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 第七章 图

数据结构笔记链接: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线性表

第三章 栈和队列

第四章 串

第五章 数组和广义表

第六章 树和二叉树

第七章 图

第八章 排序

第九章 查找



7.1 图的基本概念

7.1.1 概念

图G由一个非空项点集V和一个顶点间的关系集合E(边的集合)组成的一种数据结构,可以用二元组定义为:G=(V, E)

7.1.2 有向图和无向图

在图中,若用箭头标明了边是有方向性的,则称这样的图为有向图,否则称为无向图

在无向图中,一条边(x, y)与(y, x)表示的结果相同,用圆括号表示。

在有向图中,一条边< x,y >与< y,x >表示的结果不相同,用尖括号表示。

< x,y >表示从顶点x指向顶点y的边,x为始点,y为终点。有向边也称为, x为弧尾, y为弧头。则< x,y >表示为一条弧, 而< y,x >表示y为弧尾, x为弧头的另一条弧 。

有向图和无向图

7.1.3 完全图、稠密图和稀疏图

具有n个顶点,n(n-1)/2条边的图,称为完全无向图;具有n个顶点,n(n-1)条弧的有向图,称为完全有向图

完全无向图和完全有向图都称为完全图

当一个图接近完全图时,则称它为稠密图。相反地,当一个图中含有较少的边或弧时(e < nlogn),则称它为稀疏图

7.1.4 度、入度、出度和握手定理

在无向图中,关联于该顶点v的边的数目,称为该顶点的,记为:D(v)

在有向图中,把以顶点v为终点的边的数目,称为v的入度,记为:ID(v)

把以顶点v为始点的边的数目,称为v的出度,记为:OD(v)

顶点v的入度和出度之和称为该顶点的D(v)=ID(v)+OD(v)

握手定理:度之和为边的两倍(有向图中入度必须等于出度等于边的个数)。

例1:在G1=(V1,E1)中:

V1={v1,v2,v3,v4 ,v5 }
E1={(v1,v2),(v1,v4),(v2,v3),(v2,v5),(v3,v4),(v3,v5)}
D(v1)=2, D(v2)=3, D(v3)=3, D(v4)=2, D(v5)=2

7.1.4.1

例2:在G2=(E2,V2)中:

V2={a,b,c,d}
E2={<a,b>,<a,c>,<c,d>,<d,a>}
D(a)=ID(a)+OD(a)=1+2=3, 
D(b)=ID(b)+OD(b)=1+0=1, 
D(c) =ID(c)+OD(c)=1+1=2, 
D(d)=ID(d)+OD(d)=1+1=2

7.1.4.2

7.1.5 子图

若有两个图G1和G2,G1=(V1, E1),G2=(V2, E2),满足如下条件:

tmp

即V2为V1的子集,E2为E1的子集,称图G2为图G1的子图。下图给出了7.1.2中图的子图:

图的子图

7.1.6 权和网

图中每一条边都可以附有一个对应的数值,这种与边相关的数据信息称为。边上带有权的图称为带权图,也称作

7.1.7 路径、路径长度

路径长度是指一条路径上经过的边的数目。若一条路径上除开始点和结束点可以相同外,其余顶点均不相同,则称此路径为简单路径。

例如7.1.4中v1→v2→v5v1→v4→v3→v5是从顶点v1到顶点v5的两条路径,路径长度分别为2和3。

7.1.8 回路和简单路径

若一条路径上的开始点与结束点为同一个顶点,则此路径被称为回路。开始点与结束点相同的简单路径被称为简单回路简单环

例如7.1.4中a→c→d→a为简单回路或简单环。

7.1.9 连通图

在无向图 G=(V,{E})中,若从 vi到 vj有路径相通,则称顶点 vi与 vj是连通的。如果对于图中的任意两个顶点 vi、vj∈V,vi,vj都是连通的,则称该无向图 G 为连通图无向图中的极大连通子图称为该无向图的连通分量

无向图连通分量

在有向图 G=(V,{A})中,若对于每对顶点 vi、vj∈V 且 vi≠vj,从 vi 到 vj和 vj到 vi都有路径,则称该有向图为强连通图有向图的极大强连通子图称做有向图的强连通分量

