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比较复杂的大型系统中,假如存在某个对象或数据流需要被进行繁杂的逻辑处理的话,我们可以选择在一个大的组件中进行这些繁杂的逻辑处理,这种方式确实达到了目的,但却是简单粗暴的。或许在某些情况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将带来一些麻烦,例如我要改动其中某部分处理逻辑、我要添加一些处理逻辑到流程、我要在流程中减少一些处理逻辑时,这里有些看似简单的改动都让我们无从下手,除了对整个组件进行改动。整个系统看起来没有任何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是否有一种模式可以将整个处理流程进行详细划分,划分出的每个小模块互相独立且各自负责一段逻辑处理,这些逻辑处理小模块根据顺序连起来,前以模块的输出作为后一模块的输入,最后一个模块的输出为最终的处理结果。如此一来修改逻辑时只针对某个模块修改,添加或减少处理逻辑也可细化到某个模块颗粒度,并且每个模块可重复利用,可重用性大大增强。这种模式就是此章节要进行讨论的管道模式。
顾名思义,管道模式就像一条管道把多个对象连接起来,整体看起来就像若干个阀门嵌套在管道中,而处理逻辑就放在阀门上,如下图,需要处理的对象进入管道后,分别经过阀门一、阀门二、阀门三、阀门四,每个阀门都会对进入的对象进行一些逻辑处理,经过一层层的处理后从管道尾处理,此时的对象就是已完成处理的目标对象。
管道模式——pipeline与valve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5-03-05 21:24:22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