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软件自由日》的源头初探

    许多事情的发展历史源头往往已经说不清楚了,但是,《软件自由日》的情况却不是这样的。何故?

         大约在2004年一月的某一天,MattOquist先生驾驶汽车路过一个零售商店,看见里面有成堆的“美国在线”(AOL)发售的CD光盘,此时他心里面就想,如果这些CD光盘里面包含OpenOffice,火狐浏览器以及GIMP等自由软件,对于社会公众而言,将会具有更加大的使用价值。于是,他计划烧制一批这样的CD光盘,设法得到这个零售商店老板的许可,在这个零售商店中(免费)散发。

         此时,MattOquist先生认识到(或悟出)两点:

         1FreeSoftware had improved to the point of being suitable for publicuse(自由软件业已完善到适宜于社会公众使用);

        2publicignorance was one of the primary roadblocks to publicacceptance(社会公众的“无知”是阻碍其被公众接受的主要障碍之一)。

            Oquist先生与当地Linux用户组(LUG)联系之后,讲明了这一散发CD光盘的想法(他自己称其为TheOpenCD项目计划)。在当时,Oquist先生的想法其实还很模糊,他只是想在这些CD光盘中灌入某些高品质跑在Windows平台上的自由软件。Oquist先生提议搞一个“国际日”(aninternational day),在TheOpenCD论坛上进行散发(handingout)自由软件CD光盘。

            Oquist的这一大胆想法得到HenrikOmma(作为项目领导者)和PhilHarper(作为项目捐助者)的大力支持,于是他们立即协作行动起来,成立SFD活动的世界联络协调组织《软件自由国际》(SFI),终于在2004年的828日促成了世界上第一次《软件自由日》活动。从本来意义上讲,《软件自由日》就是向社会公众散发自由软件的“世界日”。不知怎么搞的,他们硬是把它叫做“软件自由日”(SFD)了,在我们国家很让人费解与担心。叫做“散发自由软件世界日”有什么不好呢?

           为什么今年国内《软件自由日》至今不见任何动静?原因是,前几年国内搞《软件自由日》活动的指导思路不对头,可以说是“南辕北辙”,完全是“望文生义”,近乎于“蛮干”,今年不搞也罢。试想,在《软件自由日》那一天,请几个赞助商上台哇里哇拉地胡讲一通,毫无意义,纯粹是浪费时间。倒不如找几位亲朋好友坐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心,畅谈国内应该如何普及自由软件、如何应用自由软件的实际问题,或者,组织一次登山、划船,郊游联谊活动,主题是:我们要参与全球性(Global)的散发自由软件”世界日“活动,让假《软件自由日》见鬼去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