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三极管在我们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中都有大量的应用,在我们开发板上也用了多个三极管。在我们板子上的 LED 小灯部分,就有这个三极管的应用了,图 3-5 的 LED 电路中的 Q16就是一个 PNP 型的三极管。
图 3-5  LED 电路
图 3-5  LED 电路

三极管的初步认识

三极管是一种很常用的控制和驱动器件,常用的三极管根据材料分有硅管和锗管两种,原理相同,压降略有不同,硅管用的较普遍,而锗管应用较少,本课程就用硅管的参数来进行讲解。三极管有 2 种类型,分别是 PNP 型和 NPN 型。先来认识一下,如图 3-6。
图 3-6  三极管示意图
图 3-6  三极管示意图

三极管一共有 3 个极,从图 3-6 来看,横向左侧的引脚叫做基极(base),中间有一个箭头,一头连接基极,另外一头连接的是发射极 e(emitter),那剩下的一个引脚就是集电极 c(collector)了。这是必须要记住的内容,死记硬背即可,后边慢慢用的多了,每次死记硬背一次,多次以后就会深入脑海了。

三极管的原理

三极管有截止、放大、饱和三种工作状态。放大状态主要应用于模拟电路中,且用法和计算方法也比较复杂,我们暂时用不到。而数字电路主要使用的是三极管的开关特性,只用到了截止与饱和两种状态,所以我们也只来讲解这两种用法。三极管的类型和用法我给大家总结了一句口诀,大家要把这句口诀记牢了:箭头朝内 PNP,导通电压顺箭头过,电压导通,电流控制。

下面我们一句一句来解析口诀。大家可以看图 3-6,三极管有 2 种类型,箭头朝内就是PNP,那箭头朝外的自然就是 NPN 了,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实际电路的需求来选择到底用哪种类型,大家多用几次也就会了,很简单。

三极管的用法特点,关键点在于 b 极(基极)和 e 级(发射极)之间的电压情况,对于PNP 而言,e 极电压只要高于 b 级 0.7V 以上,这个三极管 e 级和 c 级之间就可以顺利导通。也就是说,控制端在 b 和 e 之间,被控制端是 e 和 c 之间。同理,NPN 型三极管的导通电压是 b 极比 e 极高 0.7V,总之是箭头的始端比末端高 0.7V 就可以导通三极管的 e 极和 c 极。这就是关于“导通电压顺箭头过,电压导通”的解释,我们来看图 3-7。
图 3-7  三极管的用法
图 3-7  三极管的用法

我们以图 3-7 为例介绍一下。三极管基极通过一个 10K 的电阻接到了单片机的一个 IO口上,假定是 P1.0,发射极直接接到 5V 的电源上,集电极接了一个 LED 小灯,并且串联了一个 1K 的限流电阻最终接到了电源负极 GND 上。

如果 P1.0 由我们的程序给一个高电平 1,那么基极 b 和发射极 e 都是 5V,也就是说 e到 b 不会产生一个 0.7V 的压降,这个时候,发射极和集电极也就不会导通,那么竖着看这个电路在三极管处是断开的,没有电流通过,LED2 小灯也就不会亮。如果程序给 P1.0 一个低电平 0,这时 e 极还是 5V,于是 e 和 b 之间产生了压差,三极管 e 和 b 之间也就导通了,三极管 e 和 b 之间大概有 0.7V 的压降,那还有(5-0.7)V 的电压会在电阻 R47 上。这个时候,e 和 c 之间也会导通了,那么 LED 小灯本身有 2V 的压降,三极管本身 e 和 c 之间大概有 0.2V的压降,我们忽略不计。那么在 R41 上就会有大概 3V 的压降,可以计算出来,这条支路的电流大概是 3mA,可以成功点亮 LED。

最后一个概念,电流控制。前边讲过,三极管有截止,放大,饱和三个状态,截止就不用说了,只要 e 和 b 之间不导通即可。我们要让这个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就是我们所谓的开关特性,必须要满足一个条件。三极管都有一个放大倍数β,要想处于饱和状态,b 极电流就必须大于 e 和 c 之间电流值除以β。这个β,对于常用的三极管大概可以认为是 100。那么上边的 R47 的阻值我们必须要来计算一下了。

刚才我们算过了,e 和 c 之间的电流是 3mA,那么 b 极电流最小就是 3mA 除以 100 等于30uA,大概有 4.3V 电压会落在基极电阻上,那么基极电阻最大值就是 4.3V/30uA = 143K。电阻值只要比这个值小就可以,当然也不能太小,太小会导致单片机的 IO 口电流过大烧坏三极管或者单片机,STC89C52 的 IO 口输入电流最大理论值是 25mA,我推荐不要超过 6mA,我们用电压和电流算一下,就可以算出来最小电阻值,我们图 3-7 取的是经验值。


