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四)----软件工程基础

软件工程基础

 

目录

软件工程基础

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 测试

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软件工程基本概念: 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是一门研究和应用工程原理、方法和工具来开发和维护高质量软件的学科。它关注通过系统化的方法来管理软件开发过程,并提供技术和工具来实现高效、可靠的软件产品。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维护等。

软件生命周期概念: 软件生命周期(Software Lifecycle)指软件从概念到退役的整个过程,包括软件的开发、维护和演化等阶段。软件生命周期概念描述了软件开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活动、任务和产出物,以及各个阶段之间的关系和转换。常见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包括瀑布模型、迭代模型、敏捷模型等,每个模型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软件工具(Software Tools)指用于辅助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工具和软件,可以提高开发人员的效率和代码的质量。常见的软件工具包括集成开发环境(IDE)、版本控制系统、调试器、代码编辑器、测试工具等。

软件开发环境(Softwar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是指支持软件开发过程的系统和工具集合。它提供了一个集成的开发环境,包括开发工具、性能分析工具、调试工具、构建工具、文档生成工具等,以帮助开发人员组织和管理项目,并提供所需的功能和支持。

 

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结构化分析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 Analysis)是一种软件需求分析的方法论,旨在通过对系统进行功能和数据的建模,以及对功能和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从而洞察系统中的问题和需求,并为软件设计提供基础。结构化分析方法包括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实体关系图等技术工具。

数据流图: 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简称DFD)是一种图形化表示系统功能和数据流动的方法。它通过使用箭头表示数据的流动,圆圈表示处理功能,矩形表示数据存储,并使用不同的标记表示不同的数据流,来描绘系统中数据的流向和处理过程。数据流图可以帮助分析人员理解系统的功能和数据流动,并用于识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交互方式。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是一个集中管理系统中所有数据元素定义和描述的文档或数据库。它记录了系统中使用的数据元素的定义、属性、类型、取值范围等信息,以及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数据字典可以为系统的数据流图提供详细的数据定义和描述,使得整个系统的数据流动和数据处理过程更加清晰和可理解。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oftware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简称SRS)是一份详细描述软件系统需求的文档。它包括了对系统功能、性能、用户界面、非功能需求等各个方面的描述和定义。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是软件开发团队与用户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基础文档。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理解用户需求,指导设计和实现,并为测试、验收提供依据。

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结构化设计方法: 结构化设计方法(Structured Design)是一种软件设计的方法论,旨在将系统划分为模块化的、相互独立且可重用的组件,以实现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结构化设计方法强调模块的内聚性和模块之间的低耦合性,通过划分系统功能、定义模块接口和数据流动,以及确定模块的详细设计规范,来实现软件的高效开发和维护。

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High-level Design)是软件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目的是定义系统的整体结构、核心组件和模块之间的关系。总体设计关注系统的功能划分、模块间的接口定义、数据流动和处理流程的描述等。在总体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考虑系统的架构,确定各个模块的职责和功能,制定模块之间的通信方式,以及定义数据流向和处理规则等。

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Detailed Design)是软件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目的是对系统的每个模块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实现规范的描述。详细设计关注模块内部的实现细节,包括数据结构、算法、接口设计、函数实现等。在详细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该根据总体设计的要求,进一步细化每个模块的功能和行为,确保模块的内部逻辑正确、高效,并满足系统的需求。

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是软件设计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彼此相互依赖。总体设计提供了系统整体框架和模块间的联系,为详细设计提供了指导和依据;而详细设计则是根据总体设计对模块内部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规划和设计。通过结构化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可以确保软件的模块化、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开发效率。

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 测试

 

软件测试的方法: 软件测试是确保软件质量的过程,它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来评估软件系统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以下是常用的软件测试方法:

  1. 静态测试:此方法侧重于对软件文档、代码和设计进行审查,以尽早发现潜在问题。

  2. 功能测试:此方法验证软件是否按照规格说明书中定义的功能进行工作,包括输入、输出和系统行为。

  3. 性能测试:此方法评估软件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指标,例如响应时间、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

