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实现C-RAN: 前端回传的挑战 第二部分



助力实现C-RAN: 前端回传的挑战

            第二部分

  本系列文章的第一部分提出了前端回传网络的需求。第二部分将讨论实现前端回传网络的五大主要候选技术方案。

  • 点到点光纤
  • 微波
  • 无源WDM
  • 有源WDM
  • OTN

1.1        点到点光纤

       点到点光纤实现的前端回传网络中,每个RRH头都通过其光纤对(或者是单条光纤——如果使用的是双向的单根光纤)与BBU相连。在RRHBBU中均使用了灰色光模块。

图 3 点到点光纤

  该方案的巨大挑战在于需要消耗大量光纤,乃至于无法为大量部署C-RAN方案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

1.2        微波

  微波前端回传正逐渐兴起,成为前端回传的一个可行方案,尤其是在HetNets中,其中的小基站层通过前端回传到附近的宏基站。但是,基于微波的前端回传也有其局限:

  • 带宽:通常至多只支持CPRI option 3
  • 范围有限:通常只能在很短的半径内
  • 基站选址的难题
  • 对气候相关的衰减非常敏感

  本系列文章中后面部分将着重在基于光纤的前端回传,原因在于其能够支持所有的CPRI速率,以及网络运营商期望达到的20km的传送范围。

1.3 无源WDM     

  基于无源WDM的前端回传解决方案直接在RRHBBU中部署CWDMDWDM光模块,并采用了一个无源光增/删复用器(OADM)将有色波长复用到单个光纤对上。

图4 基于无源WDM的前端回传网络

  该方案有两个主要优点:

  1. 满足CPRI3GPP延迟和定时的需求不成问题。
  2. 大大降低了对光纤的要求
  3. OADM 设备无需电源

       但是,也存在一些重大的缺陷:

  1. 缺少一个分界点导致了监管及运营方面的困难
  2. 缺少OAM的功能使得错误定位在运营时十分具有挑战性、也很昂贵
  3. CPRI客户数目限制在18个(CWDM局限在18个波长)
  4. 每个集中化的RRH使用了两个价格更为高昂的有色光模块(一个在RRH端,另一个在BBU端)
  5. 有些远端射频头单元可能无法满足有色光模块所需的更高功耗要求
  6. 无法支持保护功能

1.4 有源WDM     

      有源WDM方案利用了OADM中一个单独的转发器来将灰色光转化为有色光。通

常在转发器上会采用一块FPGA来提供数量有限的OAM&PMON。此外,也可以利用这块FPGA来实现厂商专有的TDM复用机制。

图5  基于有源WDM的前端回传

  有源 WDM的方案带来了如下几个挑战:

  1. 降低了光纤的要求,与无源WDM达到相当水平
  2. RRHBBU中得以使用灰色光
  3. 相较无源WDM,有源WDM提供了一个分界点
  4. 提供了实现简单PMON的机会,如对CPRI 8B/10B代码进行监测。

       但是,该方案也存在若干缺陷:

  1. 需要电源
  2. 每个RRH用了两个有色光模块(一个在RRH上,另一个则在BBU处)
  3. 如果采用了TDM复用,则从本质上就是厂商专有的,也是基于OTN本有功能的再次创新
  4. PMONOAM需要消耗额外的带宽

1.5  OTN     

       基于OTN的解决方案与有源WDM方案的架构相似,但也存在两个重大的差异。

       首先,该方案是基于一种经过现场验证的、标准化的技术(通过ITU G.709),该技术在当今运营商网络中已普遍采用,WDM网络管理的模式也是为人所熟知。第二点,该技术助力实现了基于标准的TDM复用,因此能够大幅度降低有色光模块及前端回传网络中所需带宽的数目。

图6  基于OTN的前端回传方案

  OTN 具备如下几项优势:

  1. TDM 复用可以降低有色模块的数目,从而大幅降低成本
  2. 基于标准的电信级技术
  3. 标准化的FEC可以降低功耗、减少光模块的成本,网络中无需放大功能,即能达到所需的传送范围。
  4. 标准化及每个CPRI客户都有的OAM
  5. 带内客户及通道监测使故障隔离成为可能,无需消耗额外的带宽
  6. 多业务能力可以同时支持移动前端回传与后端回传
  7. 可以扩展,能支持HetNets和电信汇聚
  8. 在运营商网络中已经广泛部署
  9. 运营商的网络运营团队对此十分熟悉
  10. 能让多家移动运营商共享同样的底层架构

       OTN 一直以来面临的挑战还有:

  1. 满足严格的CPRI3GPP定时要求的挑战
  2. 缺乏可行的解决方案
  3. 众所周知的成本问题

       但是OTN解决方案不可一概而论。最近出现了一项名为“CPRIm”的新提案。CPRIm在本质上结合了CPRI复用及OTN包裹以生成一个新的ODU2信号,速度比OTN的标准化速率更快。CPRIm的主要优点在于其能实现6x CPRIoption 33x CPRIoption 5以使其能够置入一块11.8G ODU2c。但是,其结果就是带来了如下表 5 中列出的若干挑战。