三极管在数字电路里的开关特性,最常见的应用有 2 个:一个是控制应用,一个是驱动应用。所谓的控制就是如图 3-7 里边介绍的,我们可以通过单片机控制三极管的基极来间接控制后边的小灯的亮灭,用法大家基本熟悉了。还有一个控制就是进行不同电压之间的转换控制,比如我们的单片机是 5V 系统,它现在要跟一个 12V 的系统对接,如果 IO 直接接 12V电压就会烧坏单片机,所以我们加一个三极管,三极管的工作电压高于单片机的 IO 口电压,用 5V 的 IO 口来控制 12V 的电路,如图 3-8 所示。

图 3-8 三极管实现电压转换
图 3-8 三极管实现电压转换

图 3-8 中,当 IO 口输出高电平 5V 时,三极管导通,OUT 输出低电平 0V,当 IO 口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截止,OUT 则由于上拉电阻 R2 的作用而输出 12V 的高电平,这样就实现了低电压控制高电压的工作原理。

所谓的驱动,主要是指电流输出能力。我们再来看如图 3-9 中两个电路之间的对比。
图 3-9  LED 小灯控制方式对比
图 3-9  LED 小灯控制方式对比

图 3-9 中上边的 LED 灯,和我们第二课讲过的 LED 灯是一样的,当 IO 口是高电平时,小灯熄灭,当 IO 口是低电平时,小灯点亮。那么下边的电路呢,按照这种推理,IO 口是高电平的时候,应该有电流流过并且点亮小灯,但实际上却并非这么简单。

单片机主要是个控制器件,具备四两拨千斤的特点。就如同杠杆必须有一个支点一样,想要撑起整个地球必须有力量承受的支点。单片机的 IO 口可以输出一个高电平,但是他的输出电流却很有限,普通 IO 口输出高电平的时候,大概只有几十到几百 uA 的电流,达不到1mA,也就点不亮这个 LED 小灯或者是亮度很低,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想用高电平点亮 LED,就可以用上三极管来处理了,我们板上的这种三极管型号,可以通过 500mA 的电流,有的三极管通过的电流还更大一些,如图 3-10 所示。
图 3-10  三极管驱动 LED 小灯
图 3-10  三极管驱动 LED 小灯

图 3-10 中,当 IO 口是高电平,三极管导通,因为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c 极电流就可以达到 mA 以上了,就可以成功点亮 LED 小灯。

虽然我们用了 IO 口的低电平可以直接点亮 LED,但是单片机的 IO 口作为低电平,输入电流就可以很大吗?这个我想大家都能猜出来,当然不可以。单片机的 IO 口电流承受能力,不同型号不完全一样,就 STC89C52 来说,官方手册的 81 页有对电气特性的介绍,整个单片机的工作电流,不要超过 50mA,单个 IO 口总电流不要超过 6mA。即使一些增强型 51 的IO 口承受电流大一点,可以到 25mA,但是还要受到总电流 50mA 的限制。那我们来看电路图的 8 个 LED 小灯这部分电路,如图 3-11 所示。
图 3-11   LED 电路图(一)
图 3-11   LED 电路图(一)

这里我们要学会看电路图的一个知识点,电路图右侧所有的 LED 下侧的线最终都连到一根黑色的粗线上去了,大家注意,这个地方不是实际的完全连到一起,而是一种总线的画法,画了这种线以后,表示这是个总线结构。而所有的名字一样的节点是一一对应的连接到一起,其他名字不一样的,是不连在一起的。比如左侧的 DB0 和右侧的最右边的 LED2 小灯下边的DB0 是连在一起的,而和 DB1 等其他线不是连在一起的。

那么我们把图 3-11 中现在需要讲解的这部分单独摘出来看,如图 3-12 所示。
图 3-12  LED 电路图(二)
图 3-12  LED 电路图(二)

现在我们通过 3-12 的电路图来计算一下,5V 的电压减去 LED 本身的压降,减掉三极管e 和 c 之间的压降,限流电阻用的是 330 欧,那么每条支路的电流大概是 8mA,那么 8 路 LED如果全部同时点亮的话电流总和就是 64mA。这样如果直接接到单片机的 IO 口,那单片机肯定是承受不了的,即使短时间可以承受,长时间工作就会不稳定,甚至导致单片机烧毁。