强连通图

显然,强连通图只有一个强连通分量,即本身,非强连通图有多个强连通分量。

7.1.10 生成树、生成森林

连通图G的生成树,是G的包含其全部n个顶占的一个极小连通子图,它必定包含且仅包含G的n-1条边。

生成树

在非连通图G中,由每个连通分量都可以得到一个极小连通子图(一棵生成树)。这些连通分量的生成树就组成了一个非连通图的生成森林

生成森林

7.2 图的存储

7.2.1 邻接矩阵
7.2.1.1 图的邻接矩阵表示

在邻接矩阵表示中,除了存放顶点本身信息外,还用一个矩阵表示各个顶点之间的关系。若(i,j)∈E(G) 或 < i,j >∈E(G),则矩阵中第i行第j列元素值为1,否则为0 。

图的邻接矩阵表示

图的邻接矩阵

7.2.1.2 网的邻接矩阵表示

类似地可以定义网的邻接矩阵:

网的邻接矩阵表示

网的邻接矩阵

7.2.1.3 语言描述
#define n 6     /* 图的顶点数*/
#define e 8     /* 图的边数*/
typedef char vextype;   /* 顶点的数据类型*/
typedef float adjtype;  /* 权值类型*/

typedef struct{ 
vextype vexs[n];    /* 存储顶点信息*/
    adjtype arcs[n][n];     /* 邻接矩阵~存储边的信息*/
} graph;    /* 图的定义*/

算法时间复杂度:O(n×n)

7.2.2 邻接表
7.2.2.1 定义

图的邻接矩阵表示法虽然有其自身的优点,但对于稀疏图来讲,用邻接矩阵的表示方法会造成存储空间的很大浪费,为此引入邻接表表示法。

邻接表表示法实际上是图的一种链式存储结构,它包括两部分:

  • 单链表,用来存放边的信息

  • 数组,主要用来存放顶点本身的数据信息

邻接表

下图为某网的邻接表和网络图的示例:

邻接表例子

7.2.2.2 优缺点

优点:空间效率高;容易寻找顶点的邻接点。

缺点:判断两顶点间是否有边或弧,需搜索两结点对应的单链表,没有邻接矩阵方便。

7.2.2.3 语言描述
typedef char vextype;       /*顶点的数据类型*/
    typedef struct  node{  
    int adjvex;             /*邻接点域 */
    int weight;             /*权值域*/
    struct  node  *next ;   /*链域*/
}edgenode;                  /*边表结点*/

typedef struct {
    vertype  vertex;        /*顶点信息*/
    edgenode  *link;        /*边表头指针*/
}vexnode;                   /*顶点表结点*/

vexnode ga[n];              /*存储顶点信息一维表 */
7.2.3 比较

(1)联系
邻接表中每个链表对应于邻接矩阵中的一行,链表中结点个数等于一行中非零元素的个数

(2)区别
对于任一确定的无向图,邻接矩阵是唯一的(行列号与顶点编号一致),但邻接表不唯一(链接次序与顶点编号无关)。

邻接矩阵的空间复杂度为O(n2),而邻接表的空间复杂度为O(n+e)。

(3)用途
邻接矩阵多用于稠密图的存储,而邻接表多用于稀疏图的存储。

7.3 图的遍历

为避免同一顶点被多次访问,必须为每个被访问的顶点作一标志。为此引入一辅助数组,记录每个顶点是否被访问过。

设置一个全局型标志数组visited[0..n-1 ]来标志某个顶点是否被访问过,未访问的值为 0,访问过的值为 1。

7.3.1 深度优先搜索遍历
7.3.1.1 步骤

首先访问顶点vi,并将其访问标志置为访问过,即visited[i]=1

然后搜索与顶点vi有边相连的下一个顶点vj ,若vj未被访问过,则访问它,并将vj的访问标志置为访问过,visited[j]=1,然后从vj开始重复此过程;若vj已访问,再看与vi有边相连的其它顶点。

若与vi有边相连的顶点都被访问过,则退回到前一个访问顶点并重复刚才过程,直到图中所有顶点都被访问完为止。

7.3.1.2 邻接矩阵实现

算法描述如下所示

void dfs (int i) {          // 从顶点i 出发遍历
    int j;
    visit(i);               //输出访问顶点
    visited[i]=1;           //全局数组访问标记置1表示已经访问
    for(j=1; j<=n; j++)
        if ((A[i][j]==1) && (!visited[j]))
            dfs(j); 
}