表 5  OTN vs. CPRIm

  本系列文章的第三部分陈述了一个案例,从经济的角度将不同的前端回传方案进行一个对比。

迈向5G-C-RAN:需求、架构与挑战》白皮书 自从2009年,中国移动首次提出C-RAN概念,已有7年。期间中国移动一直保持着每隔几年发布一个版本的C-RAN白皮书,向业界通报C-RAN进展并呼吁业界共同参与C-RAN的研发。这期间,中国移动始终坚定不移地在推进C-RAN集中化部署和协作化技术在现网中的应用,并研究无线云网络,为最终实现无线通信网的“Open & Soft”的目标而奋斗。 自从中国移动的网络进入4G时代,前传网络对传输资源消耗过高而相对应传输资源有限的网络现实,使得C-RAN在中国移动网络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其发展也相对迟缓。而从2014年起,通过引入无源波分设备WDM(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 ng)和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压缩技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前传网络的光纤资源消耗过多的问题。继而,在2015年至2016年年中,中国移动在一年的时间内发起了多省的C-RAN规模部署的验证工作。通过福建、江苏、安徽三省的规模部署和长期运维验证,不仅证明了C-RAN组网方式在综合成本、无线协作化抗干扰、降低能耗等方面优势明显,也证明了C-RAN采用无源WDM(彩光)传输方案的10站以下的小规模集中,降低了对机房的配电、空间、可靠性等要求,通过长期运维,在运维难度、故障率等都未明显上升。2015年的4期TD-LTE建设指导意见中,将C-RAN作为优选建设方式在全网进行推广。目前C-RAN在沿海多省已经开始了全网的应用。 相较于C-RAN的集中化、协作化和绿色节能方面在中移动现网的推进,无线云化的概念也逐渐被业界广泛的接纳,C-RAN在引入网络功能虚拟化NFV(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框架后,更是带来了无线资源灵活编排的优势。另一方面,面向5G,基于集中/分布单元CU/DU(Centralized Unit/Distributed Unit)的两级架构也已经被业界所认可,这一网络架构与无线云化的结合,构成了5G C-RAN的两个基本要素。随着越来越多的产业界公司开始投入5G C-RAN的研发,联合更多产业合作伙伴共同研究和解决无线云化在5G网络应用上的问题和挑战,将是C-RAN技术研究和产业推进的下一个目标。 本白皮书与2014年初发布的《C-RAN 无线接入网绿色演进 3.0》和2016年联合产业合作伙伴共同发布的《NGFI:下一代前传网络接口》白皮书一脉相承,重点在于阐述无线云网络基本概念和技术要素,通过产业界各方联合发布本白皮书,我们希望进一步促进无线云网络(Cloud-RAN,C-RAN的四个概念之一)的成熟,并加速推进无线云设备的商用进程。
《迈向5G-C-RAN:需求、架构与挑战》白皮书 自从2009年,中国移动首次提出C-RAN概念,已有7年。期间中国移动一直保持着每隔几年发布一个版本的C-RAN白皮书,向业界通报C-RAN进展并呼吁业界共同参与C-RAN的研发。这期间,中国移动始终坚定不移地在推进C-RAN集中化部署和协作化技术在现网中的应用,并研究无线云网络,为最终实现无线通信网的“Open & Soft”的目标而奋斗。 自从中国移动的网络进入4G时代,前传网络对传输资源消耗过高而相对应传输资源有限的网络现实,使得C-RAN在中国移动网络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其发展也相对迟缓。而从2014年起,通过引入无源波分设备WDM(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和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压缩技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前传网络的光纤资源消耗过多的问题。继而,在2015年至2016年年中,中国移动在一年的时间内发起了多省的C-RAN规模部署的验证工作。通过福建、江苏、安徽三省的规模部署和长期运维验证,不仅证明了C-RAN组网方式在综合成本、无线协作化抗干扰、降低能耗等方面优势明显,也证明了C-RAN采用无源WDM(彩光)传输方案的10站以下的小规模集中,降低了对机房的配电、空间、可靠性等要求,通过长期运维,在运维难度、故障率等都未明显上升。2015年的4期TD-LTE建设指导意见中,将C-RAN作为优选建设方式在全网进行推广。目前C-RAN在沿海多省已经开始了全网的应用。 相较于C-RAN的集中化、协作化和绿色节能方面在中移动现网的推进,无线云化的概念也逐渐被业界广泛的接纳,C-RAN在引入网络功能虚拟化NFV(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框架后,更是带来了无线资源灵活编排的优势。另一方面,面向5G,基于集中/分布单元CU/DU(Centralized Unit/Distributed Unit)的两级架构也已经被业界所认可,这一网络架构与无线云化的结合,构成了5G C-RAN的两个基本要素。随着越来越多的产业界公司开始投入5G C-RAN的研发,联合更多产业合作伙伴共同研究和解决无线云化在5G网络应用上的问题和挑战,将是C-RAN技术研究和产业推进的下一个目标。 本白皮书与2014年初发布的《C-RAN 无线接入网绿色演进 3.0》和2016年联合产业合作伙伴共同发布的《NGFI:下一代前传网络接口》白皮书一脉相承,重点在于阐述无线云网络基本概念和技术要素,通过产业界各方联合发布本白皮书,我们希望进一步促进无线云网络(Cloud-RAN,C-RAN的四个概念之一)的成熟,并加速推进无线云设备的商用进程。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