有的同学会提出来可以加大限流电阻的方式来降低这个电流。比如改到 1K,那么电流不到 3mA,8 路总的电流就是 20mA 左右。首先,降低电流会导致 LED 小灯亮度变暗,小灯的亮度可能关系还不大,但因为我们同样的电路接了数码管,后边我们要讲数码管还要动态显示,如果数码管亮度不够的话,那视觉效果就会很差,所以降低电流的方法并不可取。其次,对于单片机来说,他主要是起到控制作用,电流输入和输出的能力相对较弱,P0 的 8 个口总电流也有一定限制,所以如果接一两个 LED 小灯观察,可以勉强直接用单片机的 IO 口来接,但是接多个小灯,从实际工程的角度去考虑,就不推荐直接接 IO 口了。那么我们如果要用单片机控制多个 LED 小灯该怎么办呢?

除了三极管之外,其实还有一些驱动 IC,这些驱动 IC 可以作为单片机的缓冲器,仅仅是电流驱动缓冲,不起到任何逻辑控制的效果,比如我们板子上用的 74HC245 这个芯片,这个芯片在逻辑上起不到什么别的作用,就是当做电流缓冲器的,我们通过查看其数据手册,74HC245 稳定工作在 70mA 电流是没有问题的,比单片机的 8 个 IO 口大多了,所以我们可以把他接在小灯和 IO 口之间做缓冲,如图 3-13 所示。
图 3-13  74HC245 功能图
图 3-13  74HC245 功能图

从图 3-13 我们来分析,其中 VCC 和 GND 就不用多说了,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里有个0.1uF 的去耦电容哦。

74HC245 是个双向缓冲器,1 引脚 DIR 是方向引脚,当这个引脚接高电平的时候,右侧所有的 B 编号的电压都等于左侧 A 编号对应的电压。比如 A1 是高电平,那么 B1 就是高电平,A2 是低电平,B2 就是低电平等等。如果 DIR 引脚接低电平,得到的效果是左侧 A 编号的电压都会等于右侧 B 编号对应的电压。因为我们这个地方控制端是左侧接的是 P0 口,我们要求 B 等于 A 的状态,所以 1 脚我们直接接的 5V 电源,即高电平。图 3-13 中还有一排电阻 R10 到 R17 是上拉电阻,这个电阻的用法我们在后边介绍。

还有最后一个使能引脚 19 脚 OE,叫做输出使能,这个引脚上边有一横,表明是低电平有效,当接了低电平后,74HC245 就会按照刚才上边说的起到双向缓冲器的作用,如果 OE接了高电平,那么无论 DIR 怎么接,A 和 B 的引脚是没有关系的,也就是 74HC245 功能不能实现出来。

从下面的图 3-14 可以看出来,单片机的 P0 口和 74HC245 的 A 端是直接接起来的。这个地方,有个别同学有个疑问,就是我们明明在电源 VCC 那地方加了一个三极管驱动了,为何还要再加 245 驱动芯片呢。这里大家要理解一个道理,电路上从正极经过器件到地,首先必须有电流才能正常工作,电路中任何一个位置断开,都不会有电流,器件也就不会参与工作了。其次,和水流一个道理,从电源正极到负极的电流水管的粗细都要满足要求,任何一个位置的管子过细,都会出现瓶颈效应,电流在整个通路中细管处会受到限制而降低,所以在电路通路的每个位置上,都要保证通道足够畅通,这个 74HC245 的作用就是消除单片机IO 这一环节的瓶颈。
图 3-14  单片机与 74HC245 的连接
图 3-14  单片机与 74HC245 的连接