邻接矩阵实现DFS

上图描述从顶点1出发的深度优先搜索遍历过程,其中实线表示下一层递归调用,虚线表示递归调用的返回。得到从顶点1的遍历结果为: 1, 2, 4, 8, 5, 6, 3, 7。

7.3.1.3 邻接表实现

算法描述如下所示:

void  dfsl(int i) {                 //从V i+1出发深度优先搜索图gl,gl用邻接表表示
    edgenode *p;
    visit(gl[i].vertex) ;           // 输出访问顶点
    visted[i]=1;                    // 全局数组访问标记置为1表示已访问
    p=gl[i].link;                   // 取V i+1的边表头指针
    while (p!=NULL) {               // 依次搜索V i+1的邻接点
        if  (!visited[p->adjvex]) 
            fsl (p->adjvex);        //从V i+1的未曾访问的邻接点出发进行DFS
        p=p->next;                  //找V i+1的下一个邻接点
    }
}

邻接表实现DFS

上图描述从顶点7出发的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其中实线表示下一层递归,虚线表示递归返回,箭头旁边数字表示调用的步骤。从顶点7出发的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序列: 7, 3, 1, 2, 4, 8, 5, 6。

7.3.2 广度优先搜索遍历

和深度优先搜索类似,在遍历的过程中也需要一个访问标志数组

并且,为了顺次访问路径长度为2、3、…的顶点,需附设队列以存储已被访问的路径长度为1,2,…的顶点。

7.3.2.3 步骤

首先访问顶点i,并将其访问标志置为已被访问,即visited[i]=1

接着依次访问与顶点i有边相连的所有顶点W1,W2,…,Wt

然后再按顺序访问与W1,W2,…,Wt有边相连且未曾访问过的顶点;依此类推,直到图中所有顶点都被访问完为止。

7.3.2.3 邻接矩阵实现

算法描述如下所示:

void  bfs( int  k) {  
    //从顶点V k+1出发广度优先搜索图g,图g用邻接矩阵表示,visited为访问标志向量
    int  i, j ;
    SETNULL(Q);                 //设置空队列Q
    printf(“%c”, g.vexs[k]);        //访问出发点V k+1
    visited[k]=1 ;              //标记置1表示已经访问
    ENQUEUE(Q, K) ;             //已访问过的顶点入队列
    while (!EMPTY(Q)){
        i=DEQUEUE(Q) ;          //队头元素出队列
        for (j=0; j<n; j++)
            if ( (g.arcs[i][j]==1) && (!visited[j]) ) {
                printf(“%c”, g.vexs[j]);  vsited[j]=1 ;
                ENQUEUE(Q, j); 
            } 
    }
}

邻接矩阵实现BFS

若从顶点1出发,广度优先搜索序列为:1,2,3,4,5,6,7,8

若从顶点3出发,广度优先搜索序列为:3,1,6,7,2,8,4,5

7.3.2.3 邻接表实现

算法描述如下所示:

void  bfsl (int k) {
    //从V k+1出发深度优先搜索图gl,gl用邻接表表示
    int i;
    edgenode *p;
    SETNULL(Q);                             //设置空队列Q
    printf(“%c”, gl[k].vertex);
    visited[k]=1 ;
    ENQUEUE(Q, k) ;
    while (!EMPTY(Q)){
        i=DEQUEUE(Q) ;                      //队头元素出队列
        p=gl[i].link;                       //取V k+1的边表头指针
        while (p!=NULL){                    //依次搜索V k+1的邻接点
            if (!visited[p->adjvex]) {
                printf(“%c”, gl[p->adjvex].vertex);
                visited[p->adjvex]=1;
                ENQUEUE(Q, p->adjvex) ;     //访问过的顶点入队
            }
            p=p->next; //找V i+1的下一个邻接点
        }
    }
}

