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MRI)自1940年代发展至今,已成为医学临床检测的重要工具,尤其在检测脑部疾病和肝脏病变等方面效果显著。MRI技术基于原子核的磁矩和能级,通过外加磁场和射频脉冲产生图像,具有高分辨率和无电离辐射的优点。空间编码技术如频率编码和相位编码用于定位不同位置的组织,通过T1、T2和质子密度对比度提供丰富的组织信息。尽管成像速度较慢且对某些病变不敏感,但MRI在功能成像、血管造影和波谱分析等领域持续发展。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发现与发展

1924年,斯特恩和盖拉赫在原子束实验中观察到了锂原子和因原子的磁偏转。随后斯特恩等人测量了质子的磁距。1939比拉第一次做了核磁共振实验。

1946哈佛大学珀赛尔(E.M.Purcell)用吸收发首次观测到石蜡中质子的核磁共振(NMR),几乎同时美国斯坦福大学布洛赫(F.Block)用感应法发现液态水的核磁共振现象。两人于1952年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迄今为止众多科学家因核磁共振领域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

1940年研究磁距的技术得到了发展,如上述的斯特恩等人在这个时期作出了主要的贡献。其中拉比做了第一个实验。

起初这项技术被用于气体物质,斯坦福的布洛赫 和哈佛的珀赛尔将其扩大到液体和固体。物理学家利用它研究原子核的性质,同时化学家利用它进行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鉴定和分析工作,以及研究络合物、受阻转动和固体缺陷等。

1973年,核磁共振技术被引入医学临床检测。为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缩写为(MR)。MR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术,而且不同于已有的成像术,因此,它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它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伪影;不需注射造影剂;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MR对检测脑内血肿、脑外血肿、脑肿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脑缺血、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积水等颅脑常见疾病非常有效,同时对腰椎椎间盘后突、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的诊断也很有效。

外加磁场也由用磁铁,到电磁铁,最后到超导磁场。磁场强度大大增强,分辨率也大大提高。

理论基础

       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点,整个原子核显正。并且原子核处于高速的自旋中,相当于正电荷的运动形成电流。自旋又相当于一个环行电流,故产生了磁场。如图(1

       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有磁性,只有那些质量数或者原子序数有一个是奇数时才能产生磁矩。由此,某些高速自旋的原子核有磁性。倘若将原子核置于外部磁场中,必然被外部磁场磁化,在磁场的激励下,某些原子核会具有2个或以上的能级,某些原子核处于低能级,某些处于高能级。这个举实际应用中做多的氢核来说明:1H 自旋量子数(I 1/2 没有外磁场时,其自旋磁矩取向是混乱的,在外磁场B中,它的取向就分为两种(2I + 1),一种与B磁场方向相反,能量较高,另外一种与磁场方向平行,能量较低。

若在此刻,外加一个能级之间的能量,低能级的吸收这个能量就会跃迁到高能级,就产生了磁共振现象。当撤去这个能量后,高能级的就会释放能量向低能级演变,以射频信号的形式释放,形成T1T2弛豫,可由RF接收器接收。

           图(1                        图(2

       各个组织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