  • 7
    点赞
  • 3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书 名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第五版) 作 者 曾兴雯 刘乃安 陈健 付卫红 本书是《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第四版)》的修订版,主要是在《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第四版)》的基础上强化了高频电路的系统概念和系统设计。本书内容包括绪论 高频电路基础与系统问题 高频谐振放大器 正弦波振荡器,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 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频率调制与解调,反馈控制电路, 高频电路的集成化与系统设计等。 本书可作为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大专、电大、职大相关专业的教材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编辑 第1章 绪论 1 1.1 无线通信系统概述 1 1.1.1 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 1 1.1.2 无线通信系统的类型 4 1.1.3 无线通信系统的要求与指标 5 1.2 信号、 频谱与调制 5 1.3 本课程的特点 9 思考题与习题 10 第2章 高频电路基础与系统问题 11 2.1 高频电路中的元器件 11 2.1.1 高频电路中的元件 12 2.1.2 高频电路中的有源器件 13 2.2 高频电路中的组件 15 2.2.1 高频振荡回路 15 2.2.2 高频变压器和传输线变压器 25 2.2.3 石英晶体谐振器 30 2.2.4 集中滤波器 34 2.2.5 高频衰减器 37 2.3 阻抗变换与阻抗匹配 38 2.3.1 振荡回路的阻抗变换 39 2.3.2 LC网络阻抗变换 39 2.3.3 变压器阻抗变换 42 2.3.4 电阻网络阻抗变换 42 2.4 电子噪声与接收灵敏度 43 2.4.1 概述 43 2.4.2 电子噪声的来源与特性 44 2.4.3 噪声系数和噪声温度 49 2.4.4 噪声系数的计算 52 2.4.5 噪声系数与接收灵敏度的关系 55 2.5 非线性失真与动态范围 56 2.5.1 非线性失真产生的机理 56 2.5.2 非线性失真与动态范围 59 2.5.3 改善非线性失真的措施 60 2.6 高频电路的电磁兼容 61 2.6.1 合理接地 62 2.6.2 屏蔽与吸收 62 2.6.3 去耦与滤波 63 2.6.4 电路设计 63 思考题与习题 64[1] 第3章 高频谐振放大器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 78 3.1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66 3.1.1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67 3.1.2 放大器性能分析 67 3.1.3 高频谐振放大器的稳定性 69 3.1.4 多级谐振放大器 71 3.1.5 高频集成放大器 72 3.2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和特性 74 3.2.1 工作原理 75 3.2.2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 78 3.2.3 高频功放的外部特性 82 3.3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高频效应 85 3.4 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实际线路 87 3.4.1 直流馈电线路 87 3.4.2 输出匹配网络 88 3.4.3 高频功放的实际线路举例 89 3.5 高效功放与功率合成 90 3.5.1 D类高频功率放大器 90 3.5.2 功率合成器 94 3.6 高频集成功率放大器简介 96 附表 余弦脉冲分解系数表 99 思考题与习题 101 第4章 正弦波振荡器振荡线路举例——互感耦合振荡器 109 4.1 反馈振荡器的原理 105 4.1.1 反馈振荡器的原理分析 105 4.1.2 平衡条件 106 4.1.3 起振条件 107 4.1.4 稳定条件 108 4.1.5 振荡线路举例——互感耦合振荡器 109 4.2 LC振荡器 110 4.2.1 振荡器的组成原则 110 4.2.2 电容反馈振荡器 111 4.2.3 电感反馈振荡器 113 4.2.4 两种改进型电容反馈振荡器 114 4.2.5 场效应管振荡器 116 4.2.6 压控振荡器 117 4.2.7 E1648单片集成振荡器 117 4.3 频率稳定度 118 4.3.1 频率稳定度的意义和表征 118 4.3.2 振荡器的稳频原理 119 4.3.3 提高频率稳定度的措施 120 4.4 LC振荡器的设计考虑 