邻接表实现BFS

若从顶点1出发,广度优先搜索序列为:1,2,3,4,5,6,7,8

若从顶点7出发,广度优先搜索序列为:7,3,8,1,6,4,5,2

7.4 生成树与最小生成树

7.4.1 生成树

连通图G的一个极小连通子图,它含有图中n个顶点,但只有n-1条边。

由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得到的生成树,称为深度优先生成树(DFS生成树)。

由广度优先搜索遍历得到的生成树,称为广度优先生成树(BFS生成树)。

例1:画出下图的最小生成树(从V0出发)

生成树问题1

生成树答案1

例2:画出下图的最小生成树

生成树问题2

生成树答案2

7.4.2 最小生成树

生成树中每条边上权值之和达到最小,称为最小生成树

7.4.2.1 构造准则
  • 必须只使用该网络中的边来构造最小生成树;

  • 必须使用且仅使用n-1条边来联结网络中的n个顶点

  • 不能使用产生回路的边。

7.4.2.2 Prim算法
  • 假设G=<V,E>是连通图,TE是G上最小生成树中边的集合。

  • 算法从U={u0}(u0∈V),TE={ }开始,任取一个顶点u0作为开始点。

  • 重复执行下述操作:在所有u∈U, v∈V-U的边(u,v)∈E中找一条代价最小的边(u0,v0)并入集合TE,同时v0并入U,直至U=V为止。

注意:选择最小边时,可能有多条同样权值的边可选,此时任选其一。

例:假设开始顶点就选为顶点1,故首先有U={1},W=V-U={2, 3, 4, 5, 6}:

Prim

//时间复杂度O(n×n)
struct {
    VertexData adjvex;
    int lowcost;
} closedge[MAX_VERTEX_NUM]; /* 求最小生成树时的辅助数组*/

/*从顶点 u 出发,按普里姆算法构造连通网 gn 的最小生成树,并输出生成树的每条边*/
MiniSpanTree_Prim(AdjMatrix gn, VertexData u) {
    k = LocateVertex(gn, u);
    closedge[k].lowcost = 0; /*初始化,U={u} */

    /*对 V-U 中的顶点 i,初始化 closedge[i]*/
    for (i = 0; i < gn.vexnum; i++){
        if ( i!= k) { 
            closedge[i].adjvex = u;
            closedge[i].lowcost = gn.arcs[k][i].adj;
        }
    }

    /*找 n-1 条边(n= gn.vexnum) */
    for (e = 1; e <= gn.vexnum-1; e++) {
        k0 = Minium(closedge); /* closedge[k0]中存有当前最小边(u0,v0)的信息*/
        u0 = closedge[k0].adjvex; /* u0∈U*/
        v0 = gn.vertex[k0] /* v0∈V-U*/
        printf(u0, v0); /*输出生成树的当前最小边(u0,v0)*/
        closedge[k0].lowcost = 0; /*将顶点 v0 纳入 U 集合*/

        /*在顶点 v0 并入 U 之后,更新 closedge[i]*/
        for (i = 0 ; i < vexnum; i++) {
            if ( gn.arcs[k0][i].adj < closedge[i].lowcost) { 
                closedge[i].lowcost = gn.arcs[k0][i].adj;
                closedge[i].adjvex = v0;
            }
        }
    }
 }
7.4.2.3 Kruskar算法
  • 假设G=<V, E>是连通图,则令最小生成树的初始状态为只有n个顶点而无边的非连通图T=<V, { }>

  • 从E中选择代价最小的边,若该边依附的顶点落在T中不同的连通分量上,则将此边加入到T中,否则舍去此边选择下一条代价最小的边。依次类推,直至T中所有顶点都在同一连通分量上为止。

例:用Kruskar算法求最小生成树。

Kruskar

// 邻接矩阵
typedef struct _graph {
    char vexs[MAX];       // 顶点集合
    int vexnum;           // 顶点数
    int edgnum;           // 边数
    int matrix[MAX][MAX]; // 邻接矩阵
}Graph, *PGraph;

// 边的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_EdgeData {
    char start; // 边的起点
    char end;   // 边的终点
    int weight; // 边的权重
}EData;

void kruskal(Graph G) {
    int i,m,n,p1,p2;
    int length;
    int index = 0;          // rets数组的索引
    int vends[MAX]={0};     // 用于保存"已有最小生成树"中每个顶点在该最小树中的终点。
    EData rets[MAX];        // 结果数组,保存kruskal最小生成树的边
    EData *edges;           // 图对应的所有边

