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真的“丧”吗?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qq_31810357/article/details/78878086

到了年关,公司项目忙的不可开交,公众号也一拖再拖,主要是因为懒,今天说说"丧"这个话题。


最近“佛系青年”这一词开始流行起来,佛系青年指的是“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引自百度百科),对生活质量没有了追求,不再固执于某个选项,对于来自社会的要求服从但不上心。这个词似乎和“丧文化”一样,都是古老的犬儒主义或者说斯多葛主义在当代的回声,但与以“葛优躺”“咸鱼”为代表的什么都不做的丧不同,佛系青年他们的态度不是“不干”,而是“没所谓”,那如果说丧文化的(至少在精神上)的罢工可以说是对各方面生活压力和工作伦理的反抗,那么佛系青年他们是全面妥协的一群人了吗?

佛系生活实际上是“丧文化”的翻版。丧文化是目前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它的前身,其实就是曾经的“小确幸”(小而确定的幸福)。如果说“小确幸”讲述的是人生的一种“小获得”,“丧文化”则是在“小确幸”的基础上,更强调人生的“大失去”。


佛系的火热引出了道系、儒系、法系等等,在他们的“三连”的对比中我们或许能够看出些头绪:

佛系:都行,可以,没关系

儒系:稍等,抱歉,对不起

法系:免谈,不见,按规矩

道系:闭嘴,滚蛋,你XX



孙立平曾说:中国社会是一个断裂的社会。北上广这些大城市十分繁荣,但是贫穷的地方甚至都吃不饱穿不暖,因此,阶层之间的流动弥足重要,但是,由于资本积累的私有化,下层人民的上升通道变得越来越狭窄,甚至连最最公平的教育也在逐渐丧失功能,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于是,更多的青年看到了“草根逆袭”的不现实性,逐渐接受了现实,走上了“低欲望”的路子。

因此,丧文化不仅是90后心理的真实写照,也是社会问题的缩影。

自卑和自暴自弃,多半是工作学习压力大的年轻人,可能还有些社恐,拒绝“努力就有回报”以及类似的一切正能量叙事,希望风平浪静过一天是一天,上下班或学习考试对他们就是混日子,没有投注什么热情在里面,以前或许有,但他们早就放弃了,并且多少对此有些嗤之以鼻。丧是一种绝望但又不至于去自杀只想躺着吃好喝好却不善于表达或行动的持续状态。有人也会说今天比较丧,第二天又比较阳光。但这是一种滥用,天天丧才是真的丧。So,丧可以理解为短期内的丧心里调整并非是真的丧,从适应性到抵抗丧需要一个过程,我们需要给90后更多的关爱。




iOS开发者交流群(官方收费群):①446310206 ②446310206

推荐资源:

iOS-Swift-Developers

iOS-OC-Developer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韩俊强

奖励一杯咖啡☕️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