121[1] 4.5 石英晶体振荡器 122 4.5.1 石英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 122 4.5.2 晶体振荡器电路 123 4.5.3 高稳定晶体振荡器 126 4.6 振荡器中的几种现象 127 4.6.1 间歇振荡 127 4.6.2 频率拖曳现象 128 4.6.3 振荡器的频率占据现象 130 4.6.4 寄生振荡 132 4.7 RC振荡器 133 4.7.1 RC网络 134 4.7.2 RC振荡器 135 4.7.3 文氏桥振荡器 136 4.8 负阻振荡器 137 4.8.1 负阻型振荡器 137 4.8.2 负阻性器件 137 4.8.3 负阻振荡器 139 思考题与习题 140 第5章 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 144 5.1 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 144 5.1.1 非线性函数的级数展开分析法 145 5.1.2 线性时变电路分析法 147 5.2 二极管电路 149 5.2.1 单二极管电路 150 5.2.2 二极管平衡电路 152 5.2.3 二极管环形电路 155 5.3 差分对电路 159 5.3.1 单差分对电路 159 5.3.2 双差分对电路 162 5.4 其它频谱线性搬移电路 164 5.4.1 晶体三极管频谱线性搬移电路 164 5.4.2 场效应管频谱线性搬移电路 166 思考题与习题 168 第6章 振幅调制、 解调及混频 170 6.1 振幅调制 170 6.1.1 振幅调制信号分析 170 6.1.2 振幅调制电路 178 6.2 调幅信号的解调 190 6.2.1 调幅解调的方法 190 6.2.2 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器 191 6.2.3 同步检波 201[1] 6.3 混频 204 6.3.1 混频的概述 204 6.3.2 混频电路 208 6.4 混频器的干扰 216 6.4.1 信号与本振的自身组合干扰 216 6.4.2 外来干扰与本振的组合干扰 218 6.4.3 交叉调制干扰(交调干扰) 220 6.4.4 互调干扰 221 6.4.5 包络失真和阻塞干扰 222 6.4.6 倒易混频 222 思考题与习题 223 第7章 频率调制与解调 231 7.1 调频信号分析 231 7.1.1 调频信号的参数与波形 231 7.1.2 调频波的频谱 233 7.1.3 调频波的信号带宽 235 7.1.4 调频波的功率 236 7.1.5 调频波与调相波的比较 237 7.2 调频器与调频方法 239 7.2.1 调频器 239 7.2.2 调频方法 239 7.3 调频电路 241 7.3.1 直接调频电路 241 7.3.2 间接调频电路 249 7.4 鉴频器与鉴频方法 250 7.4.1 鉴频器 250 7.4.2 鉴频方法 251 7.5 鉴频电路 257 7.5.1 叠加型相位鉴频电路 257 7.5.2 比例鉴频器 262 7.5.3 正交鉴频器 264 7.5.4 其它鉴频电路 266 7.5.5 限幅电路 268 7.6 调频收发信机及特殊电路 269 7.6.1 调频发射机 269 7.6.2 调频接收机 270 7.6.3 特殊电路 270 7.7 调频多重广播 273 7.7.1 调频立体声广播 273 7.7.2 电视伴音的多重广播 274[1] 附表 贝塞尔函数的数值表 275 思考题与习题 276 第8章 反馈控制电路 280 8.1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281 8.1.1 工作原理 281 8.1.2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282 8.1.3 AGC的性能指标 283 8.2 自动频率控制电路 284 8.2.1 工作原理 284 8.2.2 主要性能指标 285 8.2.3 应用 285 8.3 锁相环的基本原理 286 8.3.1 工作原理 286 8.3.2 基本环路方程 287 8.3.3 锁相环工作过程的定性分析 292 8.3.4 锁相环路的线性分析 294 8.3.5 锁相环路的应用 300 8.4 频率合成器 302 8.4.1 频率合成器及其技术指标 302 8.4.2 频率合成器的类型 304 8.4.3 锁相频率合成器 309 8.4.4 集成锁相环频率合成器 312 思考题与习题 317 第9章 高频电路的集成化与系统设计 320 9.1 高频电路的集成化 320 9.1.1 高频集成电路的类型 320 9.1.2 高频电路的集成化技术 321 9.1.3 高频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 323 9.2 高频集成电路 325 9.2.1 高频单元集成电路 325 9.2.2 高频组合集成电路 326 9.2.3 高频系统集成电路 328 9.3 高频电路EDA 331 9.3.1 EDA技术及其发展 331 9.3.2 EDA技术的特征与EDA方法 332 9.3.3 EDA工具 333 9.3.4 高频电路EDA 335 9.4 高频电路系统设计 338 9.4.1 系统设计要求与性能指标 338 9.4.2 高频系统设计步骤 339 各章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346