    // 获取"图中所有的边"
    edges = get_edges(G);
    // 将边按照"权"的大小进行排序(从小到大)
    sorted_edges(edges, G.edgnum);

    for (i=0; i<G.edgnum; i++) {
        p1 = get_position(G, edges[i].start);   // 获取第i条边的"起点"的序号
        p2 = get_position(G, edges[i].end);     // 获取第i条边的"终点"的序号

        m = get_end(vends, p1);                 // 获取p1在"已有的最小生成树"中的终点
        n = get_end(vends, p2);                 // 获取p2在"已有的最小生成树"中的终点

        // 如果m!=n,意味着"边i"与"已经添加到最小生成树中的顶点"没有形成环路
        if (m != n) {
            vends[m] = n;                       // 设置m在"已有的最小生成树"中的终点为n
            rets[index++] = edges[i];           // 保存结果
        }
    }

    free(edges);

    // 统计并打印"kruskal最小生成树"的信息
    length = 0;

    for (i = 0; i < index; i++)
        length += rets[i].weight;
    printf("Kruskal=%d: ", length);

    for (i = 0; i < index; i++)
        printf("(%c,%c) ", rets[i].start, rets[i].end);
    printf("\n");
}

7.5 最短路径

如果将交通网络画成带权图,结点代表地点,边代表城镇间的路,边权表示路的长度,则经常会遇到如下问题:两给定地点间是否有通路?如果有多条通路,哪条路最短?

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各个边赋以不同含义的值。例如,对司机来说,里程和速度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信息;而对于旅客来说,可能更关心交通费用。有时,还需要考虑交通图的有向性,如航行时,顺水和逆水的情况。

带权图的最短路径是指两点间的路径中边权和最小的路径

7.5.1 Dijkstra算法

给定一个出发点(单源点)和一个有向网G=(V, E), 求出源点到其它各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7.5.1.1 算法思想

(1)把图中顶点集合分成两组,第一组为集合S,存放已求出其最短路径的顶点,第二组为尚未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是V-S(令W=V-S),其中V为网中所有顶点集合。

(2)按最短路径长度递增的顺序逐个把W中的顶点加到S中,直到S中包含全部顶点,而W为空。

(3)在加入的过程中,总保持从源点v到S中各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不大于从源点v到W中任何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

(4)此外,每个顶点对应一个距离,S中的顶点的距离就是从v到此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W中的顶点的距离从v到此顶点只包括S中的顶点为中间顶点的当前最短路径长度。

7.5.1.2 实现步骤

(1)初始时,S只包含源点,S={v},v的距离为0。U包含除v外的其他顶点,U中顶点的距离为顶点的权或∞ 。

(2)从U中选取一个距离最小的顶点k,把k加入到S中。

(3)以k 作为新考虑的中间点,修改 U中各顶点的距离。

(4)重复步骤(1)、(2)直到所有顶点都包含在S中。

7.5.1.3 例题

求v0到其它各点的最短路径:

7.5.1.3题目

7.5.1.3答案

所以最短路径为(V0,V2,V4,V3,V5)。

7.5.1.4 算法实现
#define INFINITY 32768 /*表示极大值,即∞ */

typedef unsigned int WeightType;
typedef WeightType AdjType;
typedef SeqList VertexSet;

/* path[i]中存放顶点 i 的当前最短路径。dist[i]中存放顶点 i 的当前最短路径长度*/
ShortestPath_DJS(AdjMatrix g, int v0,WeightType dist[MAX_VERTEX_NUM], VertexSet path[MAX_VERTEX_NUM] ) { 
    VertexSet s; /* s为已找到最短路径的终点集合 */

    /* 初始化 dist[i]和 path [i] */
    for ( i =0;i<g.vexnum ;i++) {
        InitList(&path[i]);
        dist[i]=g.arcs[v0][i].adj;
        if ( dist[i] < INFINITY) {
            AddTail(&path[i], g.vertex[v0]); /* AddTail 是表尾添加操作*/
            AddTail(&path[i], g.vertex[i]);
        }
    }