  4. 安全测试:此方法检查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发现潜在的漏洞和安全风险,并确保数据和系统的安全性。

  5. 兼容性测试:此方法验证软件在不同硬件、操作系统、浏览器和网络环境下的兼容性。

  6. 可用性测试:此方法评估软件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检查界面设计、导航和交互等方面。

  7. 回归测试:此方法在对软件进行更改或修复后,重新执行一组测试用例,以确保新的更改未引入新的问题。

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 白盒测试(White Box Testing)是基于对软件内部结构和实现的了解,设计测试用例来检查代码是否按照预期进行工作。它关注程序逻辑、分支覆盖和路径覆盖等方面。

黑盒测试(Black Box Testing)是在不考虑软件内部实现的情况下设计测试用例,仅基于功能需求和规格说明书来验证软件的功能和行为。它关注输入、输出和系统行为等方面。

测试用例设计: 测试用例设计是指根据预定的测试目标和需求,设计一组用于测试软件的输入、执行步骤和预期输出的测试用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

  1. 等价类划分:将输入域划分为相互等价的集合,并选择代表每个等价类的测试数据。

  2. 边界值分析:测试输入域的边界情况,包括最小值、最大值以及接近边界的值。

  3. 决策表测试:基于系统的决策条件和可能的输入组合,设计测试用例来覆盖所有决策路径。

  4. 语句覆盖和路径覆盖:设计测试用例来覆盖代码中的每个语句和路径。

  5. 错误猜测:设计测试用例来验证软件处理错误的能力,包括输入错误和异常处理等。

软件测试的实施: 软件测试的实施包括以下步骤:

  1. 制定测试计划:确定测试目标、范围、测试资源和计划,以及测试环境和时间安排。

  2. 设计测试用例:根据需求和测试目标,使用适当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设计一组全面和有效的测试用例。

  3. 执行测试用例:按照测试计划和设计好的测试用例,执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和问题。

  4. 缺陷跟踪和管理:发现问题后,记录缺陷信息,包括问题描述、重现步骤等,并跟踪解决过程。

  5. 分析和报告:分析测试结果,评估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并编写测试报告,描述测试覆盖和发现的问题。

  6. 重复测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修复后,重新执行相关的测试用例,确保问题已解决且不引入新问题。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单元测试(Unit Testing)是对软件中最小的可测试单元(如函数、类)进行测试,目的是验证这些单元的功能和行为是否符合预期。

集成测试(Integration Testing)是将已经通过单元测试的模块组合起来,测试它们之间的接口和交互,以确保系统的不同部分能够正确地协同工作。

系统测试(System Testing)是在整个系统已经完成集成测试后进行的,目的是验证整个软件系统在真实环境中是否满足功能和性能要求,以及是否符合用户需求和预期。

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程序调试是识别、定位和修复程序中的错误和问题的过程。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快速找到潜在的bug并对其进行修复。

静态调试(Static Debugging)是在程序运行之前对代码进行检查的一种调试方法。它通过对代码的静态分析来寻找潜在的问题和错误。静态调试可以包括以下技术:

  1. 代码审查:开发人员仔细检查代码以查找可能的问题,例如语法错误、逻辑错误、命名规范等。

  2. 静态分析工具:使用自动化工具对代码进行分析,以查找潜在的问题,例如未初始化的变量、不可达的代码、资源泄漏等。

  3. 代码重构:对代码进行重构以提高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以减少潜在的问题和错误。

动态调试(Dynamic Debugging)是在程序运行时对代码进行检查和调试的一种方法。它允许开发人员在程序执行过程中观察程序的状态,以确认问题的原因并进行修复。动态调试可以包括以下技术:

  1. 断点调试:开发人员在代码中设置断点,在程序执行到断点时暂停执行,以查看变量的值、执行路径和堆栈信息。

  2. 单步执行:在程序暂停时,逐行执行代码,观察每一步的结果,以便找到问题所在。

  3. 变量监视:在程序执行期间监视变量的值和变化,以识别潜在的错误。

  4. 日志记录:将程序执行期间的关键信息记录到日志文件中,以便后续分析和调试。

  • 3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善程序员文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