力分配图、其实就是帮每个人安排每天的任务、然后在接口出问题的时候、也要我去催、接口卡在哪里了、有哪些解决方法。我非常累、大小事情都要操心、组员遇到问题了、也会问”master、这个出问题了“,然后就等我帮忙解决。后来领导开会、一起聊、发现其他的组也是有这个问题、每个组的scrum master都是身心俱疲、这时候、领导也说、我们其实只是组织大家在一起协作、而不是所谓的”项目经理“。
在这之后、我就有意思的从具体的事物中脱离出来、把原来的什么都管、转换为专注为大家提供一个更流畅的合作上来。我不再帮每个人分配要做哪些、而是大家自己去分配、去协调、我不再去管具体的接口的发布日期、而是让做这个story的人、自己去商量。慢慢地、大家就知道了、这个story是我的、那么、所有关于它的事物、我都要关心、story不是产品经理、也不是master的、所以大家有责任去把它做好、这样反而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开发效率、从中央处理式、变成了分布式处理、每个人都很关心当前的story、大家也有了更高的目标、不再是“我要把这个功能完成”,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