变频空调器的原理及特点 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空调器也与其他高科技产品一样,以加速度的趋势发展。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更为变频空调器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964年,德国的 A•Schonung等提出脉宽调制变频技术(Pulse Width Modulation)。这种调速控制技术的核心部件是逆变器——将直流电变为频率可调的交流电的装置。随着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的发展,逆变器的功率、功能日益强大,性价比越来越高。三洋公司从1974年开始生产变频空调器,目前三洋公司在日本本土生产的空调器中,变频空调器的产量约占 80%。在一些发达国家里,变频空调在家庭中的普及率已达60%。国外变频空调品牌主要有日本三洋、松下、日立、大金、夏普等。国产变频空调主要有海信、海尔、美的、格力等品牌。由于变频空调器的复杂性,在学习变频空调器的维修知识以前,我们先来了解变频空调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在后面的文章中重点讲述变频空调器的电路、系统特点和维修方法。 一、变频空调的工作原理 1、 交流变频空调的基本原理: 在叙述变频空调器的工作原理前,让我们先熟悉一下异步电动机调速运行原理: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绕组流过电流产生旋转磁场,在转子绕组内感应出电动势,因而产生感应电流。此电流与定子旋转磁场之间相互作用,便产生电磁力。一般说来,P极的异步电动机在三相交流电的一个周期内旋转2/P转,所以表示旋转磁场转速的同步速度N0与极数P、电源频率f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N0=120/P×f(r/min) 但异步电动机要产生转矩,同步速度N0与转子速度N1必须有差别,其速度差与同步速度的比值S称为“转差率”,所以转子速度N1,可用下式表示: N1=120/p ×f(1一S)(r/min) 由上式可知,改变电动机的供电频率f,就可以改变电动机的转子转速N1。异步电动机在运行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1为: E1=4.44kf N1Φ 式中,k — 电机绕组系数; N1 — 每相定子绕组匝数 Φ — 每极磁通 由于定子阻抗上的压降很小,可以忽略,这样,我们便可以得到: U1≈E1=4.44kfN1Φ(U1为压缩机定子电压) 即:Φ=(1/4.44kfN1)×(U1/f)   由上式可知,磁通Φ与U1/f成正比。对于磁通 Φ,我们通常是希望其保持在接近饱和值,如果进一步增大磁通 Φ,将使电机的铁心饱和,从而导致电机中流过很大的励磁电流,增加电机的铜损耗和铁损耗,严重时会因绕组过热而损坏电机。而磁通 Φ的减小,则铁心未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得输出转矩下降。这样,由上式可知,要保持 Φ恒定,即要保持U1/f恒定,改变频率f的大小时,电机定子电压U1必须随之同时发生变化,即在变频的同时也要变压。这种调节转速的方法我们称为VVVF(Vairble Voltage Varibe Frequency),简称为V/F变频控制。现在变频空调的控制方法基本上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来实现变频调速的。图1为变频空调器的V-f曲线图,V-f曲线图由变频压缩机性能来决定。 图1 变频空调器某变频压机的V-f曲线图 2、 实现V/f变频控制的方法 在讲了上述异步电动机的调速原理后,这里重点讲述变频空调器是怎样实现V/f变频控制的,即在逆变器中广泛采用的PWM(脉宽调制)技术。 异步电动机用的逆变器驱动时的方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异步电动机用逆变器驱动方框图 图2中,整流器将交流变为直流,平滑回路将此脉动直流平滑后,由逆变器将它变换为频率可调的交流电。如图3(a)所示,把一个正弦波分成N等分(图中N=12),然后把每一等分的正弦曲线与横轴所包围的面积,都用一个与此面积相等高的矩形脉冲来代替,矩形脉冲的中点与正弦波每一等分的 图3与正弦波等效的等幅矩形脉冲序列波 中点重合(如上图),这样,由N个等幅而不等宽的矩形脉冲所组成的波形就与正弦波的正半周等效。同样,正弦波的负半周也可用相同的方法来等效。图3(b)的一系列脉冲波形就是所期望的逆变器PWM(Pule Width Modulation)波形。由于各脉冲的幅值相等,所以逆变器可由恒定的直流电源供电。也就是说,这种交一直一交变频器中的变频器采用不可控的二极管整流器就可以了。逆变器输出脉冲的幅值就是整流器的输出电压。如逆变器各开关器件都是在理想状态下工作,驱动相应开关器件的信号也应是与图3(b)形状相似的一系列脉冲波形。