    InitList(&s);
    AddTail(&s, g.vertex[v0]); /* 将 v0 看成第一个已找到最短路径的终点*/

    /*求 v0 到其余 n-1 个顶点的最短路径(n= g.vexnum )*/
    for ( t = 1; t<=g.vexnum-1; t++) {
        min= INFINITY;
        for ( i =0; i<g.vexnum;i++) {
            if (! Member(g.vertex[i], s) && dist[i]<min ) {
                k =i; min=dist[i];
            }

        }

        AddTail(&s, g.vertex[k]);

        /*修正 dist[i], i∈V-S */
        for ( i =0; i<g.vexnum;i++) {
            if (!Member(g.vertex [i], s) && g.arcs[k][i].adj!= INFINITY && (dist[k]+ g.arcs [k][i].adj<dist[i])) {
                dist[i]=dist[k]+ g.arcs [k][i].adj;
                path[i]=path[k];
                AddTail(&path[i], g.vertex [i]); /* path[i]=path[k]∪{Vi} */
            }
        }
    }
}
7.5.2 Floyd算法

Dijkstra算法只能求出源点到其它顶点的最短路径,欲求任意一对顶点间的最短路径,可以
用每一顶点作为源点,重复调用狄杰斯特拉算法 n 次,其时间复杂度为 O(n3)。

下面介绍一种形式更简洁的方法,即Floyd算法,其时间复杂度也是 O(n3)。

7.5.2.1 算法思想

Floyd算法是一个经典的动态规划算法。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的话,首先我们的目标是寻找从点i到点j的最短路径。从动态规划的角度看问题,我们需要为这个目标重新做一个诠释。

从任意节点i到任意节点j的最短路径不外乎两种可能,一是直接从i到j,二是从i经过若干个节点k到j。

所以,我们假设Dis(i,j)为节点u到节点v的最短路径的距离,对于每一个节点k,我们检查Dis(i,k) + Dis(k,j) < Dis(i,j)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证明从i到k再到j的路径比i直接到j的路径短,我们便设Dis(i,j) = Dis(i,k) + Dis(k,j),这样一来,当我们遍历完所有节点k,Dis(i,j)中记录的便是i到j的最短路径的距离。

7.5.2.2 实现步骤

(1)从任意一条单边路径开始。所有两点之间的距离是边的权,如果两点之间没有边相连,则权为无穷大。   

(2)对于每一对顶点 u 和 v,看看是否存在一个顶点 w 使得从 u 到 w 再到 v 比己知的路径更短。如果是更新它。

7.5.2.3 算法实现
typedef SeqList VertexSet;

/* g 为带权有向图的邻接矩阵表示法, path [i][j]为 vi到 vj的当前最短路径,dist[i][j]为 vi到vj的当前最短路径长度*/
ShortestPath_Floyd(AdjMatrix g, WeightType dist [MAX_VERTEX_NUM] [MAX_VERTEX_NUM], VertexSet path[MAX_VERTEX_NUM] [MAX_VERTEX_NUM] ) {
     /* 初始化 dist[i][j]和 path[i][j] */
    for (i=0; i<g.vexnumn; i++)
        for (j =0;j<g.vexnum; j++) {
            InitList(&path[i][j]);
            dist[i][j]=g.arcs[i][j].adj;

            if (dist[i][j]<INFINITY) {
                AddTail(&path[i][j], g.vertex[i]);
                AddTail(&path[i][j], g.vertex[j]);
            }
        }

    for (k =0;k<g.vexnum;k++)
        for (i =0;i<g.vexnum;i++)
            for (j=0;j<g.vexnum;j++)
                if (dist[i][k]+dist[k][j]<dist[i][j]) {
                    dist[i][j]=dist[i][k]+dist[k][j];
                    paht[i][j]=JoinList(paht[i][k], paht[k][j]);
                } /* JoinList 是合并线性表操作 */
}

7.6 拓扑结构与AOV网

7.6.1 AOV网

在一个有向图中,若用顶点表示活动,有向边表示活动间先后关系,则称该有向图叫做顶点活动网(Activity On Vertex network),简称为AOV网

在AOV网中,若从顶点i到顶点j之间存在一条有向路径,称顶点i是顶点j的前驱,或者称顶点j是顶点i的后继

若< i,j >∈G(E),则称顶点i是顶点j的直接前驱,顶点j是顶点i的直接后继

7.6.2 拓扑排序

给出有向图G=(V,E),对于V中的顶点的线性序列(vi1,vi2,…,vin),如果满足如下条件:若在G中从顶点 vi到vj有一条路经,则在序列中顶点vi必在顶点 vj之前;则称该序列为 G的一个拓扑序列(Topological order)。

