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DICOM专栏点点滴滴已经积累了近百篇文章,零零散散回复的邮件、私信和消息也已记不清数目了。专栏的起因并没有那么的高大上,仅仅是自己在做心脏冠脉造影数据分割课题时,搜遍Baidu、Google、Bing竟没有发现DICOM中文的相关资料,于是就不自量力的开始尝试写一些博文,为了避免因自己的无知而误人子弟,所以博文中的参考资料仅取材于DICOM标准官网和C++版DICOM的开源库dcmtk官网。专栏大多数博文从实用角度出发,讲解DICOM标准的同时会挑选一种开源库,诸如基于C++的dcmtk、基于C#的fo-dicom、基于java的dcm4che,编写实例进行演示。
只讲理论晦涩难懂,只讲实例却又隔靴搔痒,【标准+实例】的方式,就如同人类认识宇宙万物,发现自然规律的过程一般,希望通过“观测”发现内部“客观规律”。DICOM的发展完美的记录了人类医学诊断技术的创新史,最早由美国放射学会(ACR)和美国电子制造协会(NEMA)在20世纪80年代初制定,用于解决CT和MRI制造商设备生成数据的交互问题,于1985年发布第一版ACR/NEMA 300。随着更多设备&技术的出现,1990年发布了第二版 ACR/NEMA V2.0,这一版的大规模推广得益于1992年美国空军和海军的医学影像诊断支持(Medical diagnostic Imaging Support)计划,最终在1993年正式更名为现如今的DICOM,直至今日都同属于DICOM3.0标准,并且每年都更新和补充。
一年前陆续有网友希望专栏写一些关于放疗(Radiation Therapy)的博文,思来想去迟迟没有动笔。一来,是还没有对放疗整体流程,临床、设备、信息化,有一个深入切实的了解;二来,没想好如何将其融入到现有的“DICOM医学图像处理专栏”中。春节期间恰巧阅读了罗辑思维推荐的《未来简史》,混沌学院李善友教授推荐的《世界观》(中文繁体版),以及霍金的最新力作《大设计》。这些著作都尝试从哲学角度来看待“科学”,回顾整个人类认识世界的发展史。何为科学?是人类观察、认识世界的一种理论——从最初的泛灵论、上帝论过度而来——是一种世界观。感触颇多,遂想到了一个新题目**“DICOM世界观”,希望从更高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DICOM标准。在“DICOM世界观”系列博文中会打破标准原有章节次序,宏观整体抽象出一种方法,与此同时会补充相关理论知识(这里的理论指现阶段已经发现的并被大量观测实验证实过的自然定律),希望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既是理论就有局限性,对于科学依然存在着两种态度——工具主义和本质主义**。对于“DICOM世界观”应多半以“工具主义”来看待,从中获取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但应时刻怀有好奇之心,怀有进取之心,期望能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背景:
科学、科学史、科学哲学,当代哲学的发展已远远落后于科学,“哲学已死”甚嚣尘上。从决定出来创业那一刻的犹豫踟蹰与胆怯,到最初时刻的天真烂漫和激动,再到现如今的踏实稳重和坚持。期间经历过“移动医疗”风生水起,“医疗互联网+”的标新立异,以及现如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势如破竹。如何洞悉趋势背后的本质才是我们的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此次设定的题目:DICOM Worldviews,即DICOM世界观,希望通过对医学领域日常事物的观察&记录,对应DICOM官方标准的参考说明,并结合背后的相关理论知识,发现DICOM世界背后的“自然规律”。与此同时给大家描绘一个医学领域的DICOM蓝图,让大家从宏观来把握DICOM的世界,并永葆求知之心和怀疑态度,一同探索医疗信息技术世界的发展。
第一章 坐标系统 Coordinate System
任何世界观,就如同亚里士多德的信念拼图、托勒密的地心说、到牛顿的机械观,以及近代的相对论与量子论,理论体系的形成必然有其核心基本概念。
虽然大多数人已经承认高维空间的存在,也期望能够找到通往高维空间的途径,实现时空穿梭。但作为三维空间的生物,最真切的体会莫过于日常生活的一草一木。如何来描述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人类对于世界的探索首先都是从自身开始的,认为人类是宇宙万物的中心;渐渐地先古的智人从狩猎生活中掌握了计数,慢慢开启了数字的理论大门;随着生活足迹的遍布和住所的改善,智人从测量、建筑和天文观测中发明了几何。在接下来很漫长的一段时间(直至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出现,人类文明才将时间维度统一纳入到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中)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