由于PWM调制输出的电压波形和电流波形都是非正弦波,具有许多高次谐波成分,这样就使得输入到电机的能量不能得以充分选用,增加了损耗。为了使输出的波形接近于正弦波,提出了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 所谓SPWM调制,简单地来说,就是在进行脉宽调制时,使脉冲序列的占空比按照正弦波的规律进行变化,即,当正弦波幅值为最大值时,脉冲的宽度也最大,当正弦波幅值为最小值时,脉冲的宽度也最小(如图4所示)。这样,输出到电动机的脉冲序列就可以使得负载中的电流高次谐波成分大为减小,从而提高了电机的效率。SPWM波形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等幅不等宽,两头窄中间宽”。 图4 SPWM波形 二、交流变频控制器的原理框图 变频控制器的原理框图如图5所示,它主要是由以下环节组成,即整流器、滤波器、功率逆变器。变频器中的电脑控制系统,对各取样点传来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经内部波形产生新的控制信号,再经驱动放大去控制变频开关,产生相应频率的模拟三相交流电压,供给压缩机。 图5 交流变频控制器的原理框图 1、整流滤波原理: 整流器是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的装置,采用硅整流元件桥式连接,整流器结构可分为单相和三相电源输入。一般变频空调器电控率在2kW以下多采用单相电源输入,当电控率在2kW以上时,多采用三相电源输入。单相和三相整流电路的不同之处只是在电流中多增加了2个整流二极管。滤波电路的作用是使输出直流电压平滑且得到提高,常采用大容量电容器,电容量一般在1500~3000uF之间 。因该电容器量大,放电时间长,所以在检修变频器时先需将电容放电。放电时用二根导线通过一个500Ω的大功率电阻并联在电容二端,检修时如不放电,将会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2、功率逆变器原理。功率逆变器(又称变频模块)是将直流电转换为频率与电压可调的三相交流变频装置,如图5所示,变频空调上通常采用6个IGBT构成上下桥式驱动电路。以功率晶体管为开关元件的交—直—交电路中,控制线路使每只功率晶体管导通180℃,且同一桥臂上两只晶体管一只导通时,另一只必须关断。相邻两相的元件导通相位差在120℃,在任意360℃内都有三只功率管导通以接通三相负载。当控制信号输出时,A+、A-、B+、B-、C+、C-各功率管分别导通,从而输出频率变化的三相交流电使压缩机运转。在实际应用中,多采用IPM(Intelligent Power Module)模块加上周围的电路(如开关电源电路)组成。IPM是一种智能的功率模块,它将IGBT连同其驱动电路和多种保护电路封装在同一模块内,从而简化了设计,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现在变频空 调常用的IPM模块有日本的三菱和三洋IPM系列。 三、直流变频空调的原理 直流变频空调其关键在于采用了无刷直流电机作为压缩机,其控制电路与交流变频控制器基本一样。 1、直流变频空调的基本原理 我们把采用无刷直流电机作为压缩机的空调器称为“直流变频空调”从概念上来说是不确切的,因为我们都知道直流电是没有频率的,也就谈不上变频,但人们已经形成了习惯,对于采用无刷直流压缩机的空调器就称之为直流变频空调。 (1) 无刷直流电机 无刷直流电机与普通的交流电机或有刷直流电机的最大区别在于其转子是由稀土材料的永久磁钢构成,定子采用整距集中绕组,简单地说来,就是把普通直流电机由永久磁铁组成的定子变成转子,把普通直流电机需要换向器和电刷提供电源的线圈绕组转子变成定子。这样,就可以省掉普通直流电机所必须的电刷,而且其调速性能与普通的直流电动机相似,所以把这种电机称为无刷直流电机。无刷直流电机既克服了传统的直流电机的一些缺陷,如电磁干扰、噪声、火花可靠性差、寿命短,又具有交流电机所不具有的一些优点,如运行效率高、调速性能好、无涡流损失。所以,直流变频空调相对与交流变频空调而言,具有更大的节能优势。 (2) 转子位置检测 由于无刷直流电机在运行时,必须实时检测出永磁转子的位置,从而进行相应的驱动控制,以驱动电机换相,才能保证电机平稳地运行。实现无刷直流电机位置检测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电机内部的位置传感器(通常为霍尔元件)提供的信号;二是检测出无刷直流电机相电压,利用相电压的采样信号进行运算后得出。在无刷直流电动机中总有两相线圈通电,一相不通电。一般无法对通电线圈测出感应电压,因此通常以剩余的一相作为转子位置检测信号用于捕捉感应电压,通过专门设计的电子回路转换,反过来控制给定子线圈施加方波电压;由于后一种方法省掉了位置传感器,所以直流变频空调压缩机都采用后一种方法进行电机换相。 3、 直流变频空调与交流变频空调的区别 交流变频空调的是将工频市电220V转换为310V直流电源,并把它送到功率模块(晶体管开关等组合);同时模块受微电脑送来的控制信号控制,输出频率可变的电源(合成波形近似正弦波),使压缩机电动机的转速随电源的频率变化而变化,从而可控制压缩机的排量,快速的调节制冷和制热量。