构造有向图的一个拓扑序列的过程称为拓扑排序(Topological sort)。

拓扑排序实现步骤如下:

(1)从AOV网中选一个入度为0的顶点v且输出之;

(2)从AOV网中删除此顶点v及所有出边;

(3)重复(1)、(2)两步,直到AOV网中不存在无前驱的顶点为止。

7.6.3 说明

(1)AOV网不一定都有拓扑序列。

(2)AOV网中不能出现有向回路(或称有向环)。

判断AOV网是否有有向环的方法是对该AOV网进行拓扑排序,将AOV网中顶点排列成一个线性有序序列,若该线性序列中包含AOV网全部顶点,则AOV网无环;否则,AOV网中存在有向环,该AOV网所代表的工程是不可行的。

7.6.4 例题

求下图所示的拓扑序列

7.6.4

拓扑序列:

C1–C2–C3–C4–C5–C7–C9–C10–C11–C6–C12–C8

C9–C10–C11–C6–C1–C12–C4–C2–C3–C5–C7–C8

注:一个AOV网的拓扑序列不是唯一的。

7.7 关键路径与AOE网

7.7.1 AOE网

在带权的有向图中,以顶点表示事件,弧表示活动,权表示活动的开销,则称此带权的有向图为用边表示活动的网络,简称AOE网

在一个表示工程的AOE网中:不存在回路。网中仅存在一个入度为0的顶点,称作源点,它表示了整个工程的开始;网中仅存在一个出度为0的顶点,称为汇点,它表示整个工程的结束。

从源点到汇点的最长路径的长度即为完成整个工程任务所需的时间,该路径叫做关键路径。关键路径上的活动叫做关键活动

7.7.2 关键路径

从源点到汇点的最长路径称为关键路径,关键路径上的活动称为关键活动

在一个AOE网中,可以有不止一条的关键路径。

例:求出下图的关键路径:

关键路径

上方右图为计算过程,关键路径为:

V1→ V2 →V5 →V7 →V9

V1→ V2 →V5→ V8 →V9

注:从源点到汇点时,选择较大的权值。从汇点到源点时,选择较小的权值。来回均相同的路径就是关键路径。

7.8 例题

7.8.1 例1

有8个结点的无向图最多有【 】条边,最少有【 】条边。

28 ; 7

(注:无向图最多需要n(n-1)/2条边,最少需要n-1条边。有向图最多n(n-1)条边。)

7.8.2 例2

深度优先遍历类似于二叉树的【 】,广度优先遍历类似于二叉树的【 】。

先序遍历 ; 层次遍历

7.8.3 例3

任何一个无向连通图的最小生成树【 】。

不止一棵

7.8.4 例4

求稀疏图的最小生成树,用【 】算法来求解较好。求稠密图的最小生成树,用【 】算法来求解较好。

Kruskar ; Prim

7.8.5 例5

在有向图的邻接矩阵上,第i行中的非零且非无穷元素个数是第i个结点的【 】。

出度

7.8.6 例6

已知下图所示的有向图,请给出该图的:
(1)每个顶点的入/出度;
(2)邻接矩阵;
(3)邻接表;
(4)逆邻接表。

7.8.6题目

7.8.6答案

7.8.7 例7

已知二维数组表示的图的邻接矩阵如下图所示。试分别画出自顶点1出发进行遍历所得的深度优先生成树和广度优先生成树。

7.8.7

7.8.8 例8

试利用Dijkstra算法求图中从顶点a到其他各顶点间的最短路径,写出执行算法过程中各步的状态。

7.8.8题目

解:最短路径为:(a,c,f,e,d,g,b)。

7.8.8答案

7.8.9 例9

给定网G:
(1) 试着找出网G的最小生成树,画出其逻辑结构图。
(2) 用两种不同的表示法画出网G的存储结构图。

7.8.9题目

解:
(1)最小生成树如下图所示。

7.8.9答案1

(2)邻接矩阵表示和邻接表表示。

7.8.9答案2


  • 9
    点赞
  • 3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