直流变频空调器同样是把工频市电220V转换为直流电源,并送至功率模块,变频模块每次导通二个三极管(A+、A-不能同时导通,B+、B-不能同时导通,C+、C-不能同时导通),给两相线圈通以直流电,同时模块受微电脑的控制,输出电压可变的直流电源(这里没有逆变过程),如图7所示,并将直流电源送至压缩机的直流电机,控制压缩机的排量。从图6中可以看出,直流变频相比交流变频多一位置检测电路,使得直流变频的控制更精确。 图6 直流变频控制器原理框图 图7 直流变频空调器压缩机各绕组电压控制图 四、变频空调的优特点: 由于变频空调器实现了对压缩机的变频控制,这样当室内空调负荷加大时,压缩机转速在微电脑控制下加快运转,制冷量(或制热量)也相应增加;当室内空调负荷减小时,压缩机转速在微电脑控制下则按比例减小。变频式空调器具有高效、节能、启动运转灵活、故障判断自动化等特点。这种空调可以节省电能20%—30%,电源输出频率范围为15Hz—150Hz时,压缩机的转速在1500r/min—9000r/min范围内变化。变频空调较定速空调的优点如下表一所示: 序 号 项 目 常 规 空 调 变 频 空 调 1 适应负荷的能力 不能自动适应负荷变化 自动适应负荷的变化 2 温控精度 开/关控制,温度波动范围达2℃ 降频控制,温度波动范围1℃ 3 启动性能 启动电流大于额定电流 软启动,启动电流很小 4 节能性 开/关控制,不省电 自动以低频维持,省电30% 5 低电压运转性能 180V以下很难运转 低至150V也可正常运转 6 制冷、制热速度 慢 快 7 热冷比 小于120% 大于140% 8 低温制热效果 0°C以下效果差 -10°C时效果仍好 9 化霜性能 差 准确而快速,只需常规空调一半的时间 10 除湿性能 定时开/关控制,除湿时有冷感 低频运转,只除湿不降温,健康除湿 11 满负荷运转 无此功能 自动以高频强劲运转 12 保护功能 简单 全面 13 自动控制性能 简单 智能模糊变频控制 1、适应负荷的能力 如图8,图9所示,常规空调的制冷能力随着室外温度的上升而下降,而房间热负荷随室外温度上升而上升,这样,在室外温度较高,本需要空调向房间输出更大冷量时,常规空调往往制冷量不足,影响舒适性;而在室外温度较低时,本需要空调向房间输出较小冷量,常规空调往往制冷量过盛,白白浪费电力。而变频空调通过压缩机转速的变化,可以实现制冷量随室外温度的上升而上升,下降而下降,这样就实现了制冷量与房间热负荷的自动匹配,改善了舒适性,也节省了电力。 2、控温精确 由于采用的是不停机控制温度,避免了压缩机的启停对房间温度的频繁冲击,控制温度精度可达到±0.5℃,避免了房间忽冷忽热对人造成的不舒适。 以制冷状态为例,图10表示的为常规空调的温度调节方法,其中T为室内温度,Ts为设定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压机停,室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1度,压缩机重新开启。图11为变频空调的温度调节方法,室温每降低0.5度,运转频率就降低一档,相反,室温每升高0.5度,运转频率就升高一档,即室温越高,运转频率越大,以便空调快速制冷,室温越接近设定温度,运转频率就越小,提供的制冷量也越小,以维持室温在设定温度附近,温度波动小。 3、软启动 这是变频空调器所独有的优点。定速空调在启动期间,启动电流往往是工作电流的3-5倍,极易引起开关保护、烧保险、跳闸等现象;而变频空调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变频空调采用超低频进行启动,此时启动电流尚不及正常的运转电流,且一开始压缩机运转功率比较低,使之可以顺利启动,这时对电网的冲击小,从而保证了电表和电网上其他电器能正常运转。 4、 低电压运转功能 常规空调在电压低于180V左右时,压缩机就不能启动,而变频空调在电压很低时,降频启动,降低启动时的负荷,最低启动电压可达150V。如图14、15所示。 5、 节电 变频空调器有迅速制温、精确保温的特点。开机阶段,压缩机以很高的频率运转,可以快速达到设定温度,此过程通常需要的时间很短;而长时间的保温阶段,压缩机是以低频运转的,运转功率仅300W左右;同容量的定频空调每次启动后,均有5~10分钟的不稳定阶段,此阶段制冷量远未达到设计要求,而功耗却丝毫未减,在保温阶段,往往是空调器刚刚运行稳定,房间温度就已经达到而造成停机,这样就会造成空调器经常在未达到设计要求的情况下运转,造成频繁地启停,频繁地在未达到额定制冷量的情况下运行,这就消耗了许多无谓的电能。而变频空调是以低频运转来代替停机,此时功耗很低,不存在每次开启阶段的无谓功耗,节省了电能。 6、低温制热效果 定速空调压缩机转速恒定,0°C以下压缩机功率很低,实际上没有什么制热效果;变频空调低 温下以高频运转, 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7、满负荷运转 定速空调压缩机只有一种转速,不可能实现满负荷时的强劲运转;变频空调在人多时、刚开机 时或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可实现高频强劲运转。 8、保护功能 定速空调每次发生电流等保护均需停压缩机;变频空调每当发生保护时均以适当的降频运转予以缓冲,可实现不停机保护,不影响用户的使用。 注:在本节介绍完变频空调的原理及特点之后,下编将着重讲述变频空调的具体单元电路分析及维修方法。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